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品种(系)抗寒性筛选与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2022-07-18
来源:爱go旅游网
研究简报 呻阁种业 油菜品种(系)抗寒性筛选与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荣松柏 陈凤祥李强生 吴新杰侯树敏 费维新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合肥230031) 摘要:为了能应对低温雨雪天气给油菜生产带来的不if,1影 响,收集品种(系)41份进行室外抗寒性鉴定,通过冻株率调查、 冻害指数和抗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品种(系)间冻株率、冻害 指数和抗性指数存在差异,并遵循随受冻次数增加差异增大的 规律,冻害指数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试验筛选出DKWL一4、华协 102、核优46、皖油25、除杂1号、秦优7号、皖油18等抗寒性较 好的品种(系)7份。同时总结归纳了一些油菜抗寒栽培关键技 术,建议油菜种植应合理选择品种,做好抗寒栽培管理,避免低 温影响 关键词:油菜;抗寒性;冻害指数;相对抗性指数 近年来,安徽及全国冬油菜区遭受了极为恶劣的 低温雨雪天气,给油菜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雨雪天 气来得早,气温低、持续时间长,加上农民对品种的抗 寒抗冻性认识差,很多油菜品种在遇低温后受冻严重, 造成大幅减产,严重挫伤了农民种植积极性,致使油菜 种植面积逐年下滑,油菜产业遭受重创。有关油菜生 理生化指标与抗寒性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多,研究多偏 向于鉴定方法和机理方面,而在冻害指数和抗性指数 分析、品种f系)筛选以及抗寒栽培技术方面研究报道 较少。为了分析品种间的抗寒性差异,指导实际生产, 本试验进行品种(系)抗寒性分析与筛选。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主要选用近年来安徽市场流通的和一 些抗寒性较好的油菜品种(系1,共计4l份。皖油29、 滁杂优3号、秦优10号、秦优11号、秦优7号、华皖 油3号、中油98D、德油6号、德油13号、滁核杂1号、 皖油l8、沪油杂4号、华协102、核优202、核优46、皖 油25、中乐油2号、天禾98、沪油杂1号、沪油15、沪油 17、天禾油6号、中油5628、浙平4号、核杂7号、皖油 l5、皖油16、皖油20、皖油19、皖油23、德油5号、德油 8号、核优56、皖油22、成油1号、中双11号、华油杂 lO号、秦优9号、华油杂6号、蓉油11号、DKWL一4; 对照品种为皖油l4(安徽省油菜区试对照品种)。材料 主要来源于育种单位征集和市场购买。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DC0804) 1.2试验方法参试材料于2009年10月2日在安徽 省阜南县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播种。试验采用问 比排列设计,每4小区设一对照,共计52小区,小区面积 3m×2m,5行区,2次重复。基肥施复合肥750kg/hm2,3 叶期间苗定苗,密度18万株/hm 。其他要求按大田常 规种植管理进行。油菜冻害调查方法和标准 ”:在融 雪或严重霜冻解冻后3~6d观察,对试验材料随机抽样 调查30~50株。 记载方法:…1冻株率:表现有冻害的植株占调查 植株总数的百分数。f2)冻害指数:对调查植株逐株确 定冻害程度,冻害程度分0、1、2、3、4五级,各级标 准如下:0级:植株正常,未受冻害;1级:仅个别大叶 受害,受害叶层局部萎缩呈灰白色;2级:有半数叶片 受害,受害叶层局部或大部萎缩、焦枯,但心叶正常;3 级:全部叶片大部受害,受害叶局部或大部萎缩、焦枯, 心叶正常或受轻微冻害,植株尚能恢复生长;4级:全 部大叶和心叶均受冻害,趋向死亡。分株调查记载。 计算方法:冻株率(%)=(S1+S2十s3+S4)/调查总株 数×100;冻害指数(%)=(1×S1+2×S2+3×s3+4×s4)/ 调查总株数×4 X 100,式中:sl、s2、s3、s4为表现 l~4级冻害的油菜株数。相对抗性指数(RRI)=LN [0oo—Flck)/Flck)]一LN[(100一FI)/FI],其中LN为自然对 数,Flck为对照品种冻害指数,FI为待评价材料的冻害 指数。 2结果与分析 2.1 品种(系)间冻株率、冻害指数及差异分析试验 期间出现多次低温天气,试验地地区最低气温达_7℃,对 油菜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冻害影响。根据调查要求选取 了低温出现后的3~5d作为调查日期,共3次,分别是 A:2009年11月7日、B:2010年1月27日、C:2010年 2月24日。调查统计显示:不同时期品种(系)冻株 率、冻害指数存在差异,以A期调查结果最高,C期最 低,表明品种(系)的抗寒性经过低温锻炼后不断增强。 其中数值变化最大的在c期,冻株率1.19%~95.35%, 冻害指数0.30%~48.08%。3次调查试验品种(系)中 寸阁舯业 研究简报 表现较强抗性的有引进品系DKWL-4、华协102、核优 46、皖油25、除杂1号、秦优7号等,冻害程度0~2级, 轻度受冻,冻害指数平均值6.4%~17.26%;沪油15、沪 油17、德油13、德油5号、中双11号等品种在试验中 则表现抗寒性较差,冻害指数较高达40%以上,一般冻 害程度为2~4级,冻害较重。可以看出品种f系)间抗 寒性存在差异且达极显著水平。 2.2相对抗性指数(RRI)分析试验以当前安徽省 油菜区试对照品种皖油14为对照,借用相对抗性指数 (RRI)分析原理,进一步分析品种对低温冻害的抗性程 度。计算结果显示:与对照RRI值0相比,DKWL一4、 华协102、核优46、皖油25、除杂1号、秦优7号、皖油 18等7个品种(系)低于对照,则说明抗性优于对照; 而中双11号、德油5号、德油13号、沪油l5、沪油17 等34个品种的RRI值较高,抗寒性低于对照。初次受 冻时,品种间的抗性差异较小,经过低温锻炼后品种间 抗性差异逐渐增大。 3讨论 试验结果显示,品种(系)问的抗寒性存在差异, 且随着低温锻炼,差异越来越大。这符合油菜抗寒性3 个阶段抗寒性增强、抗寒性保持和抗寒性消解的变化 规律,抗寒锻炼初期品种间抗寒性差异不显著;进入抗 寒性保持阶段差异达显著水平;本研究根据油菜冻害 指数、抗性指数分析,从41份材料中初步鉴定筛选出7 份抗(耐)冻害较好品种(系),本试验所筛得抗寒品种 可为油菜生产和育种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也应该看 到本文结果仅是通过1年试验所得,可能因为不同年 份间气温变化、雨水多寡等因素差异大,因此本文所筛 选的品种(系)还有必要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年试验 进行鉴定验证。 有报道称冻害指数与产量的关系呈负相关,冻害 越重对产量的损失越大。1级可能减产10%以下,2级 可能减产10%~30%,3级可能减产30%~60%,4级可 能减产60%以上『2】。油菜减产的主要原因是严重持 续低温冰冻天气,其前期危害主要是因低温土壤冻结 引起死苗;或者低温引起叶片细胞间的水结冰,导致叶 片僵化,雨凇也能在叶片上冻结,再受风吹引起物理损 折;或者因为温度过低影响植物根系吸收,使光合作用 减弱,导致叶片枯死脱落,对产量造成损失嘲。因此油 菜生产不仅要合理选择品种,同时还应加强冬季油菜 苗期的精培细管,增强植株自身的抗寒能力,安全越过 寒冬,夺取油菜稳产丰产。 4油菜冻害预防关键栽培技术 4.1合理选择品种针对安徽的特殊地理位置,油菜 主产区南北跨度大,气象条件复杂,生态类型多样,应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相应品种进行种植。纬度和海拔较 高的地区一般易出现低温天气,对品种抗寒性要求较 高,宜选用抗寒性强的品种。 4.2加强栽培管理在油菜生长期,应根据不同阶段 的生长特点和需求进行防寒防冻管理。适时播种、防 止小苗、弱苗以及早花早薹,培育壮苗是防寒防冻的关 键。合理施用肥料,增加使用农家肥量,对生长过旺的 田块喷施多效唑进行抑制可有效提高抗冻效果。若长 期干旱,在寒潮来临前可采用灌水、稻草覆盖等方式可 有效降低油菜受冻程度。 4.3采取应急措施当大田油菜受到严重冻害后,应 及时采取措施补救。及时摘除冻薹和冻叶,追施速效 肥料,清沟沥水,培土壅根,喷施叶面肥等,促进快速恢 复,保证后期油菜能健康生长。对特别严重的田块,应 尽早改种其他作物,减少损失。 4.4加大监管和科技宣传从近几年情况看,出现严 重冻害的大多是没有通过审定或当地认定的早熟类型 品种,其花期早、抗冻性差,政府部门应加大力度进行 监管,杜绝非法产品流人市场。由于农民对生产管理 知识的认识不足,缺乏对品种的基本了解,是导致盲目 选择品种和不能及时采取补救管理的重要原因,加强 对农业知识普及宣传,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水平是有 效减少灾害影响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后利.油菜的遗传育种.上海:~ 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81 系.西北农业学报,1994,3(1):24—28 2011,39(3):1405—1406 (收稿日期:201 1—11—12) 陕西宋亚萍 [2]胡胜武,黄继英,徐爱遐,等.甘蓝型油菜抗寒性与某些渗透物质的关 [3】艾劲松,高金梅,王新妩.低温冻害对油菜产量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