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论
高校统计信息化建设问题探讨
杨小华
(沈阳建筑大学,辽宁沈阳110168)
摘 要:教育统计对国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统计为人们了解教育、管理教育开辟了重要渠道,现行高校教育统计工作仍有许多需要日臻完善的地方,针对高校现行统计存在问题,本文就高校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力求为高校统计信息化的建立、完善献力献策。
关键词:高校;统计;信息化;问题;对象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609(2006)02-0056-02
设置、统计指标体系、统计调查方法等有待改进与加
强,统计数据处理方法透明度不够,统计数据真实性等问题,都阻碍了信息化推进的步伐。且由于统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虽然网络技术已经进入现代化办公领域,但工作中对统计软件、统计系统信息、网络的利用程度不高,这不仅使得统计工作耗时长,而且还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更主要的是统计人员平时忙于大量简单重复的填表与计算工作,无暇顾及对数据的深层次研究和开发,尤其是现行统计工作中,手工核算和电算化同时进行,人为误差时有发生。此外,执法力度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统计信息化的质量,使其统计信息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3.统计队伍的运用信息化工具水平较低,统计人员观念有待提高。近年来,虽然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办公自动化应用方面技术的培训,统计队伍计算机知识和运用水平有了提高,但整体上看,仍然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因此,提高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能力,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信息化的发展,必须对统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其工作更规范透明,这势必改变传统统计工作模式,对统计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容易引起少数安于现状的人的抵触情绪。因此,更新观念,主动接受信息化这一新的管理手段,将是对统计人员的一个新考验。
一、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1.现行统计指标体系无法适应教育管理需要及教育形式的发展变化,阻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统计指标的更新大致经历以下过程:教育管理需要的变化→教育统计指标体系的修改→制定新的统计报表制度及报表格式→开发统计处理软件→指标体系及统计处理软件培训→基层单位使用新的统计指标和软件系统填报统计报表→统计报表逐级汇总。由于这个过程周期长,工作量大,每一次统计指标的更新都意味着整个统计程序和方法都要发生变化,统计指标的更新总是滞后于教育管理的发展变化,从而阻碍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此外,由于高校在教育经费来源、资金、人才等资源配置及教学、科研与后勤等方面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新的调查主体内容也随之应运而生。过去延用的一些统计指标已明显滞后,其统计结果已无实际意义,而在变革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因素在指标中没有反映,统计指标由于脱离实际而失去了作用。
2.传统统计运行机制障碍,导致统计质量有待提高,统计工作现代化势在必行。目前,我国的统计运作机制和体制,多数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教育统计也不例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统计改革的深化,这方面的问题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如统计机构
作者简介:杨小华(1956-),辽宁沈阳人,沈阳建筑大学馆员。
・56・
4.统计信息源不够广泛,统计信息内容滞后,可用性差。一份上级下达的统计报表,有教职工人员指标、科研成果指标、人员住房指标等有关数据。由于信息源有限,只能对某一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而不能完成综合统计,从而也无法满足综合性的人事、财务、教学、科研、后勤等全面统计的需要。由于现行统计工作往往是根据上级要求来完成统计内容,导致统计信息零星片段,较难实现信息的整合,且有些统计是指标体系的简单罗列,不能及时反映新情况、新问题,加之没有相应的分析比较,重复的、一般的信息较多,特色的、横向信息少,高层次、有深度的信息寥寥无几,信息的系统性、完整性、有用性不如人意,使其利用率较低。
二、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对策分析 1.加快信息传输现代化建设。计算机、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正日益改变着传统的工作方式,统计工作技术的升级换代迫在眉捷。教育统计部门要加速统计信息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利用专业优势,从事更高级、更复杂的数据分析和开发工作,提供具有更高知识含量的综合性、实用性的信息资源。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其在信息传递中的及时、便捷的功能,促进各级各地信息的网上交流与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智能化专业软件管理着各种相关的数据库,要建立在线数据库,尽可能提供完整全面的初级数据,让信息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取数据,进行相应的开发使用,以满足各有侧重的信息需要,要不断完善现有统计分析软件功能,使统计处理手段,真正实现由传统处理方法向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先进的统计分析软件相结合的统计处理方法过渡,彻底解决统计数据传输不及时、差错率高的现状,力争提供更多更及时的相关性信息,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加快统计标准化进程及建立信息工程质量监
3.加强统计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在充分利用各
种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信息网络和信息内容的安全,建立健全统计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采用先进的安全保密手段,构建以防火墙为核心的多种安全设备之间互通信息有效联动,接近智能化的动态的安全体系平台,依法对重要的信息交换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切实保证统计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维护统计网络公共秩序。
4.重视信息调查,扩大统计信息量。统计信息
化可理解为: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统计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可见,信息调查扩大统计信息量在统计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信息调查和收集工作,扩大教育统计信息量是搞好统计服务的基础。教育信息种类繁多,统计信息资料则是做好统计服务的前提。只有充分有效地利用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不断扩大统计资源咨询服务的范围,才能使更多的统计信息服务于教育产业化。
5.加强统计信息化教育,提高信息统计人员素质。教育统计信息资源是教育发展的战略资源,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开发利用教育统计信息资源,搞好统计信息化服务,关键是要有一支人员精干、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做好统计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要求统计工作者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是统计队伍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实事求是,是开发统计信息的前提,教育统计工作人员应坚持以准确的数字为基础,客观地反映教育信息发展变化情况,同时还要广泛学习和实践培养自身对教育市场需求动向的敏感性和超前服务意识,开拓进取的精神,快速优质的时效观念,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并注意发挥统计队伍的群体功能。
参考文献:
[1]南英子.统计信息需求及其资源的开发利用[J].现代情报,2002(9):6-7.
[2]汪涛.现阶段提高高等学校统计工作水平的探讨[J].安徽电气工程学院学报,2004(12):119-120.
[3]杨宏.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J].中国统计,2003(4):11-12.
[4]初蓓,贾志琦.影响统计数据信息质量的原因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3):104.
(责任编辑:刘桂荣;责任校对:王 芸)
督体系。建立、健全科学先进和开放的“统计信息化
建设标准体系”,为统计部门指导和管理信息提供技术标准依据。标准化的信息,不仅有利于国内信息交流,而且有利于统计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利用速度,增进利用效率,更有利于开展国际合作。目前,我国的统计标准化进程还很低,为此我国统计要加大统计标准化力度,加速统计标准化进程,早日实现统计全面标准化,与国际标准接轨。此外,加强对统计信息工程的质量监督,建立健全统计信息工程的质量监督体系,对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及统计工作正规化标准化的建设将大有裨益。
・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