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写一个身边有特点的人。重点是要把人物鲜明的特点表现出来,并能够给文章拟个恰当的题目。习作教学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呈现了一系列表现人物特点的词语,这些词语不仅活泼俏皮,还鲜明地揭示了人物的特点:有表现人物性格的,也有表现人物品质的,还有表现人物兴趣爱好的。启发学生思考交流由这些词语会想到谁,为什么想到他(她)。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还能想到哪些这样的词语、哪些人。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并帮助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
第二部分要求学生选一个人来写。根据教材第一部分的提示,学生既可以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人物特点,也可以通过人物的一系列的行为来写这个人。习作完成后,教材要求用上表现人物特点的词语给习作取个合适的题目,并提供了具体的范例。
第三部分提出评价的建议。建议学生将写好的习作给写的那个人看看,并听取他的评价,看是否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特点,旨在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让学生体会分享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写一个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重点) 2.能给习作取一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 3.通过相互交流,初步学习修改。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人,看看他们的身上有什么样的特点,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他们。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要求
1.出示名人的漫画像,猜猜是谁,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
2.导入:是啊,人有千般相,一张与众不同的脸,一个招牌动作,一句常挂在嘴边的话,都可能是一个人的独特标志,成为一个人的特点。一个人的特点不光表现在外貌上,往往还表现在性格、爱好、习惯、品质、语言、动作等方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作文课首先要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本环节让学生看漫画像,并猜一猜是谁,一方面可以激起学生习作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感受人物的特点,为接下来的习作做好铺垫。
二、交流话题,拓宽思路
1.出示教材中的9个词语,引导学生读一读。
2.上面的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谁?为什么会想到他?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其他同学当小评委,看看这位同学所交流的人物和别号是否匹配。(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别号和事例以要点的形式板书出来。)
3.你还想到了哪些这样的词语?这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谁?引导学生说出:开心果、大喇叭、闪电侠、大力士、英语怪咖、超级大脑……
4.聊着聊着,你发现别号里藏着什么秘密? (板书:一个别号——一个特点——一串故事)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其意图就在于在别号的启发下,让那些特点鲜明的人物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找到可写的内容。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别号体现了人物的特点,而要表现人物的特点,就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支撑。这个交流的过程既是拓宽思路的过程,也是渗透习作方法的过程。
三、确定选材,完成初稿
1.同学们刚才聊了有趣的别号,还聊了别号里藏着的趣事,如果把这些别号和故事记录下来,以后拿出来看看一定趣味无穷。请同学们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别号以及最有意思的一个故事来写一写。
2.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3.给自己的作文取个合适的题目,注意用上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如“我们
班的昆虫迷”“家有虎妈”“戏迷爷爷”等。
设计意图:习作课堂上,以“写”为中心就意味着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要做到以“写”为中心,就要充分保证学生动笔的时间。在口头作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趁热打铁,赶紧把作文落实到本子上,一气呵成完成习作。
四、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1.作文写好了,老师迫不及待想听听同学们的介绍。其他同学认真听,你们当评委,待会儿可以发表你们的意见,看看哪些地方最吸引你们,你们也可以给同学提提修改建议。
2.教师从学生的习作中选出一篇优秀习作,全班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共同评议。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此篇习作的优点,如:
(1)“别号—特点—事例”相匹配。
(2)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3.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 (1)出示“星级评价参考”。 ①“别号—特点—事例”相匹配。
②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③有自己的理由……
(2)围绕修改要点,学生自我修改。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要自己修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教学中选择优秀习作作为示例,既有保底的要求,又有适当的提升点,促进学生在自我修改中养成自我修改的好习惯,提升习作能力。 范文引路
小问号
小问号?哈,这不是在说我的妹妹吗?①她呀,长得非常瘦小,眼睛很大,嘴巴很小。可是,这张小嘴巴里,能冒出一连串的问号。
“姐姐,今天上课时老师有没有表扬你?”“姐姐,妈妈怎么还不回来?”“姐姐,你的作业怎么那么多?”……②妹妹每天都要问很多简单而幼稚
(zhì)的问题。
就说上个星期六吧,我去参加舞蹈队的表演,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裙子,老师还给我化了妆。回到家里,妹妹看着我的样子,好奇地问:“姐姐,你是不是又去表演了?”
“是啊。”我回答道。
“裙子好漂亮,哪里买的呀?”妹妹又问。 “不知道,你去问妈妈。”
“你的妆化得好漂亮,是老师化的吗?” “是的。”
“头发呢?也是老师弄的吗?” “是。”我快有点不耐烦了。 “你跳舞的时候紧张吗?”
“好了好了,别问了,我还没吃饭呢。”我央求妹妹。 “你们跳了舞,为什么没饭吃呢?” “……”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③
唉,这个“小问号”,永远有问不完的问题,真拿她没办法。④ 行文写法赏析
①用问句点明人物及其特点,这样的开头比较新颖。 ②连续列举三个问题并使用了省略号,说明妹妹爱问问题。 ③一连串的对话描写,生动地刻画出“小问号”的形象。 ④结尾点题,呼应开头。
总评:1.习作用大量文字描述了“我”和妹妹之间的对话,通过妹妹一连串的问题,让我们体会到妹妹爱问问题的特点——一个名副其实的“小问号”。 2.读完习作,你一定也会和小作者一样有着这样的感受:这个“小问号”永远有问不完的问题,真拿她没办法。习作选材生活感十足。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大多数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习作,能通过一两件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别号—特点—事例”相匹配。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效果,主要原因有:一、内容本身吸引学生。“别号”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喜欢的,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写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二、注重交流及交流过程中的方法指导。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围绕别号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补充,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让更多的习作素材呈现在学生眼前,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同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渗透必要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明白一个别号,体现了一个人的特点,而这些别号的背后都有几个典型的故事,也就是说要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这解决的是“怎么写”的问题。三、重视修改提升。“善作不如善改”,“三分文章七分改”。学生的初次习作有的事例不够典型,有的描写不够具体,有的语句不够通顺,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我修改,相互启发,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修改的重要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