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宗祥
来源:《中国教育创新与实践》2012年第10期
摘 要: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它对学生能否顺利的完成高中的英语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初中和高中的学习环境不同,学习英语的方法也不一样。因此,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显得无所适从,很不适应。文章分析了要做好衔接的理由,并从教师本身和指导学生的两方面出发,提出使初高中英语教材教法之间实现平稳过渡与衔接的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初高中英语衔接; 高一英语教学; 重要性; 对策
初高中的衔接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学英语教学的一大难题。高一是初中向高中的过渡阶段,如果做不好初高中英语的衔接,学生将很难适应高一英语的学习,很容易造成两极分化。探讨初高中英语的自然衔接,可以让大部分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教学,特别是在本人从教的这种农村中学中,高一新生英语极其薄弱且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正确处理好初高中的衔接,尤为重要。
做好初高中英语衔接的理由:
一、初中阶段表现为应试教育的典型特征,与考试相关的就学,不相关的就不学,培养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高中阶段是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阶段,由初中的基础知识向语言能力迁移,更注重综合的语言知识与能力的运用。
二、与初中教材相比较,高中教材内容多,难度大,抽象概念多,语法现象复杂。教学方法也已不再是简单的大量的重复练习,教学进度加快,阅读量加大,由培养学生基础知识转向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具体体现在: 1.词汇量不足
初中阶段英语教学要求学生把握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而高中教材内容丰富,尤其是北师大版教材,话题广泛,知识容量大,要求掌握的词汇多达3500,所以大部分学生一开始会觉得初中的词汇量远远不够用,而词汇量不足严重制约着高中英语的学习。 2.语法知识欠缺
现阶段初中教学淡化语法,学生语法知识掌握不系统,并且不能灵活使用,一定程度上也严重影响了高中英语学习。 3.语言技能的欠缺
初中教学侧重听、说能力培养,而高中阶段在读、写两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4.英语学习策略欠缺
很多学生不会制订英语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很多学生不能有效记忆单词、语法知识、拼写规则和固定搭配等都,这些都离不开记忆策略。 5.英语学习习惯欠缺
部分学生初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高中以后英语学习感到困难重重。特别是没有养成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预习的习惯;朗读的习惯;阅读课外书籍与摘抄的习惯;整理错题的习惯。
综合以上理由,我们不难看出做好初高中英语衔接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呢?下面谈谈具体的做好初高中英语衔接的对策: 从教师本身的角度看。
一、教师要全面把握学生的“起始能力”现状
所谓“起始能力”,是指学生的原有基础,亦即为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应必备的有关知识,包括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它由学生在学习英语新知识时能回想出的词汇,短语,句型,语法等相关知识构成。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学生能否学习到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原有的认识结构中已有的相关知识的互动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要全面把握学生的“起始能力”仅仅依靠经验是不够的,教师还应研究现实情况,选准教学的起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快适应高中的英语学习。 二、教材的衔接
要注意钻研初,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了解初高中教材总体上的差异,根据初,高中教学的不同要求,研究初,高中教材衔接的问题。高一教师只有在深入钻研教材,弄清弄透教材体系,准确把握大纲要求,在高一教学中找到初高中英语知识衔接点与生长点,由浅入深,才能使大多数学生较好地习惯高中英语学习。例如:高中定语从句部分的教学,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现有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先复习初中时重点强调的宾语
从句,在恰当地引入定语从句,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交流、分清定语从句的宾语从句的区别,这样才能恰当地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顺利实现初高中知识的对接。 三、要研究学生的特点
高一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学能力不断提高.因此,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如何适应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四、教法的衔接
建构主意理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当是认知行为的主体,而教师是认知行为的主导,“只能起助产士作用”。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根据这个观点,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创造知识建构的环境,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组织一些语言材料分析、讲解、尽量让学生自己练习、归纳、发现、通过习得新语言,提高起始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五、教学内容的衔接
现代外语教学理念已不再把教材看作是教学的金科玉律,而把它看作是一种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必须摈弃“教教材”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灵活地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我们备课组根据学生的“起始能力”对教材进行处理只教每单元的第一三四课。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和组合。 从指导学生的角度看。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在初高中英语衔接的兴趣引导上下功夫,要善于因势利导,设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困难会越大,如不及时引导,学生的兴趣就会渐渐减弱;失去积极性和信心。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还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衔接 1.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很少使用工具书,在遇到生字词都是用电子词典简单的记忆单词拼写,或干脆将生词放在一旁不管,这就会造成知识缺口大扩大。指导学生选择一本好的词典作自己在词汇学习上的良师益友,遇到词汇方面的疑问会主动的寻求解答。同时再有一本好的英语语法工具书,养成有
语法障碍就立刻翻阅的习惯,在不断的实践中学生有意识地较准确的运用语法知识,正确地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 2.养成“两看一做”的习惯
初中英语教师对预习没有严格的要求,初中生对预习采取可有可无的态度。但高中英语教师应要求学生把它当作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每天回家后要做到“两看一做”,即将课堂上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再记忆,然后完成作业和做相应的习题来巩固新知识,最后一定要做到认真的预习,将老师第二天要讲授的东西先有个认识和自己的理解,对出现的生词和短语采取主动认知,运用工具书知道意思,不理解的句子做批注以便在老师讲解时更好的吸收。一个单元一复习;一个月,再总结复习一遍。这样的反复认知和记忆,才可以牢记和运用知识。 3.养成做笔记和整理的习惯
在初中很多学生都是只带耳朵听课,懒于动笔。不要说记笔记,连在书上也很少做注解。这样的课堂学习习惯还可以应付初中的考试。到了高中后,这就是个坏习惯。在考试复习时就会发现两手空空,不知该从何下手复习。因此,要准备一个笔记本,专门用来记录老师上课时所讲授的知识点、句型、例句,还要将重点内容用红笔勾出或画出。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样,有了平时的课堂笔记积累,无论是期末考试时的复习,还是高三时的归纳总结,都可以做到一目了然、清晰明确。 三、注意学生的心理衔接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他们容易在思想上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典型的有: 其一、畏难情绪。
初中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面对高一突然陡增的词汇量、知识点,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丧失信心。对于此类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让他们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在课堂上对他们多表扬,少批评,以此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其尽可能地获取成就感,从而重建自信,产生学习的动力。 其二、失落心理。
部分初中很优秀的学生在高中竞争更激烈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失落的心理。过去,这部分学生是老师和同学的焦点,有很强的优越感。而在高中这种优越感往往会失去,这种强大的情绪落差,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习效率降低,对高中的学习失去信心。对此,教师除
了课堂上对他们多适当的提问以增强信心外,在课后还应该多找他们谈心,让他们充分理解高中和初中学习环境、竞争对手的不同,并进行激励。 其三、轻敌思想。
有部分学生认为,高中才开始,离高考还很遥远。特别是在经历了紧张的初三之后,认为高一放松一下没什么大不了。因此,教师一开始要告诉学生,高中英语和初中不一样,词汇量、知识点大大增加,尤其对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提高了,如果高一松懈而来,高二、高三将很难弥补。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而踏实努力的学习。 总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各种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的各种错误认识并予以纠正,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正常进行。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做好初高中英语衔接的教学需要耐心和恒心,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初高中英语衔接是个大问题,如果解决得很好,对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顺利完成高中学业是大有裨益。因此,每一个接手高一新生的英语教师,都应该从实际出发,认真的对待这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蓉霞.“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J].《英语教学通讯》,2004年第4期
[2] 王丽华.如何解决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7(3). [3] 刘儒德.“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J].《人民教育》,2005.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