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带教案例

2024-04-05 来源:爱go旅游网


带教案例

本学期开学以来,本人按照《新教师规范化培训》要求成为了新教师朱磊的化学学科带教老师,为期一年。从备课,上课,听课,反思等方面,对其进行指导。以下就是一个本人觉得比较完整的案例,起步阶段重点还是放在备课上。

备课

新教师从事教师岗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备课。而对作为新教师的朱磊而言,怎么去备一堂高中化学课是他最迫切需要掌握的。就拿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从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到原子结构行星模型)来说,在进行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要求其通读整个第一单元的教材内容,然后根据教学参考的指导,确定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做好相关的作业题,最后再落笔完成教案初稿。

在其第一次完成的教案初稿中,发现由于解读了教学参考的缘故,在教学的目标的撰写,重点(卢瑟福原子结构行星模型的提出依据和内容)难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及行星模型提出的价值和意义)的把握上,还是比较准确的。教案说明及任务分析的处理上,有所欠缺。大体的框架是有的,分析了本节课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但未分析学情,也未指出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流程。经过对其指导,此项内容可分为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流程等。在板书设计这一块内容中,标题“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从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到原子结构行星模型”,内容框架“一、从古典原子论到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二、从X射线到元素放射性。三、原子结构行星模型。”这些都有,但未配合副板书或者PPT进行教学,经过指导,副板书的设计中,加入了表格的形式来处理人类探究原子的历程这些教学内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一一列举出来,学生看了一目了。之后也加入了图画的形式,来处理元素放射性三种射线在电场中的偏转,直观明了。同时,再用表格的

形式来处理三种射线的性质的对比。从教学过程的预设来看,教学内容基本能够把握住,基本能够不漏教。但是在教学重点的突出和教学难点的突破上,未能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大篇幅的处理次要内容,从而忽略的主要内容,故显得头重脚轻。经过指导,将表1的内容,快速让学生概括,道尔顿的近代原子论的四句话,让学生讨论判断对错,简单说明原理。而花大力气的突破的是元素的放射性和卢瑟福的重要实验——α粒子散射实验,以及根据实验的现象,得出的实验结果,进而提出的原子结构行星模型。从教学过程的细节来看,朱磊在问题设计方面,不够干练,提问的切入口不够小,思考容量不够大,基本上是书上能够找到的内容。未能达到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在这个方面有所欠缺。经过几个方面的指导,完成二次备课。

上课

对于新教师来说,上完一节课的时候,能否达成教学目标是最基本的要求。朱磊基本能够把课的内容上完。但是上课语言过于平缓,该突出重点的地方,未能从语气语调中体现出来。总的来说,上课的气势不足,自信心不够。针对其这种情况,采取鼓励为主,兼顾指出不足的指导方式,希望在一次次的上课中,逐步提升自己在课堂中表现。

其次,提问时的问题指向不明确,过于口语化。对于出现这样的问题,要求其在问题的设计上面,更加要多斟酌,课前练习几遍,以免在上课时,提问的时候,不够流畅。提问的时候,语气语调可以再加强一些。

课后反思

反思一堂课的亮点与不足,是每位教师的必定要做的工作。及时反思就这堂课而言,教学内容布局不够完善,语言过于平缓,导致学生听课效率差,问题指向性不明确,提问

时语言不流畅,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听明白老师的意思,学生活动较少,学生主体作用,老师的主导作用未能很好的体现出来。亮点就是能够用副板书结合主板书,突破教学难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