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试分析秦灭亡给我们的启示

2024-05-20 来源:爱go旅游网
 中国通史结课论文

试分析秦灭亡给我们的启示

学院:林学院 班级:地信-08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1年6月10日

摘要:

秦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小国,从一个文化经济科技都很落后的国家,经过长达百年的惨淡经营,暴霜露,斩荆棘,灭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而它的辉煌在历史长河中犹如昙花一现般,值得我们去猜测,去探究。历史总是给我们智慧。秦朝的短命告诉我们,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告诉我们怎样才能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与时俱进 改革 灭亡 发展

秦国起初只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弱小的诸侯国,所处今天的陕西省西部,在当时属中国的边缘部分,被中原各国称为蛮夷之地,而秦人的祖上也起初是以牧马为业。但秦国经过长达百年的惨淡经营,暴霜露,斩荆棘,逐西戎,各代秦王的励精图治。商鞅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的一个转折点,使秦国逐步走向强盛,灭六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纵观秦国的历史,它如何从一个各诸侯都看不起,都不注意的小国,一步步让自己强大,一统天下。而有是什么,让这一个军事强国,一个大国,又在统一天下后如此的短命。犹如昙花一现的辉煌,又急速走向崩溃的边缘,这里面存在的问题,无疑给我们以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如何应对变化和发展,实现长久的繁荣。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为我们人生的启迪和借鉴。

第2页 共7页

一、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失民心者失天下。

秦国在刻苦创业阶段的英明国君,无不是站在国家的立场,为了在华夏各诸侯国的鄙视和摧残打压的夹缝中生存,无不是上下一心,为了秦国的壮大,为了扬眉吐气,为了国家富强,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挣扎着,艰难的生存。秦国为了巩固后方,多年征战西部的少数民族部落,平定了后方。而秦国面对华夏诸侯强国时,却一次次的败退,甚至到了亡国的边缘。当时的秦王和贵族,以及秦国的百姓都知道秦国要灭亡,是一个什么样的后果。他们在这种危亡的环境下,同吃苦,共患难,凝聚一心,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着。

秦国在商鞅变法后,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产,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全国百姓以私下斗殴为耻,以为国家立下战功为荣,国家战斗力不断增强,富国强兵的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此时的秦国为了扩充兵源,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废除了世袭的官爵制度,以军功行赏,在国家扩张时期,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此法并不能一直照搬推行。

秦国一扫天下,确立秦王朝以后,已没有强敌,也没有可以征战获功的机会。但这时秦国不但没有休养生息,安定人民,搞好经济、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的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反而大修长城,阿房宫,大量劳役苦工,各种苛捐杂税,民不聊生,压迫人民,逼得不得不揭竿而起。

从而可见,秦朝的统治的崩溃,并不是当时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是没有审时度势,是统治者在长期群雄角逐中积累起

第3页 共7页

来的经验,不完全适合统一后社会发展的需要。没有注意到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看清新时代的动向,在没有参考的管理经验的时候,也没有开拓创新,不顺应民心,而逆行之,酿成了新生帝国的颠覆。

二、 固步自封,阻拦文化传播。

社会的发展进步,要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秦国在漫长的创业阶段,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 秦国一直仰慕学习华夏诸国文化,想尽办法招贤纳士,为秦国的崛起想法设法,储备人才。这时的统治者头脑也清楚,分析问题比较客观,广开言路。在秦国强大的过程中,离不开一大批从天下奔来的人才。可以说,唯才是举在秦国的彻底贯彻实行,造就了秦国的辉煌,这一大批人物中有百里奚、蹇叔、商鞅、张仪、甘茂等一大批人才的辅佐。而一个重视人才,重视文化的国家才会长久强盛的发展。秦孝公继位,为了改变贫困落后的局面,秦孝公发誓要使秦国富强,为了恢复先祖穆公霸业,向天下发布求贤令,若能使秦国富强者愿与其共享秦国。这是在儒家占有绝对市场的优势的华夏各国里,法家无用武之地。这个时候为了一展抱负的商鞅来到了秦国,受到了孝公的重用,于是商鞅在秦国进行深刻的变法,经过深刻变法的秦国迅速强盛起来。秦朝帝国的建立,统治者怎么会愿意和别人共享秦国呢。

但是在秦王朝确立以后,秦始皇开始焚书坑儒,愚化人民。这是一种丧失信心的表现。殊不知杀一人容易,堵住众口难,是民心的可怕。在面对困难的时候,统治者没有想到用正确的方式解决,而是高

第4页 共7页

傲自大,被胜利冲昏头脑,太相信武力镇压统治。已经开始走向封闭和愚昧。没有一个开明的政治,而是按自己的意愿一意孤行,不敢正面面对问题。对于一向主动出击,主动战争的秦国,也开始修筑长城,与少数民族部落开始防守战略,说明了秦朝统治者在军事战略上也失去了当时勇猛作战的风范。这种对文化传播的扼杀,对文人才子的毁灭,这是自取灭亡的方式,正是说明了统治者对解决存在的问题失去了信心。当言路被中断,或不畅时,难免会出差错。过分的亲信个别人,导致意见的片面,最终还导致内部集团的纷争动乱。加速帝国的灭亡。

三、 治国的制度的僵化,没有与时俱进。

可以说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繁荣富强,而严格苛刻的法家思想僵化,固化的实施,葬送了大秦帝国。商鞅变法去除了封建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重视农产,出现繁荣景象,国家战斗力也不断地增强了,然而这种制度过分的固化和苛刻,也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在秦国本土人民还可以习惯,坚持。但对于华夏各诸侯国的统治,难免就有点不适应。齐、楚等国各有各的地方文化特色,文化背景,风俗和教化。况且被武力征服的各国本来就很不服气,希望时机有变,东山再起。而秦王朝把本国用于战争年代的制度强加在这些地方上,无疑引起人民的极大反感。秦朝统治者不能审时度势,改弦易辙,仍一味重功利、恃酷法,最终导致了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造成普天之下民怨沸腾的局面。

秦王朝如果政治开明,注意统一后发展的方向,灵活多变的应对

第5页 共7页

管理出现的问题,结合地方区域不同,采用合理的管理制度,巩固政权的建立,秦王朝也不会如此快的灭亡。可以说,当秦朝的统一,只是形式的统一,是武力的压迫,被迫屈服,而没有真正的实现深层次的统一。

这种过分依赖中央集权的制度,太绝对化的管理,在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交流不发达的时候也是不现实的事情。

总结:

从秦朝的灭亡,我们可以看出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应对,没有一成不变的金科玉律。只有跟着时代发展,我们要不断的进步。做到与时俱进。秦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在历史上,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我国,走向复兴的中国,我们要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对于统理愈庞大、愈复杂的国家,更需要顺乎自然,不可有太多的企图心及表现欲,否则会不自然,不自然便会造成不可知的祸害。就像天地一样,天地是最庞大而复杂的,但一切能顺其自然运行,是以能长久而不变,若强加以人为干涉,便很可能会发生天灭地变了。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部分利益,对事物的发展,过分的实行手段对其干涉,而不是顺其规律发展,灾难也许理我们不远。秦王朝的灭亡无疑是历史给我们的一个警醒。

第6页 共7页

参考文献:

①《道德经》 老子 珠海出版社 ②《刘邦大传》 陈文德 珠海出版社 ③《史记》 司马迁 华文出版社 ④《中国通史》 吕思勉 中国商业出版社 ⑤《中国通史选读》

雷海宗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7页 共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