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塘街现状分析 一、山塘街的历史
山塘街全长3600米,为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于公元825年任苏州刺史时修筑,至今已有1185年历史,仍保持着“水城古街”、“一街一河”的原本格局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传统风貌,充分体现了历史风貌的完整性和历史生活的延续性。七里山塘被誉为“一条活着的千年古街”,充分体现了历史文化内涵的丰富性。
山塘街是吴地文物古迹荟萃之地,其具有典型的江南水巷、小桥流水和粉墙黛瓦的吴地人文特色,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优美诗篇,更有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十一次走进山塘。1985年,苏州市政府在尽可能保持原来风貌的原则下,较大规模的整修;2002年~2003年,山塘街一期改造——原有居民迁移,沿街商铺;2003~至今,山塘街二期、三期改造,建筑外立面,市政设施改造;
二、山塘街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本世纪初三次综合整治,现在山塘街全线的市政设施,相较以前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由于其居住条件相对较差,导致原住民——特别是年青一代大量外流,相对较低的级差地租招来大量外来租户,相继带来的了较为低端的物业和较差的居住环境,某种程度上形成了陷入低租金->外来人员->低端业态+环境恶化->低租金的恶性循环;在影响山塘街交通功能、景观功能、生活功能之外,更进一步削弱了原本已经衰落的文化功能——原有的老苏州邻里关系慢慢消失,历史文化断层正在形成——原来“红尘中一二等的风流富贵之地”已难觅吴音。
(一)定位问题
由于多头管理,导致了山塘街在发展理念上矛盾突出,定位不十分清晰。有的管理部门认为要以保护性修复为主,有的管理部门认为要以开发利用为主。问卷调查表明:60%以上的人认为,应该以保护性修复为主,适度进行旅游开发;有30%的人认为应该以旅游开发为
主,适度进行保护性修复。
(二)交通组织问题
交通组织:交通方式单一,机非互相干扰
山塘街可借助的公交站距普遍大于1.1km。对于希望悠闲步行山塘街的游客,这是难以接受的空间尺度。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游客客流是两头热中间冷的现状。此外虽然沿线社会机动车泊位规划用地面积超过1.6h,但是现状已实施的极少。外围缺少停车设施,就无法实现P+W(停车换步行),或者P+B(停车换非机动车)。且在广济路、北环路、虎阜路等节点,并不限制社会车辆进入山塘街,因此机非互相感染,机动车随意停车也占用了公共空间资源。(三)特色问题
山塘街的特色还不十分明显,游客到山塘街还难以找到姑苏吴文化的根源,更无法通过山塘街感知或探寻曾经的姑苏繁华之景。调研发现,新民桥两侧开发力度明显不均,东西两侧各方面差异较大。此外,西侧还有一些民居建筑与粉墙黛瓦的苏派吴文化建筑格格不入,极不协调。问卷调查表明:77%的人认为山塘街特色不明显;50%的人认为山塘街人文气息不浓、品味不高、本土商铺太少、吴文化特色不明显。另有近五成的调查对象认为山塘街不是“吴文化的窗口”,没有通过山塘街了解到更多的吴文化内涵。
(四)管理问题
整个山塘街日常管理比较混乱。山塘街保持原有小街的空间尺度及风貌,道路宽2.0~9.5m;中间为2~2.5的米金山条石或金山石板路面,两侧为小方石青砖铺砌路面,但山塘街内石板路面坑坑洼洼;在下穿虎阜路、铁路段道路破损严重。沿线各种强弱电线杂乱,电杆飞线影响景观。山塘河水质太差,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机动车太多,秩序混乱;山塘河内机动船噪声扰民,同时还污染河水、冲击河岸并危及岸边建筑;街内公共厕所开放较晚,不方便游客。
(五)景观问题
景观设计较少,滨水驳岸踏步露台等资源未充分利用,绿化树木缺乏;
城市家具(如果皮箱、公厕、招牌、标示牌、路灯、广告等)缺
少地方特色,环境较差;
建筑色彩、风格缺少统一; (六)公共空间利用问题
公共空间被临时摊位摆放占用,占道经营现象严重;占用、挪作临时摊位、杂物摆放或机动车停车;环境脏乱;垃圾箱、变电箱与周边环境欠协调;缺少绿化、或绿化带泥土裸露、行人休憩设施;未能充分利用进行沿河景观开发;未能充分利用进行公共交通系统开发;
(七)配套设施问题
山塘街已经在旅游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功能不齐全、设施不配套,游客多为“快餐游”,缺少“深度游”、“体验游”。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山塘历史街区目前还缺乏游客可以住下来的家庭旅馆、特色马国胜等宾馆以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更缺乏吸引游客住下来体验和深入欣赏吴文化的经典项目。
三、山塘街的保护与发展的建议对策
1、明确发展定位,以保护性修复为主,适度进行旅游开发毋庸置疑,没有对山塘街的保护性修复就谈不上旅游开发利用。但只有保护性修复而没有开发利用,保护性修复也难以为继,甚至已经修复的景点可能会陷入二次破败的尴尬境地。保护性修复和打造“国家4A级景区”对山塘街来说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还可以互相促进,关键要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2、综合慢行交通体系 (1)机动车交通
游客:禁止游客机动车进入山塘街,在外围停车场实现P+W,P+B;
居民:尽量在外围社会车辆停车场停车;或者发放通行证; 送货:主要集中在南段,可分时段允许其进入; (2)公共交通
引入公共自行车补充步行与公共交通;
可借鉴乌镇“公交船”,开发沿河水运资源,设置低噪声/人力的“水上巴士”;
公共自行车与“水上巴士”布点根据公共空间梳理结果实施; 3、强化吴文化特色
把山塘街打造成中国吴文化产业街区。具体包括,其一,高起点规划“中国吴文化产业街区”,把山塘街作为中国吴文化创意、传承、展示和保护的重要基地,并作为中国吴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其二,在山塘街建造“中国吴文化交流展示馆”,集中展示中国的吴文化,以提供吴文化交流场所。其三,加快山塘街西段节点工程的修复工作,结合虎丘地区的综合改造,统筹规划新民桥以西的山塘街西段,打通山塘街虎丘段,让山塘街真正成为“七里山塘”。同时,改造明显不符合吴文化特色的民居建筑。其四,山塘街上的商业店铺尽可能采用前店后坊式的苏州传统商业模式。其五,在建设山塘街吴文化特色的同时,还要大胆包装山塘传承下来的千年吴文化风俗,让“七里山塘街,千年吴文化”深入人心。
4、强化日常管理,营造宜游、宜居、宜商的历史文化街区 要加强山塘街的日常管理工作,改善山塘老街内石板路面坑坑洼洼的状况,加快山塘河水污染的综合治理工作,生活污水全部接入排污管道,禁止直接排入河道。严格执行机非分流,山塘河内应禁行机动船,可以手摇船代替机动游船,船上可以进行吴歌表演,也可以叫卖日常生活用品等。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及时处理山塘老街内垃圾等杂物。
5、景观绿化
(1)植被恢复、步道修缮(2)设置绿化带,做活“消极”空间;(3)增加公共自行车停放点;(4)增加行人休憩设施;(5)路名牌、交通标志(6)沿码头岸线增设护栏(7)增设公共自行车停靠点(8)增设行人等待设施(9)沿河景观带完善行人步道,疏散客流
6、梳理全线公共交通
环境脏乱、临摊占用——环境整治;
绿化破败、泥土裸露、绿量缺乏——绿化改造提升;
城市家俱破败、缺乏地方特色——重新布置,与本地风貌契合,适当增加行人休憩设施;
有用地条件、且间距合适,兼顾景点游览需求,与横向道路沟通便利——增加公共自行车设置或非机动车停车点;现状驳岸踏步/码头,且间距合适、兼顾游览、与横向道路沟通便利——改造为水上巴士泊位;
现状维护较好的,予以保留;
大部分公共空间需进行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如用地宽裕可增加行人休憩设施;
7、建设配套设施,为山塘中国吴文化体验游和深度游创造有利条件
山塘街既是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街区,也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因此山塘旅游开发应当紧扣千年吴文化的内涵,突出吴文化品位和苏州特色,坚持多模式并行,既要有“快餐游”,更要有“深度游”和“体验游”
参考文献
1.《苏州历史文化名街山塘街的价值与修复》.冯政.2009(20) 2.徐刚毅《.七里山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 3.
3.朱永新.《吴文化的传承、发展与苏州现代化建设:上[》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3,14(2):2-9.
4.徐文高.《山塘钩沉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 5.孙粤文.《建设低碳城市路径研究—基于常州建设低碳城市的分析》[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2(2):59-62.
6.徐伟荣.《大城市群中城际关系及场效应初探》[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6(1):85-8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