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住区邻里交往的空间设计 Space Design for Advancing the Neighbourhood Intercourse 黄欣平Huang Xinping邹东秦Zou Dongtai 摘要:结合我国住区规划建设的发展,以居民居住生活的 基本需求和日常生活行为作背景,分析了邻里交往与交通系 统、住区公共设施和住宅室内外空间的关系,并以此为据探讨 住区居住空间的公共场所的设计的一般原则与方法一 关键词:住区邻里交往空间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居住模式的解体,社区在从传统向 现代的发展过程中,社区邻里关系的淡化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社区邻里关系的淡化导致居民对社区丧失归属感和家园感,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漠,过去人们之间互助互爱的邻里关系就 会荡然无存。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对居住环境的 需要中,最大的需求还是人们之间互助互爱的邻里关系和社会 交往。在新居住模式下,许多设计师如何创造和谐住区的口号 说的很动听,可是在实际设计中没有深入的发掘环境的影响因 素,在住区设计中并没有充分认识和贯彻给予邻里交往的空 间。所以如何在住区发掘导致邻里交往淡漠的因素,从而对针 对这些因素进行改善,才能真正的到达和谐的目的。 在新居住模式的影响下,我们以居民居住生活的基本需求 和日常生活行为作背景,分析对邻里交往有影响的几大因素: 交通系统、住区公共设施、住宅室内外空间,从而以此为据探讨 图1 住区居住空间的公共场所的设计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邻里交往与交通系统的关系 一.出行的交通方式是影响城市人的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方 面,人车分流可以使交往空间更加具有宜人的气氛,而人车混 行则增加了居民间的“识别频率”。因此在设计居住区步行系 统时要综合考虑,处理好步行系统与居住区静态交通的关系, 要结合居住区的特点选择合理的静态交通组织。它是由步行 图2 道、广场}游园及健身场地等组成的综合体,满足居民的步行 交通是它的基本功能,同时它还具有邻里交往、休闲等需求。 二.住区公共设施与邻里交往的关系 这个会所的前身应该叫文化活动站,由于居民的生活水平提 高,所以有不少社区就建了会所,当然这个会所的内容有不 同,但是我们觉得应该是关注的健康的文艺活动,同时还要考 虑他周边的环境,这里大家可以看到文化活动中心它的规模 在住区里,儿童活动的公共配套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医疗 有不同,它所建造的形态也不一样,它的周边的环境也不一 样。有的还考虑了健身的设施,比如游泳池等。 三.住宅室内外空间与邻里交往的关系 保健设施等的多与少显示小区对该方面的建设的侧重点。有 的就专门是做了老人精神棋艺活动休闲活动,还考虑了老年 人需要比较好的周边的环境,所以就又有水面的考虑。文化设 施中还有青少年智体学习的需要,主要反映在学校的建设,学 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 校建设还应该考虑的一方面是更多的要考虑教育设施的完 善,同时还应该把体育设施能够像居民开放,这样使得它的设 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住区不单是居住的功能脘落空间, 结合绿化,铺地划分空间并提供人的尺度等,作为满足多种功 能的居住性公共场所,作为邻里交往。所以设计交往的生活场 施的利用率可以更好地提高。很多小区现在都建有会所,其实 11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景与居民休闲与交往规律是紧密相连的。所以一个优秀的环境 设计必须有利于很快把住区的邻里关系建立起来,形成团结友 爱的集体,通过私有的、半私有的、半公共的和公共的领域的建 立,既利于保障居住者的私密性,又利于加强邻里关系和提高 池,位置靠近中心活动场。 3.重视半公共空间设计,合理划分空间,吸引居民活动,令 老人可不远行找到休憩、聊谈、奕棋以及健身活动的场地,儿童 就近与小友游嬉,家长们便于照顾与监视,因而规划时需加以 住区的防范性。 强化,并以软质与硬质相间铺装。 在对半公共空间设计的设计中,手法多样。半公共空间不 仅是在住宅楼间的空地,也可组织在一个高层住宅的层间,也 可在组织在一幢住宅的围蔽空间内。 底层架空作为小区内的老人和儿童的活动场地及邻里交 往沟通的共享空间,是最常用的方式。由于岭南的气候环境影 传统的聚落空间中,通常包括聚落公共空间、街巷空间、院 落的庭院空间、居住空间等多个层次。这种空间层次是连续的, 是相互渗透的。从室外空间进入室内空间,人的心理情感随空 间环境的变化具有层次性过渡。从空间来看可以分成4级,有 住区级的公共空间,这个空间相对地开敞式的,同时又是为比 较多的人数聚集所用的,所以它应该是一个开场的多形态的空 间,都是能促进邻里交往的中心,这种公共空间它往往配制的 响,岭南建筑部分住宅建筑的首层架空,使架空层空间与园林 景观融为一体,视线通透连贯,而且有利于住宅首层的防湿防 潮,并起到遮荫避雨、联系内外交通的作用,符合岭南地区炎热 多雨的环境气候,改善了地面的视野,满足了日晒雨淋时邻里 更多的是从铺地小品草坪等等,我们从这几个公共性的交往空 间中可以看出他们所起到的作用。真要做得好,居民就愿意在 那里进行活动,这样它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第二级就是组团级的半公共空间。它的围合感觉要适当地 加强,做成的半开敞半围合的空间,这样来提供户外健身休闲 与交往的场地,人们可以在这里进行他们在做的户外的活动, 比如说是休闲的或者是邻里交往的这种活动。 交往空间之用;也因此成为居民喜爱的活动场所。架空层的处 理手法多样,有园林绿化,共享文化空间、停车、安放设备等,架 空层空间内外通透,与小区组团绿地相连,最大限度地扩大了 花园的空间(图1~2)。 在广州时代玫瑰园的景观设计里,设计师创新的运用了高 架平台的方式。高架平台的目的除了将其作为交通路线外,也 为楼内居民提供了相互交往和加强邻里关系的场所。 另外,在住区里,我认为老人、儿童对促进邻里交往有着很 第三级是院落式的半私密空间,这种空间它的围合根就更 强,它是在住宅楼前的一个室外空间,是宅前的邻里交往场所, 它的领域感和归属感更明显。我们现在在做空间序列的时候, 往往比较更重视的是这一级的空间,因为这级空间是居民最容 易到达,就是他可达性是最强的,而且是居民最愿意在这个地 方进行活动的,比如像家长就愿意孩子们就在这个院落空间里 面活动,他可以很直接地去监视他们。老人也不用走很多的路 重要的作用。因为生活方式的不一样,现代城市生活压力大造 成上班一族除上班时间以外,在住区里都喜欢独门独户的居住 模式,避免了日常生活中邻里间不必要的介入。所以对住宅室 内外空间及住区公共设施来说,多以老人的闲坐、聊天和母亲 与婴儿的活动为主,假日则增加青少年的体育活动和儿童游 戏。家中交往有诸多不便,所以这类交往倾向于在公共场合而 非在家中进行。居住区绿地和各种公共活动场所就是最适合 就能够进行他们邻里之间的交往,所以这一级的空间是我们现 在在居住区规划的时候更重视的一个室外空间。 第四级就是住宅内的私有空间,这个私有空间也就是住宅 的底层的院子,或者是楼层的平台,露台,屋顶的花园等等,这 是因为是居民自由的私有空间,但是这种私有空间也希望能够 通过这个私有空间居民之间,还能够进行交往,所以现在有的 的邻里交往的场所。 住宅不仅是人们生活起居的场所,同时也是人类精神生活 的一种载体。结合现有道路及土地使用情况,处理好用地对外 交通与区域内部交通之间的关系,完善道路网系统,合理设计 空间作为一个半围合的庭院,在无障碍的设计上也要体现出对 残疾人的关爱,让居住者在使用上的生理需要与观赏上的心理 需要相结合;满足人们的娱乐、休闲、健身需要;考虑老人、儿童 两个层次的不同需要,为居民提供了一个适宜儿童游戏、老年 住区把私有空间基本相近领域的界定,实际上邻里之间交往是 非常方便的。这也是被大家所能接受的。 而在设计中,重视私密空间而忽视半公共空间现象较为普 遍。当前城市住区中,外部空间模式通常包括中心景观广场、组 团绿化、住区会所等,而内部空间模式则较为单一,大多是以楼 梯间为核心的竖向单元式空间组织模式。这种空间模式过于重 健身、邻里交往的共享空间,具有很强的空间领域性和安全感。 住区的环境的建成好坏不止是设计师的责任,是发展商、 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物业管理的共同努力,但是,作为设计 视居民的私密性空间不受侵犯而忽视了邻里交往的半公共空 间的塑造。事实上,那种介于公共和私密空间之间的半公共空 间起到连接、传承的作用,多层次空间的融合与自然过渡对于 塑造社区归属感和家园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目 前住区内,人们由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直接进入居住私密空间, 居住空间层次的不连续性是导致社区冷漠的重要原因。 针对以上三点因素,设计师对促进住区邻里交往的空间设 计有以上方面的总结: 1.对交通流线的规划设计要予以重视。 2.合理安 ̄4[JL童活动场,设置软质地面、活动器材和嬉沙 师,应该真正的落实“以人为本”,实实在在,才能对促进和建 设和谐社会出一分力。 (作者单位:广东省冶金建筑设计研究院;2007.8) 1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