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文学史(1)

2022-01-10 来源:爱go旅游网
宋代文学

一、宋初三体:宋初“三体”——白体、晚唐体和西昆体。

白体:“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宋初优待文人,提倡诗歌酬唱,于是他们自然而然地开始学唐代白居易和元稹“通江唱和”。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白体作家:李昉、徐铉、王禹偁。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

有《小畜集》。

晚唐体:“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叫“晚唐体”。

晚唐体作家:林逋梅妻鹤子诗主要特点:吟咏山河美景,抒写隐逸情情怀。 这是一位居住在西湖边的隐士,植梅养鹤,清高自适。 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⑴,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⑵,暗香浮动月黄昏⑶。

霜禽欲下先偷眼⑷,粉蝶如知合断魂⑸。幸有微吟可相狎⑹,不须檀板共金樽西昆体:它是

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是以杨亿为首的17位宋初馆阁文臣互相唱和、点缀升平的诗歌总集。是宋初诗坛上最盛德一派。

西昆体作家:杨亿,刘筠,钱惟眼

西昆体作家创作特点 西昆体的作家主要是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的特点。其优点是对仗工整,用事深密(多且缜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其缺点是只学到了李商隐的皮毛,诗歌徒有华美的外表,缺乏李李商隐那种凄艳浑融的气韵和真挚情感。 二、小令,中调,长调

A晏殊: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被称作是“太平宰相”。善于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被称作“北宋倚声家初祖”,有《珠玉词》。

词的特点:晏殊词的情感是雍容和缓的,淡淡的忧伤中透出一种自我解脱的的气度,浓烈的情感中,又带有理性的沉思,构成了“情中有思”的特点。绝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昨夜西风凋碧树, 罗幕轻寒, 独上高楼, 燕子双飞去。 望尽天涯路。 明月不谙离恨苦, 欲寄彩笺兼尺素, 斜光到晓穿朱户。 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思想感情:上片描写苑中景物,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情.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B柳永对词的重大贡献之一——慢词 改变了小令一统此谈的面貌

小玲篇幅短小,只适用于传统的比兴手法,通过象征性的意向群来烘托传达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绪,而慢词则可以尽兴的铺叙延展刻画主人公非常复杂的内心世界。 C欧阳修《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⑵,二月山城未见花⑶。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⑷。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⑸。曾是洛阳花下客⑹,野芳虽晚不须嗟⑺。

D苏轼:

苏轼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自成一家”内涵:是苏轼提出的关于作家创作个性的理论主张,旗帜宣明的指出作家个性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实在是难能可贵。反思文学史上的众多文学流派,一味的“拟古”或模仿前人创作,道路越来越狭窄,脱离了文学发展的正常轨道,最终阻碍了作家的创新。苏轼的这一理论主张无疑具有指点迷津的重大理论意义,同时也大大解放了作家的创作个性,能够营造活跃的、健康的文学氛围。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门四学士:苏轼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

苏门六君子:苏轼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陈师道和李廌合称“苏门六君子”。

江西诗派

一、 一祖三宗

一祖:杜甫 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黄庭坚的诗歌艺术风格:他的诗歌成最为突出,直追苏轼,二人并称“苏黄” 1 文人气书卷气很浓,始终有密集的人文意向

2 具有生新廉悍,章法上绝不平铺直述修辞上善于出奇制胜,重视炼字造句,喜欢用奇字,常常故意打破诗歌的平仄格律,颠倒句法,有生硬、不够自然的缺点。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

3晚年诗返朴归真。黄庭坚晚年的诗风逐步克服了奇险、生硬、不够自然等缺点,体现出返朴归真的倾向,达到了平淡而老成的境界,如《病起荆江亭即事》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二、晏几道《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二、贺铸,贺鬼头,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 三、《鹧鸪天》

重过阔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白头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南宋

一、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陆游《书愤》其一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沈园二首·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二、辛弃疾

《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典故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摸鱼儿》

千金难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四、 文天祥

集杜诗:文天祥在晚期诗作中发明了了一种诗歌创作形式,即把杜甫的诗句次序打破,重新组合成诗。有人认为这是文字游戏,也有人认为是二度创作,有独立的文学价值。

⒁⑺

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p179 惨澹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 高原出水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元代

一、散曲:散曲,汉族文学体裁之一。在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汉族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二、元曲四大家是谁、代表作

关汉卿,金末元初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叟。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根据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历史剧”“爱情剧”“公案剧” 三类:

(一)以《单刀会》、《西蜀梦》为代表的历史剧,虽然表现的是历史生活,刻画的是历史人物,但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二)以《救风尘》、《望江亭》为代表的爱情剧,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追求,揭露了礼法制度的虚伪与残忍。

(三)以《窦娥冤》为代表的公案剧,多侧面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矛盾。

关汉卿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

等,是他的代表作。

《单刀会》主旨:第一折写鲁肃定计索还荆州,请来乔公商议。

第二折写鲁肃拜访司马徽,继续商议索取荆州,再次受到反对。 第三折写关羽毅然接受鲁肃邀请,决定单刀赴会。 第四折写关羽在单刀会上的斗争,是全剧高潮

元初,经历战乱和社稷巨变,目睹百姓颠沛流离的关汉卿,写出单刀会,显然寄寓深意,他以浓墨

重彩歌颂关公,是在呼唤英豪,他希望看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即可解民于倒悬并光复基业的 英雄人物。

白朴 :一部《天籁集》,可以说处处倾诉着他对怆凉人生的感慨。他除了用词曲表达他的意志情怀外,

还写下了不少杂剧,为元代杂剧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才华。 马致远 :《汉宫秋》,《荐福碑》,《青衫泪》,

作品风格:豪放中显其飘逸、沉郁中见通脱之风格。马致远杂剧的语言清丽,善把比较朴实自然

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曲文充满强烈的抒情性和主观性。

郑光祖 :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三、南戏

南戏最高成就的代表作《琵琶记》

南戏特点:1 南戏熔歌唱、舞蹈、念白、科范于一炉,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 2 南戏运用南方曲调,韵律、宫调均无严格规定。

3 南戏的脚色主要有生、旦、净、末、丑、外、贴等七种,演唱的方式比较自由,富于变化,各种上场的角色都可以唱,有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这种演唱方式比杂剧一人主唱的形式要合理得多,更有利于表达复杂的故事内容和人物性格。

明清小说

一、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性,章法整齐,叙事清楚,前后勾连,全书构成统一整

体。符合民众的欣赏习惯,为明、清两代长篇小说所普遍采用。 二、

历史演义开篇之作《三国志演义》 评点三国演义而出名的:毛纶 毛宗岗 三、明代短篇小说——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总计四百多万字,收录故事近200篇。 三言”是明代冯梦龙所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则是凌蒙初所编《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三言二拍人物介绍:

三、《水浒传》《三国志演义》在人物刻画上有哪些不同?

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明清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其中《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明代罗贯中,《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成书以来一直为广大民众所喜爱,究其原因当为两书塑造人物的成功所至。《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个性较固定,终其一生变化不大,有人物本身的鲜明特点。《水浒传》的人物也是个个有自己的特色,但施耐庵和罗贯中的二人创作对罗贯中一人创作的《三国演义》多有超越,至少在人物刻画上《水浒传》中人物比较《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不再是脸谱化的一种性格,其性格往往具有复杂多变性。另外《水浒传》中人物形象刻画比较《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更加注重人物的语言和人物行动。

附录:

《水浒传》中的人物刻画,生动,细腻,精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相貌、性格和语言。例如

1、花和尚鲁智深。

鲁智深原名鲁达,是渭州经略府提辖,人称鲁提辖。鲁达行侠仗义,好打抱不平,他给了受恶霸郑屠欺压的金翠莲父女银两,打发他们上了路,又在店门前坐了两个来时辰,约摸父女二人去远了,方才起身离去。鲁达来到郑屠肉店来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写得十分精彩。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都写得很精彩。 2、豹子头林冲

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个漂亮的妻子和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过着优裕的生活,他是不会落草梁山,反抗朝廷的。他铤而走险,完全是贪官污吏的腐败逼迫的。林冲的性格随

着环境的变化、命运的变化而变化,而发展,由逆来顺受直到奋起反抗,最后上了梁山,深刻的表现了“逼上梁山”的社会道理 。 3、行者武松

武松景阳冈打虎,狮子楼斗杀西门庆,快活林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故事写得都很生动、精彩。只武松景阳岗打虎,短短的一段文字,把武松、老虎和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可见作者的文字功底的精湛和深厚,乃一般作家所不及也!

《三国志演义》这部小说通过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运用夸张、对比、烘托、渲染等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关羽、张飞等一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四、三国志演义的思想主旨

《三国志演义》用“依史以演义”(李渔《三国志演义序》)的独特的文学样式,描写了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依史”,就是“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对历史的事实有所认同,也有所选择,有所加工;“演义”,则渗透着作者主观的价值判断,用一种自认为理想的“义”,径渭分明地去褒贬人物,重塑历史,评价是非。统观全书,作者显然是以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于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这也就是一部《三国志演义》的主旨。

五、《红楼梦》人物性格表现得多面性

在《红楼梦》里边,人物性格是饱满丰富的,而且是随着小说剧情进展而变化的。 贾宝玉:贾宝玉“最不喜务正”,“不肯念书”,不愿走仕途经济的人生道路。在婚姻问题上,他不考虑门当户对,而是追求心灵的契合。在《红楼梦》的前部分,贾宝玉幼时有纨绔子弟自我为中心的缺点,后来在生活上经历了种种挫折和打击,慢慢的被磨练成善于关心、体贴他人的人。

林黛玉:是一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少女。她早年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到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但是她特别清高,用尖刻的话语讽刺着着丑陋的现实,以清高的性格对抗着严酷的环境,只有贾宝玉成为她惟一的知音,于是把希望和生命全都投入到对宝玉的爱情中。

林黛玉的性子一向是多疑猜忌,但到第三十四回贾宝玉遭笞挞之后,贾宝玉向林黛玉吐明心迹,林黛玉慢慢的和贾宝玉心意相通,再也没有多疑猜忌使小性子了,变得乖巧懂事起来。

薛宝钗:薛宝钗是一个美貌而性格温顺的少女。她能够顺从环境,城府很深,喜怒不形于色,既会对上逢迎,又会对下安抚,博得上下一片的赞扬。她信奉传统道德,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教训黛玉“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绩的事„„最怕看了这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她规劝宝玉注重“仕途经济”;她的家庭背景,她的品格才干都很符合封建家长的要求。宝玉选择了黛玉。而在贾府日益衰败的情况下,贾府的家长们希望宝玉和宝钗结成姻缘。在关系着家族兴衰的原则问题上,封建家长决不会让步,他们只能不顾宝玉、黛玉的愿望,扼杀他们的爱情,造成宝黛的爱情悲剧。

性格上较为完美,作者也如实的把她描绘成一个冷漠无情、没有同情心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当林黛玉夭亡后,薛宝钗始终不能体会到贾宝玉内心最深处那一抹忧伤。绝顶聪明的薛宝钗看得透贾宝玉却不能理解贾宝玉,温柔贤淑、善解人意却不能感化贾宝玉,最终贾宝玉还是抱憾出家了,酿成了她自己的悲剧。

王熙凤:平时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到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王熙凤,在性格上却有许许多多的闪光点。作为封建社会男权当道的时代,王熙凤具有超前的独立女人意识。王熙凤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从客观的女性的角度上讲,王熙凤是值得同情的。她的悲剧不在于她自身,而在于那个时代。

《水浒传》是英雄传奇代表作。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的区别:

1、历史演义是由讲史话本演化而成,英雄传奇一般是由宋元小说话本的“说公案”(朴刀杆棒、发迹变泰之事,英雄好汉的故事)、“说铁骑儿”(讲说战争故事)之类发展而来。

2、历史演义着眼于全面描写一代兴废或几朝历史;英雄传奇以塑造一个或多个英雄人物为重点

3、英雄传奇故事虚多于实,历史演义则比较注重依傍史实。

《三国志演义》与《水浒》的比较 1、比较之一: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

《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即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

1)《三国志演义》 以文运事:

“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陈叙百年,概括万事”(明·高儒《百川书志》);

“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所惑乱。” (章学诚《丙辰札记》) 2)《水浒传》因文生事:

所谓“因文生事”,就是说,《水浒》中那些有声有色的“事”(故事情节)是因“文”(艺术创作的需要)而“生”(艺术虚构)出来的,是作者顺着“笔性”(循着艺术创作的规律和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进行“削高补低”(选择、整理、加工、虚构)而创作出来的。

2、比较之二:从特征类型化到个性典型化 《三国志演义》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塑造: 具有单一性、稳定性、和谐性。

《三国》塑造特征类型化人物的手法:

1、出场定型;2、反复渲染;3、多用传奇故事;4、善用对比、烘托等手法。 《水浒》个性化、典型化的人物塑造:

关于《水浒》个性化、典型化人物的塑造,金圣叹早有定论。

《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3、比较之三:辫式结构和链式结构 《三国志演义》的辫式结构:

魏、蜀、吴三国的历史,犹如三股头发梳理成的一条辫子,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织在一起,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水浒传》的链式结构: 前七十回以人物为单位,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各个好汉故事连接在一个链条上,环环相扣。每一个人物的故事是“环”,众好汉聚义梁山的线索是“链”,这种链式结构,便于集中笔墨,酣畅淋漓的描写一些主要的英雄好汉,给人以极深刻的印象。

4、比较之四:“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书面语言与生动活泼的市井口语

《三国》的语言特点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嘉靖本蒋大器序)。读《三国》,一般的读者都感到语言典雅而不生涩,通俗而不鄙陋。而《水浒》却用的是生动活泼的市井口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