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研究

2023-06-25 来源:爱go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研究

作者:谢冬梅

来源:《世纪桥》2016年第05期

摘要: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论研究,同马克思认识唯物史观的过程一样,都经历了一个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片面到全面的科学认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研究从1841年的“博士论文”到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完稿为止。并在此马克思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论断。

关键词:人的本质;马克思;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5-0042-02 一、初步认识人的本质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的论文中写道“只有那些为最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1]再到后来马克思上了大学他开始思考怎样摆脱压迫,怎样成为一个“自由人”。为了探索问题的本源,他加入了黑格尔“博士俱乐部”。马克思通过两个哲学家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来阐明关于人的问题,从中强调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人的主观能动性,即人是可以改变环境,争取自由的可能性。伊壁鸠鲁否定了德谟克利特的决定论,认为原子是可以偏斜的,伊壁鸠鲁对德莫科利特观点的挑战,正是表现了原子本身的偶然性一种独立自由的精神体现。因此,马克思认为伊壁鸠鲁原子的这种精神就是人的本质。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有所变化,开始认为人的本质是“自我意识”,是一种“理性和自由”,他指出“自由确实是人所固有的东西,连自由的反对者在反对自由的同时,也实现着自由”[1]马克思当时还受黑格尔的思想影响,所以上述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因为他把人的自由理解为精神领域内,从一种抽象的原则出发,一种主观的认识是自己本身设想出来的意识,虽然马克思的认识是片面的,但是至少他认识到人的固有本性。因为他从实际现实中考察并确定是人的思维本质,人在思维的领域中是活跃的、是不受限制的、是自由的。

但是在这阶段,马克思说那些反对自由的人也是自由的,正如说那些在现实生活中自由只不过是那些少数人的特权而已,仅仅在思维领域内争取自由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经过政治领域和社会生活中真正为劳动人民争取自由。最后马克思从现在的自由出发,指出人的存在是有各种各样的联系,这足以表明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为以后马克思从社会的关系来考察人的本质提供了思想基础。

二、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马克思后来接受了费尔巴哈的思想,即人本主义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识到受黑格尔影响理解人的本质是有些片面,从而用唯物主义批判黑格尔哲学,马克思在探索的过程中写了《黑格尔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

费尔巴哈关于人,他说:“人是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即物质实体,人是由自然界生产出来,人的灵魂,精神是肉体的负载体,他们都不能离开肉体单独存在。这是相对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批判了黑格尔的人的思辨唯心主义。马克思认为人在现实的活动中存在,马克思首次提出“现实的人”这一概念,从而摆脱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理论。在《手稿》中马克思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这足以说明人才是人类的存在物。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意识的,动物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一种本能的活动。因此,人的活动就是一种自由的活动。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马克思基本上是摆脱了黑格尔的消极思想,对人本质的理解从精神领域、社会政治领域深入到经济领域。

人的胡子、血液、以及抽象的肉体只不过是人的社会属性,而“现实的人”在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强调它是人的社会特质的存在和生活中活动的方式,马克思在《手稿》中说不要把社会当做一个抽象的东西和人对立起来,人只不过是社会中一个存在物而已,人的社会本质不是针对于单个人的力量,它是相对于每一个人的本质而言。

在这一时期,马克思是受到了费尔巴哈的积极影响,从唯物主义方面恢复人的本质,主要是放在了人的自然本质上,放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的经济关系中考察。费尔巴哈人的本质缺陷就在于没有探索到人的“活动本质”和社会本质。这期间马克思仍然沿用了费尔巴哈的一个术语即“类”以及关于人的本质的“形成——丧失——复归”的公式表明抽象的人的痕迹。 三、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中把握人的本质

在《德法年鉴》这一时期,马克思过分的推崇费哈巴哈的思想,引起了人们的误会,都开始觉得马克思只是简单的重复费尔巴哈的思想。马克思不得不和费尔巴哈划清思想。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里提出了实践的观点,他认为“人的活动”就是历史,是人创造了一切,拥有了一切,而且人为了这一切奋斗终身,而这些人是活生生的人,人活着都有目的,人无时不刻的追求着自己的目的,在这里马克思已经把历史认为是人所创造的。具体的可以说人是有生产劳动,而生产劳动是人的一般特征,而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就会产生这种那种的关系,作为单独的个人是不能生活的,人们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就必须生产,这样就会产生社会关系。马克思是从社会关系中去理解人的本质的,因为这种关系既是实践的前提,又是实践的结果。

马克思首次提出实践的术语是在《提纲》中体现出来的,具有科学性,同时他也直截了当的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而费尔巴哈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意义,所以他只把理论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同时他也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并不是像马克思理解实践是感性的、客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能动的活动。相反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是把很多人仅仅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综上所述,《手稿》中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就是《神圣家族》《提纲》中说的实际活动的观点,只不过是从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认识,相对于理论而言,人的本质活动是体现在实践活动中,很明显人的实践活动是具有社会性的。这种社会性的社会关系可以把人和动物明显的区分开来,使人在社会生产中处于不同的地位,人的本质也会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着。马克思在《提纲》中把人理解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标志着他的世界观和旧唯物主义的截然不同,是对《手稿》中人的本质理解的进一步明确化,规定化。 四、完整的人

在《形态》中马克思主义提出人的本质是人的需要即物质生活,因为人活着就离不开衣食住行,为了最基本的生存他们必须生产,生产就会和自然和人发生关系,这就使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在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他们同时进行着精神的生产,满足了精神的需要。除了生产的需要,精神的需要,他们还需要人口的生产。人的需要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最后得出人的不断需要是社会的历史。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形态》中,讲述了人的本质几大方面,一是人的自然本质即人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二是人具有意识的本质,人的意识代替了本能,动物的反应只是一种本能,而人面对各种事情的时候,他们的反应往往是通过大脑反应之后的本能。人的社会本质,这种本质有通过劳动的生产延续,或者通过人口生产延续的。可以得出是双重关系,即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通过集体表现出来的。三是论述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通过“生产——劳动——实践”把人的本质、社会本质、思维本质有机的联合起来加以实现。最后就是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只看了自然的本质,没有看到通过实践基础上的人的社会本质,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是一种抽象的存在,是在思维中,不具有现实性的。不是马克思所揭示的那样人的社会性,把人的解放已经归纳为社会的解放。如何实现共产主义呢,就是把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结合起来共同的消灭私有制,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理论是分不开的,这是马克思第一次建立在科学的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关于人的本质认识。

《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一篇著作,同时是他们第一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因为他们运用了自己创立的观点即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继续探索了人的本质。从而彻底的摆脱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消极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思想,并对人的本质理解有了完整的系统的科学性。虽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思想有片面,但是也不能全面的否定前者的思想,正是有了他们的思想,才有了马克思现在的思想科学理论。 五、总结马克思研究人的本质理论研究

马克思研究人的本质理论主要是经历了唯心主义的黑格尔的影响到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再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逐步演化过程。从认识的角度,从黑格尔的自我意识到类存在物,从精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上抽象的人到社会特质的人,最后马克思在《提纲》中提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社会人。

总结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论研究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博士论文”时期,人在思维活动中是自由的。第二阶段《手稿》时期,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本质,提到了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第三阶段《提纲》时期,人的自由自觉地活动分为理论的活动和实践的活动两大部分,并在人的实践活动上考察人的社会本质。归结前三阶段时期把人的本质科学的全面的规定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是完整的人。

马克思的思想发展的过程,就是他对人的本质理论的逐步认识过程。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成什么样子,就会有什么样的哲学理论,他的哲学创建过程,就是一步步的转向现实的实践活动的过程。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考察是全面的,不只是抓住一个方面,完全忽略其他方面,因此,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科学的。从马克思这一发展思想,可以得出任何的理论思想都要从历史发展的过程认识,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就像是人的本质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从马克思认识人的本质到结束于认识人的本质这一过程,都需要受各方面影响,从中发现自己理论的不足,从而丰富自己理论思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 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秦 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