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城区老人活动区的探讨

2022-03-27 来源:爱go旅游网


在城区绿地中设置老人活动区的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均寿命在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明显。联合国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的“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提出以60岁作为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按照这一标准,其人数超过总人口人数10%的国家则为老年型国家。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亿多,并以年均3%的速度递增。四川省截至1997年底,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885万,占总人口的10.4%。据预测,到2000年我国老年人将为1.3亿。1999年被确定为“国际老年人”,这表明,老龄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件大事,收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因此,如何让为数众多的来年人安度晚年,是当前迫切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城市绿化环境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因而在城市绿地中设置老人活动区,满足老年人健身、交往、娱乐等活动的要求,对于老年人安度晚年,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1我国老年人的现状

我国对城市居民现实行离、退休制度,一般情况下,干部男60岁,女55岁;工人男55岁,女50岁退休。这批人从各行各业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子女已成家立业,不再需要他们负担。随着城市居民休闲意识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养身保健意识的增强,老年人不再满足于退休奇偶在家带孙子辈,希望走出小家到社会中去交往、健身,排解退休后的寂寞、孤独感,让晚年生活过的充实、有意义,延年益寿。他们有较充沛的精力和较多的时间来安排晚年生活,对社会活动、人机交往、文体活动等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和热情,迫切希望社会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但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城市专门设置的老人活动区较少,如四川省成都市不少原本属于老年人的活动场所,或因扩建街道、兴建高楼被拆除,或被占用,或转化为以中青年人为主、商业性极强的活动场所。城市中设置的老年活动中心,往往面积较小,数量少,不能满足为数众多的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少老年人抱怨,城市变得越来越大了,而

老年人的生存空间却变得越来越窄了。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应该、结合城市绿地设置多种形式的老年活动区,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2老人活动区的设置形式及内容

2.1结合游园规划设置老人活动区

在居住绿地、街头游园设置一定面积的老人活动区,在附近的老年人服务,服务半径小,使用方便,利用率高。内容设置上主要考虑以休息、聊天、小型体育锻炼为主,注重室外活动、个体活动的开展。可布置休息活动场地、疏林、花坛、水体、茶室、座椅、亭、廊、花架等,为老年人提供就近休息、散步、遛鸟、下棋、打牌、晨练、晒太阳等活动场地和绿色空间,使老人们老有所乐,悠闲自在,怡然自乐,颐养天年的坏境。

2.2结合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置老人活动区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单位绿化得到日益重视,结合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置老人活动区,直接为单位宿舍区的老年人服务,解决一些在城市近郊或远郊单位的老年人游公园的不便和老年人对绿地的就近、经常使用的需求。内容设置上主要考虑以休息、小型文体活动为主,可结合单位老年活动室布置,注重室外活动与室内活动为主,可结合单位老年活动室布置,注重室外活动场地、疏林、花坛、水体、坐椅、亭、廊、花架、学习、活动室、门球场、宜传报栏等,为本单位的老年人晨练、跳舞,开展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集体操、书画展览等提供空气清新、舒适宜人的绿色空间,充分调动老年人身心的内在积极因素。

2.3结合综合性公园规划设置老人活动区

城市综合性公园面积大,环境优美,交通方便,在公园内集中划出一定面积的地块作为老人活动区,设置老年文娱设施活动场所,为全市的老年人服务。内容设置上主要考虑以多种形式的文娱、体育活动为主,可结合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布置,注重社会活动与个人活动相结合,室外活动与室内活动相结合,娱乐活动与科技学习活动相结合。提倡国人“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布置供学习交流的阅览室、书画摄影展览室,供娱乐的音乐室、棋牌室、乒乓球室,供室外活动的健身、跳舞场地,门球场,垂钓区,草坪、树丛、花坛等。使老年人在这里能得到身心放松,感受到欢歌笑语、生机勃勃的气息。这种形式的老年活动区面积比前两种大,内容设施更为丰富,增强了全市老年人健身、娱乐、学习活动的参与性、选择性、主动性和持久性,增加了老年人在更大范围内的交流、交往机会。他们既可在环境优美宜人的老年活动区娱乐、学习,又可在公园的其他景区游憩,也可带孙子辈同去游玩(老年活动区的规划位置与儿童活动区邻近,老人、儿童各得其所),可谓一举多得。在管理上可采取学习、文体活动由市老年活动中心负责,园林绿化由公园负责的方式。

3老人活动区的组成要素

3.1场地、道路、水体及建筑的布置

老人活动区的场地设置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活动需求进行合理布局。地形应以平坦为主,休息活动场地采用软铺装地面、疏林草地为主,缀花草坪为辅的形式,空间布局不要过于封闭,要有充足的光照,满足老年人户外个体、集体活动及晒太阳的需求,此外,还应考虑残疾病弱者参与的空间设置。

道路设置应平坦、稳妥,以整体路面、块状路面为宜,不宜设置卵石铺装路面,路面铺筑要注意防滑、软质,平面线形设计不宜弯曲过多,竖向变化不宜过大。总体说来,道路设计应以老年人行走舒适、方便为原则,在转弯、交叉口及主要景点、设施处,应设置路标,

便于老年人辨认方向。水体设置应以观赏为主,采用自然水池,池上设桥,池中植睡莲、荷花,岸边植柳、桃的传统手法,让老人们置身于清幽、恬静的空间。

在建筑布置上,结合游园、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置的老人活动区,可设置报栏、坐椅、茶室及亭、廊、花架等休息点景建筑,丰富园林景观,为老年人提供遮阳、避雨场所。综合性公园中的老人活动区,以学习、娱乐活动为主的服务性建筑不宜过于集中,应结合环境、娱乐活动特点适当分散布置,与树木花草结合,增强绿化效果,园林气氛。由于此活动区也有较多的服务性建筑,故亭、廊、花架等休息点景建筑的设置一定要注意适度性。建筑色彩以淡雅、明快为主。

3.2植物配置

老人活动区的植物配置要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生理因素进行,创造一个使老年人神清气爽、修心养性、健身交往的良好环境。

首先应以绿色树木为基调树种,绿地空气中负氧离子积累较多,空气新鲜,适合于老年人练气功、太极拳等健身活动,不少习拳练功者都喜欢在四周有树木或灌木丛的环境操练。经常处在清新宁静、优美的绿色环境中,人的皮肤温度可降低1℃-2℃,脉搏每分钟减少4-8次,呼吸慢而均匀,血流减慢,心脏负担减轻。绿色环境有利于高血压、神经衰弱、心脏病人恢复健康。因此,绿色植物所组成的恬静、舒适环境对老年人的健康很有益。树种上可选用雪松、柳杉、罗汉松、女贞、广玉兰、小叶榕、棕榈、珊瑚树、海桐等。

其次,注意植物季相景观的配置,选用花色艳丽、季相明显的花灌木和色叶树木作为骨干树种,让老年人在视觉上、心理上感受到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树种上可选用迎春、樱花、碧桃、紫荆、海棠、蔷薇、紫薇、月季、槭树、红枫、乌桕、红叶

李、南天竺、红叶小檗等。

第三,配置芳香植物,如枫香、槐树、含笑、桂花、栀子、松、柏、樟树等,利用芳香植物的一些发挥性物质具有提神、醒脑、舒筋、活血、杀菌的功能,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第四。,应用植物传统配置手法,增加“诗情画意”的情趣。如组成松、竹、梅“岁寒三友”园,“雨打芭蕉”、“曲径通幽、“海棠春坞”景观。

老人活动区植物配置手法以孤植、丛植、群植为主,适当应用对植、列植、花坛、花境、草坪,乔灌草结合,构成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让老年人在繁华似锦,碧树成荫,芳草宜人的活动区内充分沐浴阳光,满目青翠、神清气爽地健身、休息、娱乐。

在城市绿地中设施多种形式的老人活动区,是我国老年人口增加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的绿化工作者应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而贡献在即的一份力量,让老年人充分感受“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的 美好生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