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2020-04-20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一单元 准备课

1、数一数

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 1 开始数,最后数到几,就是物体的总 个数。

2、比多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 一一对应 的方法。 当两种

物体一一对应后, 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 同样多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 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 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 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第二单元 位置

1、认识上、下、前、后

上、下的含义: 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前、后的含义: 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 变化。

2、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左手所在的一

边为左边,右 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

注意:一般情况下都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若题目指明图中人物的左、 右,就要以图中人物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 ~5 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1~5 的认识

1、1~ 5 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

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 各数的数序

从前往后数: 1、 2、3、4、 5. 二、比大小

1、左、右两边的数相等,就用 “ =”表示,如 5=5,读作: 5等于 5。

左边的数大于右边的数,用 “>”表示,如 5>3,读作 5大于 3。 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用 “<”表示,即 2<3,读作 2小于 3。

2、填“>”或“<”时,哪边数大,开口就对着哪边。

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 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 1 开始数,

数到几,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个数,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

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

数的组成:一个数( 1 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 1 和几, 依次分到几和 1 为止。例如:5 的组成有 1 和 4,2 和 3,3 和 2,4 和 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义: 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5 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 接着数、数的

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

1、减法的含义: 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

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 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

算减 的方法来计算。 七、0 的认识

1、0 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

2、 0 的写法:写 0 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

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3、0 的加、减法:

任何数+0 = 原数,任何数— 0 = 原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 0。 如: 0+7=7 7-0=7 9-9=0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 3、圆柱的特征: 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

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放 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

1、长方体的特征: 长长方方的,有 6 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 。不

能滚动。如图:

2、正方体的特征: 四四方方的,有 6 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 。

不能滚动。如

如图:

4、球的特征: 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

第五单元 6 ~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6~10 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 6~10 各数来表示。 数数时,从

前往后数。

2、 10以内数的顺序:

(1)从前往后数: 0、 1、2、3、4、5、6、7、8、 9、10。

3、比较大小: 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 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 一个数(0、1 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如: 10 由 9 和 1 组成。 二、6~10 的加减法

1、10 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根据数的组成 来计算。

2、一图四式: 根据一幅图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

两道减法算式。

3、(1)“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 用加法计算

如:

3+5=8

2)“大括号 ”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

多少,用减法计算。如;

—3=5

三、连加连减

1、连加的计算方法: 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

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 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

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计算前两 个数,再把所得的结果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

第六单元 11 ~20 各数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 11—20 各数来表示。

2、数的顺序: 11—20各数的顺序是: 11、12、13、14、15、16、17、 18、19、20、 3、比较大小: 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

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 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 1 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0由2个

十 组成的。如: 1 个十和 5 个一组成 15。

5、数位: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6、11—20 各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

是几就读几。 19的读法, 19读作:十九。 注意:不读一十九

7、写数:对照数位写, 有 1 个十就在十位上写 1,有 2 个十就在十

位上写 2. 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 写

0 占位。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1)10 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10 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如: 10+3=13 13-3=10 13-10=3

(2) 十几加几; 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 如: 12+3=15 ( 3)十几减几: 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减,再加整十数。 如 14—3=11 (4)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

面的数叫加 数, 等号后面的数叫 和。 即:加数 +加数 =和

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 被减数, 减号后面的数叫 减数,等号 后面的数叫 差。 即:被减数—减数 =差

9、解决问题

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 数数法, 也可以用 画图法 。还 可以用 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 1的方法来计算)。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1、认识钟面

钟面:钟面上有 12个数, 12 个大格,有时针和分针。 分针: 钟面上又细又长的指针叫分针 。

时针: 钟面上又粗又短的指针叫时针。

2、钟表的种类:

(1)挂钟,钟面上有 12 个数,分针和时针。

( 2)电子表,表面上有两个点“:”, “:”的左边和右边都有数。

3、认识整时:

挂钟: 分针指向 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

电子表: “:”的右边是“ 00”时表示整时,“:”的左边是几就是 几时。

4、整时的写法:整时的写法有两种: 写成几时或电子表数字的形式。

如:8 时或 8:00

第八单元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1、9 加几计算方法:计算 9 加几的进位加法,可以采用 “接着数”

“凑十法” 等方法进行计算,其中“凑十法”比较简便。

利用“凑十法”计算 9 加几时,把 9 凑成 10 需要 1,就把较小数拆 成 1 和几, 10 加几就得十几。

2、计算 8、7、6 加几的计算方法:也可以 接着数或凑十法 。利用凑

十法时可以“ 拆大数、凑小数”, 也可以“ 拆小数、凑大数”。

3、计算 5、4、3、2 加几的计算方法:与上面相同

4、解决问题 读懂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分析条件: (1)如

果是要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时用 (2)如果已知总数和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

加法 减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