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硕士MF金融学综合(货币政策)模拟试卷4 (题后含答案及解
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 4. 简答题 6. 不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 关于存款准备金,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存款准备金富有弹性,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 B.存款准备金的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都产生显著的影响,以致使得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
C.存款准备金的调控效果最猛烈,不宜作为经常性的货币政策调节工具 D.通常,在经济繁荣阶段,具有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在经济繁荣阶段,一般具有通胀压力,社会流动性过剩等特征,中央银行通常会使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回收资金,以实现物价稳定的政策目标,故此,D项说法错误。 知识模块:货币政策
2.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相机抉择式的交易行为属于( )。 A.再贴现率 B.公开市场操作 C.存款准备金率 D.窗口指导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相机抉择的交易行为就是逆经济风向行驶,当经济萧条时,采用买入债券,释放流动性的公开市场操作;当经济过热时,采用卖出债券,回收流动性的公开市场操作,所以是相机抉择式的交易行为。 知识模块:货币政策
3. 如果中央银行向公众大量抛售政府债券,他的意图是( )。 A.减少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 B.减少货币供给 C.提高利息率水平
D.过增加商业银行贷款扩大货币供给量,以达到降低利率刺激投资的目的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向公众大量抛售政府债券的行为属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其政策意图是回笼货币,减少货币政策供给。这是因为,当银行购买央行的政府债券,同时银行的可贷资金便下降。央行在市场抛售政府债券或票据的行为,多发生在经济过热和社会流动性过剩的经济阶段。
故此,B选项为正确答案。 知识模块:货币政策
4. 公开市场操作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依赖于( )。 A.市场发达程度 B.金融工具创新程度 C.金融深化程度 D.金融自由化程度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在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时,与其他投资者一样,都是在市场中完成债券、票据等资产和货币资产的转换。金融市场便成为央行进行货币投放和货币回收的平台。所以,公开市场操作依赖于市场发达程度。 知识模块:货币政策
5. 关于公开市场业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公开市场业务具有主动性优点 B.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温和性优点
C.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具有“相机抉择”特点
D.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交易的原则是盈利性、政策性和流动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目的等价于货币政策的目标。因此,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不包括盈利性。其实,央行的一切行为都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故D项说法错误。 知识模块:货币政策
6. 中央银行针对个别部门、企业或特殊用途的信贷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类型属于( )。
A.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B.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C.特殊性货币政策工具 D.临时性货币政策工具
正确答案:B 解析:考查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题干即为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定义。 知识模块:货币政策
7. 下列货币政策操作中,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是( )。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 B.提高再贴现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中央银行卖出债券
正确答案:C
解析:货币供给增加应该是宽松型货币政策,包括在公开市场上回购国债,
降低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所以A、B、D三项都是引起货币供给减少的,因此选C。 知识模块:货币政策
8.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购买有价证券,意味着货币政策( )。 A.放松 B.紧缩 C.不变 D.不一定
正确答案:A
解析: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购买有价债券,货币供给增加,是宽松的货币政策。 知识模块:货币政策
9. 中央银行间接信用指导的方法有( )。 A.信用配额
B.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 C.窗口指导 D.直接干预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的各个选项中,信用配额、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直接干预都是央行直接对商业银行施加影响的方法,而窗口指导是央行利用其权威性,通过行政指令来要求商业银行控制对具体行业、具体项目贷款规模、贷款利率等的控制,属于较为间接的信用指导。 知识模块:货币政策
10. 提高房地产货款的首付比率,属于货币政策工具中的( )。 A.直接信用控制 B.间接信用指导 C.选择性控制工具 D.一般性控制工具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概念和种类。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一般性政策工具和选择性政策工具。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可以经常使用而且效果明显的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包括消费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信贷配给、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本题中,提高房地产贷款的首付比率属于不动产信用控制,因而是选择性政策工具。 知识模块:货币政策
11. 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工具主要是( )。 A.大额可转让存款单 B.银行承兑汇票 C.金融债券 D.国库券
正确答案:D 解析: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工具主要是政府债券和国库券。 知识模块:货币政策
12. 中国人民银行买入外汇,其资产负债表上的变化是( )。 A.国外资产增加、政府存款增加 B.国外资产增加、国外负债增加
C.国外资产增加、金融性公司存款增加 D.国外资产增加、货币发行增加
正确答案:D
解析:中国人民银行买入外汇,外汇是国外资产,所以国外资产增加,买入外汇可以是向商业银行买入或直接向公众买入,不论哪种方式,都会使得货币增加。 知识模块:货币政策
13. 从经济形势变化需要中央银行实际采取行动的时间过程,称作( )。 A.外部时滞 B.内部时滞 C.操作时滞 D.决策时滞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政策时滞的类型和定义,从经济形势变化需要中央银行采取行动的时间过程称为内部时滞。内部时滞是指从经济发生变动到有采取政策措施的必要性到决策者制定出适当的经济政策并付诸实施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分为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行动时滞。内部时滞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对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等因素。 知识模块:货币政策
14. 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新政策的出台并加以实施所需要的时间,称作( )。
A.外部时滞 B.市场时滞 C.决策时滞 D.行动时滞
正确答案:D
解析:考查货币政策时滞的类型和定义。内部时滞包括: ①认识时滞,指从经济形势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它认识到这种需要的时间距离。这种
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信息收集的程度、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测能力。 ②行动时滞,指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新政策的出台并加以实施所需要的时间。这种时滞取决于货币当局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 知识模块:货币政策
15. 如果货币流通速度增加,而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未加以考虑,仍按以往的货币流通速度进行货币供给,则导致( )。
A.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名义货币供给增加 D.名义货币供给减少
正确答案:B 解析:考查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关系。当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意味着社会商品总价值一定时,所需要的货币量减少,如果仍然按照以往的流动速度进行货币供给,则会导致实际货币供给增加。故此,B选项正确。 知识模块:货币政策
16. 如果货币流通速度减缓,而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未加以考虑,仍按以往的货币流通速度进行货币供给,则导致( )。
A.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名义货币供给增加 D.名义货币供给减少
正确答案:A
解析:考查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关系。 知识模块:货币政策
17. 中央银行从采取措施到措施对经济体系产生影响的时间被称为( )。 A.内部时滞 B.认识时滞 C.行政时滞 D.外部时滞
正确答案:D 解析: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通常货币政策的时滞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认识时滞,即从需要采取货币政策行动的经济形势出现到中央银行认识到必须采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第二种为决策时滞,即从央行认识到必须采取行动到实际行动所需的时间,上述两种通称为货币政策的内在时滞。第三种为货币政策的外在时滞,即从央行采取货币政策措施到经济活动发生影响取得效果的时间。所以答案为选项D。 知识模块:货币政策
18. 根据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给增加将( )。 A.降低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总需求 B.降低利率,从而增加投资和总需求 C.提高利率,从而增加投资和总需求 D.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总需求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给增加将使LM曲线向右移动,此时利率下降,从而引起投资增加,带动总需求的增加。 知识模块:货币政策
19. 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利率和收入的函数,则当收入增加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正确答案:A
解析:收入增加,会增加人们的交易性货币需求,从而使货币总需求增加。在货币供给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求的增加会导致利率水平的提高。 知识模块:货币政策
20. 根据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 A.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B.尽量增加政府税收,增加政府预算盈余 C.实现充分就业
D.合理安排政府支出,使之效益最大
正确答案:C
解析:凯恩斯主义认为财政政策的首要目标是零通胀的充分就业。 知识模块:货币政策
21. 当政府为克服经济衰退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而出现挤出效应时,可以配合使用以消除挤出效应的政策手段是( )。
A.增加货币供给 B.减少货币供给 C.增加收入税
D.增加政府转移支付
正确答案:A 解析:当政府为克服经济衰退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而出现挤出效应时,会出现因利率提高而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的现象,此时配合的货币政策应旨在降低利率。故采用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能够达到这一效果。 知识模块:货币政策
22. 在经济过热、需求过旺的经济形势下,国家应该应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 )。
A.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 B.紧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财政政策 C.紧的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
D.松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财政政策
正确答案:C
解析:经济过热,为抑制通胀压力,需采取紧的财政政策;需求过旺国内供给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从而进口增加,本币有贬值压力,需采取紧的货币政策。 知识模块:货币政策
23. 下列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操作的是( )。 A.发行央行票据
B.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在公开市场上进行正回购操作 D.在公开市场上进行现券卖断操作
正确答案:B 解析: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放大了货币乘数,使得货币通过存款创造大幅扩张,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发行央行票据、在公开市场上进行正回购操作、在公开市场上进行现券卖断操作都是央行减少流动性、收回货币的措施,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 知识模块:货币政策
名词解释
24. 存款准备金政策
正确答案: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等债务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按此准备率上缴存款准备金;并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促使信用扩张或收缩,从而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涉及知识点:货币政策
25. 公开市场操作
正确答案: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是目前多数发达国家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重要和常用的工具。根据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证券的差异,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公开市场。所谓广义公开市场,是指在一些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国家,政府公债和国库券的数量有限,因此,中央银行除了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公债和国库券之外,还买卖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担保的债券、银行承兑汇票等,以达到调节信用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所谓狭义公开市场,是指主要买卖政府公债和国库券。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公债和国库券发行量大,且流通范围广泛,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只需买进或卖出政府公债和国库券,就可以达到调节信用,控制货币量的目的。当经济处于过热时,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回笼货币,使货币流通量减少,导致利息率上升,促使投资减少,达到压缩社会总需求的目的。当经济处于增长过慢、投资锐减不景气的状态时,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把货币投放市场,使货币流通量增加,导致利息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增长,使总需求扩大。 涉及知识点:货币政策
26. 时滞
正确答案:货币政策从制订到最终目标的实现,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为货币政策的时滞。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通常货币政策的时滞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认识时滞,即从需要采取货币政策行动的经济形势出现到中央银行认识到必须采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第二种为决策时滞,即从央行认识到必须采取行动到实际真正行动所需的时间。第三种为货币政策的外在时滞,即从央行采取货币政策措施到经济活动发生影响取得效果的时间。 涉及知识点:货币政策
简答题 27. 什么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正确答案:(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的各种措施的变动,作用于经济体制内的各种经济变量,最终影响整个经济活动的过程。由于所处的经济环境和所坚持的基本货币理论不同,各经济学派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的认识也存在着差异。 (2)凯恩斯关于货币变动影响经济变量的分析主要是以利率为核心而展开的。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为例,当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则会引起市场利率水平下降。根据利率与投资的负相关关系,利率下降,又导致投资增加,进而引起总需求增加,最终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3)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供给量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核心。如果货币供给量增加到供过于求得状况,导致人们增加消费或金融资产投资,减少货币存量,这样进而导致利率下降,金融资产价格上涨、消费需求拉升,从而促进投资和经济增长。 (4)从上述内容看,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①中间变量不同,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中间变量是利率,而货币主义认为是货币供给量。 ②作用模式不同,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是间接的,而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政策传导是直接的。 涉及知识点:货币政策
28. 试评述现代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主张。
正确答案: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共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效果及货币政策规范。 (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应该是维持物价的稳定,其余的目标如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等则一概听任市场的“内在稳定力量”去解决。 (2)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学派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3)货币政策工具。弗里德曼等人力主公开市场业务,他反对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政策,并将公开市场业务视为唯一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理由是公开市场业务具有其他两种政策工具所没有的优点。 (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的影响投资和收入,而是通过货币实际余额的变动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 (5)货币政策的效果。货币政策制定者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经济对政策变化做出反
应的时滞较长而且易发生变化,另外就是经济预测技术水平低。货币主义者认为这些问题难以克服。一般来讲,固定货币规则的运用要大大优于相机的货币政策,他们相信即使在中央银行意识到其稳定经济的主要责任,并对其行动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固定货币规则也是最优的。 (6)货币主义学派的货币政策内容除了以上几点之外,最重要的是其货币政策主张即 “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规范。货币主义极力反对凯恩斯学派“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操作理论,提出应推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以使货币不致成为经济波动的根源,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所谓“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就是排除利息、信贷流量、超额准备金等因素,以一定的货币供给量作为唯一支配因素的货币政策。弗里德曼认为,为了保持物价的稳定,国家应尽量减少对经济生活的干预,避免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要使失业和经济增长分别保持在“自然失业率”和适度增长率上,就要控制货币供给量,保持一个稳定的货币增长速度,将货币供给量的年增长率长期固定在与预计的经济增长率基本一致的水平上。现代货币主义“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主张,是基于以下两点提出的:其一,他们相信经济本身存在自动调节功能,在没有中央银行旨在稳定经济的政策行动情况下,产出可以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理论上,经济会表现出一种固有的自我调节机制,随着时间变化,它可以自动消除紧缩和通货膨胀缺口,这一机制源于工资和价格水平有伸缩性。其二,他们认为用来操纵社会总需求的相机努力不起作用,这是因为货币政策的时滞和经济生活中所存在的不确定性造成的。他们还认为这种相机的货币政策无助于稳定产出和就业,并可能导致很严重的通货膨胀。 涉及知识点:货币政策
29. 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1)货币政策的时滞。货币政策从制定到获得最终目标的实现,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为货币政策的时滞(time lag),它是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通常货币政策的时滞有三种:第一种为认识时滞(recognition lag),即从需要采取货币政策行动的经济形势出现到中央银行认识到必须采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第二种为决策时滞(decisionlag),即从认识到必须采取行动到实际采取行动所需的时间。上述两种统称为货币政策的内在时滞(inside lag),第三种为货币政策的外在时滞(outside lag),即从采取货币政策措施到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取得效果的时间。内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对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等,一般比较短促,也易于解决。只要中央银行对经济活动的动态能随时、准确的掌握,并对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预测,中央银行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就能迅速作出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可以减少内在时滞。而外在时滞所需时间较长,货币当局采取货币政策行动后,不会立即引起最终目标的变化,它需影响中间目标变量的变化,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到社会各经济单位的行为,从而影响到经济总目标,这需要时间。但究竟这种时滞有多长时间,以及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力度如何,西方国家的学者有不同看法:一派认为,这一时滞相当长,约两年左右而且变幻无常;另一派学者则认为,时滞不过为6个月而已。 (2)合理预期因素的影响。合理预期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是指社会经济单位和个人根据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对未来经济形势进行预测,并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反应。这可能会使货币政策归于无效。例如,政府拟采取长期的扩张政策,只要公众通过各种途径获得
一切必要信息,他们将意识到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社会总需求会增加,物价会上涨,认为这是发生通货膨胀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工人会通过工会与雇主谈判提高工资,企业预期工资成本增大使企业不愿扩展经营,或人们为了使自己在未来的通货膨胀中免受损失,提前抢购商品。最后的结果是只有物价的上涨,而没有产出的增长。显然,公众对金融当局采取政策的预期及所采取的预防性措施,使货币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3)其他因素的影响。除以上因素外,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受到其他外来或体制因素的影响,如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一项既定的货币政策出台总要持续一段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如果经济条件发生某些始料不及的情况,而货币政策又难以作出相应的调整时,就可能出现货币政策效果下降,甚至失效的情况。政治因素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当政治压力足够时,就会迫使货币政策进行调整或影响其效果。 涉及知识点:货币政策
30. 简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和联系。
正确答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主要是通过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政策,来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二者各有侧重,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②内容不同。凡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对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 ③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 (2)联系: 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经济政策。二者主要是通过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政策,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两者都要求达到货币币值的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劳动者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③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财政政策以政策操作力度为特征,有迅速启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容易引起过度赤字、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因而,财政政策发挥的是经济增长引擎作用,用以对付大的与拖长的经济衰退,只能作短期调整,不能长期大量使用。货币政策则以微调为主,在启动经济增长方面明显滞后,但在抑制经济过热、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具有长期成效。它通过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具有直接、迅速和灵活的特点。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是两种长短不同的政策时效搭配,因而两者可形成合力,对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发挥调控作用。 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现手段具有交叉性。财政政策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效果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债把本来分别由财政机关和中央银行执行的相互独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联结起来,成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最佳结合点。 涉及知识点:货币政策
不定项选择题
31. 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基本要求是( )。 A.抗干扰性 B.可测性 C.相关性 D.可控性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中介指标的基本要求包括四点:抗干扰性、可测性、相关性、可控性。 知识模块:货币政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