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进入宋代,商业经济蓬勃发展。货币流通量扩大,加剧了金属铸币转运的麻烦,有些商人便把现金寄存在富商经营的铺户,铺户将寄存金额填写在纸券上,需要的时候商人可随时凭券在铺户及其分号取回现金,这种纸券便谓之交子。由于使用便捷,大额交易时商人们逐渐习惯直接用交子来支付货款,这些铺户便开始发行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然而“富民资稍衰,不能偿所负”的情况时有发生,于是1023年北宋朝廷设立交子务,交子从此由政府发行,正式从私人商业信用凭证成为官方法定货币。 交子要能反复流通,更要防止被盗印,因此对纸张、油墨、印刷的要求都非常高、宋代造纸技术空前发达,当时四川地区所生产的以楮树纤维为原料的“楮皮纸”质地坚韧,经久耐用,成为印制交子的指定用纸。交子用六块铜版,以黑、蓝、红三色套色印刷,极难伪造。
一千年前交子的发明,引领人类跨入全新的纸币时代。进入21世纪,人类货币史再添浓墨重彩的新篇章。20世纪后半期开始的互联网革命,促使世界向“信息社会”演变,数字经济开始萌生和发展,种类繁多的数字货币随之涌现。
中国版的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也应运而生。数字人民币研究2014年即已起步,2020年4月开始进行封闭试点测试。数字人民币在研发上调动各方优势紧密合作,通过竞争激励机制来实现技术最优化,吸收我国信息科技的多种最新成果,包括加密技术,隐私保护技术、数字钱包技术等。这些前沿技术的使用将保障用户资产和信息的安全,提高数字人民币的运行效率。未来,数字人民币还会随着用户需求和发展目标的变化,融入更多新技术。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数字人民币的出现可谓正当其时。目前人民币跨境清算结算主要通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来进行。CIPS具有较高的跨境支付效率,但需要跨境企业和个人开设人民币存款账户才能实现交易、而在央行数字货币模式下,使用者无需开设人民币存款账户,只需拥有数字人民币钱包的使用权限就可以进行跨境交易,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人民币在境外的适用范围。 一直以来,中国都走在货币发展与变革的前沿。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数字人民币必将大有作为。
(取材于方若宁、朱嘉明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很多人都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在淘宝上购物不能用微信支付,通过美团订外卖没法用支付宝付款……因利益博弈,支付机构互设壁垒,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数字人民币的出现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作为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具有和人民币中相同的无限法偿性,我国境内的任何商家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数字人民币,消费者只需在手机里安装一个数字人民币钱包,网上消费时将不再受限于支付工具,“用脚投票”的空间大大增加;商家也不必选用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这将有助于市场竞争更公开公平,能反向促进这些互联网公司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在平台建设和服务优化上。
数字人民币采用中心化的管理模式,用户身份认证遵循“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原则,在底层技术架构中可实现对货币的追踪及溯源。对于一些需要专款专用、
透明公开的支付场景,比如慈善捐款,公费使用等,数字人民币系统可实现从款项支付一开始就全流程监控;必要时国家监管机构、司法机关可通过追踪资金动向,及时发现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金融监管将更便利,金融安全能得到更大保障。使用数字人民币作为媒介进行交易时,承担交易的运营方只掌管“影子钱包”,仅负责连接央行和支付人的通道,无法知晓交易双方和交易本身的任何信息,所有的交易信息直接汇总到央行,用户隐私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诸如收单机构超限获取用户信息的现象基本被杜绝,这将大大减少收单机构借助用户信息开展增值业务的机会。
与第三方支付不同,数字人民币采用账户松耦合设计,不用开设银行账户,无需绑定银行卡,即可直接使用数字人民币钱包对接任意经过认证的互联网交易或电子支付接口。此外,第三方支付需要双方的交易终端都网络在线,而数字人民币采用“一碰即付”的双离线收付功能,在一些偏远地区或特殊环境,只需两个安装有数字人民币钱包的终端进行接触即可完成交易转账。数字人民币可不用依附手机,能开发出多种形式的钱包,比如IC卡、手环、拐杖等,方便一些特殊人群使用。 未来,数字人民币将进一步介入第三方支付生态,给我们的经济和生活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取材于郝毅、韩姜等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交子”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交子的出现使得铸币从此退出了人们的生活。 B. 交子可以由存款人填写金额并且能随时取用。 C. 交子成为货币是民间自发和政府干预的结果。 D. 用黑蓝红三色印刷是为了提高交子的耐用性。 2.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字人民币从研究到正式发行历时6年。 B. 发展目标变化将引发数字人民币技术更新。 C. 数字人民币能进一步提升CIPS支付效率。 D. 纸币和数字货币都是源于中国的伟大发明。 3.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技术问题,在淘宝购物不能使用微信支付。 B. “用脚投票”是指消费者可以自由地选择商家。
C. 用数字人民币能促进某些支付机构提升服务质量。 D. 用数字人民币捐款可让每笔善款去向透明可查。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富商发行的交字经常无法兑付,促使北宋政府发行交子 B. 商家必须接收数字人民币,并且不能再使用第三方支付 C. 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能够减少被推送广告骚扰的频次 D. 灾害导致通讯中断时,仍可用IC卡数字人民币钱包购物
5. 数字人民币将给我们的经济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回答。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8分。 (一)(22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
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 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 (二)
(公孙丑)【1】:“敢问夫子恶【2】乎长?”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3】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4】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
曰:“诐【5】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第二章)
注:【1】公孙丑:孟子的学生。【2】恶:同“乌”,疑问词,哪,何。【3】慊:通“惬”。快心,满意。【4】告子:孟子同时代人,两人所持观点不同,有过辩论。【5】诐辞:偏颇的言辞。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忍:怜悯 B. 自贼者也 贼:伤害 C. 今日病矣 病:疲倦
D. 淫辞知其所陷 淫:过度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不忍人之心 以其外之也
B.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则塞于天地之间 C. 人之有是四端也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D.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其子趋而往视之
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提出的“仁义礼智”都发端于“不忍人之心”的看法,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
B.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强调天赋道德,认为“仁义礼智”本就存在于内心,只须去心中寻找,无须后天培养。
C. 孟子认为浩然正气须于心中蓄积,而非依靠外物之力获取,若是自欺欺人,拔苗助长,浩然之气也就会衰亡。
D. “浩然正气”是孟子对个人最高精神境界的描述,它对约束人心、塑造正直而坚毅的人格功莫大焉。
9.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语录体著作。南宋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
B.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所作,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研究西汉社会的重要资料。
C. 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春秋末期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老子思想的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D. 墨子名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在科技方面颇有成就,常被誉为“科圣”。《墨子》语言质朴,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 10.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1)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2)“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1. 在文本二中,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养吾浩然之气”?请逐条陈述。 (二)(6分)
12.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先进》)
②颜渊死,颜路【1】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2】。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先进》)
注:【1】颜路:颜渊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名无繇(yóu),字路。【2】椁(guǒ):古代棺材有的有两层,内层叫棺,外层叫椁。 (1)请根据文意分别解释“恸”和“从大夫之后”的意思。 (2)颜渊死,孔子“哭之恸”;但当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来替颜渊置办外椁时,孔子却拒绝了颜路的请求,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这样做的原因。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7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中八仙歌①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②口流涎,恨不移封③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④。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注】①八仙:指诗中的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左丞相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八个人物。②麹(qū)车:酒车。③移封:改换封地。④衔杯乐圣称避贤:喜喝清酒而不喝浊酒,李适之以此暗讽遭李林甫排挤罢相之事。 13. 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知章骑马似乘船”两句,写出贺知章因年老眼花而骑马落井的情态。
B. “汝阳三斗始朝天”三句,抓住人物特殊身份,活画出他的享乐之态。 C. “苏晋长斋绣佛前”两句,表现人物无法抵御诱惑而产生的矛盾行为。 D. “焦遂五斗方卓然”两句,渲染了人物酒后卓越的见识和雄辩的口才。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中的“白眼”,与黄庭坚《登快阁》“青眼聊因美酒横”中“青眼”意味是相同的。
B. 本诗中的李白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诗中的李白形象差别较大。
C. 本诗与《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 同为七言歌行体,都是一气呵成,并且一韵到底。
D. 本诗的风格幽默谐谑,情绪颇为欢乐,语气很是轻快,与作者一贯的“沉郁”诗风不同。
15. 《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开生面的“群像诗”。诗中不同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请分条概述,每条举两例说明。 16.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2)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陆游《书愤》) (3)君不见沙场征战苦,__________。(高适《燕歌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5)《<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因肩负大任行路久远,必须胸怀宽广,意志坚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张若虚面对着空中的那轮明月,不由生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遐思。
(7)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瑰丽想象,以月宫中吴刚和玉兔对乐声的痴迷,侧面烘托了李凭的技艺高超。
17. 《红楼梦》第三回中《西江月》一词评贾宝玉“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你是否认同这两句诗的看法?请结合原著中的相关情节,谈谈自己的理解。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采采蓼花 黎采
秋渐深,蓼花次第开放了。山野里,到处都有她们的身影。一串串,一丛丛,一片片,红艳艳,轻盈盈,娇媚媚。于我而言,低头看见蓼花,就像抬头就遇见彩虹一般美妙。
蓼花是花,也不是花。蓼花也称荭草、水荭、红蓼。“山有乔松,隰有游龙。”蓼花,即那种被古人叫做“游龙”的草,自《诗经》中走来,婷婷袅袅,缤纷了几千年。
秋天里,蓼花再也按捺不住一颗热烈激荡的心,倾尽所有的灵气,乘风破浪般冲入红尘之中,化为朵朵红花,在秋风里摇曳,在秋雨里静默。花朵是那样小巧那样可爱,像羞答答的眼波,如恍惚惚的幽梦。任你心似寒冰,也顿生缕缕温情。 多少次,我在村庄里四处游逛,只为采那惊艳的蓼花。我采呀采,在老家的屋后;我采呀采,在村头的小路边;我采呀采,在山脚下的清溪畔……我的长裙在阳光里映着蓼花的倩影,我的头发和着蓼花一起在风中轻舞,我的思绪散落在蓼花丛中,我的欢欣随着蓼花一同绽放……我采了一束又一束,花影在我眼眸里闪烁,
清香在我呼吸里流淌。我举着一束蓼花在田野里如风一般地奔跑,花瓣纷飞,诗语飘洒。带一大束回家,泡在玻璃瓶中。一抹红颜,满屋清雅。我就这样采了好些个秋天的蓼花,童年就过完了。
我采蓼花,是为赏而采。还有一种采,是为吃而采。采些蓼花用来泡柿子。那些年,乡村里许多人家都做过泡柿子。迎着暖暖的秋阳,爬上高高的柿树,摘下一筐青黄青黄的半熟的柿子,再采些蓼花,分别洗净,然后一起装入坛子里,加清水泡着,密封。过二十天左右,蓼花就完成了人交给她的秘密“使命”一令一个个青涩的柿子成为农家人舌尖特有的美味。开坛,拨开蓼花,取出柿子,刮去表皮,咬上一口,柿子的涩味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满口的清脆与甘甜。仿佛平淡的日子一下子都跟着变得甜滋滋。那甜呀,是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一丝甜彻心扉的甜,一尝永难忘。
我好多年不采蓼花了。离开了乡村,久居城市,看见蓼花的日子,越来越难得了。如今,不论在哪里看见蓼花,我都只安安静静地看着那些跟记忆中似乎一模一样的花朵。看着看着,我就看见从前那个采蓼花的我。我想回去,就算是在梦里回去一次也好。去把那些亲亲的蓼花再采一遍,把那些简单的快乐一一拾起来,密封,冻住,保鲜。就像把一部分自己保鲜。
我还看见,村里的玉姐、萍姐、敏姐,七婶、六婶、大婶以及侯婆婆、康婆婆、杨婆婆也在采蓼花。她们在乡村的各个角落采呀采,表情很模糊,动作快狠准。她们采蓼花时在想些什么呢?她们的脚步踩在了谁的心上?她们的身影温柔了谁的苍凉?她们都不知道自己如蓼花一样美,美得朴素又高贵,美得低调又神秘。她们只是低着头弯着腰不停地采呀采,采了一束束蓼花,放在竹筐里,或是拿在手里,慢慢悠悠地往家走一她们就要大显身手,让蓼花去遇见柿子,酿造生活的甜味。她们,各采各花,各做各的泡柿子,各甜各家人。这甜,穿越时空,在一村一村人的唇齿间久久留着清甜。
远去的蓼花,眼前的蓼花,重叠,交织,如梦,如幻。蓼花不语,我不语。有些东西,一出声就碎裂了。有时,静默是最虔诚最质朴也最深刻的交流。
不知从何时起,我对蓼花生出了羡慕之情。每一秋,蓼花都绽放,好像从来不曾枯萎,好像始终活力满满的样子。而我,在人间行走,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啥作为也没有,徒留一纸空文。曾经的理想,如云一般下落不明;曾经的爱恋,如风一样不知所踪。
一朵蓼花,在我眼里,不再只是一朵花,而是一个世界。敬畏之心,油然而生。我的双手,临花轻颤。我的欢喜,更胜从前。蓼花,遍地蓼花,一再枯荣,一秋又一秋,风姿不改,从容自如。蓼花明明是一副不问世事、无忧无虑的样子,却也拥有叫人心潮荡漾、情丝飞扬的本领。不信你看——
“蔟蔟复悠悠,年年拂漫流。差池伴黄菊,冷淡过清秋。”蓼花的雅致,化为郑谷眼里一抹淡淡的清愁。 “秋到梧桐我未宜,蓼花何事已先知。朝来数点西风雨,喜见深红四五枝。”蓼花,在宋伯仁的心中,开成四五枝喜悦。 “老作渔翁犹喜事,数枝红蓼醉清秋。”蓼花数枝,如醇浓的酒,醉了陆游的清秋。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繁茂的蓼花,温柔了秦观的失意。 ……
蓼花,在时光深处的扉页里,在唐诗宋词的笔墨里,摇曳生姿,风采绝然。于诗词中“采”蓼花,每一“朵”都别有韵味。
忽地,我笑了。如秋风里的蓼花一样,笑得了无烦忧。浮生一梦,谁都逃不开命
定的羁绊,所有的悲喜,都是生命的底色。正是这些底色的交融、碰撞、沉浮,才于漫漫无尽的时空里,于最纯的欢喜里和最深的孤寂里,悄然绽放出一种真实而绝美的“花朵”——它可能是一首诗、一阕词、一幅画,也可能只是一抹微笑、一滴眼泪、一声叹息……是它们,组成了完整的生命。
是它们,灵动了平淡的生活。你采或不采,它们都在那里,闪耀着人间某些情怀与思想的光辉。你懂得了,你就释然了。
闭上眼,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村庄,那里四野开满蓼花,秋风起,花轻摇,香远飘……采蓼花,悠悠我心。 (有删改)
18.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蓼花自古有之,颇能引起诗意,文中所引有关蓼花的诗句都表达了诗人对其热情赞美。
B. “我”采蓼花,是为了欣赏而采;而村里的玉姐、婶婶及婆婆们或为欣赏或为实用。
C. 随着作者思绪的展开,“我”经历了从对蓼花“羡慕”“敬畏”升华到对人生的“释然”的变化。
D. 故乡的蓼花让“我”魂牵梦萦,是因为蓼花给“我”带来人生的启迪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19.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采采蓼花”为线索,现实与过去交织,联想丰富,达到形散而神聚的艺术效果。
B. 文章引用许多描写蓼花的古诗词,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诗意美和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C. 蓼花是情感的寄托物,同时作者又将之人格化,“我”思念蓼花,蓼花也牵挂着“我”。
D. 文章最后一段呼应开头,再次描写故乡蓼花遍野的优美景象,悠悠情思,令人遐想。
20. 请以文章三、四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21. 从全文看,作者通过“采采蓼花”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2. 微写作。
《红楼梦》中有很多经典情节令人难忘。请从以下标题中任选其一,概述与之相关的主要内容。要求:抄写标题,内容充实、完整。150字左右。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23. 《红楼梦》中,空空道人担心石头上的故事“世人不爱看”,因为故事写的不过是“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小才微善”的意思是,有点小才情、小长处。你是否同意用“小才微善”来评价宝钗、探春和王熙凤呢?请从三人中任选一人,结合原著内容,说明理由。 24. 微写作。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众人为宝玉过寿开夜宴,占花名为戏,所抽中的花签均与抽签人十分契合。宝钗为牡丹,配诗“任是无情也动人”;黛玉为芙蓉,配诗“莫
怨东风当自嗟”;李纨为老梅,配诗“竹篱茅舍自甘心”……请从《红楼梦》中任选一女子,用一种花为喻,并以“______,你就是我心中最美的______花”为开头,写一段抒情性文字,来赞美这一人物。要求:在横线处填写人名、花名,感情真挚,语言生动。150字左右。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5. 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便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不少于700字。 26. 写作。
请以“至少还有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答案】1. C 2. B 3. A 4. B
5. ①便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②打破支付壁垒,使市场竞争更公开公平;③使金融监管更便利,金融安全更有保障;④使用户隐私得到更好保护;⑤使支付更便捷。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A.“铸币从此退出了人们的生活”错误。文章只提到“由于使用便捷,大额交易时商人们逐渐习惯直接用交子来支付货款,这些铺户便开始发行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但并没有明确提到“铸币从此退出了人们的生活”,选项无中生有。
B.“由存款人填写金额”错误。由原文“铺户将寄存金额填说写在纸券上,需要的时候商人可随时凭券在铺户及其分号取回现金”可知,填写净额的是铺户而不是存款人。
D.“是为了提高交子的耐用性”错误。由原文“以黑、蓝、红三色套色印刷,极难伪造”可知,不是提高耐用性,而是为了减少伪造的可能性。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历时6年”错误。由材料一“数字人民币研究2014年即已起步,2020年4月开始进行封闭试点测试”可知,数字人民币从2014已经开始研究,但只到试点测试阶段,还没提到正式发行。
C.“进一步提升CIPS支付效率”错误。由“而在央行数字货币模式下,使用者无需开设人民币存款账户,只需拥有数字人民币钱包的使用权限就可以进行跨境交易,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人民币在境外的适用范围”可知,数字人民币是能够扩大人民币在境外的适用范围。
D.“都是源于中国的伟大发明”错误。结合原文“数字经济开始萌生和发展,种类繁多的数字货币随之涌现”“中国版的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也应运而生”两处分析,和第二处中的“也”字分析,不难得知,数字货币并不是中国首创。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因为技术问题”错误。由“因利益博弈,支付机构互设壁垒,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可知,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利益博弈。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并且不能再使用第三方支付”错误。由原文“消费者只需在手机里安装一个数字人民币钱包,网上消费时将不再受限于支付工具”“商家也不必选用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可知,国家并没有限制第三方支付,只是数字人民币出现之后,商家和消费者都可以选择数字人民币,但并不是强制第三方机构退出支付舞台。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材料“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数字人民币的出现可谓正当其时”“在央行数字货币模式下,使用者无需开设人民币存款账户,只需拥有数字人民币钱包的使用权限就可以进行跨境交易,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人民币在境外的适用范围”可概括:便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结合材料“因利益博弈,支付机构互设壁垒,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数字人民币的出现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消费者只需在手机里安装一个数字人民币钱包,网上消费时将不再受限于支付工具”“这将有助于市场竞争更公开公平,能反向促进这些互联网公司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在平台建设和服务优化上”可概括:打破支付壁垒,使市场竞争更公开公平;
结合材料“数字人民币系统可实现从款项支付一开始就全流程监控;必要时国家监管机构、司法机关可通过追踪资金动向,及时发现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金融监管将更便利,金融安全能得到更大保障”可概括:使金融监管更便利,金融安全更有保障;
结合材料“使用数字人民币作为媒介进行交易时,承担交易的运营方只掌管‘影子钱包’,仅负责连接央行和支付人的通道,无法知晓交易双方和交易本身的任何信息,所有的交易信息直接汇总到央行,用户隐私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可概括:使用户隐私得到更好保护;
结合材料“数字人民币可不用依附手机,能开发出多种形式的钱包,比如IC卡、手环、拐杖等,方便一些特殊人群使用”可概括:使支付更便捷。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8分。 (一)(22分)
【答案】6. A 7. C 8. B 9. B
10. (1)不是为着要在同乡朋友中间博取名誉,也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做的。 (2)(公孙丑问:)“请问老师擅长哪方面?”(孟子)说:“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11. ①要通过不断地积累正义来促其产生;②靠正直去培养;③要时时刻刻使之合乎正义与道德;④不要置之不管,也不要妄自助长;⑤行为要无愧于心。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忍”,狠心,残忍。“不忍”,怜悯。句意: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以,介词,用,拿。/连词,因为。句意: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是因为他认为勇气是由外在事物而引发出来的。
B.于,介词,和。/介词,在。句意:不是想借此同孩子的父母攀交情。/那么,可以充盈在天地之间。
C.两个“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人有这四种开端。/宋国有个人,担忧他家的禾苗生长太慢,就去用手把禾苗拔高了。
D.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示修饰,不译。句意:有这四种开端却说自己不行。/他的儿子快步赶到了田地之中去观看。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无须后天培养”理解错误,根据原文(一)“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可知,孟子并不否认后天培养,认为需要“扩而充之”才能发扬光大。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是研究西汉社会的重要资料”说法错误,《礼记》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要”,通“邀”,邀取、博取;“乡党”,同乡;“要誉于乡党朋友”,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于乡党朋友要誉”;“恶”,厌恶。
(2)“长”,擅长;“恶”,相当于“何”,什么;“知言”,识别各种言论;“养”,培养。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材料二说到“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所以提示我们要通过不断地积累正义来促其产生,要时时刻刻使之合乎正义与道德。
“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启发我们靠正直去培养。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意思是“(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它,不能停止下来;心里不能忘记它,也不妄自助长它”,启发我们不要置之不管,也不要妄自助长。
“行有不谦于心,则馁矣”提示我们行为要无愧于心。 参考译文: (一)
孟子说:“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先王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才有怜悯体恤别人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施行怜悯体恤别人的政治,那么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中转动它那么容易。之所以说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根据在于,)
假如现在有人忽然看到一个孩子要掉到井里去了,都会有惊恐同情的心情——不是想借此同孩子的父母攀交情,不是为着要在同乡朋友中间博取名誉,也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做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的,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的,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的,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的,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谦让心是礼的开端;是非心是智的开端。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有这四种开端却说自己不行,这是自己害自己;说他的君主不行,这是害他的君主。凡自身保有这四种开端的,就懂得扩大充实它们,(它们就会)像火刚刚燃起,泉水刚刚涌出一样,(不可遏止。)如果能扩充它们,就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扩充它们,那就连侍奉父母都做不到。” (二)
公孙丑问:“请问老师擅长哪方面?”
孟子说:“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浩然之气是何意?”
孟子说:“难以说清楚。它作为一种气来说,可谓最广大而且最刚健;用正直之道而养护却不去妨害,那么,可以充盈在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来说,与道义相匹配,如果没有这种浩然之气,就会内心空虚而气不足。这种气是正义的日积月累所产生的,不是一时的正义行为就能得到的。如果行为有一点亏心之处,气就会软弱无力。我之所以说告子不曾知道什么叫做义的原因,是因为他认为勇气是由外在事物而引发出来的。一定要在遇到事物的时候能不预先期望什么,内心不要忘记,也不要揠苗助长。不要像宋国的某个人那样。宋国有个人,担忧他家的禾苗生长太慢,就去用手把禾苗拔高了,疲倦地回到家,对家人说:‘今天太劳累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的儿子快步赶到了田地之中去观看,禾苗却干枯了。天下不去揠苗助长的人很少见了。有人认为没有利益可得而舍弃养护浩然之气的做法,相当于不去给禾苗锄草;助长浩然之气的做法,相当于把禾苗拔高,不仅没有益处,却又去伤害禾苗。”
公孙丑问:“怎么叫做明辨是非善恶之言?” 孟子说:“对偏颇肤浅的言辞,需要知道是被什么所蒙蔽;对放荡于欲望的言辞,需要知道沉溺于何处;对邪恶的言辞,需要知道背离了什么;对逃避性的言辞,需要知道为何所困、为何而屈。这些言辞,如果产生于其内心,就会有害于政令;发布于政令之中,就会有害于事务。圣人再出现的时候,一定会信从我的说法。” (二)(6分)
12. 【答案】(1)过分哀痛;身为大夫/对去职大夫谦虚委婉的说法
(2)原因有二:一是孔子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只有棺,没有椁,尽管孔鲤的才德比不上颜回,但他们的身份却相似;二是孔子曾做过鲁国的大夫(大夫出行皆有车),尽管此时他已去位多年,他仍不能不顾身份,徒步而行,否则就违背了礼的规定。(或从情与理的角度作答:对颜回的死,于情,孔子感到非常悲痛;于理,他要处处以礼行事,克己复礼,随顺礼法。)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及文言句子含义的能力。
“恸”,指极度悲哀;大哭。此处指过分哀痛。句意:孔子哭得极其悲痛。
“从大夫之后”:曾经做过大夫。这是对去职大夫谦虚委婉的说法。句意: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根据孔子的话“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是孔子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只有棺,没有椁,尽管孔鲤的才德比不上颜回,但他们的身份却相似,可见,他认为无论有才无才,都是自己的子辈,按照礼制,只能“有棺而无椁”。 “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另外,他不能不顾身份,卖掉车给颜渊置办棺椁,因为必须遵守“礼”。 从中可看出孔子尽管重情重义,为颜渊的死而悲痛不已,但在处事上仍旧以礼为准,体现出他坚守周礼,克己复礼的信念。 参考译文:
①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太过了!”孔子说:“有悲痛太过了吗?不为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呢?” (《先进》)
②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把车卖了给颜渊做一个外椁。孔子说:“不管有才能还是没才能,说来也都是各自的儿子。孔鲤死了,也只有棺,没有椁。我不能卖掉车子步行来给他置办椁。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是不可以徒步出行的。” (《先进》)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7分。 【答案】13. A 14. D
15. ①嗜酒贪杯(或:海量好饮)。如汝阳王恨不得改封酒泉,左相饮酒如鲸鱼吞百川,李白常醉眠酒家,焦遂一喝就是五斗。
②放纵不羁(或:有真性情、潇洒狂放)。如贺知章醉跌井底竟会熟睡不醒,汝阳王敢酒后上朝拜见天子,苏晋迷酒最终忘记礼佛,张旭醉后狂放挥毫、笔走龙蛇。
③傲视权贵(或:有风骨、傲岸不屈、不向权贵低头)。如左相衔杯以嘲讽权臣,宗之举杯时白眼睥睨一切,李白酒后对天子召见不唯唯诺诺,张旭醉后脱帽露顶、倨傲不恭。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
A.“因年老眼花而骑马落井”错误,应是他喝醉酒后,骑马的姿态就象乘船那样摇来晃去,醉眼朦胧,眼花缭乱,跌进井里竟会在井里熟睡不醒。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A.“意味是相同的”错误。本诗中“白眼”指视俗人之眼;而“青眼聊因美酒横”中“青眼”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
B.“完全一致”错误。本诗中李白是一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李白既傲视权贵,又有对现实的不满;《蜀道难》中的李白则充满了浪漫气质并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C.“都是一气呵成,并且一韵到底”错误。本诗在音韵上是一韵到底,一气呵成;而“燕歌行”押韵的字依次为“贼”“色”“间”“山”“雨”“舞”等,并非一韵到底,一气呵成。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写汝阳王恨不得改封酒泉;“左相日兴
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写左相饮酒如鲸鱼吞百川;“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写李白常醉眠酒家;“焦遂五斗方卓然”,写焦遂一喝就是五斗。从性格爱好方面看,可见李琎、李适之、李白、焦遂四人都嗜酒贪杯。
②“眼花落井水底眠”,写贺知章醉跌井底竟会熟睡不醒;“汝阳三斗始朝天”,写汝阳王敢酒后上朝拜见天子;“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写苏晋迷酒最终忘记礼佛;“张旭三杯草圣传”“挥毫落纸如云烟”,写张旭醉后狂放挥毫、笔走龙蛇。从性格行为方面看,可见贺知章、汝阳王李琎、苏晋、张旭四人都放纵不羁、有真性情
③“衔杯乐圣称避贤”,写左相衔杯以嘲讽权臣;“举觞白眼望青天”,写崔宗之举杯时白眼睥睨一切;“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写李白酒后对天子召见不唯唯诺诺;“脱帽露顶王公前”,写张旭醉后脱帽露顶、倨傲不恭。从精神气质方面看,可见李适之、崔宗之、李白、张旭四人都有风骨、傲视权贵。
16.【答案】 ①. 只是当时已惘然 ②. 千载谁堪伯仲间 ③. 至今犹忆李将军 ④. 千金散尽还复来 ⑤. 士不可以不弘毅 ⑥. 任重而道远 ⑦. 江畔何人初见月 ⑧. 江月何年初照人 ⑨. 吴质不眠倚桂树 ⑩. 露脚斜飞湿寒兔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惘”“载”“堪”“犹”“弘”“毅”“畔”“倚”“露”“斜”。
17. 【答案】认同。“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对贾宝玉是明贬实褒。宝玉给大家留下了秉性乖张、疯傻痴狂、不务正业、百无一用的印象。其实只不过是曹雪芹借世人的唾骂来肯定宝玉勇于自我反省,自我否定的反叛精神。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是《红楼梦》第三回中《西江月》一词对贾宝玉的评价,表面上看,这句词是对贾宝玉的否定和批判,而真正理解这句词,需要借助对《红楼梦》的整体阅读,准确把握作者对贾宝玉熔铸的情感态度。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是作者所大力塑造和肯定的人物。他背负着顽愚不肖的骂名,在闺阁厮混,决不肯在仕途经济上花一点心思。并不是因为宝玉思想不上进,没追求,是因为他天性中禀赋的灵秀之气和性格中自带的革命精神,让他看清了封建社会统治阶层的骄奢淫逸和腐败堕落,对他们感到厌恶和恶心,冥冥之中他预感到沿着读书、科考、当官的发展道路并不能改变当时腐败没落的社会和自己家族的悲剧命运,至多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所以宝玉不是没有才学和能力,而是早就对落后的封建社会产生了绝望和厌弃,这是一种勇于自我反省、自我否定的反叛精神。“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对宝玉明贬实褒。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答案】18. C 19. C 20. ①生动形象。如“蓼花再也按捺不住一颗热烈激荡的心”“像羞答答的眼波,如恍惚惚的幽梦”等描写,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出秋天蓼花开放时的情态。②整散结合,句式多变。如“我采呀采,在老家的屋后;我采呀采,在村头的小路边;我采呀采,在山脚下的清溪畔”,运用反复和排比的手法,使语句错落有致。③文句具有抒情性(诗意美)。如“我的长裙在阳光里映着蓼花的倩影,我的头发和着蓼花一起在风中轻舞”等描写,描绘出少女和花相映生辉的优美画面,具有诗情画意。
21. ①通过对童年时期采蓼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家乡的思念与热爱;②通过遥忆姐姐婶子婆婆们采蓼花,表达了对家乡劳动人民勤劳能干
的由衷赞叹;③通过对古典诗词中有关蓼花诗句的采撷,表达了对我国悠久文化的热爱。④通过对蓼花“一再枯荣,一秋又一秋,风姿不改,从容自如”生命状态的叙述,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A.“文中所引有关蓼花的诗句都表达了诗人对其热情赞美”错误,如“蔟蔟复悠悠,年年拂漫流。差池伴黄菊,冷淡过清秋”,表达的是清愁。 B.“或为欣赏”错误,从文本分析,她们采蓼花是为了实用。
D.“战胜困难的勇气”错误,由“是它们,灵动了平淡的生活。你采或不采,它们都在那里,闪耀着人间某些情怀与思想的光辉。你懂得了,你就释然了”可知,是蓼花给了“我”启迪,“战胜困难的勇气”文中没有体现。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C.“蓼花也牵挂着‘我’”错误,由“看着看着,我就看见从前那个采蓼花的我。我想回去,就算是在梦里回去一次也好”“采蓼花,悠悠我心”等句可知,文本只写了“我”牵挂蓼花,没写蓼花牵挂“我”。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语言特点的能力。
分析散文的语言特点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清淡平实、绵密醇厚等语言本身分析,也可以从句式的整散结合角度分析,还可以从修辞手法角度进行分析。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文中运用了大量比喻和拟人修辞,如“山野里,到处都有她们的身影。一串串,一丛丛,一片片,红艳艳,轻盈盈,娇媚媚”,运用拟人修辞,赋予蓼花以美人的形象、动作;“花朵是那样小巧那样可爱,像羞答答的眼波,如恍惚惚的幽梦”运用比喻修辞,将花朵比作“羞答答的眼波”“恍惚惚的幽梦”,写出蓼花开放时的幽静、羞涩。
本文句式整散结合,“我采呀采,在村头的小路边;我采呀采,在山脚下的清溪畔”运用整句,反复陈述,具有音韵美、节奏感;“远去的蓼花,眼前的蓼花,重叠,交织,如梦,如幻。蓼花不语,我不语”是散句,整散结合,句式多变,时而整齐,时而散乱,使语句错落有致。
本文语言具有诗意美,文中有大量抒情性的句子,如 “浮生一梦,谁都逃不开命定的羁绊,所有的悲喜,都是生命的底色”“那里四野开满蓼花,秋风起,花轻摇,香远飘”,一方面使文本的字里行间充溢着浓厚的抒情氛围,一方面描绘了优美的画面,秋风、蓼花、幽香,有色有味,有触有嗅,具有诗情画意。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者情感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由“多少次,我在村庄里四处游逛,只为采那惊艳的蓼花。我采呀采,在老家的屋后;我采呀采,在村头的小路边;我采呀采,在山脚下的清溪畔”“我就这样采了好些个秋天的蓼花,童年就过完了”“如今,不论在哪里看见蓼花,我都只安安静静地看着那些跟记忆中似乎一模一样的花朵。看着看着,我就看见从前那个采蓼花的我。我想回去,就算是在梦里回去一次也好”可知,本文描写叙述了“我”童年采摘蓼花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家乡的思念与热爱。
由“还有一种采,是为吃而采。采些蓼花用来泡柿子”“咬上一口,柿子的涩味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满口的清脆与甘甜。仿佛平淡的日子一下子都跟着变得甜滋滋。那甜呀,是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一丝甜彻心扉的甜,一尝永难忘”“她们都不知道自己如蓼花一样美,美得朴素又高贵,美得低调又神秘”可知,通过描写玉姐、萍姐等人采摘蓼花,表达了对家乡劳动人民勤劳能干的由衷赞叹。
由“蔟蔟复悠悠,年年拂漫流。差池伴黄菊,冷淡过清秋”“老作渔翁犹喜事,数枝红蓼醉清秋”等句可知,通过对古典诗词中有关蓼花诗句的采撷,表达了对我国悠久文化的热爱。
由“每一秋,蓼花都绽放,好像从来不曾枯萎,好像始终活力满满的样子”“是它们,灵动了平淡的生活。你采或不采,它们都在那里,闪耀着人间某些情怀与思想的光辉。你懂得了,你就释然了”等可知,通过叙述蓼花的开放,通过描写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