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议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

2020-12-26 来源:爱go旅游网


小议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

摘要:在21世纪人们更加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园林景观建设与城市规划环境不断的发展,人们更加意识到生态园林的重要性。因此将建设生态园林作为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前提,在城市建设中,生态园林通过艺术加工的方法模仿自然生态景观,并且取得良好的景观效果,同时在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环境产生了巨大作用。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环境

Abstract: in the 21 st century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environme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urban planning, environment and continual development, people are mor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garden. So will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garden as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s the premise, in city construction,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through the art of processing methods mimic nat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and obtain good landscape effect, and in improving human survival environment produced a huge role.

Keywords: ecological garden; Urban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1 引言

城市园林绿化是现代城市基础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城市形象、城市文明、城市文化和城市特色,标志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在优化城市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环境系统,在防治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的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另外实施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施工等措施,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也使环境更加体现在清洁、安全、优美、舒适。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在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更加完善的同时,更可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园林的概念及内涵

2.1 生态园林

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便是生态园林,在本系统中,由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构成群落,种群间相互融合,构成不同的层次和适合的季相色彩,使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发挥其能,阳光、空气、土地、养分、水分等得到充分利用,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便形成,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便是如此,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巅峰。

2.2生态园林的内涵

(1) 以科学为基础,合理安排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提供一个适合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2)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使小气候得到调节,吸收环境中对人体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使生态系统得到基本平衡。

(3) 美化景观,在净化环境的同时提高艺术水平,增加游客观赏的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应和提高保健修养的能力,尽可能的为人们提供一个具有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适合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3 如何建设生态环境城市

将生态学与系统学原理融合进怎样规划建设城市,根据城市的性质、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编制一套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并根据此规化制定完整的城市生态发展战咯、措施和行动计划。城市的发展与布局结构合理,与区域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城市发展形态和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发展体系便形成了。保护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合理绿地分布,丰富了生物多样性。绿化大气环境、水系环境,并使之具有良好的气流循环,降低热岛效应。保持城市传统文化以及原有的历史风貌,保护历史文化和人文遗产。城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相处”,地形的地貌、河流水系的原本形态都将要被保持,努力成为具有独特的城市人文、自然景观的绿化生态城市。

完善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完备、高效、稳定城市供水、燃气、供热、供电、通讯、交通等设施,保护市民生活工作环境清洁安全,有效处理生产、生活污染物的污染。使城市交通系统高效运行,创建绿色交通示范城市,落实优先发展公交政策。在城市建筑(包括住宅建设)中广泛采用了建筑节能、节水技术,低消耗又环保。

改进城市日常的生活环境。完善城市公共卫生的设施,控制水平达到了治理较高的污染,并有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处理各种情况。一定程度上执行国家和地方对于有关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长时间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努力在三年内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没有重大破坏绿化成果行为、没有重大基础设施事故。

4 如何使西北地区成为生态园林城

4.1 以西部经济大开发促进西北地区生态大治理。

西部大开发,是中国经济对发展大局的战略调整。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的重心转向西部地区。最近二十年,西部地区的环境由于经济滞后发展及生态治理能力不断的下降导致生态环境不断的恶化。目前西部应重新调整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恢复性养育对遭到破坏的林草植被,对所剩无几的珍贵天然植被进行封闭性保护,实施对大面积的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的治理,在大面积的荒山漠野展开大规格人工绿化。治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需要采用新的高效率治理方式,大规模的增加投资,更多剩余的积累来源需要地方提供,资源配置体制和政策的支持也是必要地。

4.2 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治理。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国家和西北地方财政因此进行大量投入和政策支持,尽可能的满足生态环境的治理上的不足与资金短缺问题。大量的资金供给问题对市场经济效益的提高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因此,应当继续倾斜对东部高效益产业政策,通过加大东部地区的经济效益,将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转移到西北,更多的向西部地区生态治理投资。由于目前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薄弱,生态治理急需治理的条件下以及投资效果的外部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国家和当地政府应当加速当地的经济发展加速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治理投资。建立相应的环境治理的保障制度。与此同时国家对西北地区的水利设施、水土流失治理、农田基本建设也应加大投资力度。市场化的改革对西北地区也有一定的帮助,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发展当地的优势产业,提高地区的经济效益,提高地方公共投资的能力,也适当的增强生态保护治理能力,达到提高经济水平促进生态环境的治理的境界。

4.3 以高效农牧业促进生态环境水平

西部坡耕地地区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补偿粮食的政策,这样贫困山区的农民吃饭就有了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这样得到了群众基础,在此地区进行的创造林草植被、治理水土流失的环境保护事业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群众基础。在西北贫困地区的生态治理因国家实行的退耕还林补偿政策有了有力的后盾。当地农户不仅退耕植树而且主动上荒山植树,此政策受到了人们的响应,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该政策还应应用到生态极其脆弱或应受特殊保护的地区,对以砍伐、放牧、耕地、的贫困农户给予必要的生活补贴。在高产田建设国家及地方财政应当对贫困山区提供更大力度的投资支持,以机械施工方式为主,以较高效率地得到更高的粮食数量。种植经济林也应受到当地政府的关注,发展农牧果菜加工业,眼观应放到新的高收益产业上来,使收入渠道更加广泛,从多方面获得资金来源。使当地地区的经济得到稳定的发展,这样可使西北地区尽快走出贫困的阴影,以及经济带动环境的政策(在不破坏现有环境的前提下)将会得到更多的响应也会取得成功。

5 结语

现代城市园林具有多种功能。城市园林空间是一个复杂且具有发展的有机体,但这些的实现都需要一个过程。物便是园林要素中的一个动态要素,也是最有发展前景的要素。我们可以假想一下,当城市园林的绿化达到一定的生态水平,绿色普及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可以尽情的享受则绿色的气息,绿色将环抱我们的生活,好像整个城市都是绿色的花园生态园林建设的成功将是我们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光宇.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进展.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3期.

[2]王克勤,樊国盛.园林生态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浙江林学院学报200219(1)58-62.

[3]王焘.城市建设与园林生态,生态经济与能力开发》1995(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