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成骨性骨转移的发生机制及其诊治现状

2024-06-24 来源:爱go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l36· 中国肿瘤临床 20o7年第34卷第19期 过趋化因子系统、整合素家族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家族(MMPs)等众多细胞因子的趋化、侵袭及粘附作 用,从原发灶部位到达骨组织。肿瘤细胞到达骨组织 性,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及活性。此外,甲状旁腺素 相关蛋白(PTHrP)是重要的溶骨性刺激因子,蛋白 酶可通过裂解tPTHrP.使其成为无活性片段.从而减 少骨吸收。 微环境后,与骨组织各自所分泌细胞因子相互作用, 破坏正常骨组织中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平衡.从而导 致成骨性骨转移。 1.1破骨细胞激活 1.2.4其它 成骨性骨转移发生过程中相关细胞因 子还包括:成纤维生长因子(FGFs)、骨形态发生蛋 白(BMP)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均具有 目前.多数学者认同破骨细胞的激活是所有骨 转移发生的重要先决条件。破骨细胞增生在成骨性 骨转移中重要理论依据是.破骨细胞通过溶骨性破 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及新骨形成作用.对成骨性骨转 移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2成骨性骨转移诊断 坏可释放并激活存在于骨组织中一系列细胞因子. 而后者对维持肿瘤细胞在骨组织中生存和恶性增殖 是必需的。随着成骨细胞激活,病理性成骨逐渐明 显,最终形成成骨性转移。前列腺癌通常被认为是成 2.1放射影像学检查 2.1.1 X线及CT成骨性骨转移主要X线表现呈 棉团状、牙质样、磨玻璃状的密度增高影。在骨转移 早期,病变限于髓腔内,X线可出现假阴性;只有在 出现广泛新骨形成时X线才显示病变。CT对骨皮 质破坏的诊断较敏感.可显示骨质破坏范围及软组 骨性转移的典型,临床试验显示抑制破骨细胞作用 可减少前列腺癌成骨性骨转移发生l2]。 1.2细胞因子作用 1.2.1 内皮素一l(ET—1) 内皮素(ET)有ET—l、 ET一2、ET一3三种异构体。ET一1是一个强效血管收 缩剂.可以在能引起成骨性改变的乳腺癌细胞株中 表达.在骨骼微环境中,它能促进骨质形成及成骨细 织受累情况。CT可用以观察颅底、脊柱与骨盆等复 杂部位的病灶,明确病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还可以 发现X线阴性、隐匿的微小病变。 2.1.2骨扫描骨扫描对早期骨转移灶敏感,能检 出全身多发骨转移灶.是目前检测骨转移的最常用 手段。应用较多的诊断药物是‰锝一亚甲基二膦酸 盐(99-Tc—MDP),它尤其对具成骨活性的骨组织具有 亲和力。成骨性骨转移由于血流量增加及骨无机质 胞增殖。ET受体包括:ET—A、ET—B。不管在癌症早 期还是在转移阶段.前列腺癌组织中都可观察到有 过多ET—A表达,而几乎未见ET—B表达l3]。另有研 究发现.选择性ET—A受体拮抗剂能阻断前列腺癌 中ET—l的增殖效应.并抑制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成 骨细胞增殖l4 ]。 循环,核素易被检测到,故骨扫描敏感性高于平片且 其改变明显早于放射影像学改变 .但其特异性差. 一些骨的炎症、外伤、退变等均可出现阳性结果。在 1.2.2转化生长因子一B(TGF—B)TGF—B家族中 许多成员具强烈的刺激成骨作用。TGF—Bl能增强 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成骨细胞分化.并通过削弱肿 应用骨扫描诊断骨转移时,应注意区分假阳性、假阴 性问题。 2.1.3 MRI MRI对可疑骨转移周边的软组织有较 瘤坏死因子一0【(TNF一0【)诱导的caspase基因表达, 抑制TNF一0【诱导的鼠成骨细胞凋亡l6]。TGF—B2可 以刺激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的增殖.也能促进体内 骨质的形成。Shah等 将转染表达显负性的TGF—B Ⅱ型受体逆转录病毒的骨髓干细胞移植人患有前列 腺癌的C57BL/6小鼠后发现.小鼠的存活率显著提 高.骨质破坏程度减轻,对抗肿瘤特异性T细胞活 性明显增强。 好的显示.在诊断脊柱转移时其敏感性为83%一 93%.特异性为90%一97%隅]。此外.弥漫加权及造影 增强的应用可精确区分良恶性病变 ],但检测转移 到骨皮质的肿瘤.MRI敏感性不如CT。MRI和CT 检查不必重复进行。 2.1.4 PET 目前临床常用 氟一脱氧葡萄糖( F— FDG)作为PET检查示踪剂,它既可显示软组织病 变.也可显示骨骼病变,尤其对溶骨性骨转移敏感性 肿瘤细胞能合成蛋白酶(如前列腺 和特异性均较高。成骨性骨转移肿瘤细胞成分相对 少.且具有相对较低的糖酵解水平,较少摄取 F— FDG.因而 F—FDG PET对成骨性骨转移可能较常 规99-Tc—MDP骨扫描敏感性差l1。。。可见,PET在成骨 1.2-3蛋白酶特异性抗原),后者可进一步激活其他成骨细胞刺激 因子,目前文献涉及的常见因子有TGF—B与胰岛素 样生长因子(IGF—1)。蛋白酶可通过蛋白水解作用, 将无活性TGF—B前体裂解成有活性的TGF—B,从 性骨转移诊断上并无明显优势,不适于作为首选检 查方法。 而发挥其促成骨作用。IGF—l大量存在于成骨细胞 中.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有重要作用。蛋白 2.2骨代谢生化指标 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骨形成与骨吸收标志物, 酶可将IGF—l从结合蛋白上裂解下来,增强其活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34卷第19期 成骨性骨转移的发生机制及其诊治现状 ·l137· 其中骨形成标志物包括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 及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末端前肽,骨吸收标志物有 尿I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I型胶原羧基末 端终肽、吡啶酚(PYD)及脱氧吡啶酚(DPD)。虽然一 些良性肝脏、骨骼疾病可有碱性磷酸酶的升高.但血 清BAP更有特异性,其升高常提示骨无机质循环增 加及可能存在骨转移,它在成骨性骨转移如前列腺 癌骨转移中升高更为明显。尽管骨代谢生化指标在 痛。由于其抑制骨髓生长的毒性作用而受到限制,故 要求患者治疗前白细胞>3.5x109/L、血小板>90x109/ L,治疗后定期检测全血及血小板计数,对进行过细 胞毒素治疗患者、放化疗后出现严重骨髓功能障碍 及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禁忌使用核素治疗 。 3.4手术治疗 虽然成骨性骨转移X线表现为骨密度增加,但 事实上由于骨生长紊乱,转移骨硬度显著变弱,也有 可能引起病理性骨折。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治疗和防 前列腺癌成骨性骨转移患者中常是升高的,但在经 抗雄激素治疗时,这些标志物一特别是骨吸收标志 物同样会升高,故不能单纯依靠骨代谢生化指标来 诊断骨转移。 综上.在临床中对成骨性骨转移的诊断,仍然首 选全身骨扫描.阳性者应行X线、CT或MRI进一步 证实,阴性者也应对有症状部位行X线、CT或MRI 进一步检查,直至判断该处为正常、良性病变或转 移。最后若仍无法确定.可对患处行骨髓活组织检查 以确诊。骨代谢生化指标虽然不能确诊骨转移,但在 骨转移的诊断、监测病情变化、预测治疗效果和预后 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ll 。 3成骨性骨转移治疗现状 骨转移的发生提示肿瘤已经进展至晚期,疼痛 是骨转移患者最突出表现.而成骨性骨转移一般较 其他类型生长缓慢.少或无溶骨性骨破坏及高钙血 症.病理性骨折亦少见。成骨性骨转移治疗原则是缓 解疼痛.预防和治疗病理性骨折,改善生活质量,延 长生存期。 3.1内科治疗 化学治疗及内分泌治疗对原发肿瘤及骨转移病 灶均具有治疗作用.根据原发肿瘤的生物学特征、病 理类型及激素敏感性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其治疗 效果取决于肿瘤对药物的敏感程度。疼痛的药物治 疗应采取个体化原则.综合考虑患者疼痛类型、社会 心理和经济因素,严格遵循世界卫生组织的“三级止 痛”方案实施。 3.2外照射 外照射治疗在骨转移治疗中的最大作用是缓解 和控制骨痛.但很少能治愈,对预后影响小,因此在 治疗时应以最少并发症和最简单方法为原则_l2]。外 照射治疗主要用于单发病灶的治疗.对于广泛成骨 性骨转移患者.如果转移病灶不相邻.尽管可设大野、 多野或半身照射.却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3.3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是利用亲骨性放射性物 质进行体内辐射治疗.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使瘤体 缩小和被破坏.同时抑制致痛化学物质分泌,缓解疼 止病理性骨折,减少体内肿瘤负荷、减轻症状,使骨 骼系统得以强化固定,能尽早负重。常用方法有肿瘤 祛除、骨水泥填塞、内固定、外固定等。许多专家认为 只要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以缓 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并有可能延长患者生命。 3.5双膦酸盐类药物 双膦酸盐类药物主要作用于破骨细胞,而成骨 性骨转移的代表是前列腺癌,故双膦酸盐类对前列 腺癌骨转移的作用备受争议。但病理组织切片提示 成骨性骨转移破骨细胞活性也会增加.且有研究证 实.唑来膦酸对多种肿瘤引起的溶骨性、成骨性和混 合性骨转移均有较好疗效。唑来膦酸在体外可抑制 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在动物体内可减少 成骨性转移及溶骨性破坏_l3]。已有临床研究证实.唑 来膦酸能明显减少前列腺癌骨转移骨相关事件 (SREs)发生率.提高无SREs生存时间El4]。唑来膦酸 成为首个被批准用于激素治疗失败前列腺癌骨转移 的双膦酸盐。 3.6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成骨性骨转移中肿瘤细胞分泌的ET一1能刺激 成骨细胞增殖、促进新骨形成,但在成骨性骨转移动 物模型中,可被ET—A受体拮抗剂所阻断_4],ET—A 受体拮抗剂可使肿瘤骨转移灶数目减少、肿瘤减小 。 有临床试验发现ll5],ET—A受体拮抗剂Atrasentan能 延长前列腺癌临床和血PSA进展的时间,并能缓解 骨转移灶部位顽固性疼痛。另有临床试验结果显示ll , 同时检测反映骨转移程度的骨代谢标志物NTx、碳 端肽(CTx)和DPD的水平,发现这些指标的水平用 药组较安慰剂组有明显降低。目前,对ET_A受体拮 抗剂的临床研究仍在进行中.以上研究提示抑制内 皮素可能会成为成骨性骨转移临床治疗新方法。 总之.成骨性骨转移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密切协 作.不能单一应用一种方法.也不能只重视骨转移而 忽视原发肿瘤和其他部位转移瘤的治疗。只有科学 的综合运用多学科手段,合理选用不同治疗方法,才 能在临床工作中为成骨性骨转移患者提供安全、有 效、经济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痛苦,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