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麦白粉病菌浸染过程观察

2020-11-13 来源:爱go旅游网


小麦白粉病菌浸染小麦过程

姓名:* *

班级:植保10-1

学号:********

时间:2012年4月24日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植物病原物浸染寄主过程的观察方法;

2、了解病原物的进入过程;

3、了解植物病理学绘图方法;

4、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学习,初步认识小麦白粉病防治方法;

二、材料与用具

川育20小麦、有盖培养皿、盆钵、镊子、试管、显微镜等。 三、内容和方法

1、幼苗的准备:向盆钵中播种川育20小麦,拿回寝室培养近一个月,至小麦幼苗长出2--3叶时,将叶片中部剪成4cm左右长度的小段,并在右上角剪一缺口方便辨认正面,将剪好的小麦叶段铺于培养皿培养;

2、小麦白粉病病菌的接种:用镊子夹取已经感染白粉病的小麦植株叶片,小心用解剖针敲打镊子底部,将叶片上的白粉均匀抖落到培养皿内的小麦植株叶段上,完成小麦饱白粉病病菌的接种;

3、管理及取样:接种后加盖继续培养,并分别于接种后6h、8h、12h、24h、36h、48h、72h分别取样;

4、取样处理和观察:6h、8h、12h、24h取样的叶段分别用异丙醇蒸气使之脱色,其余叶段用AA液(冰醋酸:95%酒精=1:1)透明,透明后的叶段用棉兰乳酚油染色,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分生孢子的萌发和浸染过程

5、潜育期观察:为取样的盆钵培养至初现症状,观察记录下潜育期;

四、实验观察结果

1、实验观察,该小麦白粉病的潜育期为两天;

2、6h和8h孢子形态基本相似,都是生长出细长的菌丝,不同点在于8小时比6小时菌丝显得更加粗大;(如图1、2所示)

图1:6小时 图2:8小时

3、12h—36h的菌丝膨大形成附着胞以及侵入钉(如图3、4所示)

图3:24h 图4:36h

4、72小时的孢子生长出的菌丝末端侵入植物细胞形成菌丛和吸器(图5)

图5:72h

实验结果讨论

摘要:

植物浸染性病害的病程一般要经过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四个阶段。以小麦白粉病的发病过程为例观察病菌的浸染过程。小麦白粉病菌以分生孢子接触小麦幼嫩叶片,萌发形成芽管,芽管顶部膨大形成附着胞,并在芽管基部形成一个隔膜,在附着胞下形成侵入钉侵入寄主表皮细胞,侵入钉的顶部膨大形成吸器中心体,再发育成吸器;吸器吸收营养后供表面菌丝生长,再由菌丝再侵入寄主表皮细胞形成次生吸器,如此反复多次菌丝扩展并形成菌丛;菌丝生长一定阶段后产生分生孢子链。

关键字: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分生孢子、芽管、附着胞、吸器中

心体、隔膜、侵入钉、吸器、菌丛、分生孢子链

一、植物浸染性病害的基本概念:

植物浸染性病害是一类由生物因子,即生物病原物或简称病原物引起的病害。浸染性病害具有特定的浸染过程,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传染性,也称传染性病害。浸染性病害的性质、特点和一些基本规律,常常因病原物不同而异。不同病原物所致的病害,在症状表现、浸染过程、传播途径上各具特点。植物浸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强调的是寄主植物和病原物在个体水平上的相互作用,这个过程以病原物为主线,涉及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病原物接种体的释放和传播、病原物侵染寄主植物的过程以及病害的发展和延续。病原物造成侵染性植物病害的物质基础,病原物与寄主的接触是病害发生的前提条件。

二、侵染性病害侵入原理

附:小麦白粉病菌浸染小麦的浸染过程手绘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