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组名: 姓名: 使用时间: 年级 课题 五 学科 语文 教师 何海萍 课型 25《七律长征》 综合课时 课 授课时间 2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只等闲、逶迤、腾细浪、磅礴、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学习 目标 2、理解诗意,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全诗,背诵全诗。 重点 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知识 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链 接 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 七律: 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句七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究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教 学 流 程 导 案 学 案 步骤 时间 一、导入新课。 情境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新中国的建立,是多少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导入 2 明确 分 命换来的。然而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目标 钟 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为新中国的建立起到了关键性 的作用。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吗? 自主 在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回顾长10 结构 分 征历程,写下了气魄宏伟的七律诗长征。现在就让我们来领略这首诗的恢化预 钟 习 弘气势吧。 二、自主学习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并工整地抄写一遍: 小 组 5 逶迤( ) 磅礴( ) 云崖( ) 岷山( ) 交 分 流 钟 自 由 展 示 预 习 检 测 达 标 测 评 15 分 钟 2、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等弄明白意思。 等闲: 逶迤: 细浪: 云崖: 磅礴: 开颜: 3、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的感情。 5 分 钟 5、读了这首诗,你有哪些问题? 三、合作探究 1、课文中哪两句诗高度概括了全文? 3 分 钟 2、“万水千山”—— 远征难,这万水千山,怎能一一都写下来呢?在这里,毛泽东选取了哪些山和水作代表,你们能找到吗? 3、到底这跋山涉水有多难呢?选择描写山或者是水的语句,结合诗句的意思以及查阅到的资料,说说跋山难在哪?涉水难在哪?红军战士们分别是怎样对待这些困难的? 4、《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个短语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