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花鸟画艺术研究
作者:陈斌
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6年第03期
摘 要:潘天寿是我国20世纪最著名的花鸟画画家之一,他在诗书画印方面都有着非常全面的发展,同时由于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以及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使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画家中最具有现代意识的大师。从潘天寿花鸟画理论的形成、特点进行分析,来研究潘天寿花鸟画艺术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我国国画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潘天寿;花鸟画;国画艺术;风格研究
[项目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4B880025。]
潘天寿是我国20世纪最著名的花鸟画画家之一,他在诗书画印方面都有着非常全面的发展,同时由于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以及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使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画家中最具有现代意识的大师。随着西方绘画艺术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画家逐渐意识到,中国画如果想要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占有自己的一份天地,就必须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给人以心灵的启迪和共鸣,这也正是潘天寿一直在思考以及努力解决的问题。对潘天寿绘画艺术的研究,能够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绘画艺术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潘天寿生平与艺术道路
潘天寿,浙江省宁海县人,原名天授,号寿者。潘天寿从小就生长在一个耕读家庭,浙江省温和的气候、淳朴的民风,造就了他独特的气质和坚强的意志。潘天寿从小就非常喜欢作画,14岁时,他在缑城街头买到了一本《芥子园画传》,自此开始了他艺术的最初启蒙。18岁时,他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校中绘画老师是当时名震文坛的李叔同先生。在校期间,他受到李叔同、夏丐尊当然文化思想的影响和熏陶,打下了良好的艺术基础和国学意识。1923年,潘天寿受刘海栗的邀请到上海美专任教,而后改名天寿。1928年,潘天寿受到国立艺术大学邀请任杭州艺专国画教授。当时受西方文化的强烈震荡,国内重视西方绘画而忽略中国传统绘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潘天寿先生坚持传统,强调艺术的民族性、继承性和时代性。但是这种传统,并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将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进行充分地研究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用现代的审美情趣发掘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华。 二、潘天寿花鸟画创作特点
中国绘画界一致认为,潘天寿在传统绘画艺术走向现代绘画艺术的过程中,从传统中寻找现代的因素是非常成功的。他坚持绘画不能只是表面上的创新,而是应该表现在精神层面上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重塑。潘天寿绘画艺术具有极强表现力的主要原因也正是因为它有效地运用了适当的造型原理,将符合人们审美心理的几何图形,极好地与观赏者的审美感受对应起来。 (一)骨力线条
在中国画中,线条是构成画面的重要因素,很多中国画的绘画大师在线条的运用上都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在潘天寿绘画作品中,线条也是其独特绘画风格的重要因素。
潘天寿特别注重通过线条来描绘事物,自然状态下的事物经过潘天寿线条的勾勒都会展现出 独特的风格。从《鹰石山花》中的巨石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潘天寿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他用大的折线来简约而概括地表现巨石的轮廓,而这些折线却并不是相同的,而是有粗有细、虚实相加、刚柔并济的。潘天寿这种刚硬的线条刻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体现了其生命的张力。 (二)韵味用墨
在中国传统的绘画中,墨是最重要的颜料,也是最重要的色彩。潘天寿在用墨上有着与众不同的韵味,他擅长用浓墨、泼墨;他的浓墨不呆板,干墨不漂浮,湿墨不涣散。 (三)情感用色
画家在创作时色彩的运用,可以表现出他的情感以及爱好。潘天授也不例外,在他的作品中,树木、山石、鸟虫,等等,都可以通过色彩的运用表现其内心的情感。
潘天寿在用色上,并不追求城市化和固定化,而是经常反其道而行。比如,在人们的意识中,竹子本来就应该是绿色的,而潘天寿在其《绯袍图》中,却偏偏要将它画成红色。 (四)指画艺术
指画,也就是用手指作画,指画艺术在我国传统绘画历史中有着非常独特的艺术风格。清代初期的绘画大师高其佩就是指画鼻祖。潘天寿因为其在书法上也有着很高的造诣,因此在指画的线条和用墨上,也能够挥洒自如。他的指画作品大气磅礴,布局巧妙,气势宏伟。 三、潘天寿花鸟画艺术特色
中国花鸟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时代,当时在人们使用的器物上都可以看到形象具体、内容真实的鱼和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花鸟画逐渐成为了中国画中一种比较成熟的题材,进而发展成为了单独的一门画科。 (一)闲花野草的野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山水画和花鸟画都可以以一种平实和自然的状态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潘天寿的花鸟画融山水与花鸟为一体,通过将生活中搜集的素材不断地提炼和选择,来形成能够表现自己思想的艺术作品。在潘天寿的绘画作品中,无论是鸡鸟鱼虫还是闲花野草,都并不是其自然的样子,而是添加了某种情感态度、人生哲理的象征。
在潘天寿的花鸟画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不知名的闲花野草,却很少看到梅兰竹菊等大家熟知的花卉种类,这一点,也正是潘天寿花鸟画作品的独特之处。潘天寿认为;“作画不要只画传统意义上的花,其实闲花野草也很好看,它们充满生气具有野性,不落俗套。” 潘天寿绘画作品经常将自然与花草紧密联系起来。在他的作品中,有的甚至将野草、山石、青蛙、泉水等一并呈现在一幅作品中,这些景物并非人为制造,而是自然相连,它们互生互长息息相通。比如在《写雁山所见》《灵岩涧一角》等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这种山野之气和自然界勃勃的生机。潘天寿笔下生机勃勃的山花野草,开拓了中国绘画艺术中花鸟画的新视野。
(二)传统花鸟的新意
潘天寿花鸟画作品与传统花鸟画题材的作品风格完全不同,他的花鸟画以一种新奇的触角来表现事物新的情意。比如他的作品《花狸奴图》中,他在画猫时,并不像传统作品那样展现猫的乖巧,而是以浓重的色调与强烈的黑白对比,表现出猫的机警。
潘天寿非常喜欢画鹰和巨石,同时鹰也是潘天寿绘画作品中最具特色的形象之一。潘天寿的鹰几乎从来不展翅高飞,而是以一种静止的状态与巨石相互呼应,目光如炬的鹰站立在巨大的石头上,霸气外露。 (三)花鸟鱼虫的意境
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有着很多擅长描绘动物的大师,比如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以及李可染的牛,等等。而潘天寿的花鸟画作品除了有霸气外漏的鹰外,还有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的鸡鸟虫鱼。潘天寿认为,绘画是需要细心观察的,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对细小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够将其引入头脑中,然后根据头脑中浮现的情景将其表现在纸上。潘天寿的鸡鸟鱼虫同样具有勃勃生机,他笔下的蝴蝶翩翩起舞、小鸟叽叽喳喳、蟋蟀机灵可爱、蜘蛛吐丝挂网,等等,这一切都构成了真实世界中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是真实世界的缩影,也是作者内心的真实表达。从潘天寿《清晨》《谷雨》《蜘蛛》等作品中,我们都可以透过生动的动物形象,看到潘天寿自然而纯真的童心。 四、潘天寿绘画艺术的当代意义
潘天寿通过绘画艺术,将自己一生探寻的民族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他作为一个心态开放的民族文化守护者,既对传统民族绘画艺术进行保留,又在传统绘画艺术的基础上融入时代性。在潘天寿的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苍茫厚重、雄浑肃穆的自然美感以及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豁达正直的个人气质,他将自身对于自然界的感悟融入于人格化的生命尊严中,体现了中国绘画的内在精神所在。
在当今社会,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画正处于一种矛盾和危机中,是继续坚持自己的风格,还是迎合全球化艺术的审美情趣,是摆在中国画家面前非常严峻的问题。很多年轻画家在面临着一个考验时,表现出盲目崇拜、情绪迷茫的现象。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潘天寿以自己的行动为后人做了证明,绘画的成就不在于绘画技术的娴熟与否,而是与个人道德修养以及绘画理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果画家在作画时,无法用绘画理论来指导实践,那么就无法开拓新的审美观念,只会停留在对前人的仿效中。其次,画品如人品,画即是人思想精神的体现,只有精神和思想上有了真切的感悟,才能将中国画真正地发扬光大。因此,当代画家不能丢了艺术特有的精神品格盲目地去崇拜,而是应该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格,来让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不断地开拓创新,迎接时代的挑战。 五、结语
每一件优秀的绘画作品都是在向世人传达一种精神、一种情感甚至是一种品质,也正因如此它才会使人感到震撼,让人产生共鸣,这也正是作品真正的价值所在。潘天寿先生一生坚持传统,强调艺术的民族性、继承性和时代性。但是这种传统,并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将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进行充分地研究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用现代的审美情趣发掘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华。
潘天寿花鸟画艺术通过对自然界事物的描述,让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充满生机的生命力,这正是他一直追求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同时他也是以自己的切身行动来告诉当代画家在面对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中国画的发展命运时,不应该只是一味地退缩和盲目崇拜,而是应该积极地让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融入到时代的发展中,并且对其进行不断地发掘,使之能够迎接世界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卢炘.雄伟博大的潘天寿绘画艺术[J].中国艺术,1995,(02). [2]顾生岳.潘天寿先生与中国画教学[J].新美术,1985,(03).
[3]黄专,严善錞.潘天寿几幅山水画作品的象征寓意研究[J].文艺研究,1994,(06). [4]昝楠楠.潘天寿花鸟画的美学特征初探[J].当代艺术,2009,(03).
[5]张立辰.博大精深造诣独特——潘天寿先生艺术教学思想阐析[J].美术,1997,(03). [6]鲁海燕.对潘天寿绘画艺术的理解[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7]唐蓓,郭红专.潘天寿绘画风格的独创性[J].宿州学院学报,2007,(03). 作者简介:
陈斌,硕士研究生,中州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