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妮,刘 莹,严毅燕
脐静脉置管新生儿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脐静脉置管(新生儿发生并发症影响因素。[方法]对2UVC)017年3月—2019年3月168例进行UVC的新生儿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UV分析UV结果]C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C新生儿并发症影响因素。[168例新生儿中有45例新管前泡管情况、置管耗时、穿刺血管次数、透明敷料更换频率、置管医护人员置管工作时间等与UVC新生儿并发症发生不相关(P>
),多因素L出生时体重低、肠外营养方式、导管留置时间长、置管不标准为新生儿并发症发0.05o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短、g关键词:脐静脉置管;新生儿;并发症;Loistics回归分析g
;;;Kewords umbilicalveincatheterizationneonatescomlicationsloisticsreressionanalsispggyy
),。[生独立危险因素(剖宫产以及并发先天疾病不是UV结论]P<0.05C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独立影响因素(P>0.05)UVC新生儿
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该重点关注UV减少由此所致并发症发生。C新生儿护理,生儿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胎龄、分娩方式、出生时体重、营养支持方式、导管留置时6.79%;
,间、并发先天疾病、置管是否标准与UV新生儿性别、出生后时间、置管时出生时间、置C新生儿发生并发症存在相关性(P<0.05)
目前临床使用较多新生儿监护期间置管技术为外
周静脉置管,应用此种方式置管成功率较高,但是对于低体重以及早产新生儿采用外周静脉置管存在一定难
1-2]
。采用外周静脉置管注射度,且置管保留时间较短[
刺激性较大或者高渗溶液时容易出现皮肤肿胀或者皮
3]
。脐静脉置管(下组织坏死等并发症[是新生UVC)
儿监护期间使用另一种置管救治技术,其与外周静脉置管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置管留存时间长等优点,同时其能够形成稳定有效静脉通路,可进行血液相关
[]-6
。UV操作以及静脉补液等急救措施4C临床应用中
会出现空气栓塞、导管有关感染、导管移位等相关并发7]
。本研究对我院近年应用UV症[C新生儿并发症进行调查,同时分析患儿并发症发生影响因素,以此制定相关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对2017年3月—2019年3月168例我院进行UVC的新生儿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①出生2周以内新生儿;②应用脐静脉方式置管,符合脐静脉置管适应证:体重<1.5kg新生儿脐带近端需要保留5~8c脐带处于未干结状态,m长度,新生儿出生后12h时间段内生命体征稳定;③置管后有置管所致并发症出现;④新生儿相关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应用外周静脉置管;②并发症为非置管原因所致;③患有免疫缺陷疾病患儿;④新生儿相关资料有缺失。女7出生后时间168例新生儿中男89例,9例;
作者简介 吴燕妮,主管护师,本科,单位:惠州市妇幼保健计516000,划生育服务中心;刘莹、严毅燕单位: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516000,服务中心。
引用信息 吴燕妮,刘莹,严毅燕.脐静脉置管新生儿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全科护理,J.2020,18222902-2904.
:/中图分类号:doiR473.72 文献标识码:A 10.12104i.ssn.1674-4748.2020.22.039j
;早产和足月产新生儿分别为51~14(8.33±3.13)d3
例和1置管时出生时间1~1出35例;2(7.32±1.59)h;
();生时新生儿体重1.导管留置96~3.792.36±0.93kg
()。时间3~7915.32±3.12d
随1.2 调查方法 调查所有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
后将发生和未发生并发症新生儿分别归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各项资料,资料内容包括:性别、出生后时间、胎龄、是否早产、置管时出生时间、分娩方式、出生时体重、营养支持方式、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并发先天疾病、置管操作是否标准、置管前泡管情况、穿刺血管次数、透明敷料更换频率、置管医护人员置管工作时间等,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于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因素再行多元Loistic回归分析。g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x±s)间比较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多元Loistics回归。g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UVC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168例新生儿中有4并发症发生率为2并5例新生儿出现并发症,6.79%,发症类型为脐出血1导管移位8例,导管相关性0例,感染9例,空气栓塞7例,腹胀5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6例。2.2 影响UVC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胎龄、分娩方式、出生时体重、营养支持方式、导管留置时间、并发先天疾病、置管是否标准与UVC新生儿并发症发生存在相关性(P<
),新生儿性别、出生后时间、置管时出生时间、置0.05
管前泡管情况、置管耗时、穿刺血管次数、透明敷料更换频率、置管医护人员置管工作时间等与UVC新生
),儿并发症发生不相关(见表1。P>0.05
全科护理2020年8月第18卷第22期
表1 影响UVC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单因素分析
例数83
8553115 67101 51117 46122 130 3840794916152
)研究组(n=4526
198.03±3.0629.53±1.27
10357.13±1.64
28171.53±0.82()1942.22()2657.7718.23±3.121827()2760.00()1840.00()1226.67()1840.00()1533.3332.67±5.221.59±0.83
3425.19±1.24
·2903·
项目
性别(例) 男
女
)出生后时间(d
胎龄(周)是否早产(例) 是 否
)置管时出生时间(h
分娩方式(例) 剖宫产 阴道分娩
)出生时体重(kg
]营养支持方式[例(%) 肠外
肠内
)导管留置时间(d
并发先天疾病(例) 有 无
]置管是否标准[例(%) 标准
不标准
]置管前泡管情况[例(%) 无浸泡
生理盐水浸泡
/ 10UL肝素盐水浸泡
)置管耗时(min
穿刺血管次数(次)透明敷料更换频率(例) 3d更换1次 7d更换1次置管医护人员置管工作时间(年)
)对照组(n=12357
668.11±3.1136.32±1.35
43807.42±1.55
39842.67±0.96()3226.02()9173.98
统计值
P0.1440.882
0.0000.1160.2920.0000.0000.0430.0000.0430.0010.8430.6750.6210.6410.346
t=-0.148
t=-29.320t=-1.057t=-7.074t=20.012χ2=4.093χ2=4.093χ2=2.475
χ2=2.131
χ2=12.795
31.89±4.96
1.67±0.96
131105.41±1.37
9.27±2.34
2895()10383.74()2016.26()2822.76()6149.59()3427.64
χ2=10.609χ2=1.221t=0.890
t=-0.495t=-0.945χ2=0.218
2.3 影响UVC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的多因素Lois-g
tics回归分析 多因素Lo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胎龄、出生时体重、营养支持方式、导管留置时间、置管是否标准为UVC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独立影响因素,
因素
标准化回归系数-0.253
0.537-0.267 0.6180.7150.6440.818
标准误0.112
0.2960.1320.2940.2230.4130.384
表2 影响UVC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多因素Loistics回归分析g
Waldχ2值5.103
3.2914.0914.41910.280 2.5854.538
其中胎龄短、出生时体重低、肠外营养方式、导管留置
时间长、置管不标准为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独立危险因
),素(剖宫产以及并发先天疾病不是UVP<0.05C新
),生儿并发症发生独立影响因素(见表2。P>0.05
POR
0.024
0.0700.0440.0360.0010.1090.034
0.776
1.7110.7661.8552.0441.9432.266
0.623,0.970
0.958,3.0560.591,0.9921.043,3.3011.320,3.1650.865,4.6341.068,4.81095%CI胎龄
剖宫产
出生时体重营养支持方式导管留置时间并发先天疾病置管是否标准
3 讨论
新生儿UVC为将导管通过脐静脉置入下腔静脉,这种置管方式可行主要原因是新生儿出生后脐动脉以及静脉导管没有完全关闭,能够清晰观察到脐部位置各种血管,此处血管管径相对较粗,所以置管简单
[]-9
。作为中心静脉置管方式之一,易行,成功率较高8
UVC在发挥救治重症新生儿作用同样会出现各种置管相关并发症,如脐出血、导管移位以及导管相关性
[]0
。本研究中UV感染等1C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
[1]
高于M研究中UV26.79%,utlu等1C新生儿并
发症。 UVC新生儿并发症危险因素研究对于新生儿护理以及UVC新生儿并发症预防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胎龄短、出生时体重低、肠外营养方式、导管留置时间长、置管不标准均会导致UVC相关并发症发生。胎龄短新生儿出生时各种器官以及功能发育尚不完善,营养物质储备情况不佳,抵抗外界刺激免疫力不足,此类新生儿出生后需要在医院接受长期营养以及液体支持,这些均需通过静脉通路予以输送,而UV所以胎龄短胎儿较易发C为有创置管方式,
[2-13]
。低体重新生儿与胎龄短新生儿生UVC并发症1
一样,相关器官与结构尚未发育完善,需要大量营养维
·2904·CHINESEGENERALPRACTICENURSING Auust2020Vol.18No.22g
[]2 DANSKIMTR,MINGORANCEP,JOHANNDA,etal.Inci-():USP,2016,50122-28.
[]:3 ABDELAZIZRB,HAFSIH,HAJJIH,etal.Fulltitleeriheralpp
:venouscathetercomlicationsinchildrenredisosinfactorsinapppg[]4 SAWYERT,STARRM,JONESM,etal.Realvssimulatedum-:bilicalcordsforemerencmbilicalcatheterizationtraininagyug[],():randomizedcrossoverstudJ.JPerinatol2016,372177-181.y
[]5 KURTOMW,OELBERGDG,QUASTD,etal.Incorrectumbili-calveincatheterizationisassociatedwithsevereperiventricular
[]hemorrhaesandmortalitinextremelrematurenewbornsJ.Jgyyp],multicenterprosectivecohortstudJ.BmcPediatrics2017,17py[
():1208-217.denceoflocalcomlicationsandriskfactorsassociatedwithpe-priheralintravenouscatheterinneonates[J].RevEscEnfermp
持身体发育,长时间营养支持致使新生儿UVC并发
14]
。此外,症发生率增加[此类新生儿因为脐带扭曲细
小、静脉血管壁较薄,导致UVC置管存在较大难度,
[5]
。新生多次重复置管使其UVC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
儿因为肠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胃肠道动力不足,在采用肠外方式营养支持时补充高渗或者刺激性液体时容易导致胃肠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坏死性小肠结肠
]16
。UV炎、腹部胀痛等[C导管时间过久容易增减各
种感染并发症发生,而细菌经由导管口进入血液甚至会引发败血症发生,所以长期置管同样会导致并发症
17]
。UV发生[其C置管主要是将导管置入下腔静脉,
要求置管管段需要在横隔上部0~1c处于1m,0~12胸椎位置,其深度则以脐静脉内部[11+体重(k×度不够]/2作为标准。在置管过程中操作不标准,如置管深g),未达到下腔静脉,则容易出现导管移位等并发症,若置入位置不当,如将导管置入到肝内,则会因为肝内血压异常上升导致胃肠道血液运行不畅而出现腹部胀痛等并发症 。对UVC新生儿并发症发生影响因素研究有利于其后针对性进行相关护理措施,以减少。置管前先对医护人员进行UUVCCV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理论与U实践培训VC,规范置管相关操作以及护理技术。在进行
置管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新生儿脐带需要保留长度为顺畅,对呼吸不畅新生儿予以机械辅助呼吸6~8cm,将新生儿放置在保温台上,,使其呼吸同时新生儿需要接受心电图监护止尿路感染1
脐静脉解剖结构,进整个操作需要遵循无菌原则行置,[管将尿袋贴在其会阴位置以防
8
]。时置管医生需要清,楚保证置了解入位置以及深度合适。置管期间新生儿若出现哭闹情况应该采用安抚奶嘴以及抚摸等方式进行安抚;置管完成后应将相关信息详细记录。操作期间要严格遵循无菌标准,操作前后进行洗手;定时应用碘伏对患儿脐部予以消毒处理,及时替换无菌敷料;严密监测脐部是否存在异味或者肿胀现象,管[若存在异常则及时拔出导1
9
]保暖、。抚摸以及呼吸道管理等护理措施对于胎龄小以及体重低新生儿[
应20
]该及时予以支持时尽量选取肠内营养,若是必须使用肠外营养时。进行营养必须调整营养剂比例,减缓输液速度以避免对胃肠刺
激过大。尽可能使UVC置管时间低于发生可能性。若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时及时拔管7d
,减少感染,进行拔管之前先采用碘伏对脐部以及附近位置进行严格消毒,随后将导管缓慢拔出,其后应用无菌敷料及时止血,每天予以常规消毒处理,愈合为止[直到脐带自然脱落,创口
21
] 综上所述。
C,多种因素均会导致接受UVC新生儿
发生UV相关并发症,所以应该重视以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UVC新生儿置管前后护理,[参考文献]:
1 张小田,周凤英应用价值研究[J.超声导管尖端定位技术在早产儿].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8,34(1)P:4I0C-C置管中的
43.
[6] SNecaHonthEaeRWAtalPeterizatNriiIPnataong,lMVIRedE,2A01,6A,9(1):67-72.:NANDR,etal.Umbilicalvenous
[7] 凌其英RadiolI,
m舒辉agin,g
陈虹,2o0n1ewron,6等,26(1g):4H0e-p4a3ti.ccomp
lications[J].IndianJ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透明敷料不同更换频率对新生儿中心静脉[4532-4534.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9):[8] WAtGNERM,MONIKAO,MEGANOR,etal.Reviewofroutes[9] S[oaJ]d.PmediinaisttrCermritCediacraeMtionded,u2r0in18gp,1r9ol(4on)g
:3e3dn2-3e3o8na.talresuscitationnpoUreuLsEmactaMutrhAeetNieJnrmIMfantasl,pV[JoAs]iKt.iINoLenIonisKataos,lsZooUgcRAKOWSKID,etal.Umbilicalve-[10] 李敏许,
张兰,杨勇yia,t2e0dw17i,t1hn11(e4cr)o:t3iz3i7n-g34e3nt.erocolitisin移位的影响因素[[11] MUJ].超声引导下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后管尖发生.医学研究生学报,2018,31(5):65-68.
comTliLcUatioMn,sAinnSLAewNboYrn,Ks:UaLS6-e,eatrasl.Umbilicalvenouscath[et]er
[12] M饶韵蓓atpernF,
杨杰etalN,曹蓓eona,t等alM.新e生d,yin儿20期16并,29发(1gle症7对)-c:2enterexp
erienceJ.J极81低7-出28生22体.
重早产儿校正胎龄12月龄时不良预后的预测性[J].中华儿科杂志,201[13] 5孔祥5(8)永:6,0黄8-67,俊12谨.
,陈颖,等.2010年至2012年新生儿监护病房胎
龄小于杂志,[14] 胡芳文2032周极早产儿的病死率及并发症[,
1汤庆娅3,28(2):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关的营养问题分析.0极低出生1566-1体57重0.
儿宫外生长发育受限高发生率相[[15] 凌其英,陈虹,唐敏J,等].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心电监护仪在新生20儿18P,33(8):87-92.[16] 曾德峰,
J谭忠友..新生儿坏死性2小01肠8结,20肠5炎的28高-3I危2C.
C置管中的定
位效果[]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因素及外科治疗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361-364.
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7,42(3):[17] GORDONA,GREENHALGHM,MCGUIREW.Earlyplannedre-[18] im王俊林nfoavnatlso[fJ,
仲山]u.Cmobcil,hirc黄洪强aalneDvenao,tuas等bac.sa超ethSe声y
tse引tRrst导eov下,p2r颈0e1v内8en,t静10in脉(f1e置)ct:i1o管-n1在1inn.ewborn
新生儿手术中的应用[[19] 陈赢赢,鲁萍J,]杨祖钦.临床麻醉学杂志,,等.17例危2重01患7,儿33脐(1动0)脉:10置27管-1的02护8.
理[中华护理杂志,[20] 陈敏利,江玉凤2,0吴16超,51英(4,等):5J].
施研究[J.新05-生50儿7.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回归分析与预防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L1o6g
(i3stic:[21] 6闫萍74-6,
7徐文5.
),付红萍,等.集束化管理在预防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中的应用[,2871114-1]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J.
(1收稿日期16.
:2019-09-16;修回日期(本文编辑:2020-王钊林08-07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