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产业链结构复杂性分析
中药产业链的产业链条很长且行业跨度大,在一个链条上同时存在靠天吃饭的中药农业与科技含量高的中药工业、中药知识业及快速发展的中药流通业,各产业环节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大量瓶颈现象产生,使整条产业链运行不够顺畅。作者从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三次产业分类、要素密集度产业划分等角度分析,认为跨国民经济行业、跨三次产业、跨不同要素密集度产业导致中药产业链结构复杂,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产业主体复杂、产品形式多样、各产业环节分工协作程度不一、各产业环节技术进步速度不同等方面。作者指出结构复杂是中药产业链的天然特性,是导致各产业环节发展不平衡及产业链运行不协调的主要原因。该研究将为今后探讨中药产业链资源配置效率及协调发展等问题奠定基础。
标签: 中药产业;产业链;结构;复杂性;国民经济行业;三次产业;要素密集度
中药产业作为我国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但中药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有必要从经济学角度加以审视和研究。对中药产业来说,产业链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视角,从这个中观层面出发,能够客观形象地把握中药产业整体发展的平衡性与协调性。产业链是一个中国化的名词,国外学者多研究价值链、供应链等微观层面的链条,对中观层面的产业链鲜有涉足,国内学术界也尚未达成理论共识[1]。尽管如此,产业链依然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理论分析工具。产业链的含义不同于产业,产业是指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2];而产业链是一个跨产业的概念,不是仅指最终产品所在的产业。中药产业链的结构比较复杂,这种复杂性与它涉及多个产业部门有关。本文从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三次产业分类、要素密集度产业划分等角度出发,分析中药产业链结构的复杂性及其影响,希望为今后探讨中药产业链的协调性及资源配置效率等问题奠定基础。
1 中药产业链基本架构
中药产业链是指在中药产品(中药饮片、中成药、功能性食品、保健品等)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从中药材种植到中药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所包含的各个环节所构成的产业链条[3]。它包括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流通业和中药知识业4个主体环节,其中,中药农业、中药工业和中药流通业分别是上、中、下游产业环节,中药知识业作为非生产环节位于中药产业链的高端部位,贯穿整条产业链的始终。
中药农业是中药产业链的基础环节,核心内容是中药材生产,即持续、稳定地以种植、养殖或生物工程方式生产中药材或其有效成分,同时实现紧缺或濒危资源的人工生产、野生抚育或半野生生产[4]。中药农业是广义的农业概念,包括农、林、牧、渔四大行业中所有与中药材生产有关的活动,中药材种植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生产活动。
中药工业是中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包括中药饮片加工和中成药生产活动。工业有轻工业和重工业之分,中药工业属于以农产品(中药材)为原材料的轻工业。中药工业早已摆脱传统工业的束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很高,已具备现代工业的特征。与中药饮片加工相比,中成药生产的工业化程度更高,国家对中成药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监管也更为严格。
中药流通业是连接中药农业和中药工业的桥梁。流通是媒介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中药农业和中药工业的产出(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都必须通过中药流通业才能被消费和使用。现代的流通是大市场、大商业、大贸易的概念,是传统商业与现代商业的统一,是商品流通与服务贸易的统一,流通业(包括批发零售、餐饮服务和生活服务业)通过自身的商业活动在全社会范围内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商品和各种服务[5]。近年来随着流通经济学的发展,商业的概念已较少使用,因此研究者认为,相对于“中药商业”的概念,
“中药流通业”更能准确地表达中药产业所涵盖的第三产业范围。
中药知识产业是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知识产权是其主要的产品形式,产业活动主要表现为,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产业主体为中药生产经营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咨询、合作、转让等方面的支持。中药知识业具备了对其他产业环节通过分配而不是生产来获得利润的特权,产业主体的竞争力不表现在对物质资源的追求上,而体现在对科技资源的占有上。
此外,中药产业链的运行还需要其他行业的支持,这些行业组成了支持产业体系。4个主体产业环节与支持产业相互间通过广泛的技术经济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中药产业链条,在这个链条中存在着产品、知识、资本、信息等要素的单向或双向流动。
2 中药产业链结构的多角度分析
2.1 跨国民经济行业导致结构复杂
依照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划分中药产业活动,能够明确中药产业链上的行业分布情况及其子产业所属的行业层次,见图1。中药产业链涉及的国民经济行业比较广泛,有些行业与中药产业活动直接相关,有些行业则是间接相关。在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 4754-2011)中,直接标明“中药”的行业有4项:①中药材种植(代码017),在农业项下,指主要用于中药配制以及中成药加工的药材作物的种植;②中药饮片加工(代码273),在医药制造业项下,指对采集的天然或人工种植、养殖的动物和植物的药材部位进行加工、炮制,使其符合中药处方调剂或中成药生产使用的活动;③中成药生产(代码274),在医药制造业项下,指直接用于人体疾病防治的传统药的加工生产活动;④中药批发(代码5152),在批发业项下,指中成药、中药材的批发和进出口活动。有些
行业在名称上没有“中药”二字,实际上包含了很多中药产业活动。①农、林、牧、渔四大行业中的很多活动与中药材生产相关,如林产品采集(代码025)、药用动物饲养、矿物药采选等;②食品制造业项下的保健食品制造(代码1492),其生产原料有很多是来自药食两用中药材;③药品零售(代码5251)包含中药饮片零售和中成药零售,医院(代码831)、社区医疗和卫生院(代码832)是目前国内最主要的药品销售终端;④中药知识业与研究与试验发展(代码73)、专业技术服务业(代码74)、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代码75)三大行业密切相关。支持产业涉及的行业范围也很广泛,如农林牧渔服务业、制药专用设备制造、医药用品制造、生态保护、交通运输仓储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
由于中药产业链涵盖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是GB/T4754-2011中A,C,F,G,I,M类)等诸多行业,这些行业具有各自的特点且遵循不同的产业运行规律,各行业之间也不断进行着技术、信息、资金、需求等交换活动,因此导致中药产业链的构成比较复杂。此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消费结构的调整,中药产业活动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中药相关行业的范围拓展及横向或纵向一体化整合已成为必然,这就增加了中药产业链结构的复杂性,并对其协调运行提出更高要求。
2.2 跨三次产业导致结构复杂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世界上较为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方法,各国的划分标准不尽一致。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范围是: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6]。依据这个划分标准,中药农业属于第一产业,中药工业属于第二产业,中药流通业和中药知识业属于第三产业,支持产业中的各行业分别属于第
一、二、三产业。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生产的物质产品都有2种,即最终产品(以消费或投资为目的而生产和出售的产品)和中间产品(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中药材属于中间产品;中成药属于最终产品;中药饮片既是中间产品也是最终产品,因为它既可用作生产中成药的原材料,也可直接为消费者使用。中间产品(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决定了最终产品(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在物质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服务产品的生产,服务产品不同于物质产品,它不能储存和流动[7]。中药产业链上的服务产品主要由中药流通业和中药知识业提供。
在我国,大部分产业链一般只涉及三次产业中的2个,横跨三次产业的产业链比较少见,中药产业链就是其中之一。横跨三次产业说明产业链条很长,这是中药产业链最具特点之处。中药产业链的各产业环节分别属于三次产业,而三次产业的发展和演变有其自身规律。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1940年)认为,产业部门间的效率差别是产业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产业存在不同的生产效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差不多总是比同一个经济系统中其他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以更大比例增长。中药产业链作为一个跨三次产业的经济系统,情况亦是如此。近十几年来,中药工业的经济增长率和现代化程度远高于中药农业和中药流通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使中药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极不平衡。较长的产业链条及其中每一小段链条间的不均衡发展,导致中药产业链结构变得错综复杂,也给其协调运行带来困难。
2.3 跨不同要素密集度产业导致结构复杂
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要素一般划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4种类型。事实上,每一种生产要素的组合都代表一定的技术,一般来说,较多劳动和较少资本的组合
意味着水平较低的技术,而较少的劳动和较多的资本则代表比较先进的技术[8]。在中药产业链中,每个产业环节的生产要素组合不尽相同,因而形成劳动密集、技术密集或资本密集的不同产业特征。
2.3.1 中药农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 中药农业高度依赖自然资源,包括野生中药材采集、中药材栽培、产地初加工等活动。目前中药材生产仍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也有部分种植企业进行专业化种植,近年还出现“公司+基地(中介组织、经纪人等)+农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模式,但从整体上看,中药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很低。中药材生产过程主要消耗的是体力劳动,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较低。由于劳动的投入比例高于其他生产要素,所以中药农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按照配第-克拉克(1691,1940)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这个历史规律提示,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药农业生产所依赖的劳动力未来不一定能得到充分供给,分散种植模式将不可持续。目前,以农户为主体的中药农业生产模式已显现很多问题,例如缺少内部分工与协作、没有规模经济性、资本积累不足、市场风险大等。产业化和现代化是中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农业整体的现代化发展将推动中药农业的产业升级。
2.3.2 中药工业属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 中药工业属于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中 R&D 投入强度(即 R&D 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相对较高的制造业行业,医药制造业是其所界定的6大行业之一,“中药饮片加工”和“中成药生产”就列在医药制造业项下[9]。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密集度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产业,一般具有很高的技术领先性和技术复杂性。国家十分关注中药工业科技含量的提升,《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优先发展现代中药,鼓励技术含量高、具有显著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的中药新药产业化[10];《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指出中药关键技术、中药研发共性技术平台等领域的发展方向[11]。2012年12
月,国家统计局将“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和“中成药生产”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12]。对企业来说,生产工艺改进和新药开发等科技创新活动依赖于先进的科技手段,而不断的创新才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产品附加值。中药工业对资本的要求很高,厂房建设、设备购置及研究开发等活动均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近些年,中药工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都较强,因而资本积累速度很快,产业升级速度也较快,越来越带有资本密集、技术先进的特征。2.3.3 中药流通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 中药流通业包括中药材流通、中药饮片流通和中成药流通,含批发和零售2类活动。①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属于药品,与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在同一个药品流通体系下运行。医院是我国药品流通的主体,占市场份额的80%,1.3万家药品批发企业和几十万家零售药店占市场份额的20%[13]。药品经营企业普遍采用人员、仓库和车辆的堆积方式,管理效率不高,仅有少数大型企业采用现代仓储管理系统和物流技术。②中药材不是药品,具有农产品的属性,需加工成中药饮片或中成药之后才能进入消费终端。除了药材生产者与中药工业企业直接进行交易之外,中药材流通主要在专业市场上完成。我国现有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农户或经销商在市场内分散设立药材摊位,经营模式类似集贸市场。总之,由于中药的批发和零售活动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支持,所以中药流通业目前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意义上的流通业不再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高新技术已成为推动流通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最主要动力[14],随着流通行业的整体进步,中药流通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2.3.4 中药知识业属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 中药知识业处于在中药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位置,技术密集程度非常高,对资本密集度的要求也很高。高新技术可以提高生产力,但高新技术的研发也必须付出成本,科研场所、仪器设备、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建设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中药知识业的研发活动主要包括2类:一是由政府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这类活动的产出可以进入市场进行交换,比如科研机构将新药开发项目转让给药品生产企业;二是中药工业企业的内部研发活动,如生产工艺改进、新药研发等,研发费用分摊计
入产品成本。这两类科技活动在中药知识业中占有很高比例,其中政府资助了大部分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在资本投入巨大的同时,研发活动的风险也很高,很多研发项目中只有极少数项目能够取得专利,而即使取得专利,市场价值也未可知。尽管如此,从全社会角度看,中药知识业的科技创新带来的社会收益是大于高投入带来的社会成本的,因而充分发挥知识的正外部性作用,对优化中药产业资源配置、理顺产业链条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3 中药产业链结构的复杂性
中药产业链的产业环节较多且禀赋不同,既有依赖自然资源的中药农业,也有资本密集的中药工业和技术密集的中药知识业,还有劳动密集的中药流通业。这些产业环节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产品、技术、资金和信息的流动,内部要素相互间也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3.1 产业主体复杂
产业主体在市场上从事经济活动,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一般而言,企业是最主要的产业主体。由于没有哪个企业能够驾驭整条产业链,因而企业往往选择能使自己获得最大价值的产业环节作为活动领域,同时以处于其他产业环节或其他产业中的企业作为供应商或用户,以求在社会协作体系中形成对其他企业的支配力量,由此形成很多个产业链节点。
中药产业链横跨三次产业,所以产业主体类型较多,既有企业也有个体。中药农业包括农户、种植企业、种植基地和产地初加工企业;中药工业包括中药饮片加工企业、中成药生产企业;中药流通业包括中药材购销企业或经纪人、中药材专业市场、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和医疗机构;中药知识业包括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由于中药产业链各产业环节的要素密集度不同,产业主体依赖的主要资源和关注焦点也不尽相同,药材农户往往关注个体经济收入,中药工业企业比较重视技术和设备,科研机构一般将重心放在科技创新方面。从产业管理对象角度看,不同产业环节的管理重点也是不同的,中药农业和中药流通业重在管理劳动力,中药工业和中药知识业重在管理资本和技术,产业主体应根据管理重点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在中药产业链中,不同类型的产业主体分散在不同的国民经济行业中,而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特征和管理规范,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农业部、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分别或同时管理中药产业链上的某一段链条,中药企业或农户必须面对多头管理可能产生的不协调问题,并根据市场需求和来自不同部门的政府规制来调整经济活动。因此在中药产业链中,产业主体的行为也比较复杂。
3.2 产品形式多样
由于横跨三次产业,中药产业链上的产品形式比较多样,既有自然生长的种子种苗和药用动植物,也有初加工后形成的中药材,更多见的是可供消费的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保健食品及化妆品等产品,此外还有服务产品和知识产品。这些不同形式的产品,其附加值差别很大,从中药产业链上游到下游,产品价值也不断增加。一般情况下,一个产业主体往往从事多种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种植企业生产多种中药材,流通企业经营多种药品,而中药工业企业大都拥有多条产品线。目前,生产数百种饮片的饮片加工企业和生产数十种中成药的药品生产企业并不鲜见,而每种药品亦有不同的生产流程、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产品链与技术链、价值链、供应链相互交错,形成了复杂的网链结构,这种复杂结构既体现在企业内部,也呈现于中药产业链中。中药产业链产业主体与产品关系见图2。
3.3 各产业环节分工协作程度不一
经济活动中分工、协作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产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中药产业链的中游和下游环节,近年来分工不断细化,整体协作程度也不断提高。产业主体为提高效率而专注于那些拥有独特资源的核心业务,倾向于将非核心业务或标准化工作模块外包给其他企业,例如中药工业的原料模块和研发模块、中药流通业的物流模块等,甚至在中药知识业内部的研发链条上,也在逐步形成一个个专精于某个领域的研究模块。但是,上游的中药农业依然缺少专业化分工,农户和种植企业所需要的技术、资金和信息等生产要素得不到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效支撑。目前,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模式的出现和发展壮大,将深化中药农业的专业分工。由于专业化分工使产业链条上出现更多的节点,产业链的结构和联接方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随着中药产业链上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对产业链整体的社会协作体系和协作效率也提出更高要求。3.4 各产业环节技术进步速度不同
一般来说,资本和劳动力是互为替代关系的要素,资本总是向能够实现最佳经济效率和技术效率的地方或产业环节转移。对中药产业链而言,资本的流向确实与技术进步速度相关。近年来中药工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在医药工业总产值中占比越来越高,已具备相当的产业规模,应该说这与其较高的技术壁垒有关,药品生产企业必须通过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才能保持自身竞争力。中药知识业在与生物科技、信息技术、新材料等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对其他产业环节的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中药流通业(中药材流通除外)对现代仓储物流技术的吸收和应用,也大大提高了经济活动效率。科学技术的交叉渗透使中药产业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相比之下,中药农业的技术进步十分缓慢,依然停留在低附加值、低壁垒、低集中度的弱质产业发展阶段,靠天吃饭的产业特征无法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而资金的缺失又使技术进步成为泡影,由此形成两难的局面。总体上看,中药农业与中药产业链的其他产业环节相比,技术
进步速度过于缓慢,制约了整条产业链的结构升级。
4 结语
从以上分析看出,中药产业链横跨三次产业,涉及的国民经济行业较为广泛,且各产业环节的要素密集度不同,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使中药产业链的链条很长很宽。从平面角度看,中药产业链是单链线式结构[3];从立体角度看,它是一个复杂的网链结构。中药产业链各产业环节在规模经济、技术水平、信息效率、资本积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由此带来产业链的不均衡发展,形成大量的散环与断环。可以说,结构复杂是中药产业链的天然特性。
结构复杂能够给中药产业链带来一定的优势,比如产业链不易被复制或替代、进入壁垒高及自生能力强等,但与此同时,由于中药产业链上的经济技术联系错综复杂,所以当任何一个节点发生变化时,都会引起整条产业链的波动。当复杂的静态结构与多变的动态运行交织在一起时,原本复杂的产业链条变得更加纠结,各产业环节之间协调不顺畅导致大量瓶颈现象产生。中药产业链结构复杂带来的产业链协调性与资源配置效率等问题,以及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中解决这些问题,有待研究者今后继续关注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王云霞,李国平.产业链现状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6,25(10):59.
[2] 杨公仆,夏大慰,龚仰军.产业经济学教程[M]. 3版.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3] 李祺,刘盈.我国中药产业链问题与成因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6):2214.
[4] 陈士林,魏建和,韩建萍,等.中药农业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9(4):1.
[5] 黄国维.论流通产业是基础产业[J].财贸经济,2005 (4):61.
[6] 国家统计局设管司.三次产业划分规定[EB/OL].[7] 徐寿波.关于基础产业理论的几个问题[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1.
[8]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M].5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24.
[9] 国家统计局.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3) [EB/OL].[10]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R].发改高技[2007]911号.
[11] 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通知[R].国科发计〔2011〕270号.
[12] 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试行)[EB/OL].[13] 陈文玲,李金菊,颜少君,等.药品现代流通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133.
[14] 赵娴.流通经济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