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案例
分析题答题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案例分析题答题模板 汉硕备考交流~壹贰玖八叁陆七零四五
基本模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大致框架: 【第一部分】
材料展示的是一位到国外教授汉语的志愿者,因文化差异而产生不适应,然后逐步适应,最后融入异文化的过程。初到文化环境中,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一系列问题。主要有:
1.对当地生活条件、环境不适应
2.对异文化环境中人际交往原则及因习俗了解不够全面而产生的困惑,例如,性别观念、交际方式、时间观念、衣着打扮、隐私保护、称呼称谓等。
3.对国外学校课堂教学方面了解不全面
4.国外异文化环境下师生关系处理不当,如:课堂提问、说教指导、姓名差异、违反纪律、课堂秩序等
5.学生对教师教学反馈所导致的教师自身的问题
6.人际交往中对宗教信息、文化禁忌了解不全面而产生困惑 7.由于汉语本身难点所导致的讲解困难与学生学习困难 8.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教学模式选择不当 9.对敏感话题应变能力不到位而产生冲突 10.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不够
11.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环境的适应、人际交往、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困惑
12.汉语本身的难点导致的学习困难 【第二部分】
上述一系列问题都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产生的。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由于是几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行为,势必会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一系列文化冲突,即文化休克。文化休克是指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或学习的人,由于文化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跨文化交际分为四个阶段:蜜月期、挫折期、调整期和适应期。文化休克主要产生在跨文化交际的挫折期。
材料中主人公×××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是在跨文化交际的挫折期。产生上述问题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下针对前面提出的问题逐条分析)
例如:
1.独立生活能力不高
2.去国外之前对目的地文化了解不够 3.应变能力不强
4.基本语言知识和教学技能不扎实 5.处理问题缺少细致分析
6.刻板印象、民族中心主义严重
7.缺乏向当地老师、学生、家长的虚心学习和请教 8.自身心理因素
9.学习动机 10.自身性格
【第三部分】(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途径)
1.去目的环境之前尽量多了解当地文化民俗、社会习惯等 2.平时多培养、锻炼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 3.接触民族中心主义和刻板印象,尊重不同文化 4.理解并适应文化差异,坚持求同存异的态度
5.虚心学习,不耻下问,遇事无法处理切莫独断,向当地人请教 6.专业知识技能方面,培养扎实的汉语基本功,提高教学技能 7.不适应工作和环境的性格尽量克制,多吸取对立性格的长处 8.提高涉外事务交际能力,自觉培养有关敏感问题的敏感性 9.如有条件,进行必要的跨文化交际训练
10.根本一点:善于思考,多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因为这是造成不适应和冲突的根本所在。
【第四部分】
总之,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提高……意识,培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这部分客套话一二句,形成翘尾式。) 注意 1.不要求文辞华美,重在说理有据,语言通顺 2.层次一定要清晰,相关部分最好用数字分条表述 3.尽量多运用专业术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