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对比研究
作者:高娃
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6年第10期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是世界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之一,其双元制模式虽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却成功实现校企合作的社会培养模式,今年来,我国对职业教育从各层面都提高了重视和资金支持力度,但职业教育发展仍未形成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与非职业教育截然不同的模式。笔者自从事职业教育工作以来一直关注和思考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存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教育学习,对德国职业教育框架有了更深层面的了解。并将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进行借鉴研究。
一、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
1950以前德国的企业采用泰勒式的生产和管理模式见图1)1950年以后德国企业引入了精益型管理模式(见图2)。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为了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德国的职业教育于1987年开始围绕精益型企业需要的人才进行改革,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双元制教育。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研究,德国的双元制已经成为较为成熟和成功的教学方法在全世界进行推广。 二、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框架
德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是根据精益型企业要求进行改革,摒弃传统的以课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而是将社会中的行业按照职业进行分类,并将每个职业分别按照学习领域(学校教学部分,即我们的教学计划)和模块(企业培训部分)进行学习内容的定义。德国的职业教育根据主要进行划分分为两大类:普通职业教育和应用型大学教育。
1.普通职业教育。普通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采用的是双元制教学法。培养工人(见图2),为了更好的了解德国普通职业教育体系,首先要了解两个机构——IHK&HWK和跨企业培训中心。
1.1IHK&HWK。IKH(工商联合会)&HWK(手工业联合会),德国的企业注册时根据营业范围参加IHK或者HWK并且按照一定的标准缴纳会费。IHK和HWK的职能是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市场调研等服务。此外,该机构还具有教育职能,具体表现在:第一,考核企业做双元制企业的资质。通过对法人的情况,企业的情况,企业硬件条件,是否有培训师等方面对企业进行评估。第二,成立考试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职能有执行考试、评估考试和颁发合格证书;此外,该委员会还有咨询功能(受理学生咨询,例如企业在学生学习中存在违规操作等,对事件进行协调处理并向社会公开处理结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2跨企业培训中心。跨企业培训中心是IHK或HWK用企业会费剩余投资成立的独立经营的非营利的,福利性质的,为没有资质做双元制的企业进行企业部分教学任务的机构。该机构自负盈亏,学生培训的学费由企业承担,这也是跨企业培训中心的收入来源。为了生存和发展,该机构必须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来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必须进行市场需求研究,要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培训任务。
德国的职业学校管理、课程安排、师资、教学方法以及考试和评估的相关情况和做法: 第一,学校管理方面。德国职业教育管理实行精益型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通过团队教学完成预定教学计划所要达到的目标,校长不是行政职务而是职业,主要职责是为学校正常运行而提供事务协调和服务。第二,课程设置方面。在普通职业教育中,德国的课程是不依托于教材,而是有专家(有职业教育教授、工程师、心理专家等)对整个职业过程进行分析,将社会职业分为三百多种,将职业细分成模块,将各模块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进行选择和组合,转变成课程, 再由教师进行团队教授。其课程设置是和职业导向、行动导向、工作过程导向相配套,每个内容之间都是相互支撑、互相配合的。第三,考试及评估方面。德国普通职业教育体系中教学计划不是由任课教师制定,而是由专家组成的团队根据职业导向的模块教学需要制定的,并有专门的机构(PAL)制定考试标准并出题,由IHK&HVK组织考试并进行评价。并对通过考试的学生颁发相应的证书。即普通职业教育的考试是由独立于学校的机构完成的,在这种模式下,不仅学生的资质坚定不由学校来完成,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评估和学校的相关性也很小。教师是否胜任教学工作很大程度上由学生是否能通过考试作为评估标准。
2.应用型大学教育。在德国应用型大学教育体系中包含BA、FH两种形式,其中BA教学依然是双元制本科,在该模式下,学生向学校提出学习申请,被学校录取后要自己找企业签订合同,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学习的时间基本是1:1,在企业中没有专门的培训师进行教学,而是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并且和学校学习知识紧密相关。BA对学生的考核主要由学校完成,学生在企业实习结束后要完成相关论文,而企业要给出成绩共学校参考。 三、我国职业学校改革出现的问题
控制论中的系统控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系统中当且仅当其中各项指标或者元素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该系统的效率才能达到最高。而当其中任意单项指标过高或过低都不能使该系统效率最高,整体效率会受最低因素影响。现在我们将职业教育或者将一个职业学校作为一个系统,其包含的主要因素有学校管理、实训、师资、课程、教学组织及管理、学生、考试、评估…… 当其中任何一个因素不能满足效率最优要求都不能令该系统(本例为学校)效率最优。下面我们将逐个对该系统各因素进行分析。
第一,学校管理方面。当下我国的高职院校依然沿用泰勒式管理模式,行政色彩浓重,任务层层下放,最为教学一线的教师自主性受限,而是受到行政和教务的双重管理,在实际教学中团队力量薄弱。而高校行政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高校发展。另外,对教师工作绩效评价重心没有放在教学成果上,而是通过教学工作量、科研产量、招生数量等进行评价,甚至将是否参加工会活动等也列入教师工作业绩考核当中,教师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为了评聘职称承担大量的科研工作,当教师的工作重心不是为教学成果上,那么学生的培养成果可想而知。第二,师资方面。我国各级财政对高职师资培训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大,但是培训效果并不明显。原因主要还是目标不明确,缺少针对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学校在师资培训方面应该有自身的规划,集中力量对某种教育模式进行学习。第三,课程设置方面。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是由开课部门自行设置,缺乏指导性和权威性。我国目前仍然以课程为导向进行教学,不能立足于行业人才需求。教材理论知识落后于社会生产需要,不利于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第四,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方面。缺乏相关课程对职业导向、行动导向、工作过程导向服务,课程用怎么样的教学组织、教学管理实施到教学中去才能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内容的研究。只有教学名词的创新而非教学的创新。第五,考试、评估方面。考试应当根据教学目标来设置。中国高等教育考试普遍的做法是由授课教师自行设置考题、自行评分等,质量参差不齐。我们当前还缺乏对考试、评估的研究。 四、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借鉴
我国职业教育是否能引入双元制教育模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也在很多省市建立试点,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否受现有学校体制限制也是值得思考的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应该在明确职业教育各层次学校学生培养方向的基础上,实验性的对部分学校实行精益型管理,鼓励院校集中力量搞有竞争力的优势专业建设,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避免资金因专业的重复建设而产生浪费。探索发展继续教育。我国继续教育市场潜力很大,有待发掘。社会真正能够提高人的素质除了基础教育外,继续教育更加重要。知识不断更新要求在职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来更新专业知识,是基础教育的必不可少的补充。而我们现在还缺乏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继续教育机构。我国现在的继续教育停留在低端水平,例如对农民工培训等方面。应大力发展高端的继续教育,为劳动者自身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