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贮存过程中霉菌总数及霉菌毒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2023-01-13
来源:爱go旅游网
玉米贮存过程中霉菌总数及霉菌毒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龚国利,许重要,廖 玉 (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21) 摘要:试验模拟饲料玉米的仓储条件,比较不同贮存条件下玉米中霉菌总数、主要产毒菌的种类以及霉 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含量变化的情况。在模拟贮存温度为20 ̄2℃.湿度为65±5%、 75 ̄5%、85±5%的条件下,分别进行贮存。检测时间为0、5、10、17、24、31、38 d,利用国标通用方法检测 霉菌总数和霉菌毒素含量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主要产毒菌种类有串珠镰刀茵、黄曲霉、构巢曲霉、纯绿青 霉;其中串珠镰刀茵是优势茵,是导致玉米中霉菌总数和呕吐毒素迅速超标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玉米;霉菌;毒素;检测 中图分类号:¥513 ̄R379文献标识码t A文章编号:1001—0084(2009)09-0035-03 ] 】 霉菌是形成分枝菌丝的真菌的总称,大多属于 中温型微生物,最适宜生长温度一般为2O~30℃, 有150多种,主要是曲霉菌属、青霉菌属、镰刀菌 属等,常见的产毒素霉菌主要有曲霉属 s— 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镰孢菌属(Fusari— m繁殖产毒的最适温度为25~3O℃,湿度达到75% 时霉菌孢子才能萌发,在相对湿度为80%~100% 时可快速生长。其中能对玉米颗粒造成污染的霉菌 收稿日期:2009—06—02 )和麦角菌属(Clayiceps)等【 】。 基金项目:陕西科技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BJ08—17) 霉菌毒素对人类、动物和植物具有巨大的潜在 威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霉菌毒素产生的危害性越来越大。当霉菌处 于低温、干燥或与其他霉菌竞争的环境时会产生霉 作者简介:龚国利(1976一),男,内蒙古丰镇人,博士 讲师,研究方向为微生物检测技术。 ‘ ’ ! ‘盟 銎 菌毒素。由于霉菌生长具有地域性,所以不同区域 ’ 其虽然不是血红蛋白的成分,但为血红蛋白的合成 和红细胞的成熟所必需;Cu在机体内可以调节一 些含铜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铜蓝蛋白等调节炎 症反应细胞和抗氧化能力。 【参考文献】 [J1.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1(1):13—16. 曹丹,周洪琪.不同添加剂对暗纹东方鲍生长和脾脏溶菌酶活 力的影响咖.饲料广角,2002(3):17—19. 赵海涛,张其中,赵海鹏,等.南方鲇幼鱼和成鱼血液指标的比 较阴.动物学杂志,2006,41(1):94—99. 周玉,郭文杨,杨振国,等.欧洲鳗鲡血液某些生物化学指标的 测定【JJ.动物学杂志,2002,37(1):50—52. 杨桂文,安利国,王长法,等.鲤鱼皮肤黏液与血清中免疫球蛋 白的比较研究 动物学研究,1998,19(6):489—492. 李建武.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2000. 杨桂文,安利国.鱼类黏液细胞研究进展[J].水产学报,1 999, 23(4):401—405. 徐镜波,张淑月.鲤鱼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活性抑制的测定 [J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1999(4):4—8. 张桂兰.虹鳟鱼血液学指标的测定叨.鲑鳟渔业,1991,4(2): 80-84. 罗毅平,袁伦强,曹振东,等.嘉陵江大鳍蠖和瓦式黄颡鱼血液 指标的研究叫.水生生物学报,2005,29(2):161—166. 陈昌福,纪国良.草鱼的血清、体表和肠黏液中溶菌物质活性 及其特性『J1_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2,11(3):276—279. 陈家长,翟建宏,胡庚东.铬对鲤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陈刚,周晖,张健东,等.军曹鱼血液指标及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JJ.水生生物学报,2005,29(5):564—570. 2009年第9期饲料博监·技术版 35 占优势的霉菌毒素种类也不同。一种霉菌可以产生 玉米标准存放时,要求为低湿的条件,根据资料得 多种霉菌毒素,而不同的霉菌可以产生同一种霉菌 知在湿度为65%时玉米中大部分霉菌开始生长,但 毒素。产毒素菌并非在所有适于生长的温度条件下 生长很慢,湿度为67%~75%时饲料较易发霉,而湿 都能产生毒素。目前研究最多的霉菌毒素有:黄曲 度大于75%时玉米迅速发霉,因此将模拟玉米贮存 霉毒素(Aflatoxir ̄s)、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 条件的湿度设为65±5%、75 ̄5%、85 ̄5%。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1 DON)、玉米 1.2.2原料处理 赤霉烯酮(Zearalenone)等I3 。 将720 g玉米样品分成24份,分别装在培养 玉米是最容易生长霉菌和产生霉菌毒素的食品 皿内,置于设定条件下的霉菌培养箱中,使样品充 原料和重要的饲料原料,给畜禽饲喂产霉菌和霉菌 分暴露,培养基为高盐察氏培养基,定期进行检测。 毒素污染的饲料,畜禽产品也会被污染,人类食品 1.2.3霉菌总数的检测 安全将受到威胁。影响玉米霉变的因素主要有温 根据GB/T 13092—2006中饲料中霉菌总数的测 度、湿度和贮存时间,根据要求,玉米应存放在 定所用的检测方法。 30℃以下、阴凉、干燥、通风处。本试验模拟饲 1.2.4产毒菌种类的检测 料玉米不同的贮存条件,比较不同贮存条件下玉米 菌落鉴定采用肉眼观察,霉菌生长形态对照 中霉菌总数及霉菌毒素含量的变化情况。 GB/T4789.16—2003中描述的霉菌菌落形态进行鉴 1材料与方法 定;菌丝技术鉴定根据GB/T4789.16—2003中常见 1.1试验材料 产毒菌的鉴定方法中的霉菌鉴定方法进行;毒素检 O 原料玉米颗粒由陕西省西安瑞华饲料厂提供。 测利用Beacon毒素检测试剂盒(美国Beacon分析 1.2试验方法 方法公司生产)进行玉米中毒素含量的检测。 1.2.1贮藏条件的模拟 2结果与分析 按饲料玉米存放标准,温度应低于3O℃,而一 2.1霉菌总数随贮存时间的变化情况 年四季中,15~25 这个温度范围持续时间较长, 不同贮存条件下,玉米中霉菌总数的检测结果 所以模拟玉米标准贮存条件的温度设为20 ̄2 oC;而 见表1 表1玉米中的霉菌总数 cfu. 注:“一”表不未检出;“+”代表菌落数过多司不计。 由表1可知,相对湿度为65 ̄5%,温度为20+ 2 oC的条件下,在前1个月内霉菌总数没有超过允 许限量,在第31天时霉菌总数迅速增加,达到 3.9x10 cfu·g~,超过了国家饲料卫生标准规定饲料 中霉菌总数的限量标准1.0xl0 cfu·g~,但增加速度 ≥ 宝 不及其他条件。在相对湿度为75±5%、温度为20± 2 oC的条件下,存放到第24天霉菌总数达到5.5× 翘 10 cfu·g~,也超过国家饲料卫生标准。而在相对湿 蝴 度为85 ̄5%,温度为20 ̄2 cc条件下,玉米存放 17 d,霉菌总数就增长为5.5x10 cfu·g~,超过国 0 5 10 15 2O 25 3O 家饲料卫生标准的霉菌总数限量标准。 贮存时间(d) 玉米中霉菌总数随贮存时间的变化趋势见图1。 图1 玉米中霉菌总数随贮存时间的变化情况 36 饲料博览-技术版2009年第9期 0加0 ∞由图1可知,在中温中湿的条件下,存放到第 24天的霉菌总数开始迅速增长,而在中温高湿条 件下存放17 d,开始迅速增长,但贮存24 d后在 中温中湿条件下玉米的霉菌总数增长速度比中温高 湿条件增长快。 2.2产毒菌种类的鉴定 玉米中产毒霉菌种类的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 2可知,主要产毒菌菌属有曲霉属、青霉属和串珠 镰刀菌为主。镰刀菌属最适生长温度为20℃。通 常谷物在采收前就已感染,在贮藏期间生长旺盛。 另外,绿青霉也较多,仅次于串珠镰刀菌。 表2产毒菌种类 贮存条件 产毒菌种类 20℃65% 串珠镰刀菌、黄曲霉、赭曲霉、纯绿青霉、杂色曲 霉,在贮存24 d后串珠镰刀菌是优势菌 2o℃75% 串珠镰刀菌、黄曲霉、赭曲霉、纯绿青霉、杂色曲 霉: 在贮存10 d后串珠镰刀菌是优势菌 2O屯85% 串珠镰刀菌、黄曲霉、赭曲霉、纯绿青霉、杂色曲 霉,在贮存10 d后串珠镰刀菌是优势菌 2.3霉菌毒素含量的检测 玉米中霉菌毒素含量的检测结果见表3。 表3玉米中霉菌毒素含量 , tLg。xg‘ 贮 种类 17 d 24 d 31 d 黄曲霉毒素 一 一 27.8 2O oC 65% 赭曲霉毒素 一 一82.9 呕吐毒素 一 一 7 500 黄曲霉毒素 一 23.0 — 2O oC 75% 赭嗌霉毒素 一 75.1 一 呕吐毒素 一 7 557 一 黄曲霉毒素 22.8 一 一 2O℃85% 赭曲霉毒素 74.2 一 一 呕吐毒素 7 528 一 一 注:“一”表示未进行检测。 国家饲料卫生标准规定饲料中霉菌总数不超过 1.0xl0 cfu·g~,黄曲霉毒素含量不超过30 g‘kg~, 赭曲霉毒素含量不超过100 Ixg·kg~,呕吐毒素含量 不超过1 g·kg- [9- 引。 由表3可知,在温度为20 ̄2 ,相对湿度为 65 ̄5%的模拟贮存下玉米可贮存到第3 1天;在相 对湿度75±5%贮存条件下玉米可贮存放到第24 天;而在相对湿度85±5%的条件下玉米可贮存到 第17天;即霉菌总数超出国家标准时,黄曲霉毒 素和赭曲霉毒素都未超过国家限量标准,但呕吐毒 素严重超标。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应重点控制呕吐毒 系产生菌的生长以延长同等湿度贮存条件下饲料玉 米的保藏时间。 3结论 不同贮存条件对玉米中霉菌花数和霉菌毒系含 量有不同的影响。饲料玉米保质期的长短与其贮存 环境的湿度和温度密切相关。要重视和加强粮食贮 藏研究,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和不同储藏措施对饲料 霉菌的影响,研究现有防霉剂的合理使用技术,不 断探讨生物防霉新技术;此外,还要建立科学合理 的霉菌监测指标体系,建立HACCP体系并找到关 键控制点,使饲料粮食的防霉科学化、系统化、规 1 ¨ 】 2 ] 3 ] 4 】 5 】 范化。 【参考文献1 Kishan S,Mor S,Manorama,et a1.Aflatoxins 15roduced from as- pergillus flavus isolated from animal feed concentrate mixture叨. Ind J Animal Sciences,1999,69(4):266—267. Mhitlow L W,Hagler W M Jr.Mycotoxins in feeds[N].Feed stuffs, 2002。74(28):17—18. Gourama H,Bullerman L B.Aspergillus w and Aspergillus p0r_ asiticus:Aflatoxigenic fungi of concern in foods and feeds:A re— view[J].J Food Protect,1995,58(12):1 395—1 404. 刘勇,龚月生.饲料霉变的预防、控制及处理叨.饲料研究,2005, (5):32—33. 李云格,孙振钢.猪饲料霉菌毒素的控制明.饲料研究,2005, (4):32—35. 易中华,马秋刚,陈旭东,等.环保型饲料的研制与生产技术叨. 饲料研究,2005。(2):4o_43. Bata A,Lasztity R.Detoxiifcation of mycotoxin contaminated food and feed by microorganisnmIJJ.Trends Food Sci Technol,1999 (10):223—228. 王继彤,王有月,卢春香,等.饲料中霉菌和霉菌毒素的预防和 去除方法田.中国畜牧兽医,2004,31(1O):12—13. 赵燕飞,汪以真.影响我国饲料安全的主要因素叨.黑龙江畜牧 兽医,2003(8):4-5. 吕明斌,陈刚,汪尧春,等.北方地区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状 况叨.中国饲料,2004(17):32—34. 2oo9年第9期饲料博览·技术版37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