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临床检验技师考试《临床检验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测试题一:
1. 正常人剧烈运动后,尿液中可偶见( A 透明管型 B 红细胞管型 C 白细胞管型 D 颗粒管型 E 蜡样管型 A
2. 心衰患者尿中易见( A 透明管型 B 蜡样管型 C 脂肪管型 D 红细胞管型 E 白细胞管型 A
3. 提示有肾小球病变的是( A 红细胞管型 B 白细胞管型 C 宽幅管型 D 蜡样管型 E 透明管型 A
4. 提示肾单位内有出血的是( A 透明管型 B 红细胞管型 C 白细胞管型 D 颗粒管型
E 蜡样管型 B
5. 红细胞管型常见于( A 间质性肾炎 B 急性肾盂肾炎 C 急性肾小球肾炎 D 慢性肾小球肾炎 E 急性尿路感染 C
6.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中最典型的变化是( A 白细胞增多 B 透明管型 C 红细胞管型 D 上皮细胞管型 E 闪光细胞 C
7. 细胞管型指管型内含有的细胞超过管型体积的(\" A 1/5 B 1/4 C 1/3 D 1/2 E 3/4 C
8. 白细胞管型常见于( A 尿道炎 B 膀胱炎 C 膀胱癌 D 急性肾盂肾炎 E 输尿管结石 D
9. 肾小管病变时常见的管型是( A 透明管型 B 红细胞管型 C 白细胞管型 D 肾上皮细胞管型 E 颗粒管型 D
11. 关于颗粒管型,错误的叙述是( A 颗粒来自变性的细胞分解 B 颗粒来自血浆蛋白
C 细颗粒管型由粗颗粒管型降解而来 D 细颗粒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早期 E 粗颗粒管型多见于病情较重者 D
12. 尿管型中淀粉样变性的上皮细胞溶解后可形成( A 透明管型 B 粗颗粒管型 C 细颗粒管型 D 蜡样管型 E 脂肪管型 D
13. 尿液中出现蜡样管型,主要见于( A 膀胱炎
B 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 C 急性肾盂肾炎 D 急性肾小球肾炎 E 急性肾小管坏死 B
14. 提示肾小管病变严重,预后差的是( A 细胞管型
B 透明管型 C 蜡样管型 D 脂肪管型 E 颗粒管型 C
15. 提示慢性肾炎晚期预后不良的是( A 透明管型 B 细胞管型 C 脂肪管型 D 蜡样管型 E 宽大管型 E
16. 脂肪管型尤其多见于( A 急性肾小球肾炎 B 急性肾小管坏死 C 肾病综合征 D 间质性肾炎 E 肾移植排斥反应 C
17. 有关管型的临床意义,错误的叙述是( A 透明管型可见于心力衰竭 B 红细胞管型可见于输尿管结石 C 白细胞管型可见于肾盂肾炎 D 脂肪管型可见于肾病综合征 E 蜡样管型可见于慢性肾衰竭 B
18. 属于生理性结晶的是(\" A 尿酸结晶 B 胆红素结晶 C 亮氨酸结晶
D 胆固醇结晶 E 胱氨酸结晶 A
19. 急性肝坏死、急性磷中毒和白血病患者尿中易见的结晶是( A 尿酸结晶 B 草酸钙结晶
C 亮氨酸和酪氨酸结晶 D 胆固醇结晶 E 胱氨酸结晶 C
20. 关于1h尿有形成分计数,错误的描述是( A 应留取3h尿液 B 标本必须采用甲醛防腐 C 肾盂肾炎时白细胞可>40万/h D 采集标本时应控制饮水量
E 临床意义与Addis计数相似,可取代Addis计数 B
21. 尿中高浓度VitC对尿糖试带法可造成( A 不影响 B 假阳性 C 假阴性 D 影响同班氏法 E 正干扰 C
22. 对尿液酮体检查,错误的叙述是( A Rothera法能检出乙酰乙酸 B Rothera法能检出丙酮 C Rothera法能检出β-羟丁酸
D 不同厂家的试带对乙酰乙酸和丙酮的灵敏度不一 E Rothera法对乙酰乙酸最敏感
C
23. Rothera法检测尿酮体时,加入浓氨水后两液交界面立即呈淡紫红色,而后转为深紫色,结果应判断为(
A 强阳性 B 阳性 C 弱阳性 D 可疑 E 阴性 B
24. 尿胆红素的`确证试验是( A Smith试验 B Harrison法 C 干化学试带法 D 泡沫试验 E 碘氧化法 B
25. 尿中胆红素主要来自( A Hb的代谢产物 B 白细胞的代谢产物 C 脂肪的代谢产物 D 铁蛋白的代谢产物 E 卟啉的代谢产物 A
26. 关于尿胆原代谢的错误叙述是( A 结合胆红素排入肠道后被转化为尿胆原 B 尿胆原在肠道下端被氧化成尿胆素 C 大部分尿胆原在肠道被重吸收 D 少部分尿胆原进入血液由尿中排出 E 尿胆原、尿胆素检查常称为“尿二胆” E
27. 当尿中尿胆原、尿胆素完全阴性时,应考虑( A 肝细胞性黄疸 B 阻塞性黄疸 C 溶血性黄疸 D 药物性黄疸 E 肠梗阻 B
28. Ehrlich法测定尿胆原时,尿液与Ehrlich试剂的比例为( A 1:1 B 1:2 C 1:4 D 1:5 E 1:10 E
29. 关于Ehrlich法测定尿胆原,错误的说法是( A 尿标本需新鲜,久置后呈假阳性反应
B 尿液中如含有胆红素,应先加入氯化钙去除后再测定 C 反应时尿液与Ehrlich试剂的比例为10:1
D 尿胆原在酸性条件下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生成樱红色化合物
E 操作完毕后放置10min后呈樱红色,结果报告为阳性 A
30. 在酸性条件下,与尿中卟胆原生成红色缩合物的试剂是( A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 B 氯仿 C 苏丹 D 40%甲醛 E 75%乙醇 A
31. 常用于乳糜微粒染色的是(
A 甲基红 B 苏木素 C 苏丹Ⅲ D 中性红 E 伊红 C
32. 反映肾小管功能损害最敏感的酶是( A 尿溶菌酶 B 尿淀粉酶
C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D 触酶 E LD C
33. 最常见的尿结石是( A 草酸盐结石 B 磷酸盐结石 C 碳酸钙结石 D 尿酸盐结石 E 黄嘌呤结石 A
34. 尿hCG的化学性质是( A 糖蛋白 B 粘蛋白 C 球蛋白 D 清蛋白 E 纤维蛋白 A
35. 孕妇分泌hCG通常从受精后的第几天开始( A 第5天 B 第6天
C 第7天 D 第8天 E 第9天 B
36. 妊娠妇女血清中hCG浓度达到高峰的时间为( A 妊娠第1w B 妊娠第2~3 w C 妊娠第4~6 w D 妊娠第8~10 w E 妊娠第11~12 w D
37. 检测尿hCG最灵敏的方法是( A 胶乳凝集抑制试验 B 血凝抑制试验 C 放射免疫试验 D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 单克隆抗体胶体金试验 C
38.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hCG检查方法是( A ELISA
B 单克隆抗体胶体金试验 C 放射免疫试验 D 胶乳凝集抑制试验 E 血凝抑制试验 B
39. 用单克隆抗体胶体金试验检测尿hCG,其结果判断中正确的是(
A 试带上质控线和检测线均不显紫红色为阳性 B 试带上质控线为紫红色,检测线为紫红色为阳性 C 试带上仅检测线为紫红色为阴性
D 试带上质控线和检测线均为紫红色为阴性 E 试带上仅质控线为紫红色为阳性 B
40. ELISA法检测hCG,包被在反应板上的是( A hCG抗原 B α-hCG抗体 C β-hCG单抗
D 酶标β-hCG单克隆抗体 E 酶标β-hCG抗原 C
41. 关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正确的叙述是( A hCG是由子宫的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
B hCG的β亚单位氨基酸数量与序列几乎与TSH、FSH和LH的β亚单位相同
C hCG的α亚单位的组成有很少部分与LH相同
D hCG的β亚基氨基端最后的28~32个氨基酸是独特的 E 组成hCG的两个亚基只有连接成完整的化合物才具有活性 E
42. 关于放射免疫法检测hCG,错误的说法是( A 利用放射标记的hCG作为放射性核素标记抗原 B 此法灵敏度最高,可定量 C 常用于临床常规检查
D 本法操作烦琐,存在放射性核素污染的问题 E 本法检测血清hCG较尿液更准确、且稳定 C
43. 关于hCG检查,错误的判断是( A 不全流产时,hCG可呈阳性,也可呈阴性 B 完全流产或死胎时,hCG由阳性转为阴性
C 在保胎治疗过程中,如hCG不断增高,说明保胎有效 D 当hCG阴性时,不会发生异位妊娠
E 尿液hCG维持在较高水平,一般不会发生难免流产 D
44. 当尿pH≥7时,应在尿比密试带法测定结果上加上 A 0.001 B 0.002 C 0.003 D 0.004 E 0.005 E
45. 尿糖试带法只能检测( A 葡萄糖 B 乳糖 C 半乳糖 D 果糖 E 蔗糖 A
46. 关于尿葡萄糖试带法测定,错误的叙述是( A 比班氏定性法的特异性强 B 灵敏度高于班氏法 C 可用碘化钾作色原 D 大剂量的Vit C可致假阳性 E 属半定量试验 D
47. 干化学法测定球蛋白的敏感性约为清蛋白的( A 100倍 B 10倍 C 1倍
D 1/50~1/10倍 E 1/100~1/50倍 E
48. 被NCCLS推荐作为干化学法检测尿蛋白的参考方法是( A 加热醋酸法 B 磺基水杨酸法 C 沉淀法 D 层析法 E 电泳法 B
49. 有关尿蛋白干化学法测定,正确的叙述是( A 尿液pH在3~9之间,测定最合适 B 尿液细胞成分明显增多呈现阴性反应 C 对球蛋白反应不敏感 D 可用作尿蛋白定性确证试验 E 大剂量青霉素可使结果呈假阳性 C
50. 目前尿酮体试带法不能检测(\" A 乙酰乙酸 B 丙酮 C β-羟丁酸 D 乙酰乙酸和丙酮 E β-羟丁酸和乙酰乙酸 C 下载文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