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
一、概述
血痹:是一种因气血不足,感受风邪,血行阻滞引起的以肢体局部麻木不仁,严重者可有轻度疼痛的疾病。
虚劳:非一种病证,是劳伤所致的慢性衰弱性疾病的总称。
合篇意义:血痹与虚劳两病,一表一里,一轻一重,发病均以阴阳气血不足为主 , 故合为一篇论述。
二、血痹病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1)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2)
病因病机:营卫虚弱,外邪侵入,经脉凝滞不行
脉症: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或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
血痹轻症:宜通阳行痹。以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血痹重症:宜补气行血,温阳行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第1页
黄芪桂枝五物汤:即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组成。
临床应用:
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振奋阳气,温通血脉,调畅营卫的作用,凡证属气虚血滞,营卫不和者,皆可选用。
临床可用于治疗产后身痛、汗证、末梢神经炎、不安腿综合征、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雷诺氏病等病证。
三、虚劳病
(一)脉象总纲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3)
脉大(浮大无力):阴虚阳浮(芤、革、浮、大等)
极虚(浮大无根):精气内损,脉气不充。(沉、细、小、弱等)
陈念祖的《金匮要略浅注》云:“此以大虚二脉提出虚劳之大纲,意在色欲过度,肾精损,则真水不能配火故脉大;饥饿劳役过度,脾气损则谷不能内充,故脉虚”。
(二)虚劳失精证治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8)
第2页
病机:阴阳两虚,心肾不交
脉症:
脉极虚芤迟——精亏阳虚——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
脉得诸芤动微紧——或阴亏阳浮,或阳虚失固——男子失精,女子梦交。
治 法:调补阴阳,镇潜固涩
方 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汤——调和阴阳
龙骨、牡蛎——收敛固涩
临床应用:临床对有梦无梦之遗精、带下、自汗、盗汗、偏汗、遗尿、乳泣等,辨证属阴阳俱虚,不能阳固阴守所致者,皆有较好疗效。
(三)虚劳失精证治
天雄散:
有学者认为第十二条自“少腹弦急”至“亡血失精”为第一段,是阳虚寒极的天雄散证。
天雄温补肾阳,桂枝温补心阳,白术温补脾阳,上中下阳气得温,寒邪尽退,精关得固。用龙骨者,以加强本方收敛摄精之功。
第3页
本方用于下元虚冷、阳虚寒极之遗精、阳痿、不育、不孕等证有良效。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13)
病机:阴阳两虚,脾胃虚弱
临床表现:
衄、手足烦热,咽干口燥——阴虚生内热
里急、腹中痛——阳虚生内寒
梦失精——阳虚阴不内守
悸、四肢酸疼——气血不足
治则:甘温建中
方药:小建中汤
桂枝汤基础上倍用芍药,加饴糖。
医理:
《灵枢·终始》篇:“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
《心典》:“欲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
第4页
临床应用:
小建中汤是补益脾胃的祖方。临床广泛用于多种消化系统虚弱性病证,如胃脘痛、腹泄、便秘等,特别对消化性溃疡病、胃炎腹痛属虚寒者有良效。
本方亦属甘温除热之剂。对于产后及久病虚热,证属气血阴阳失调者有疗效。这种“甘温除热”的治法,对李东垣创设补中益气汤类方具有指导意义,影响颇为深远。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14)
病机:阴阳两虚,偏于气虚
临床表现:虚劳里急,诸不足——概括上条所述之证;应有少气,自汗或盗汗,恶风,或不仁等气虚症状
治则:益气补中。
方药:黄芪建中汤。
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
(四)虚劳腰痛证治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15)
病机:肾气虚弱
临床表现:
第5页
虚劳腰痛——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痛。
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肾气虚不能化气利水。
治则:滋阴助阳,化气利水
方药:八味肾气丸
治则:滋阴助阳,化气利水
方药:八味肾气丸
附子、桂枝---温肾助阳
生地黄、山药、山芋肉---滋补肾精
茯苓、泽泻、丹皮---淡渗利水
医理: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润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生火,即生肾气也。故不曰温肾,而名肾气。”
临床应用:
肾气丸阴阳双补,药性平和,故临床应用范围颇广。
除虚劳腰痛外,对肾气亏虚所致之长期低热、气喘、高血压、失眠、消渴、慢性肾炎水肿、淋证等
第6页
病有较好疗效。
(五)虚劳风气百疾证治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16)
病机:气血不足,感受外邪
治则:挟正祛邪
治疗上,若祛邪则伤正,补益气血则恋邪,以扶正为主,寓祛邪于挟正之中,使正复邪除。方药:薯蓣丸
方义:
薯蓣、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神曲、豆黄卷等补益脾胃;
当归、白芍、川芎、阿胶、地黄、麦门冬补血养阴;
桂枝温阳兼解肌,干姜温阳暖中;
柴胡,防风、白蔹、杏仁、桂枝宣肺驱风;
全方补气养血,滋阴助阳,重在补益脾胃,化生气血;又具调和营卫,疏风散邪之功。
临床应用:
第7页
本方可以治疗一切慢性衰弱疾病。
后世许多补气、补血、气血双补等方如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等,均从此方化裁而来。
(六)虚劳不寐证治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17)
病机:肝阴不足,心血亏虚
临床表现:虚烦不得眠——虚热内扰
治则:养阴清热,宁心安神
方药:酸枣仁汤
酸枣仁——养肝阴,益心血
川 芎——调养肝血
知 母——苦寒以清虚热
茯 苓——健脾宁心安神
甘 草——健脾益气,并配枣仁以酸甘化阴
临床应用:
第8页
本方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镇痛、降压等药理作用。
临床常用酸枣仁汤治疗神经衰弱、室性早搏、失眠、盗汗、脏躁、精神抑郁、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失眠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等证属肝血亏虚,虚火扰心者。
(七)虚劳干血证治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四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蛰虫丸主之。(17)
病机:因虚致瘀,内有干血
临床表现:
虚极羸瘦——气血虚弱,肌肉失养
腹满不能饮食——气滞血瘀,脾虚不运
肌肤甲错——内有瘀血,肌肤失养
两目黯黑——血瘀目失营养
治则:祛瘀生新,缓中补虚
指通过缓慢消除瘀血的同时,使新血渐生。此所谓祛瘀生新法。
方药:大黄蛰虫丸
第9页
大黄、蛰虫、桃仁、虻虫、水蛭、蛴螬、干漆活血化瘀以去其干血;芍药、地黄,养血补虚;杏仁、黄芩宣肺气,解郁热;甘草、白蜜益气和中。用酒饮服药者,取其助药势必活血通经。
临床应用:
本方消中有补,寓补于消,可收破血不伤正之功。临床中多用于久病肝脾肿大、冠心病、脑血栓、脂肪肝、子宫肌瘤,以及妇人子宫内膜结核所致经闭等。
本方有护肝降脂,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抗纤维化,抗凝血,扩张血管等作用。近代用本方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曲张综合征、下肢栓塞性深部静脉炎、四肢浅部静脉炎等周围血管疾病。
(八)本篇论治虚劳病的特点
1.五脏气血虚损成劳,治疗上重视补益脾肾二脏;
2.对阴阳两虚的错综复杂病证治疗的重点是补脾胃、建中气,以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
3.虚劳病虚实夹杂,虚多邪少者,宜扶正以驱邪,邪重而致虚者,宜以祛邪为主;
4.治法上侧重甘温扶阳,故在治疗虚劳的7首方剂中有5首为甘温调补脾气之方。
第1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