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材料一:习,本义是鸟反复练习飞翔。后泛指反复地学,使熟练掌握。
材料二: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
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中的“习”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题目解析
继2019年使用微型材料作文这一命题形式后,202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作文命题继续沿用材料作文的形式,且稳步前行。
2019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的表述方式为“请你根据你对‘认识你自己’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材料蕴含在题干中,材料为一则,且极为短小,但文化内蕴却相当丰厚。材料出自古希腊阿波罗神庙的神谕。
2020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给出了关于“习”字的两则材料。材料一为“习”字的本义及一个引申义;材料二为《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两则材料一个指向“习”字的意义,另一个指向“习”的效果。既联系紧密又各有侧重。 现对今年河北省中考作文试题做如下评价:
一、材料厚重,内蕴丰富
材料质量是材料作文命题的第一关。今年的两则材料均非常厚重。第一则材料是关于“习”字本义及引申义的分析。这对于初中生来说虽非难事,但也具有一定的思维挑战。命题者遍稽群籍,查找汉字源流。“习”本作“習”,从甲骨文的写法来看,上面是一个“羽”字,下面是一个“日”字(后讹化为“白”),所以其本义是鸟在阳光下练习飞翔。初中生在初中学段学过会意字的相应知识,所以是能够理解的。材料二则直接使用引申义,引述《论语》中语文课文的必选篇目,是学生初中文言文学习的重要起始材料。但对于这一则中的“习”字理解还是有争议的。教材普遍给的注释为“温习”,这是个较为模糊的注释,当然这样处理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是适合的。本题材料一将“习”字意义明确为“反复地学,便熟练掌握”,可以说这是对教材注释的进一步细化和准确化。 整体来看,两则材料的选择厚重而有深度,可挖掘的内容非常丰富。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写出符合自己认知的好文章。 二、贴近生活,情境真实
材料厚重,但不代表晦涩艰深。事实上这两则小材料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即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真情实感进行表达。学习生活中的“习”,无非是指课堂知识练习、课后练习、兴趣学习等。如学生反复地背诵唐诗、反复练习数学习题。反复练习钢琴曲等,这些能力的习得,都需要学生反复的训练。这些内容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当然,这是对这道作文题最简单的理解。
学生如果能够思考生活中关于“习”的某些话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也是不错的写作创意。如“在不懈坚持中习得本领”。或是反面立意“机械训练当休矣”。这两种立意角度都是不错的。
所以,这种这道试题非常贴近学生生活,是基于学生学习实际的真情情境再现。学生普遍是可以轻松驾驭的。 三、深度思考,富于理趣
作文命题也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这一点在今年的河北省中考作文题上体现得也相当充分。
从一般的思考层面看,学生大多会写记叙类文字。叙述自己学习某个知识或某项技能的过程。并从中得出感悟——锲而不舍地反复练习才能有所成就。
但此题显然可以往更深的层面挖掘。材料一出示的是“习”字的本义及后来泛指的引申义。这个引申变为了“反复的学使熟练掌握”的意思。这种提法本身是值得推敲的。反复的学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显然反复地学与熟练掌握之间,还是有一定的思维跨度的。反复的学,如果过于机械,不仅不会熟练掌握,甚至可能产生厌烦情绪。如当代个别中学的厌学情形就是如此。所以在反复的学的同时,一定要有思考,要有不断的总结与反思,甚至要有情感的激烈冲突与深化。这样才有可能“熟练地掌握”,甚至能够从原有的方法上实现创新。材料二重点谈到的是“习”之乐。这一点上可挖掘的东西同样非常多。“习”之乐是如何体现的?“习”之乐体现在何处?如何才能寻找到“习”之乐呢?这些均能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当然,如果我们能够把两则材料联系起来思考,那么这道作文题的理趣之美会更显深刻。从“习”的意义出发到“习”的方法,最后享受到“习”的乐趣。无论是记叙性写作,还是议论性写作都能写出有温度、有深度的好文章来。 写作指导
2020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虽属材料作文,但基本不设审题障碍,所以难度并不高。同时其立意角度、文体选择都是多元的,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真实想法进行写作,但无论写什么,怎么写,都应当坚持真情实感的原则。下面给出几点具体提示: 1.写真事——关于习的经历。
唯有真实经历,方能写得详细传神。初中生关于“习“的真实经历是非常多的,选材面非常广。校内学习需要反复的训练,课外兴趣更要多年坚持方能有所成果,习字、练琴、背诵、习作等都非一时之功,而是长久习练的结晶,这些均可入文。 2.抒真情——感谢那段锲而不舍坚持的时光。
单纯叙事是无法打动读者的,所以在叙事之中,一定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而这种真实感一定要富于变化的。以练琴为例,开始时的一见钟情,中途的渐生倦意,关键处的咬牙坚持,最终的欢欣喜悦。把这些情感的波动嵌在叙述当中,文章才更具感染力。 3.有实感——“习”的快乐来源于我们的深入与痴迷。
事件是单纯孤立的存在,但如果从中悟出普遍的哲理,那就是生命的珍宝。所以再叙写“习”的经过后,要写出自己的感悟。如习字过程中悟出字如其人,写字要方方正正,一笔一划,这正如我们做人也要为人正直,把人生的第一笔写得精彩。这种感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习”字的深入感悟。
4.思实质——“习”不是机械地反复训练,而是有计划,有智慧的主动进步。
如果我们从议论的角度进行立意写作,这道题的立意空间也是非常广阔的,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习”的实质。我们既可以以“反
复练习,方能成功”为论点,也可以以“真正的‘习’不是机械地反复训练”为论点进行写作。当然,这需要我们广泛积累材料,提出鲜明观点,合理展开论证,适当联系现实,有力地得出结论。 订阅|《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让教研向更深处漫溯 好课赛出来:“新作文杯”全国作文教学“创课”比赛2017-2020年精品课例汇总
《新作文》是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主管、三晋报刊传媒集团主办的一份作文类刊物,每月1号出版,共12期。2001年1月正式创刊,已历经17个春秋。是中国最为完整的作文期刊系列,从小学/初中/高中到中小学教师,全方位关注中国作文教学,我们期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影响中国教育改革的进程。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是一本探索作文教学理论创新、展示作文教学新锐实践的专业期刊,是一份专职服务于中学语文教师的刊物。如果您有好的作文见解或者课堂实践,欢迎您来稿交流。投稿邮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