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默读习惯

2023-05-03 来源:爱go旅游网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默读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阅读习惯还是速读能力形成的前提条件,不可忽视。那么,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们学校在开展“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的子课题实验研究中,对此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探索,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

认识和做法。

一、明确要求,抓住关键

默读是不出声的阅读,它是阅读的主要形式。平常我们所说要培养的阅读能力实际上指的就是默读的能力和习惯。小学默读训练的要求包括四个方面:(1)集中注意力,不指读,不唇读,不摇头晃脑;(2)随着年级的升高,默读的速度逐步加快;(3)能边读边想边记,理解读物内容;(4)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速度,既能精读又能略读。上述要求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阅读时做

到:全神贯注,实现视读。

默读能力是在儿童初步掌握了朗读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训练而发展的。研究表明,一年级儿童基本上不会默读。开始训练默读时,绝大部分儿童都是嘴动并发出轻声和指读现象。随着年级的升高,特别是到五年级,儿童才基本上掌握了默读技能,但是,各年级都有少数儿童默读时会出现指读、唇读等现象,阅读速度也较慢。所以,小学生默读能力的形成要经历以下两个阶段:(1)小声“轻读”阶段。不断发出轻而急促的声音、嘴唇不断嗡动,口中还会念念有词或指读。不能把看到的文字直接转换成意义,须经读出字音,才能领会字义。可见,朗读的模式仍在默读中起作用;(2)无声阶段。从不能迅速,准确地进行大单位阅读,过渡到迅速,准确地进行大单位阅读,阅读

速度加快,记忆效果提高。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必须抓住发展儿童的有意注意和消除阅读时头脑中潜在发音这个关键,才能有效地培养良好的默读习惯。

二、如何培养有意注意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时客观事物的指向和集中。这种“指向”和“集中”,可以是自觉的,主动的;也可以是不自觉的,被动的。前

者称为有意注意,后者称为无意注意。

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心强,自制力差,因

而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易分散。

根据小学生的注意特点,我们运用观察法,舒尔特表和“闹中取静”等方法,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专门训练,培养他们的有意注意及

其良好品质。具体做法如下:

(一)观察法。就是要求学生集中注意,仔细快速地观察教师提

供的观察材料,培养他们的有意注意。

观察材料可以是小物件,挂图和名画等。选材的原则是由简单到

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惭进和富有趣味性。

训练模式为:提出任务,明确要求——出示材料,限时观察——拿掉材料,书面答问——同桌互换,相互批入——登记分数,小结批

改。

每天训练一次,10-15分钟;学生观察时间须依观察材料而定,一般为1-5分钟不等;每次训练观察2、3件材料,批改、登分应在

训练完了后进行。

例如:《气象小组且》这幅挂图为观察材料,要求学生找出画中的6种景物,观察90分钟;拿掉材料书面回答问题。挂图上的“雪

花”不太明显,学生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注意得到。

(二)舒尔特表。一张方纸上画25个方格,把1-25的数字打乱顺序写在方格中,这就是舒尔特表。用计时的方法,让学生按数字顺序用手指出25个数字。印制不同的10张分给学生进行训练,一张一张训练,能在25秒内完成为及格,训练时间由学生自定,利用课余时间灵活掌握,坚持这种训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又可以

发展视定向的搜索的速度。

通过实践摸索,我们还巧妙地把舒尔特表用于对全班学生进行训练。将来舒尔特表制成幻灯片,另外再做4张没有数字的舒尔特表,挖3-9个空格,盖在灯片舒尔特表上,只露出空格内的数字,训练时用幻灯闪现5-10秒钏,让学生迅速识记这些数字,关闭幻灯,要求学生回忆记录刚才看到的几个数字,比谁看得快,记得全。后来,我们又将数字改成汉字,将一句话中的文字打乱顺序写在格子里,用幻灯闪现,在规定时间内要法语学生书刊号识记,整理、关闭幻灯,要

学生写出来。

训练模式为:灯片闪现——限时识记——回忆写出——相互批改

——登分小结。

(三)“闹中取静”,就是人为地制造嘈杂的环境,让学生按要求限时阅读教师指定的材料,培养学生同分心作斗争的意志力和发展

有意注意。

具体做法是:指定一个或二个小组学生限时默读完指定的材料,其他三个或二个小组学生则朗读;检查默读效果,默读与朗读小组轮

换。

训练模式为:在嘈杂环境中限时默读——检查默读效果——小组

轮换训练……小结。

实践证明,上述三种训练方法,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和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由于这些训练方法带有游戏,比赛的性质,学生参加训练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发展有意注意,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为提高训练效果,三种方法最好交替

运用。

在培养这生有意注意的过程中,我们还特别重视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学动机和明确学习目的,锻炼学生同分心作斗争的意志力,这

是发展学生有意注意的内驱动力。 三、如何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间现象

根据在有关研究,界于朗读与默读之间还有一种“自我阅读法”,即阅读者虽然嘴唇、舌头甚至声带都没有活动,但他的内心始终自言自语,清晰地发出每个声间,所以也被称为“心读”。如果默读的信息传递形式可以形成“文字符号一意义”的话,心读却只能是“文字符号一发音符号一意义”。心读从原则上讲尽管比朗读快,效果好,但心读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默读。所以,在学生改掉了唇读、不再发声后,应该设法消除学生在阅读时头脑中潜在的发音现象,这是培养

学生良好默读习惯和提高阅读速度的关键。

前苏联任金教授提出了语言中枢障碍法,或者叫做节奏敲打法。这个方法就是读者在默读文章时,手指头按着一定的节奏进行敲打;这种连续性的节奏声,能够破坏读书时形成的习惯性发音,也就是说,既能防止外发音,又能防止内发音。因为,当读者用手打着拍子时,大脑皮层就会出现诱导性抑制区,这种诱导性的抑制区会使发音的神经冲动渠通阻塞,从而使发音现象得到抑制,一般地说,只要训练20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形成一种新的信息传递程序。这时,读者不用节奏敲打法,就能实现视读,即“文字符号一意义”的信息传递形式。(参见《快速阅读法》第118-126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5

月出版)

怎样用“节奏敲打”法进行训练呢?

首先,学生反复练习节奏敲打动作。教师对照节拍(常用的是2/4拍,第一小节敲打四次,第二小节敲打二次,即:×× ××| ××| ,每一小节第一拍打的较响)示范敲打动作,讲述动作要领:用铅笔在桌沿的一点上敲打;要用整个手臂(不是用手腕)的动作打拍,打得有务,均匀正确;时时检查是否拍准,是否连续不断,做到每次练习用正确的动作不停地敲打准确的节拍,教师巡视检查,加强个别指导。当学生能自动打拍时、可以同时默读,这时学生默读与敲打可能会不协高,教师则应强调学生主要把拍子敲打准,默读速度可以减

慢。

接着,练习边打拍,边默读。有些学生可能不能理解读物内容,只会打拍。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练习,增强信心,同时,还可以设计有些助于理解读物内容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读物内容。坚持打拍,默读同时进行的练习,逐步提高理解要法语;而当学生出现默读时能理解读物内容,过后却又忘记时,教师应善于给学生打“强心针”,

鼓励学生坚持训练。

最后,经过训练,学生能顺利地默读与打拍同时进行,不仅节拍不乱,而且能理解并记住读物内容,这进,应加大阅读量,巩固训练

成果。

任金教授建议,节奏敲打法必须经过15-20小时的训练,才能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音,实现视读,也叫眼脑直映。我们建议最好在三年级上学期,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每天坚持训练10-15分钟。我们认为,在学生还没形成“心读”习惯时进行这项训练,可以收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强化训练,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坚持默读习惯的各项要求,各科老师的配合,统一要求,三个实验班85%以上的学生已初步养成了符合要求的默读习惯,默读时能做到:眼到心到,边读边

想边记,阅读姿势正确,默读速度加快,记忆效果提高。

我们将继续实验,继续探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