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细菌的形态主要有______状、______状和______状三种,此外,还有少数______状和______状等。
2、血凝抑制试验是根据特异性的病毒抗体与病毒表面蛋白作用可能抑制______性质设计的。
3、呼吸保护是指______菌科的菌种能以极强的______作用迅速将周围环境中的______消耗掉,使细胞周围围环境处于______状态,借此保护固氮酶。
4、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天然培养基为______,培养酵母菌的天然培养基为______,培养放线菌的组合(合成)培养基为______等,培养真菌的组合培养基为______等。 5、真核生物是一大类______、______、细胞质中存在______或同时存在______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6、古生菌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7、测微生物大小使用的主要工具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8、在自然界中存在许多极端环境,并进化出与这类环境相适应的各种极端微生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9、原核生物大肠杆菌的克隆载体中,能够容纳最大的外源DNA片段的载体是______,可容纳DNA片段大小为______;酵母质粒载体都是利用______质粒与细菌质粒pBR322构建而成的,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3种。目前能容纳最大外源DNA片段的载体是______。
10、有两个系统和五种成分参与补体结合反应中,包括______系统的______和______成分,______系统的______和______成分;此外还有一个______成分。若反应后出现溶血现象,则可说明补体结合反应为______。
二、判断题
11、菌毛是一部分G-细菌特有的、具有运动功能的蛋白质附属物。( )
12、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因其是活细胞内寄生物,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故属于难养菌。( )
13、在固氮酶的两个组分中,组分Ⅱ(铁蛋白)要比组分Ⅰ(钼铁蛋白)对氧更为敏感。 ( )
14、病毒具有感染性,且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故所有病毒的基因组核酸都是感染性核酸。( )
15、真核生物的纤毛和原核生物的鞭毛结构相同。( )
16、菌株实为一个物种内遗传多态性的客观反映,其数目极多,甚至是无数的。( ) 17、做稀释平板测数时,每做一个稀释度都必须更换一支无菌吸管。( )
18、黄曲霉毒素是著名的致癌剂,人或动物摄入足够剂量后,不必经过体内代谢活化即可诱导肝癌的发生。( )
19、F因子是一种属于附加体的质粒。( )
20、人类具有很强的免疫力,不需要注意像AIDS、SARS这样的传染病。( )
三、选择题
21、在以下四类微生物中,有一类在其生活史中有原体和始体两种形态、生理和功能不同的特殊细胞,它是( )。 A.支原体 B.立克次氏体 C.衣原体 D.螺旋体
22、营硝酸盐呼吸的细菌,都是一类( )。
A.专性好氧菌 B.兼性厌氧菌 C.专性厌氧菌 D.耐氧性厌氧菌
23、脉孢菌(Neurospora)的无性繁殖产生( A.外生的担孢子 B.外生的分生孢子 C.外生的节孢子 D.内生的游动孢子
24、我国用于防治棉铃虫的病毒杀虫剂是一种(A.核型多角体病毒 B.质型多角体病毒 C.颗粒体病毒 D.杆状病毒粒子
25、蓝细菌和藻类属于( )型的微生物。 A.光能无机自养 B.光能有机异养 C.化能无机自养 D.化能有机异养
)制剂。 )。 26、 丝状真菌遗传学研究主要是借助有性过程和准性生殖过程,准性生殖的过程可出现很多新的( ),因此可成为遗传育种的重要手段,其次,在遗传分析上也是十分有用的。 A.减数分裂 B.基因组合 C.生殖现象 D.有性生殖
27、深层穿刺接种细菌到试管固体培养基中的目的是( )。 A.提供厌氧菌生长条件 B.有利于除去代谢废物 C.增加氧气
D.增加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数目
28、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曾出现过寻找重要病原菌的“黄金时期”,其原因主要是( )。 A.显微镜的应用 B.消毒灭菌术的建立
C.微生物纯种分离技术的成功 D.纯种微生物培养技术的创立
29、自然的非特异免疫的一个重要组分是( )。 A.疫苗 B.Ig
C.白细胞的吞噬
D.初乳
30、 有一种污水处理方法是不必用到生物被膜的,即( )。 A.塔式生物滤池 B.生物转盘法 C.洒水滤床法 D.厌氧消化法
四、名词解释
31、鞭毛
32、亚病毒
33、固氮酶的异形胞保护
34、Hfr菌株
35、中枢免疫器官与外周免疫器官
五、简答题
36、真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哪些特殊的形态结构(至少
37、以紫色非硫细菌为例,解释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变性及对环境条件变化适应能力的灵活性。
38、测定细菌生长量的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是如何进行计数的?各有何优缺点?
39、微生物在从绿色植物到草食动物的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请指出这样说的理由。
40、什么是种?试述种、模式种与模式菌株间的关系。
六、论述题
41、说明次级代谢及其特点。如何利用次级代谢的诱导调节机制及氮和磷调节机制提高抗生素的产量。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答案】球;杆;螺旋;柄;星 2、【答案】病毒的血细胞凝集 3、【答案】固氮;呼吸;氧;低氧
4、【答案】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察氏培养基 5、【答案】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线粒体,叶绿体 6、【答案】产甲烷菌;极端嗜热菌;极端嗜盐菌 7、【答案】显微镜;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
8、【答案】嗜热菌;嗜冷菌;嗜酸菌;嗜碱菌;嗜盐菌;嗜压菌;耐辐射微生物 9、【答案】柯斯质粒载体;45kb;2μm;附加体质粒;复制质粒;整合质粒;人工染色体
10、【答案】待检;已知抗原或抗体;待检的抗原或抗体;指示;绵羊红细胞;溶血素;补体;阴性
二、判断题
11、【答案】错 12、【答案】错 13、【答案】对 14、【答案】错 15、【答案】错 16、【答案】对
17、【答案】对 18、【答案】错 19、【答案】对 20、【答案】错
三、选择题
21、【答案】C 22、【答案】B 23、【答案】B
24、【答案】A 【解析】病毒杀虫剂一般使用核型多角体杆状病毒和颗粒病毒,其中防治棉铃虫所用的病毒为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25、【答案】A 26、【答案】B 27、【答案】A 28、【答案】C 29、【答案】C 30、【答案】D
四、名词解释
31、答:鞭毛是指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状的附属物,其数目为一至数十根,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原核生物的鞭毛都有共同的构造,由基体、钩形鞘和鞭毛丝3部分组成。
32、答:亚病毒是指只含核酸或蛋白质一种成分的分子病原体或是由缺陷病毒构成的功能不完整的病原体,主要有类病毒、拟病毒、卫星病毒、卫星RNA和朊病毒5类。
33、答:固氮酶的异形胞保护是蓝细菌固氮酶的抗氧保护机制。其作用机制是:蓝藻分化出特殊的还原性异形胞,异形胞外有一层较厚的外膜,具有阻止氧气进入细胞的屏障作用;异形胞内缺少光合系统Ⅱ,加上脱氢酶和氢化酶的活性很高,使异形胞维持很强的还原态;异形胞以很强的呼吸作用,可以消耗过多的氧并产生对固氮必需的ATP。
34、答:Hfr菌株是指F因子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与细菌染色体同步复制,它与F-菌株接合后的重组频率比F+与F-接合后的重组频率要高几百倍以上的一类菌株。在Hfr中,F因子处于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的状态。F因子插入的位置与方向决定着各个Hfr菌株染色体转移的起点与方向。
35、答:中枢免疫器官,又称一级淋巴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和法氏囊或类似器官。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居住和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五、简答题
36、答出五种)?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答:(1)假根
假根是根霉属等低等真菌的匍匐菌丝与固体基质接触处分化出来的根状结构,具有固着和吸取养料等功能。 (2) 匍匐菌丝
匍匐菌丝又称匍匐枝,是毛霉目真菌在固体基质上形成与表面平行、具有延伸功能的菌丝。 (3) 吸器
吸器是一种只在宿主细胞间隙间蔓延的营养菌丝上分化出来的短枝,可侵入细胞内形成指状、球状或丝状的构造,用以吸取宿主细胞内的养料而不使其致死。 (4) 附着胞
附着胞是指一些植物寄生真菌在其芽管或老菌丝顶端发生膨大,并分泌粘状物,借以牢固地粘附在宿主的表面的结构。在其上可形成纤细的针状菌丝以侵入宿主细胞吸取养料。 (5) 菌核
菌核是一种形状、大小不一的休眠菌丝组织,在不良外界条件下,可保存数年生命力。
37、答: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变性及对环境条件变化适应能力的灵活性,可以紫色非硫细菌为例进行说明:
(1)紫色非硫细菌在没有有机物时可同化CO2进行自养生活,而在在有有机物时利用有机物进行异养生活。
(2)紫色非硫细菌在光照及厌氧条件下利用光能进行光能营养生活;而在黑暗及有氧条件下利用有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进行化能营养生活。 38、答:(1)测定细菌生长量的直接计数法 ①称干重:菌液经离心或过滤后,烘干、称重。
②量体积:把菌液倒入刻度离心管中,经离心或自然沉降后计量。 (2)测定细菌生长量的间接计数法
①比浊法:可用分光光度法对无色的微生物悬浮液进行测定。
②生理指标法:测菌液的含氮量、含磷量、DNA、RNA、ATP或特殊化学成分(DAP、N-乙酰胞壁酸等);测菌液产酸、产气、产热、耗氧或其粘度等 (3)直接计量法与间接计量法的优缺点
①直接计算法优点是简便易行,成本低,而且能观察细胞的大小和形态特征;缺点是样品的细胞数量不能太少,否则会影响计数的准确性,而且该法不能区别活细胞和死细胞。 ②间接计数法优点是简单灵敏,广泛用于食品、水体和土壤样品的活菌的计数;缺点是可能因为操作不当使细胞计数不准确。
39、答:微生物在从绿色植物到草食动物的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原因是微生物能帮助动物分解、吸收来自植物中的营养,具体如下:
(1)大部分草食动物都缺乏分解绿色植物的纤维素酶,而草食动物对植物食料的利用依靠的是生长在它们胃肠道中的微生物。
(2)草食动物为微生物提供纤维素和无机盐等养料,水分,合适的温度和pH,以及良好的搅拌和无氧环境。而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把纤维素分解成脂肪酸及其他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为动物所吸收利用,例如瘤胃共生微生物帮助草食动物利用绿色植物。
40、答:(1)种的定义种是一个基本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在微生物尤其在原核类微生物中,种的定义是极其难定的,至今还找不到一个公认的、明确的种的定义。 (2)种、模式种与模式菌株间的关系
在微生物中,一个种只能用该种内的一个典型菌株来作具体标本,这一典型菌株就是该种的模式种。模式菌株是一个种的具体活标本,它必须是该菌种的活培养物,是从模式菌种传代而来。它应保持着纯培养状态,即在性状上必须与原初描述密切相符。
六、论述题
41、答:次级代谢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自身生命活动无明确生理功能的物质的过程。这一过程形成的产物即为次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大多是分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化合物。根据其作用,可将其分为抗生素、激素、生物碱、毒素、色素及维生素等多种类别。 (1)次级代谢的特点
①次级代谢的生理意义不像初级代谢那样明确,次级代谢途径的某个环节发生障碍,不能合成某个次级代谢产物,不影响菌体的生长繁殖。
②次级代谢与初级代谢的关系密切,初级代谢的关键性中间产物往往是次级代谢的前体。 ③次级代谢一般发生在菌体指数生长后期,也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④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因菌株不同而异,但与分类地位无关,两种完全不同来源的微生物可以产生同一种次级代谢产物。
⑤质粒与次级代谢的关系密切,控制着多种抗生素的合成。
⑥次级代谢产物通常都是限定在某些特定微生物中生成,因此与现代发酵产业密切相关。 ⑦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通常被细胞严密控制。 (2)诱导调节机制
某些抗生素的产生可以被加在发酵培养基中的诱导物诱导产生,可在发酵培养基中加入诱导物来增加产量。易代谢氮源如铵盐以及高浓度的磷酸盐对某些抗生素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因此,在发酵培养基中避免使用高浓度的铵盐和磷酸盐,使用低浓度或亚适量的磷酸盐可以防止抑制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