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试题及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狼藉ng) 锐不可当 (jí) 决别 强词夺理(qiá..B.倜傥(dǎng) 缅怀 杳无音信(yǎo) 鸠占雀巢 ..C.感喟(kuì) 浮燥 前仆后继(fù) 理至易明 ..D.纶巾(guān) 筵席 面面厮觑(qù) 坦荡如砥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诓骗 豢养 作揖 形销骨立 B.褴褛 汲取 濡养 娇揉造作 C.端祥 赃物 嗤笑 根深蒂固 D.游弋 恣睢 坍蹋 前仆后继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了冠军。
B.在成绩面前我们应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忘乎所以。 ....
C.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强烈地证明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B.为了杜绝溺水事故不再发生,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C.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政府加大投入,建设了多个休闲公园,成为市民娱乐的新去处。
1 / 9
D.中国自古就有崇尚自然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5、下列句子使用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四面山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纤美的百灵鸟向它歌唱。 B.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C.山城夜景异常的美丽,那错落有致的各色灯光好像散落在人间的五颜六色的焰火一般。
D.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到尘世。
6、将①一⑤的句连缀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像文韬武略的辛弃疾沦为田舍菜翁,把一腔孤愤化为词间沟壑,青史留名。 ②苦而不言不是什么亏都吃下去,而是少抱怨,因为所有的苦难还得自己去解决。 ③喜而不语是不炫耀,不能为了白己高兴而让别人不快乐 ④苦而不言,喜而不语,是一种人生智慧。
⑤像炎樱常在经济困难的好友张爱玲而前大谈投资理财,最后两人感情淡漠 A.②⑤③①④ 7、默写
(1)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____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3)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5)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突出边塞气候异常,风雪早至的两句是:_____,_____。
B.④②①③⑤
C.⑤①④②③
D.②④③⑤①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湖心亭看雪 明代: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
2 / 9
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客: .②是日更定矣。 是: .③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虽: .④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 适: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湖中人鸟声俱绝。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这两篇写景散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
3 / 9
之景(_________)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甲文在写景的同时,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文章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记叙文阅读
父亲的手
①从我记事起,就没见父亲的手光滑过,那上面从来都是布满厚厚的老茧。 ②小时候,我最讨厌父亲用他那双长满老茧的手抚摸我的脸,因为他那双手摸到脸上感觉很不舒服,更何况每到冬天手指上还有一些深深的裂口,蹭着脸皮,简直就像刀割般疼痛。那时候我听母亲说,父亲在城里建高楼大厦,因此,在家里我很少见到父亲。即使有时候他回家,也是深更半夜,那时我早已进入甜蜜的梦乡。
③一天晚上,我正梦见父亲用双手把我高高托起,突然感觉脸上好像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睁开惺忪的眼睛一看,原来是父亲用他那双长满老茧的手正在抚摸我的脸,父亲看见我被惊醒了,歉意地对我笑笑说:“孩子,是不是老爸的手弄疼你的小脸了?真不好意思,老爸的手太粗糙了,你快点睡吧!”说完,他急忙抽回自己的手,转身走回自己的房间。
④当时,我一直不明白父亲的手怎么会那样粗糙?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才揭开了我心中的疑团。
⑤那是一个刚入冬的周末,我正在家里写作业。父亲工地上的一个叔叔心急火燎地到我家报信说,父亲从脚手架上掉下来摔伤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和母亲急匆匆赶到父亲所在的工地。大冷的天,父亲痛得额头上直冒汗,我和母亲看到父亲痛苦的样子,都难过得流下了眼泪。我这才明白了父亲的工作该有多苦,才明白了父亲的手为何那么粗糙?原来他的手一天要摸几千块砖头,而且那些砖头都是用水浸过的,父亲为了节省几块钱,从来不舍得买手套,因此,他的手常常被砖块磨破,手变得粗糙和太多裂口就是必然的了。
⑥看着躺在病床上睡熟的父亲,我第一次情不自禁地拿起父亲的手,放到我的脸上摩擦。父亲被我的这个动作弄醒了,他看到自己那双长满老茧的手放在了
4 / 9
我的脸上,就像做错了事似的,急忙往回缩,我却紧紧抓住那双手不让它从我脸上移开。父亲见我这样,脸上满是喜悦,而我的眼里却含满了泪花……
⑦父亲养好伤后,不顾我和母亲的反对,抄起泥瓦刀又继续去干他的泥瓦匠,一干就是二十几年。
⑧现如今,上了年纪的父亲虽离开他心爱的建筑行业,却没有让他那双灵巧的手歇息,他又学会了炒一手好菜。每次吃父亲做的菜,我都胃口大开,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父亲那布满皱纹的脸笑成一朵灿烂的山菊花。
⑨我劝父亲让那双忙碌了一生的双手歇息歇息,他每次都憨憨一笑说:“老天爷给我们一双手,就是让我们用来干活的。”听了父亲的话,我的双眸不禁溢满了泪水,想起了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第③段中,“说完,他急忙抽回自己的手”。句中加点字“抽”换成“拿”.可以吗?为什么?
2.第⑥段中,“父亲见我这样,脸上满是喜悦,而我的眼里却含满了泪花……”父亲“脸上满是喜悦”的原因是什么?
3.结尾段划线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4.第④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2、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高闰清)
(1)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2)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鲁迅曾说:“从纯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
5 / 9
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其实,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到动情之处,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遇“柳暗花明”之感。
(3)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4)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迷雾,引导前行。
(5)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6)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买现自我的越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7)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
6 / 9
个时代”。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希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
(选自2019年4月《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1)段划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
4.第(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结合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正能量。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都上中学了,怎么还这么幼稚!”大人说。 “我本来就是个孩子啊……”我心想。
“别以为自己是个初中生了,就什么事都能做!”大人说。 “可我已经长大了呀……”我心想。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像这样的情况往往有不少。对此,你有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
要求:(1)自拟题目。(2)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
7 / 9
参考答案:
一 D A C D A B
(1)欲上青天览明月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归雁洛阳边 (4)物是人非事事休 (5)独坐幽篁里 (6)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二
1.①客居 ②这 ③虽然 ④刚好,恰好 2.湖中∕人鸟声俱绝。
3.①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 ②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
4. ①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凝静吉绝) ②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乍暖还寒)
5.①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②含蓄的表达了对故园的怀念;③表达了作者幽深的春恋和感伤的情怀;④寄托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的慨叹。 三
1.不可以。“抽”和“拿”都是动词。但“抽”字是从中取出,有速度,有力量,而“拿”不具备这样的效果。“抽”字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父亲当时因自己粗糙的手弄痛“我”的脸时愧疚的心理。(意思接近即可)
2.过去因父亲的手弄痛“我”的脸而讨厌父亲将手放在“我”脸上摩擦,如今却主动将父亲粗糙的手放在脸上摩擦,还紧紧抓住不让从脸上移开。前后变化,父亲看到了“我”对他的理解,当然是满脸喜悦。(意思接近即可) 3.引用 深化中心,升华主题。表现了父亲对“我”深沉而无私的爱和默默奉献的精神。
8 / 9
4.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1.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或: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2.①引出论点:②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③增强说服力
3.①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②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③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④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高与热爱。 4.举例论证。引用了屈原、韩愈、文天祥、林则徐等人的具体典型事例,充分有5.指出文学作品名称:说出这部作品对自己的启迪,内容必须积极向上即可。 四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