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4-2015临界生午间补差

2021-03-15 来源:爱go旅游网
临界生测试题201412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王国维《殷周制度论》,钱穆先生评价说:“周公摄政七年,而始归政于成王,„„于是周人传子之制亦因而确定。王氏(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未窥周人政治上之伟大能力所在也。”材料认为王氏的误判是

A.王位世袭制度正式确立于周成王 B.西周执政力主要得益于礼乐教化 C.传子宗法制为分封诸侯提供前提 D.分封制与血缘宗法制度互为依存 2. 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每九天举行一次至少要求6000位公民参加的雅典公民大会,期间,雅典警卫在街道上巡逻,并用沾了红色粉末的绳子将公民们从市镇广场的最北端护送到集会场所,一旦在集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沾有红色印记,该公民就会受到惩罚。”上述现象从侧面反映了 A.高频政治活动导致公民逃离 B.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 C.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 D.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必然性 3.独立之后美国各州享有立法权,1787年汉密尔顿宣称:“对宪法以及立法机关制定的任何法律的解释权应属于最高法院。”“宪法与法律相较,以宪法为准。”“最高法院必须有宣布违反宪法明文规定的立法为无效之权。”汉密尔顿这样说的根本目的是

A.树立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权威 B.确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共和政体 C.理顺普通法律和宪法之间的关系 D.维护扩大中央权力的联邦体制设计

4.有人将右面漫画中逃跑者的现实活动归纳为:溜之大吉→反咬一口→为人打工。漫画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后列强获得的侵华权益是

A.西方列强拉开了瓜分中国的序幕 B.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华战略要地

C.列强在华设厂开始取得合法地位

D.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5.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6.1951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称:“对日媾和是一种‘和解’的媾和——美国最关心的是保护日本不受侵略,同时希望日本也不威胁别国的安全。”美国这一政策

A.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肇始 B.承认了美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C.有利于提高战败后日本的国际地位 D.表明美国竭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7.《盐铁论·水旱》载:“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精耕细作 D.男耕女织 8.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

A.加剧内忧外患 B.阻断中外经济交流 C.激化中日矛盾 D.防范东南沿海倭患

9.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10. 据学者统计,20世纪二三十年代,婚俗在教育发达地区已改变很大,如集体婚礼、西式婚礼等,但即便在大城市,丧葬旧俗依然盛行,如丧事披麻戴孝,期内不洗脸、不洗衣服等,南北各地均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是

A.传统忠孝礼节观念根深蒂固 B.年轻人与年长者观念不一 C.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发达 D.西方教育影响的地域差异

11.1929—1933年,胡佛任总统的四年时间里,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修建了37000英里公路,国家公园面积增长了40%,森林面积扩大了250英亩,1930年胡佛水坝开工兴建。这说明面对危机胡佛总统

1

A.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C.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 D.措施的实施成效显著 12.一部史学著作评论某一事件道:“它是一种妥协,是俄国通往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暂时的退却,为的是给国家一个喘息和恢复的机会。用列宁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农民版的《布列斯特和约》‟。”这一事件指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余粮收集制的实行C.粮食税的实行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 13.李光耀说:“一旦慈善变成了„权利‟,靠施舍过日子的人没了羞辱感,大家把原本设计的‘安全网’变成了舒舒服服的‘靠垫’,鼓励了懒人,那么这个国家也就完了。”他批评的是A.社会矛盾 B.计划经济 C.过度的福利政策 D.选举制度

14.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D.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15.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

16.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世界贸易组织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7.《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材料的意思是

A.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C.全球化加剧了移民间的矛盾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18.下图所示的“故障”是指

A.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 B.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C.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关贸总协定在解决多边贸易争端时缺乏法律性的 强制措施

19.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休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生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20.文明史学者认为,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是①科举制度的实行 ②城市商业的繁荣 ③印刷技术的应用 ④中外交流的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没有人可以例外;同时人人都应当获得同等的权利。”材料着重论述了

A.人民主权说 B.天赋人权说C.社会契约论 D.人生而平等 2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意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政党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B.脱离中国传统政治,是全盘西化的产物 C.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 D.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 23. 《文献通考》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据此可知该朝政治机构改革

A.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B.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 C.分割宰相权力, 加强皇权 D.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