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李某因倒卖个人信息30余万条,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李某这一行为( ) ①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②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④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A. 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2. 下列关于犯罪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
B. 未成年人与犯罪无关,年龄小即使犯罪也不要紧 C. 行为上要远离犯罪
D. 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3.下列选项中,劝诫我们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的是( ) A.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 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C.以责人之心责自,以恕己之心恕人 D.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4.演员张某因容留他人吸食毒品大麻,被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5 000元。张某的行为是( )
A. 犯罪行为 B. 行政违法行为 C. 一般违法行为 D. 民事违法行为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以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这样的规定( )
A.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可以实施犯罪行为 表明未成年人不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C.表明未成年人无论做出怎样的行为都会免除刑罚处罚 D.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就可以任意实施犯罪行为
6.2017年1月24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庞某、孙某非法经营疫苗案开庭审判,认定被告人庞某等人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庞某等人的行为( )
A.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到刑罚处罚 B.违法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C.只是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受到舆论的谴责 D.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到行政制裁
7. 中学生李某平时成绩较好,但是虚荣心强,追求名牌。在家庭难以满足其欲望的情况下,便多次寻找机会偷拿同学的钱财,后来竟潜入学校计算机室,窃得价值2万余元的设备,后被抓获。人民法院以盗窃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三年。这一案例警示我们( )
A. 一般违法与犯罪应受的处罚是相同的
B. 犯罪要承担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C. 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D. 违法就是犯罪,犯罪就是违法
8.赵某为防盗在自家的围墙上架设电网,对此事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赵某私设电网是一种犯罪行为,应由公安机关处以刑罚 ②赵某私设电网是他的权利,别人无权干涉 ③赵某私设电网是一种违法行为,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应承担行政责任 ④赵某私设电网如果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则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9.《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这条法律规定下来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未成年人受到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 B. 犯罪要受到法律惩罚 C. 未成年人犯罪比成年人犯罪代价小 D. 未成年人应当远离违法犯罪
10.不少同学真欢上网打游戏,个别同学为筹钱去盗窃,抢动,做出了违法犯罪的事情,受到处罚。预防犯罪,需要( ) A.有足够的勇气,主动承担责任 B.把自己的行为限制在违纪的范围内 C.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D.钻法律的空子,避免自己受罚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自从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看了那本“小黄书”后,小磊就整日沉浸在书中荒诞离奇的情节里。刚开始,他也知道这样不好,可是就是管不住自己,他渐渐厌学,感到生活空虚无聊,大家在集体活动中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小磊开始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快乐,很快结识到一些“朋友”。在“朋友”的“开导”下,他开始逃课,夜不归宿;为了能有足够的钱上网,他开始向低年级的同学敲诈勒索;为了寻求更大的刺激,他开始吃“摇头丸”。他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置若罔闻,越陷越深,最终发展到为了筹集毒资而持刀抢劫。 小磊在日记中写道:对于不良诱惑,如果在第一次没有拒绝,第二次那更不容易拒绝;只有坚决拒绝“第一次”,才能避免“第二次”“第三次”,才能避免无限的悔恨……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小磊的行为演变过程告诉了我们的哪些道理?
(2) 结合小磊的行为演变过程,请谈谈如何做到坚决拒绝“第一次”。
12、虽然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但仍有人违反交通规则;虽然都明白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但仍有人酒后驾车,甚至醉酒驾驶;虽然都清楚吸毒贩毒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但仍有人铤而走险……这些现象从不同侧面折射出人民规则意识的淡薄和法治观念的缺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必须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氛围。
你校法治宣讲团将要举办一次“你我与法同行·共创精彩人生”宣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任务:
(1)请你给居民讲讲规则意识淡薄、法治观念缺失的危害。
(2)请围绕“守法光荣、违法可耻”这一主题向居民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13、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法律研究所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对策进行了专题研究,部分研究结果如下: 表1 未成年人犯罪人群中存在的不良行为类型及所占比例
不良行 与不逃学、良青 夜不吸烟 旷课 少年归宿 为类型 交往 比例87.8 86.7 83.7 81.2 (%) 不良行 光顾打架斗辱骂酗酒 他人 为类网吧 殴 型 比例80.6 79.7 76.5 78.6 (%) 表2 未成年人主要犯罪类型及所占比例
犯罪抢劫敲诈勒盗窃其他类型 罪 索罪 罪 犯罪 比例54.4 23.8 10.5 11.3 (%) 注:未成年人抢劫、敲诈勒索、盗窃钱物,主要用于网吧上网、吸烟、酗酒、奢侈享受等。
(1)请写出表1和表2之间的联系。
(2)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责任。据此,请你谈谈如何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共筑安全防护网。
答案
1-5ABAAD 6-10ACDCC
11、(1)不良诱惑直接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引发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对不良行为要及时加以矫治,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正确对待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教育,善交益友,不交损友。
(2)小磊要用科学的观点、坚强的意志、正确的方法,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拒绝不良诱惑。具体做法是: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远离低级趣味;及时矫治不良行为,防止不良行为发展为违法犯罪。
12、(1)轻者导致违法,重则走向犯罪;影响家庭幸福,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危害公共安全;影响法治国家建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影响社会文明程度;影响国家形象;等等。
(2)①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②增强法治信仰,维护法律权威;③依法规范自身行为,自觉履行法律义务;④尊重和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⑤不
做有损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的事情;⑥采取合法方式行使权利;⑦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依法维权;⑧及时举报身边的违法犯罪行为等。 13、(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容易发展为违法犯罪。
(2)①国家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②社会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③学校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及时教育和矫正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④家庭依法履行对子女的抚养、监护职责,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⑤个人重视道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⑥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只有这样,才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共筑安全防护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