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野木瓜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近期疗效观察

2024-03-19 来源:爱go旅游网
野木瓜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

后神经痛的近期疗效观察

【摘要】 为观察野木瓜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将60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选穴相同,观察组予以野木瓜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予以毫针针刺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VAS评分为低(P<0.05)。认为野木瓜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临床观察。

【关键词】 野木瓜注射液;穴位注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一般认为是急性期带状疱疹后持续疼痛超过3个月者,也有观点认为疱疹结痂脱落、皮损愈合后仍遗留或重新出现疼痛者[1]。我们运用野木瓜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4月-2009年4月门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2]所有患者均>7分且疼痛明显影响日常生活。所有病例疱疹皮损均已愈合,患者皮肤正常或留有色素沉着或瘢痕。其中头面部神经痛8例,上肢神经痛5例,胸背部神经痛33例,腰腹部神经痛14例。按就诊顺序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48~82岁,平均(61.87±8.87)岁,病程3~120个月,平均(29.4±23.4)个月;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51~79岁,平均(64.90±7.66)岁,病程3~180个月,平均(25.5±32.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在发病区选最敏感的阿是穴2~3穴、胸腰部相应的华佗夹脊穴、足三里(双侧)、阳陵泉(双侧);观察组在以上穴位共注射药物野木瓜注射液(江西保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36020394)4mL,据所选穴位的多少用生理盐水稀释,头面部每穴注射0.5mL,其它部位每穴注射1mL;其中阳陵泉和足三里注药前要先引出强烈针感,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疗程中间休息2d,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选用规格0.35mm×40mm或0.35mm×70mm毫针,在所选穴位平刺或直刺,胸肋部阿是穴快速平刺进针使针身平贴于皮下,其它穴位均直刺,其中足三里和阳陵泉深刺;用平补平泻手法引出强烈针感后留针20min,每日1次,

10次1个疗程,疗程中间休息2d,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两组均随访1个月。

1.3 疗效评价

采用VAS评分[2]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综合评价。优: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发病区无疼痛无异物感,VAS评分为0。良:疼痛轻微可忽视,发病区皮肤有轻度异物感,不影响日常生活,VAS评分<3分。有效:发病区仍有疼痛和异物感,轻微影响日常生活,VAS评分<5分。无效:经治疗疼痛无明显改善,明显影响日常生活。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略)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略) 3 讨论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以老年患者多见,在受累神经分布区有剧烈疼痛,且多伴有痛觉过敏和痛觉异常,常影响饮食睡眠,由于缺乏特效治疗方法,病史一般较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为口服药物、神经阻滞、神经毁损及针灸等方法,这些方法各有利弊,疗效尚不能尽如人意。

野木瓜注射液是从木通科植物野木瓜中提取有效成分,通过加工提炼精制而成的一种镇痛药物。有研究[3]表明野木瓜注射液可影响髓鞘和轴突膜结构还通过调制初级感觉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钠通道,影响痛觉信息中枢传入产生镇痛作用。另外针刺镇痛已经是被公认的事实[4],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亦有很多报道[5-6] 。我们选择发病区阿是穴、相应部位夹脊穴以疏通发病区局部经络气血,足三里调节中焦以鼓舞正气,阳陵泉调节体侧部少阳经络气血,诸穴配合共凑疏经通络止痛之效。选择野木瓜注射液既有药物本身的镇痛作用,又可发挥药物对穴位较长时间的刺激作用。本组资料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观察组总

有效率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野木瓜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毫针针刺治疗。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野木瓜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疼痛的控制优于毫针针刺治疗。

我们采用野木瓜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在本组观察病例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宋文阁,王春亭,傅志俭,等.实用临床疼痛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58.

[2]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

[3]陈素,刘向明,张凡,等.野木瓜注射液镇痛作用的药理机制研究[J].中国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39.

[4]朱兵,荣培晶,贲卉,等.针刺镇痛的节段性机制与全身性机制研究[J].针刺研究,2007,32(3):2.

[5]李春华,伍萍.电针结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5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3):29.

[6]王书良,徐霞.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08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6):56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