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及答案 (4)

2022-03-14 来源:爱go旅游网
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

16.古诗文阅读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军过后尽开颜。

(1)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2)诗中写到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五岭山脉、 、 、 、 。 (3)全诗是围绕那一句诗来写的? 17.古诗文阅读。

已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

, 。

(1)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 ,从题目上我知道了 。 (3)“生气”的意思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18.按要求答题。

示 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 ,家祭无忘告乃翁。

(1)请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 代诗人 所写的一首爱国诗。这首诗是写给 的,表达爱国情;回想《题临安邸》一首诗,它是写给 的,表达的是亡国恨。请你再结合《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写出自己的感悟: 19.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做题。

所 见

牧童 ,歌声 。 意欲 , 。

第 1 页 共 9 页

(1)诗中刻画了一个可爱的 形象。

(2)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童真童趣的一项是 A.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B.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中田园作 [唐]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诗意:屋上有斑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白色的杏花。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识它的日巢,屋 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客游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1)这首诗前六句是在 ,后两句是在 。

(2)诗中写了哪些具有春天气息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春天有什么特点。

(3)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想象“屋上春鸠 鸣,村边杏花白”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4)作者“临觞”为什么“忽不御”,这表达出作者样的情感?

第 2 页 共 9 页

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答案

16.古诗文阅读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2)诗中写到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五岭山脉、 乌蒙山脉 、 金山江 、 大渡河 、 岷山 。

(3)全诗是围绕那一句诗来写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分析】《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解答】(1)结合对诗歌的诵读填空,注意将字写正确。 (2)考查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结合“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⑿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可知,诗中写到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五岭山脉、乌蒙山脉、金山江、大渡河、岷山。 (3)考查了对中心句的辨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后面具体围绕这一句,列举了长征途中五年典型的事例,表现了红军的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 3 页 共 9 页

故答案为:

(1)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 (2)乌蒙山脉 金山江 大渡河 岷山;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点评】我们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会背、会默写、能理解诗的大意及所表达的主题。 17.古诗文阅读。

已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 我劝天公重抖擞 , 不拘一格降人才 。

(1)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 龚自珍 ,从题目上我知道了 诗人创作的时间 。

(3)“生气”的意思是 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的情感。

【分析】《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解答】(1)考查了诗歌默写。结合诗歌内容作答。

(2)考查了文学常识以及题目意思的理解。结合课内的学习可知,这首诗的作者是龚自珍,从“已亥”可知,诗人创作的时间是已亥年。

(3)考查了诗句意思的理解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悟。“九州生气恃风雷”意思是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生气”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的情感。 故答案为:

(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龚自珍 诗人创作的时间;

(3)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点评】积累古诗词就是通过事、景、物等来创造意境,表情达意。而这就要靠读者细细揣摩,慢慢体会。

第 4 页 共 9 页

18.按要求答题。

示 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1)请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 宋 代诗人 陆游 所写的一首爱国诗。这首诗是写给 自己的儿子 的,表达爱国情;回想《题临安邸》一首诗,它是写给 当朝统治者 的,表达的是亡国恨。请你再结合《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写出自己的感悟: 圆明园是我国建筑艺术的瑰宝。里面结合了中西建筑和华夏的建筑。却被英法联军的一把火下烧毁了。当我读到“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时,我非常的难过,我们国家精华就这样破坏了。这让我感到:落后就要挨打。我必须好好学习,振兴中华。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及鉴赏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在充分诵读古诗,结合注释及课内学习,在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完成。

诗歌内容: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解答】(1)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古诗的背诵和理解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平时积累和背诵情况回答即可。即: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2)本道题考查了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本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所写的一首爱国诗。从“示儿”两字可知,这是陆游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题临安邸》是南宋淳熙时士人林升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一首诗,作者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最盼望统治者能够收复失地。因此这首诗是写给当朝统治者的。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圆明园是我国建筑艺术的瑰宝。里面结合了中西建筑和华夏的建筑。却被英法联军的一把火下烧毁了。因此当我读到“英法

第 5 页 共 9 页

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时,我非常的难过,我们国家精华就这样破坏了。这让我感到:落后就要挨打。我必须好好学习,振兴中华。 故答案为:

(1)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2)宋;陆游;自己的儿子;当朝统治者;圆明园是我国建筑艺术的瑰宝。里面结合了中西建筑和华夏的建筑。却被英法联军的一把火下烧毁了。当我读到“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时,我非常的难过,我们国家精华就这样破坏了。这让我感到:落后就要挨打。我必须好好学习,振兴中华。

【点评】根据诗文内容填空的题型既考查了对诗文原文的熟悉,也考查了对诗文的理解,做题的过程也是一次知识梳理的过程。 19.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做题。

所 见

牧童 骑黄牛 ,歌声 振林樾 。 意欲 捕鸣蝉 , 忽然闭口立 。

(1)诗中刻画了一个可爱的 儿童 形象。 (2)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童真童趣的一项是 C A.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B.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及鉴赏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在充分诵读古诗,结合注释及课内学习,在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完成。

【解答】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1)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

第 6 页 共 9 页

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2)A、B、D描写了童真、童趣。

C.出自唐代杜牧杜的《清明》,意思是: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清明时节,看到的行人,因为赶路无法与家人团聚行色匆匆,十分落魄。询问哪里有卖酒的地方。一个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说那里有人卖酒。不是表现童真、童趣的诗句。 故答案为: 骑黄牛 振林樾 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1)儿童; (2)C。

【点评】诗歌鉴赏就是对诗歌以及诗歌里面的句子进行简要的文学赏析。在鉴赏的时候可以从每句诗的字、词入手,找出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再分析诗歌作者想要抒发的的感情,最好联系诗歌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综合分析。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中田园作 [唐]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诗意:屋上有斑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白色的杏花。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识它的日巢,屋 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客游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1)这首诗前六句是在 写诗人所看到的春天的景象 ,后两句是在 写诗人的感情活动 。

(2)诗中写了哪些具有春天气息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春天有什么特点。

写了“鸟鸣、花开、农事、归燕、新历。”等具有春天气息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春天富有生气,充满着生活之美。

(3)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想象“屋上春鸠

第 7 页 共 9 页

鸣,村边杏花白”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冬天很难见到的斑鸠,随着春的来临,很早就飞到村庄来了,在屋上不时鸣叫着,村中的杏花也赶在桃花之前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整个村子掩映在一片白色杏花之中。 (4)作者“临觞”为什么“忽不御”,这表达出作者样的情感?

因为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表达了远行者对乡土的眷恋。

【分析】《春中田园作》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写出了春天的欣欣向荣和农民的愉快欢欣,透露出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某些特征,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敏锐的感受以及田园生活的热爱,表达了远行者对乡土的眷恋。全诗健康活泼,清新醇朴。

【解答】(1)考查了内容的理解。结合诗句理解,诗的前六句,“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意思是屋上有斑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白色的杏花。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识它的日巢,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这六句都是写诗人所看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尾两句,“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意思是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客游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这两句写诗人的感情活动。

(2)考查了内容的理解。结合诗句理解,从“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可知,写了“鸟鸣、花开、农事、归燕、新历。”等具有春天气息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春天富有生气,充满着生活之美。

(3)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内容展开想象,“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描绘的是:冬天很难见到的斑鸠,随着春的来临,很早就飞到村庄来了,在屋上不时鸣叫着,村中的杏花也赶在桃花之前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整个村子掩映在一片白色杏花之中。 (4)考查了思想感情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这句诗的意思是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客游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由此可知,诗人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因此“临觞”“忽不御”,表达了远行者对乡土的眷恋。 故答案为:

(1)写诗人所看到的春天的景象 写诗人的感情活动;

第 8 页 共 9 页

(2)写了“鸟鸣、花开、农事、归燕、新历。”等具有春天气息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春天富有生气,充满着生活之美。

(3)冬天很难见到的斑鸠,随着春的来临,很早就飞到村庄来了,在屋上不时鸣叫着,村中的杏花也赶在桃花之前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整个村子掩映在一片白色杏花之中。

(4)因为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表达了远行者对乡土的眷恋。

【点评】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诗词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

第 9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