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使用安全操作规程
第一条 配比农药前佩带护面罩,戴胶皮手套,必须按照规定的剂量称取药液或药粉。不得随意增加用量,严禁用手拌药,拌种要用工具搅拌。
第二条 配药和拌种时应远离饮用水源和居民区,要专人看管,严防农药、
药种丢失。配比农药时要小心谨慎, 防止农药溅入眼内或口中, 必要时请医生治疗。
第三条 手动和机动药械不能左右同时喷,大风和中午高温时,应停止喷药 . 药桶内药液不得装得过满。
第四条 喷药前应仔细检查药械的开关、接头、喷头等处螺丝是否拧紧,药桶有无渗漏。喷头如被堵塞,应先用清水冲洗后再排除故障。禁止用嘴吹、吸喷头和滤网。
第五条 喷药时应尽量避免与喷雾器接触,切勿吸烟或饮食。使用喷雾器时应戴面罩,覆盖口鼻。
第六条 施药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将喷雾器清洗干净,连同剩余药剂药瓶一
起交回仓库。 清洗药器的污水应选在安全地点妥善处理, 不准随地泼洒, 防止污染饮用水源和养鱼池塘。
第七条 施药人员要注意个人防护,穿长袖上衣、长裤和鞋袜。在操作时禁止吸烟、喝水、吃东西,不能用手擦脸、嘴、眼睛,绝对不准互相喷射嬉闹。每日工作后喝水、抽烟、吃东西前要用肥皂洗脸、手并漱口,被农药污染的工作服要及时换洗。
第八条 急救措施:药溅入眼内,立即将眼睑翻开用清水冲洗 10—15分钟,再请医生治疗;如溅入口中,立即喝大量的水,催吐,使胃的东西吐出来,保持安静,并立即携次药瓶或说明书去医院治疗。
-
·
园林绿地养护管理过程中农药的科学使用
一、
园林养护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原则
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原则,合理使用农药。
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农药安全使用规定》的要求使用农药,做到安全、有效、经济三者互为一体。
1、合理选用高效、高选择性、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脒、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类相对安全有效的)
。
(如代森锰锌、井冈霉素、啶虫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和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农药及迟发性、神经系统 中毒农药 (如甲基对硫磷、甲胺磷、氧乐果、克百威、杀虫脒) 。 2、掌握适时适量施药 (从“综合治理、保持生态平衡”的原则
)来考虑.由“毒杀”
转向“调控” .以能控制有害生物为害发展势头、园林植物不受损失、在防治阈值内即可。
3、 以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为基础
(优先使用生物和生化农药保护天敌,防止所使用
的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这样给天敌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条件, 害生物的天敌、 环境等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关系.
生和繁衍的目的。选用药剂如苏云金杆菌、灭幼脲、井冈霉素等)
进而充分利用园林植物、 有 。
发挥自然控制的作用, 达到遏制有害生物寄
4、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规程操作
确保人与园林生物的安全 “无污染” 使用农药就是保证
“最大负荷量”是衡量农药环境安全性的
只要不超过此阈值. 农药
自然环境质量不受到破坏的最大可能容纳的农药. 的环境安全系数就属于合格。
一个阈值. 是一个可随时间和环境条件的变迁而逐渐降低的变量.
5、改变传统观念 在农药使用上.只注重防治和价格.而不管农药毒性的高低.对环境是
否有污染、有破坏性影响,这种传统观念必须改变.
二、根据防治对象.对症下药
1、了解农药的性能 胃毒剂对咀嚼式口器害虫有效;内吸剂一般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有效:
熏蒸剂只能在保护地密闭后使用.露地使用效果不佳。同时.
还需注意选用合适的剂型。同
一种农药常有不同的剂型。不同剂型(相同的含量 )其防效有差别,一般来讲就防治效果看乳油最好,可湿性粉剂最差。
2、准确诊断病虫害.正确选用防治药剂
首先要准确识别病虫害的种类.确定重点防
治对象.并根据发生期、发生程度,选好合适的农药品种和剂型,其次根据防治对象,选用对症农药。不能盲目用药,否则,不仅浪费农药.也达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严重的还会对
-
·
园林植物造成药害。
三、掌握最佳防治时期. 适时合理用药根据病虫的消长规律.准确把握防
治时期, 选用适宜的农药, 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防控的每种有害生物都有其自身的防治指标 r 即阈值.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必须控制在特定的阈值范围内 1。当有害生物发生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则以监控为主,保护有害生物的天敌, 以降低生产成本, 减轻对人和环境
的污染。 同时注意不能单纯强调 “洽早、 治小”,打“太平药”,也不能错过有利时期, 打“事后药”。防治病害要掌握“先保护、后治疗”的原则.抓住最佳施药时机.
四、握有效用药量. 合理适量用药应在有效浓度范内.尽量使用低浓度药液
进行防治。 防治次数要根据药剂的持效期和病虫害的发生程度来定,
即按农药说明书推荐的
使用剂量、浓度。准确用药、配药,不能为追求高防效,随意加大用药量。
五、讲究施药方法. 保证施药质量 (根据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准
确选择施药式.使用适合施药的器具。常用的方法有喷雾法、喷粉法、撒粉法、熏蒸法和土壤处理法等。对食叶和刺吸式的害虫.可用喷雾、喷粉的方法.食根害虫或根病,可用灌根
的方式防治,保护地可用粉尘、烟剂和土壤熏蒸剂等) 。
六、合理进行农药的混用
七、掌握配药技术 (充分发挥药效应严格按照农药药剂的使用方法,在使用乳
油农药时.应将所需乳油先配成
10 倍液,然后再按所要喷布的倍数.加足全量水。稀释可
湿性粉剂时,先用少量水将可湿性粉剂调成糊状, 然后再按要求. 加足全量水。配制毒土时. 先将药用少量土混匀, 经过几次稀释. 并要充分翻混药剂. 才能与土混拌均匀。 配制药液时. 宜
选用清水。 硬度高的水. 要软化后再配药. 否则将影响可湿性粉剂的悬浮性或破坏乳油的乳
化 )
1、不同剂型的农药. 应采用不同的施药方法各种农药的种类及剂型不同.其使用方法
也不同。一般乳油、 可湿性粉剂以喷雾和泼浇为主;粉剂以喷粉为主; 颗粒剂以撒施或深层基施
为主:内吸性强的药剂,采用喷粉、喷雾、泼浇和涂茎均可。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也
应采取不同的施药方法, 以达到最好防效为目的。 根据病害的发生部位、 害虫的活动规律以及不
同的农药剂型.选择不同的施药方法和施药时间。
2、轮换、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
长期连续使用一种农药或同类型的农药.极易引
起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 降低防治效果。 为了防止或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 同时也为了降低园林植物种植环境中的农药残留量.做到“无污染”使用农药,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 有害生物的特点。交用不同作用机理的两种以上的农药。四种模式 用。 4) 其他方式的药剂交叉使用。
:1)生物源农药、矿物源
农药、有机合成农药之间的交叉使用。 2)保护剂和内吸剂的交叉使用。 3)喷雾剂与熏烟剂的交叉使
-
·
1、混合后不能破坏农药原有的理化性质.防治效果有所提高
2、混合后对园林植物无不良影响
3、混合后应有兼治和增效的作用 4、混合后毒性不能增加 5、混合后不增加防治成本 6、保护有益生物、减少污染
八、根据天气情况
喷药一般应在无风或微风天气用药.同时.要注意气温
的高低。气温低时,有机磷制剂效果差.应在温度较高时用药:气温高.虽可提高药效.但
较易产生药害. 因此多数药剂还是应避免在中午用药,或者这时适当减少用药量。 刮风、下雨可使喷布的药液很快流失,降低药效。雨水多,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展,要在雨后及雨
停间隙时。及时用药,最好使用吸杀菌剂,剂型以乳油为好,施用水溶性大的药剂,易被冲刷.效果不好。
九、推广高效新型的农药使用技术
使用高效、新型的农药使用技术
防治同林有害生物是发展 “无公害、 无污染”园林养护管理的关键环节。 目现在植保上使用的植保器械,尤其是手动喷雾器“跑、冒、滴、漏”问题严重,是造成农药浪费、污染环境
和施药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施药器械要改高容量、大雾滴喷洒为低容量、 细雾滴喷洒.以提高防治效果和农药利用率。
在生态意识、环保意识、 健康意识、 安全意识日益提升的进程中, 化学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毒性、 残留、生态和环境污染, 引起人们关注必在情理之中。 化学防治的负面效应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正视它,才能理性地认识并且驾驭它。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