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来说,生物教学与生活实际是相互利用、双方得利的关系。人们的生活实际包括过去的和将来的两类。过去的生活实际是指已有的生活知识、生活经历和生活感受,可概括地称为生活常识。下面就分别谈谈生活常识对生物教学的辅助作用和生物教学对生活行为的指导作用。
一、生活常识对生物教学的辅助作用
1.用生活常识作引言
一个好的引言,对学生能起到引起兴趣、集中注意的作用,有事半功倍之效。以日常生活常识开场,是引言的一种好形式。
比如“种子的结构”的引言,就可以做如下设计:大家都见过花生、绿豆、芝麻等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看起来很不一样,从颜色上讲花生是红的,绿豆是绿的,芝麻是白的(或黑的);从形式上看花生是长的,绿豆是圆的,芝麻是扁的;从大小上说,花生大,绿豆小,芝麻更小。然而,为什么它们都叫种子呢?这是由于它们在结构上基本一致。现在我们就学习种子的结构。
2.用生活常识来说明理论
有些生物学理论比较难理解,常需要举例说明,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就可以充当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较难的理论。
在生物教材()的“体温调节”一部分中,课本上说:“人体产热的部位包括骨骼肌和内脏。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剧烈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约占总热量的90%以上。剧烈运动时产生的热量能比安静时高出10~15倍。。冬天你如果在室外观看篮球比赛,尽管身着棉衣,时间久了也会感到冷。可是那些参赛的运动员虽然只穿短衣短裤,仍然汗流浃背,这就是由于观众处于安静状态,仅内脏器官产热,生产的热量少,所以感到冷;而参赛运动员处于剧烈运动状态,不仅内脏产热,全身的骨骼肌也产生大量的热,所以他们显得很热。
用生活常识说明理论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可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通俗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其二,能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有用,因而能更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
3.用生活常识贯穿多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
有的生活常识与课本上多个知识点的内容都有关系,这时就可以用这一生活常识将这几个知识点的内容贯穿起来,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例如教材(七年级)“血液的成分和功能”一节课,就包括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知识点。讲课时就可以用一张血常规化验单把这些知识贯穿起来。讲新课之前可以问学生:“你做过血常规化验吗?你知道化验单上的符号和数字都表示什么意思吗?”在讲血细胞之前可以说:“如果有一个女生经常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四肢无力,到医院检查,医生可能让她做血常规化验,如果化验单上有:R:2.5×1012/L,H:90g/L,你能知道她得的什么病吗?”接着就讲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有关知识,之后又回到那张化验单上,“R表示红细胞数量,H表示血红蛋白含量,可见这位同学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都低于正常值,所以,她患了贫血病。”最后用一张正常的血液报告单来做全课的。这样安排不仅能使学生学得有趣,有利于学生掌握血细胞的有关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能力,使学生学会了看血液报告单。
二、生物教学对生活行为的指导作用
1.为学生提供有关的生活知识
生物学现象和生物学原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生物教学中,将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就可同生活实际直接挂钩,对生活行为起指导作用。
讲生物(七年级)“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一课时,就可列举冬贮大白菜的正确方法。冬季贮藏大白菜,首先要将收获的大白菜经过晾晒使其失去一部分水分,然后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0℃~1℃),这样就降低了白菜的呼吸作用,因为降低温度可以降低呼吸强度,以保证白菜质量。一定时间后,还要进行翻晒,以便散去呼吸产生的热量,利于长时间贮存。
2.向学生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在生物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经验,提高生活能力。
讲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后,让学生回想一下生物(七年级)第六页的图,钟罩里的小白鼠为什么在黑暗下会发生窒息,而移到阳光下又会恢复生机,由此可向学生解释清晨不宜在树林或花丛中做深呼吸的道理。光合作用仅在白天进行,而呼吸作用则日夜不停地进行着,白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而夜间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清晨光线较弱,温度又低,光合作用很微弱,植物释放的氧气较少。因此,最好不要在清晨到树林或花丛中做深呼吸,也不要把花草放到卧室中。
3.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不科学现象
在我国地方的一些农村,还有很多连茅圈(厕所和猪圈连在一起),讲到猪肉绦虫时,就要讲清楚连茅圈的害处。如果人肠内有绦虫的成虫,就会随粪便排出绦虫的妊娠节片或受精卵,被猪吃后,绦虫的受精卵发育成囊尾幼,并寄生在猪身上,被人食后,会使更多的人得绦虫病。所以说连茅圈为绦虫的繁殖和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一定要改造连茅圈。
关键词:新课标;新教材;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078
一、对新教材的认识
华师大版新教材与人教版原教材相比,笔者认为有如下特点:
1. 教材内容的安排更具有科学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小学进入中学,多数学生感觉数学难了许多,主要是由单纯的计算变为说理性计算,增加了演绎推理的几何证明,新教材将原教材内容做了适当调整与分散,删减了繁杂的几何证明题;几何定理、性质不是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证明填鸭式给出,而是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共同探究的方式得到,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而且记忆深刻。
2.
新课程提倡“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除了购物要进行加、减、乘、除外,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数学吗?答案是肯定的。如:七年级上册,有关于“福利彩票有奖销售”的知识介绍;“乘出租车”费用;“幻方”知识;七年级下册,有关于“瓷砖的铺设”方式;“游戏是否公平”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实践,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使学生感悟到这就是数学,产生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3. 教材的例题、习题的选材更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
七年级上册在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13页的习题4:用给定的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为构件,尽可能多地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上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第三章“整式的加减”中有“对代数式作出合理解释”;下册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多次出现将例题或习题补全,编一道生活中的应用题,逐步培养学生开阔的思维和开放探究的精神;第九章“轴对称”的“设计图案”中,更给学生提供了创作空间,将数学与美术的有机结合;在第十章“统计的初步认识”中,提供了关于“心率与年龄”的课题学习以及大量的有关数学小知识的“阅读材料”,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体现了“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教育理念。
二、师生互动实践是本书的特色
通过对新教材的学习与实践,笔者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由于教材中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体现了螺旋上升的原则,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1. 活用新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将新教材“校本化”
本市使用了华师大和北师大两种教材,而实际上每个地区、每所学校的具体情况又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一方面,我们不能局限或拘泥于教材,充当教材的复印者。如果一位教师仍然是照搬教材全部内容,机械地使用教材,那么学生肯定不喜欢的,教师也不受学生欢迎的。我们可以巧妙运用本地、本校的一些实际情况和学生身边的一些事物,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取舍、剪接、优化、重组。
2. 用好新教材中的新增栏目
新教材中的每一章节都有“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和“试一试”等栏目,这一些新栏目在前后知识的衔接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启发学生思维的,有增长学生知识面的,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的,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课本中云雾图比较多,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对所学知识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云雾图启发、讨论、总结、归纳,效果很好;新增的“阅读材料”也比较多,这些内容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数学证明的灵活、优美与精巧,领略数学命题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美学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例. 完成下列计算:
1+3=?
1+3+5=?
1+3+5+7=?
1+3+5+7+9=?
……
1+3+5+7+…+(2n-1)=?
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历观察(每算式和与积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
1+3+5+7+9=; ……; 1+3+5+7+…+(2n-1)= ;
当然,应该认识到这个结论的正确性有待进一步证明。
三、谈几点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1. 本书(练)习题不多,基础题较少,有的难度较大,基础题练习量不够,对新知和运作要求提高过快,学生两极分化大。
2. 新教材减少了很多内容,目的是减轻学生的负担,但过高估计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低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算能力。如几何推理训练与要求不明确,淡化了推理过程,又如删除了射影定理和韦达定理、十字相乘法等,不利于学生解题,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3. 新教材采用螺旋上升的形式,有的内容每年都出现,教师不知如何把握教学程度,有的计算安排不合理,如二次根式的化简在勾股定理之后,不利于计算的化简。
4. 新教材的操作性不强,一些公式定理答案没给出具体的过程,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来整理,学生很难对课本进行自学和复习,例题没有过程,学生不会模仿,日积月累,学生解题能力不能提高,书写也不规范。
5. 过多注重知识的探索,忽视教师对新知的传授,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完成,导致大部分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
6. 现行的考试,仍然是以成绩为主,删除的内容,仍然在以后的考试中出现,这让教师无从把握、无所适从。
四、其他版本的情况比较
。教材也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在书中融入了有关历史、地理、生物、物理等方面的知识,并且图文并茂,同时介绍了有关自然保护方面的内容,学科的跨越性很浓厚;教材中有关定理例题的证明有详细的步骤和过程,方便学生阅读。同时,它把一些章节做了调整,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如把一元一次不等式排在八年级上,反比例函数排在九年级上册,投影三视图排在九年级下册,因式分解独立一章等。增加了三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垂径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等内容,课后习题更是丰富多彩,热点、经典题型在书中各章节随处可见!这是它们的亮点,同时也是我们华师的短处所在,有望改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