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疗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措施(2010版)
心病科中医优势病种共有三种:胸痹(不稳定型心绞痛)、喘证(慢性心功能衰竭)、心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现将2009年我科三个病种的诊疗情况总结如下。
一、 疗效分析
1,胸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2010年1—12月份共收住院病人139例,全部病人均采用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包括中药饮片辨证施治和中成药辨证施治;西医以扩冠、抗凝、改善心肌供血为法。同时加强护理与宣教:调情志、节饮食、适劳逸、避风寒。提倡心态豁达、适当运动、充足睡眠、坚持服药。收到良好的效果。治愈27例,治愈率19.42 %,好转 109例,好转率78.42%,无效3 例,总有效率97.24 %。辨证分型:本组病人辨证分型正确为135例,有4例辨证分型不正确,准确率为97.12 %。有130例服用中药汤剂,服用中药率为 93.53%。
2,喘证(慢性心力衰竭)
2010年1—12月份共收住院病人218例,全部病人均采用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包括中药饮片辨证施治和中成药辨证施治;同时加强护理与宣教。收到理想的效果。治愈30例,治愈率13.76%,好转163例,好转率74.77%,无效25例,治愈好转率88.53 %。辨证分型:本组病人辨证分型正确为212例,有6例辨证分型不正确,准确率为97.25 %。有215例服用中药汤剂,服用中药率为98.62%。
3,心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010年1—12月份共收住院病人27例,全部病人均采用中药包括中药饮片辨证施治
1
和中成药辨证施治。好转9例,总有效率33.33%,无效18例。辨证分型:本组病人辨证分型正确为25例,有2例辨证分型不正确,准确率为92.59 %。有27例服用中药汤剂,服用中药率为100%。
二、 总结
1,胸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
本病中药及中成药辨证论治方案及西医治疗方案:中医分型论治。阳虚血瘀、阴寒凝滞型。治法:活血化瘀,温经止痛:方药:心痛一号加减。胸阳痹阻、气滞血瘀型:治法:宣痹通阳、活血化瘀:方药:冠二丸加减。痰浊壅结,胸阳不振型:治法:豁痰开结、宽胸止痛方药: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减。气阴两虚、心脉瘀阻型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药: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养心氏,参松养心胶囊等。中药输液:如丹参多酚酸盐,丹红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红花黄色素注射液。中医特色服务:敷贴心痛膏。同时兼病兼药: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对症治疗及二级预防。
2,喘证(慢性心力衰竭)
本病中药及中成药辨证论治方案及西医治疗方案:心肾阳虚、水湿内停型:治法:温通心肾、利水消肿。方药:参附强心汤加减;脾阳虚衰、水湿浸渍型:治法:温阳健脾、利水逐湿。方药:五苓散加减。痰热壅肺、水失运行型:治法:宣肺泻热、化气行水方药:通补心宝方加减。西药治疗:一般治疗:坐位、吸氧、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强心、利尿、扩冠、抗感染治疗。其他药物:β受体阻滞剂,转换酶抑制剂。加强护理与宣教:调情志、节饮食、适劳逸、避风寒。提倡心态豁达、适当运动、充足睡眠、坚持服药。
3,心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
本病中药及中成药辨证论治方案:心气不足、心神失养型:治法:益气养心、安神定悸。方药:炙甘草汤加减。心脉瘀阻、神无所安型:;治法:活血化瘀、宁心安神。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心阴不足、阴虚火旺型: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方药:天王补心丹随证加减。心阳不振,失于温养: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中成药:心宝、参松养心胶囊。中药静脉给药:选择益气温阳注射剂:如参附注射液,益气复脉注射液。加强护理与宣教:调情志、节饮食、适劳逸、避风寒。提倡心态豁达、适当运动、充足睡眠、坚持服药。
三、 评价
1,胸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的常见证型为阳虚血瘀阴寒凝滞,温阳宣痹法即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关健在于助阳,阳气在人体中起到的推动和温煦作用。心痛一号是我科从1983年开始进行研制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方剂,总结出冠心病心绞痛的常见证型为阳虚血瘀阴寒凝滞,并提出相应的温通化瘀,芳香开窍之法。经过对方药的反复筛选,及多年的临床验证,在汤剂有效的基础上研制出了集预防与治疗于一身的中成药心痛一号,达到温阳宣痹止痛的作用。并在临床反复应用多年,取得非常满意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2,喘证(慢性心力衰竭)
我科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研制出治疗慢性心衰的有效制剂:通补心宝丸,即达仁堂制药厂生产名为:参附强心丸。方中人参、黄芪、炙附子、补益心肺、温阳益气。使血瘀得行,水湿得运,寒痰得化之基础;当归、川芎、红花、活血化瘀、宣痹通络;茯苓、葶苈子、防己除痰利水,配合胆南星清肺涤痰;水红花子逐瘀行水双效兼得。全方直中病机之所在,标
3
本兼顾。应用二十余年来治疗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衰,取得非常满意疗效,使许多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改善,并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
3,心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本病临床尤以心气不足,心神失养为多见。心气不足则心无所安,神无所系。是“心悸”发生之基础。治疗以注重益气养心,安神定悸为法。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多端,病机复杂。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西药共同的不足之处是既能抗心律失常,使用不当又可诱发心律失常,因此给临床用药带来一定的影响.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弥补上述不足,我科经过几年的临床治疗心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取得了非常满意疗效。
四、 优化措施
胸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研究治疗是我科特色。在社会上和中医界有一定的影响。为保持这种优势,我科在下一年度将继续以本病作为我科的中医优势病种之一。
喘证(慢性心力衰竭)在临床应用中,喘证患者大多合并肢体以颜面水肿,多系心肾阳虚、水湿内停所致,所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下一年度将该病名为喘证、水肿(慢性心力衰竭)。
经过一年的运行,本病收治病人较少,可能与居民收入水平升高,安装心脏起搏器不再难以承受有关。因此治疗本病不足反映我科特色。我科拟定下一年度将心悸(缓慢性心律失常)纳入我科中医优势病种。
心病科 2010年12月。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