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山东中考历史历年真题含答案 (95)

2020-12-31 来源:爱go旅游网
中考历史历年真题含答案

1.宋代经济远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北宋出现纸币“交子”②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③宋朝重视科举考试④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发达、城市繁荣、对外贸易发达。宋代商业繁荣,在瓦子里可以看杂技;北宋前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杭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所以①②④选项符合题意。③宋朝重视科举考试,与题干城市繁荣,商业兴盛无关,排除A、C和D。故选B。

2. “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古代希腊 A.是欧洲文明之源 B.法学系统完整 C.神话影响广 D.哲学成就突出 【答案】A

【解析】黑格尔的言论意在强调古希腊文明对后世欧洲的影响深远,所以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希腊文明可以看做欧洲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就是欧洲文明,故选

A;法学系统完整的是古罗马,排除B;CD项无法体现出希腊文明的深远影响,排除。故选A。

3.元朝建立后,在西藏地区设置掌管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 B.伊犁将军 C.北庭都元帅府

D.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答案】D

【解析】根据课本所学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管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D正确;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A排除;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发动的叛乱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B排除;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C排除;故选D。

4.林则徐在《谕各国夷人呈缴烟土稿》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下列举措与“此事”不相符合的是 A.勒令吸食者限期戒烟

B.设立烟局,向鸦片商颁发营业许可证 C.捉拿烟贩,收缴烟土、烟枪

D.命令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并保证“永不夹带”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林则徐为严禁鸦片,勒令吸食者限期戒烟,捉拿烟贩,收缴烟土、烟枪,命令外

5.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宋代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和早市,故A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市已遍布城内各处、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坊与市已没有区别,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6.古代巴渝地区独具特色风土人情给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曾担任忠州(今忠县)刺史,喜爱巴渝一带的民歌竹枝歌,并创作竹枝词的唐代大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刘禹锡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担任忠州(今忠县)刺史,留下一百多篇诗文。白公祠系为纪念白居易,C符合题意;李白、杜甫和刘禹锡都没有担任过忠州(今忠县)刺史,A、B和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7.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决定一切重大问题的是最高委员会。它由最初的“十人会议”缩小为“四人会议”,整个和会拖了半年多时间,全体会议只开过7次,成为和会的一种点缀。材料强调巴黎和会 A.是一次分赃会议 B.被大国强权操纵 C.对德国进行严惩 D.使各国矛盾激化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十人会议缩小为四人会议”以及“全体会议只开过七次,成为和会的一种点缀”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被英、法、美三国操纵。其中A、CD在材料中未体现,不选。故B项正确。【考点】世界现代史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巴黎和会

8.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靖康之变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755—763年,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隋炀帝在位时开凿的,C项是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项是发生在北宋时期。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9.十九世纪诞生于英国的一项伟大理论,重创了教会的神创说,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以往对人类在生物界位置的看法。该理论是 A.浮力定律 B.相对论

C.经典力学 D.生物进化论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观点,TF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以往对人类在生物界位置的看法。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有利于人类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是 A.火药、指南针 B.指南针、印刷术 C.印刷术、造纸术 D.火药、造纸术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革命。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到欧洲后,降低了受教育的成本,从而打破了贵族和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正确;火药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AD错误;指南针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了条件。B错误。综上故选C。 11.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

A.美苏国家实力的消长 B.联合国影响的扩大 C.发展中国家的壮大 D.西欧国家的联合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随着1949年“北约”和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之后美苏两国进行了三个阶段的争霸斗争,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说明贯穿两极格局的就是苏联与美国实力的此消彼长,所以A项符合题意;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联合国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在两极格局中,作为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壮大力图冲破两极格局的限制,推动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二战后,美国、苏联势力在欧洲的影响急剧扩大,为了摆脱它们的束缚,提高国家地位,寻求发展,西欧国家走向联合,最后成立欧盟,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文艺复兴时期通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下列人物与其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A.达·芬奇——《神曲》

B.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C.但丁——《蒙娜丽莎》

D.达尔文——《最后的晚餐》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之一,故选B;《神曲》是但丁的作品,达▪芬奇的作品是《蒙娜丽莎》,排除AC;《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作品,达尔文的作品是《物种起源》,排除D。

13. 1942年7月开始,“苏德两军在此进行了一场对双方而言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象征性的战役……到1943年2月德军投降时,人数已不足最初的一半”。这场战役 A.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 B.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C.标志着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D.使德军丧失了太平洋战场主动权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1942年7月”“苏德两军在此进行了一场对双方而言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象征性的战役……到1943年2月德军投降时,人数已不足最初的一半”可知,这场战役指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B符合题意;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的是莫斯科保卫战,A排除;标志着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是意大利投降,C排除;使德军丧失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的是中途岛海战,D排除。故选B。

14.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事实的是 A.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促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B.中国特色SHZY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C.十月革命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D.1967年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 【答案】D

【解析】史实是纯对历史事件的表述,而观点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论,1967年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属

15.公元605年起,隋朝皇帝征发了几百万民工,开凿大运河。下列关于大运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运河中心在长安 B.运河北抵余杭,南至涿郡 C.是隋文帝的政绩 D.起着贯通南北交通的作用 【答案】D

【解析】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起着贯通南北交通的作用,故D符合题意;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在洛阳,排除A;隋朝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排除B;隋朝大运河是隋炀帝开通的,排除C。故选D。

16. 2019年5月18日,由国家文物局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第43届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湖南省博物馆顺利开幕。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有许多镇馆之宝,其中有 A.皿方罍 辛追女尸 B.四羊方尊 走马楼吴简 C.曾侯乙编钟 里耶秦简 D.越王勾践剑 辛追女尸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皿方罍、辛追女尸是湖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项。故选A。

17.法西斯的大肆侵略,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愤怒。为打败法西斯,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共同签署了 A.《九国公约》

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美国、英国、苏联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1922年签订的,C项是1943年发表的,D项是1945年发表的。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8.文学作品《边城》是湖南哪个著名人物的代表作 A.丁玲

B.陈国达

C.罗辀重

D.沈从文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9.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中投入使用。蒸汽机的直接作用是 A.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B.促进了工厂规模的扩大 C.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D.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瓦特。1774年,瓦特改造的蒸汽机在一家冶金工厂正常运转,为鼓风机、汽锤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因此蒸汽机的直接作用是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选项D符合题意;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

工业国家,是工业革命的影响,A排除;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工厂规模的扩大,B排除;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影响,C排除。故选D。

20.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

B.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 C.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 D.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和“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故A正确。B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CD项。故选A。

21.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晚清状元张謇的真实评价,其“兴国之梦”是指 A.实业救国 B.民主科学 C.民主共和 D.变法图强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的“晚清状元张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清末状元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回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故A符合题意,BCD与张謇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要是臣下以古论今,只有陷国家于不利,他更主张凡私人教学一律禁止,以杜绝“诽谤”。皇帝根据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统一文字 C.设立太学 D.独尊儒术 【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A正确;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B排除;汉武帝是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C排除;为实行思想的大一统,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排除;故选A。

23.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与上述材料有关的史实是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

周恩来与印度、缅甸两国总理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故A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24.按时序排列欧洲文明演进过程中的相关现象,正确的是①罗马帝国的分裂②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③baizhanTING帝国灭亡④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亚历山大帝国,前336年~前323年。亚历山大帝国由亚历山大大帝开创,亚历山大帝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baizhanTING帝国最终灭亡。从而得出②①④③为正确选项,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25.唐玄宗在位前期,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D

【解析】唐玄宗在位前期,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由于年号开元,故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故D符合题意;“文景之治”是西汉初期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开创的盛世,“光武中兴”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开创的盛世,“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开创的盛世,排除ABC。故选D。

26.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晚清状元张謇的真实评价,其“兴国之梦”是指 A.实业救国 B.民主科学 C.民主共和 D.变法图强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的“晚清状元张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清末状元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回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故A符合题意,BCD与张謇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

27.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与较量,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给国际安全带来新的挑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战前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C.两极格局今天依然存

D.当今,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当今,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故D表述正确,符合题意;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故AB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28.汉文帝时,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众建诸侯”,王国增至22个,王国四百石以上的官吏“皆朝廷为置,不得自置”。汉文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政府收入 B.加强中央集权 C.缓和阶级矛盾 D.反击匈奴袭扰 【答案】B

【解析】古代分封制下,诸侯有在封国内继续分封的权力。材料中汉文帝废除了诸侯自己分封的权力,把诸侯封国内分封的权力收归至中央。这显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B符合题意;材料中属于政治举措,不能增加财政收入,排除A;“众建诸侯”会导致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激化,不是缓和阶级矛盾,排除C;材料与反击匈奴没有联系,排除D。故选B。

29.世界三大宗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下列与“1世纪”“YESu”“巴勒斯坦地区”这些关联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世纪,YESu在巴勒斯坦地区创立了基督教,C符合题意;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伊斯兰教创立于7世纪,AB不符合题意;D是干扰项。故选C。

30.某位科学家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这位科学家是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钱学森 【答案】B

【解析】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B正确;屠呦呦是我国医学家,因发明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A排除;邓稼先、钱学森是参与研制“两弹一星”的著名科学家,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CD排除。故选B。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