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每一朵花开
信丰县辉煌镇中心小学 陈美丽
人们经常把老师比作“蜡烛”、“春蚕”、“园丁”„„而作为老师和班主任,我个人更钟情于“园丁”这个称呼。在我眼中,孩子们便是那黄菊、丹桂、月季、海棠„„一朵一朵,形状各异,颜色不一,花期不同„„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作为“园丁”,我们静待着每一朵花开。
小朱是学校五年级女生,来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生了姐姐、她、弟弟3个小孩,如今父母在广东打工,姐姐在读大学,留下她与弟弟,和60多岁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爷爷只知埋头干活,奶奶爱唠叨,经常说姐姐多么能干,考上了大学,对弟弟百依百顺,弟弟仿佛知道奶奶对二姐的不待见,经常调皮捣蛋,父母一年才回来一两次,在家呆的时间不长,回到家中只是问她的学习情况,要她向姐姐学习。小朱体会不到家人的关心,认为自己在家里可有可无,经常感觉自己被忽视,感到自卑,不想说话,更不想做什么,经常也会奶奶吵嘴,时不时和弟弟发生冲突。在老师同学们的眼中,她是个很内向,很孤僻的女生,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平常独来独往,课间休息也孤独自处,沉默寡言,很不合群,经常坐在位子上,不跟其她同学接触,其她同学过来和她讲话,她只是点点头,目光从来不敢和对方接触,老师和她讲话,她也只是低着头,不敢抬头看老师,老师问她问题她也不回答。
经过进一步了解,我可以确定,小朱同学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究其原因,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家庭因素,父母长期在外,很少打电话回来关心她,即使打回来了,更多的是关心她的学习,看到其她同学都有父母的关心,自己很自卑。而爷爷的无视、奶奶的唠叨和对弟弟的溺爱、弟弟的无知调皮,让她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长期如此,她对生活就缺乏兴趣,看到其她同学都在讨论自己家里如何如何好,她就很不想提到自己的家庭,很自卑,觉得自己什么事都不如意,越来越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自卑、孤独、离群等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个人因素方面,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恐惧听到同学们提到自己的家庭、父母,小朱变得越来越自卑,在大家面前不苟言笑,学习积极性不够,上课不认真听讲,容易走神,自己做自己的事,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很好地完成,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做完,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
考试一次比一次差,先是害怕,失败多了,就开始麻木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难体验到胜利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针对小朱的情况,我采取了“家校配合,师生帮助”这一双管齐下的辅导办法。首先的她的家人联系,对她的家人做了明确的要求,比如要求她的父母多抽空回家看她,及时了解孩子、观察孩子的变化,多与她奶奶联系,及时通过沟通疏导孩子心理;让奶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要求奶奶尽量少唠叨,多正面关心,并做好弟弟的教育工作;同时了解到小朱非常听姐姐的话,我也要求姐姐多写信、多打电话关心、鼓励她,让家人用爱来引导她与人交往,培养她与人交际的能力。 学校方面,我建议课任老师在上课和课后多给予她关注,陪她一起玩。在每次的上课中,我都会特别关注她,前几次发现她都不举手,我很想叫她起来回答,但又怕如果她不会回答,伤害了她,就不敢叫她,偶然的一次,我提问了一个问题,她竟然举手了,我马上趁这个机会叫她起来回答,她回答得很好,声音也非常响亮,我借机对她大家表扬,告诉她“你是最棒的!你能行!”那次我看到她露出了一丝微笑。以后的上课过程中,她都会频繁举手,每一节课我都叫她起来回答,并让全班同学关注到她。让她慢慢地树立自信,融入到集体。我还带动班上同学在课间主动找她聊天、交流,解决她生活学习上的困难,经常找她进行谈话,询问生活以及学习上的一些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沟通,和她一起学习、玩耍,充分让她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有一个阳光健康的心理状态,让她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和关爱,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帮助她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的信念。
通过我们共同努力,小朱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她的学习成绩在不断提高,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 园丁洒下汗水,只是为了静静等待每一朵花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