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足浴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胡燕 荣佳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7期
【摘 要】中药足浴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之一,该法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疗效确切的特点,近年来这种保健治疗方式重新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本文综述了中药足浴的渊源、作用机制,以及在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药足浴;渊源;机制;临床应用
中药足浴疗法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理选择适当的药物水煎浴足.通过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对局部经络穴位的刺激作用,来预防和全身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足浴是传统外治法中的一种,其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疗效确切,可以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近年来随着人们绿色保健意识的增强,足浴这种保健治疗方式重新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在临床开始广泛的应用。现将中药足浴的渊源、机制及临床引用综述如下: 1 中药足浴疗法的渊源
足浴法属中医外治方法之一,清代外治法名医吴师机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而法则神奇变幻,上可以发泄造化五行之奥蕴,下亦扶危救急,层见叠出不穷。足浴疗法源远流长,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总结,古人曾经有过许多对足浴的经典记载和描述:“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2 中药足浴的作用机制 2.1 经络原理
根据中医经络学原理,足上有许多穴位与五脏六腑有密切联系,《黄帝内经》记载: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谓经脉之行;三经皆起于足。即足部是三阴经的起点,三阳经的终点。双足穴位达66个,占全身穴位的1/10[1]。足浴这些穴位,使毛孔开放,药液直接透皮入穴,进入组织、体液、经脉、体循环而输布全身,发挥药理效应,或直接作用于穴位、经络、神经等起到整体效应,发挥药物的归经功效;促进气血运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2]。 2.2 全息原理[3]
在人体的双足都客观存在着与人体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区域,即反射区。通过刺激这些反射区就能调节人体各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促使全身血液的通畅、调节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改善脏腑产生的病理变化,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这即是中医所谓的“治未病”[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3 药物渗透原理
现代研究认为,药浴疗法可使药物直人血液循环发挥其药理作用,避免了肝、胃的首过效应,保持血药浓度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改善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功能。现已知药物经皮吸收主要以渗透及扩散方式,其过程主要通过两个屏障。角质层屏障中的角化细胞含有结构脂质,控制着水溶性物质的扩散,具有阻止物质穿透的功能;第二个屏障层在表皮真皮结合处,又称基底膜带,放射自显影术证实了某些电解质在此处完全停止渗透[5]。 2.4 水合温热作用
中药足浴运用水合温热作用,使毛孔开放促进药物的穿透、扩散,利于药物的吸收;药物透皮吸收疗法,通过适当温度的药液与脚接触,具有促进气血运行,加强全身血液循环,排出体内毒素。研究表明皮肤湿度越高,角质层水合程度越高,其渗透和吸收能力也越强.药物活性和渗透扩散系数的增加,这样就促进了药物中的有效成分的吸收[6]。
中药足浴中水是熏洗的媒介,水温、静水压、浮力、水的摩擦等物理作用在足浴时可对人体外周血管有扩张作用,使人体排汗量增加,尿量增多,缓解肌肉痉挛,增加内脏器官的血液供应,并使回心血量增加,有利于增强心脏的功能,改善肝、肾、胃肠功能。 3 中药足浴的临床应用 3.1 中药足浴在失眠中的应用
徐鑫芬[7]等对妇科手术患者前1d晚实施中药足浴,提高睡眠质量。宗丽春[8]运用中药足浴浴按摩治疗2型糖尿病失眠,疗效显著,且有助于降低血糖。冯玉娟[9]对外科手术患者术前1d晚实施中药浴足,提高了睡眠质量;黄文静[10]用中药浴足治疗联合舒乐安定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患者容易接受,且安全可靠,无任何不良反应。 3.2 中药足浴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杨氏[11]在降糖、降压、调脂、抗凝等常规治疗的同时以红花、鸡血藤等中药外洗治疗0级糖尿病足,患者皮肤发凉、麻木或刺痛、感觉迟钝等症状改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王芳[12]等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中药足浴,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王竹风[13]等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高危足,结果显示有助于改善其症状。忻维克[14]等人在外科方面观察了活血通络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显示中药足浴疗法有效缓解患者肢体麻木、灼热、刺痛等症状。姚小珠等[15]观察了中药泡足联合局部换药治疗溃疡性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证实中药泡足可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痛苦。 3.3 中药足浴在高血压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张广清[16]等通过用邓铁涛浴足方浴足的护理方法,对240例高血压病人的浴足护理, 结果显示浴足试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36.73mmHg、21.02mmHg,症状明显减轻,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3.4 中药足浴在发热中的应用
邓彩素[18]将486例体温在38℃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用中药浴法足,对照组用用温水泡足。结果两组均有一定的效果,观察组降温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张琼[19]等将中药足浴用于小儿外感发热的辅助治疗中,结果显示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显著。 3.5 中药足浴皮肤科中的应用
李明[20]等对中药足浴治疗多发性跖疣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王丹[21]采用中药足浴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皮炎(湿热型)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显示中药足浴法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3.5 其他方面
余建芬[22]等对中药足浴对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体温恢复的疗效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可缩短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并减少抗生素使用。吴国志[23]等对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浴足1号方进行足浴,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证明浴足1号方具有较好的消除腹水、减轻症状的疗效。 4 小结
目前,中药足浴疗法应用广泛,除了文中提到的常见病外,还可以应用于中风、肾性水肿等多种疾病,而且中药足浴护理操作简便易行,可在医院、家庭和社区中广泛使用,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中药足浴中药物分子经皮肤吸收,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因素的干扰与降解作用,避免了药物治疗所产生的耐药性、成瘾性及戒断症状等不良反应,中医足浴疗法同现在所提倡的“绿色疗法”不谋而合。但是,文献中关于中药足浴的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浴液的量、浓度、温度、时间等都是各有各抒己见,缺乏规范的操作标准,如何形成标准化操作,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护理服务,提高服务质量,需要医护工作人员进一步的深思。
参考文献:
[1] 王新华.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85.
[2] 易文明.中药配合足浴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张风清,韦香葵,韦爱群,等.中医辨证施护对提高住院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护能力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5):1352-1354.
[4] 贾丽.中药足浴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 [5] 陈文贵.对中药皮肤给药途径的探讨[J].黑龙江中医药,1995,(4):41-43. [6] 姚军强,窦胜若.绿色疗法一中药汽疗法临床应用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06,3(5):6-7.
[7] 徐鑫芬,舒海民,朱萍等.中药足浴对妇科手术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59-61.
[8] 宗丽春,季向东.足浴按摩治疗2型糖尿病失眠症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10,24(2):327-328.
[9] 冯玉娟.中药足浴对外科术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河北中医,2009,31(4):619-620.
[10] 黄文静.中药足浴对失眠症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护理,2009,1(1):38-39. [11] 杨爱仙,汤友凤,何丽亚.补气活血汤泡足干预0级糖尿病足恶化的疗效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8):12-13.
[12] 王芳,张留巧,蒋运兰等.足部反射区按摩和中药足浴对中、高危糖尿病足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4):324-326.
[13] 王竹风,汪宝军,马力.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高危足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1):53-54.
[14] 忻维克,左玉华,魏丽,等.活血通络方足浴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疗效观察[J].福建中医药,2007,38(6):13-14.
[15] 姚小珠,陈蔚.中药泡足联合局部换药治疗溃疡性糖尿病足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7,22(5):42-43.
[16] 张广清,邱定荣,叶淑华,等.邓铁涛浴足方浴足护理高血压病的体会[J].中医药学刊,2005,23(12):2199-2201.
[17] 孙洪.自拟中药足浴方治疗难治性高血压63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12(6):2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8] 邓彩素.中药温泡双足降体温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4):22-23. [19] 张琼,解玲芳,戴新娟.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11A):8-10.
[20] 李明,杨自娟.中药泡足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12):1126.
[21] 王丹.中药浴足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皮炎(湿热型)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
[22] 余建芬,卢惠珍,汤月萍.中药足浴对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体温恢复的疗效探讨[J].现代护理,2006,12(10):961-962.
[23] 吴国志,李巍.浴足1号方辅助治疗肝炎肝硬化腹水60例[J].中医研究,2007,20(11):31-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