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4-05-04 来源:爱go旅游网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文章对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大型场馆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

近年来,我国各地以承办全运会、省运会、城运会以及各种国际比赛等大型运动会为出发点,也新建、改建和扩建了一批大型体育场馆。一个建造大型体育场馆的热潮正在中国兴起。这些由国家或地方财政投入巨资在运动会举办城市建设的体育场馆不仅为当届运动会的举办和今后大型体育赛事、大型活动的举办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也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为此,作者就目前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期旨该文的研究对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改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我国实际,认为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 场馆功能单一化

现有的大型体育场馆,在设计建造时的主要目的是承办国际、国内赛事。因此大多是按照体育比赛的要求修建的,功能比较单一,缺乏配套服务设施,除了用于竞技运动的训练和比赛与群众休闲运动,其他方面的用处甚少。例如北京首都体育馆,占地7公顷,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可用于活动的最大使用面积只有2800平方米,大约是14:1,如果要进行一场普通的篮球赛,其使用面积与建筑面积之比大约只有1%,因此大部分时间,体育馆都处于大门紧闭的状态。

(二) 运营成本与收益贫困化

对于大型运动会主办城市来说,最棘手和最难以“可持续发展”的就是赛后场馆资金投入的回收。现有的大型体育场馆大多规模大,标准高,附属面积大,对外开放经营成本高。如果低价位向群众开放,又会入不敷出。而且目前,国内体育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依靠赛事获得盈利还比较困难。

(三) 管理人员超编化

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也是当前大型体育场馆面临的一大问题,直接关系到场馆的管理水平。长期以来,大型体育场馆的人员流动多为体育系统内部流动,

导致人员结构失衡,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明显不足,而从事简单劳动的人员过剩。不仅如此,很多场馆人员老化,超编严重。如新加坡国家体育馆可容纳观众5万人,却只有工作人员40余人,可我国首都体育馆却有职工156名,北京工人体育场有职工700余名。

(四) 经济负担过重化

大型体育场馆的经济负担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维修改造资金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场馆设施年久失修,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然老化。场馆的维修改造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管理大型体育场馆的方法。大型体育场馆的维修费用一般是运营经费支出总额的20%以上。我国1991年是20%,1995年是14.5%,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场馆发展难持续;另一方面是税费交纳多。1994年我国税制改革后,体育场馆和其他经营单位一样,是我国的纳税义务人,经营活动要照章纳税。据不完全统计,场馆对外开放收费须交5%的营业税、房屋出租要交12%-17%的房产税,除此之外还包括教育附加费、治安费、防疫检测费、物价管理费、绿化费等,都使得场馆经营负担加重。

二、对策与建议

1. 精心设计,确保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功能的多元化

大型体育场馆功能的多元化是大型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缺少了多元化特征,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就会失去它的优势,因此,在建设大型体育场馆之前要精心设计,确保其多元化。

2. 减员增效,完善内部激励机制

在市场经济浪潮下,大型体育场馆要想有较好的发展,必须改变场馆进人模式,不断加强体制改革,改善人员结构,吸引更多非体育系统的人才参与进来,努力培养懂得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并熟悉市场运作机制的复合型人才。精简人员,提高工作效率,让超编职工转岗换岗。并加大内部管理力度,完善内部激励机制,鼓励带动场馆干部及在职员工积极学习专业经营管理知识,进行知识更新。

3. 强有力的财政拨款,多渠道资金来源

体育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体育资金投入的多少。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对体育参与程度的普遍提高,大多数国家的体育投资也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以上。而这些体育拨款中有很大一笔资金是用于场馆建设的。由于场馆的建设及赛后维修改造费用都十分之高,要让体育设施的情况得到基本改善,国家应适当的再加大财政拨款,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但国家投入毕竟有限,所以除了依靠国家财政,多渠道筹集资金也是摆脱资金不足的有力之举。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明确产权关系,采取集资、合资或引进外资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改写了场馆建设资金由举办城市政府一肩挑的历史。此届奥运会大量利用了原场馆资源,同时

租借加利福尼亚大学及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宿舍作为奥运村供运动员住宿,这样减少了投资兴建场馆的开支;而洛杉矶奥运会场馆经营的另一个成功经验就是将职业体育渗透到奥运会场馆赛后经营管理的整体战略之中。

4. 精简人员,建立完善的人员分流制度,强化场馆管理的建设职能

场馆富余人员过多,一些场馆人员超编严重,使一些原本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场馆被拖垮,一些财政赤字的场馆更加疲软,因此,优化现有的人员结构,建立精干、高效、廉洁的场馆人员分流制度势在必行。场馆管理体制从属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在场馆人员分流制度的改革进程中,应遵循分类指导、优化结构、加强培训、保持稳定的原则。其具体改革途径要结合场馆人员的实际情况,采取流动调剂、退休和离岗待退、教育培训、转岗聘用、待聘、托管、鼓励再创业等多元化形式完善人员分流制度。通过场馆人员分流制度改革实现场馆的“精兵简政”,这些“精兵”无疑将成为场馆管理的组织文化、思想等建设的主力军。

5. 优惠的税收政策

还有很多国家有针对场地设施的优惠税收政策,政府利用税收政策,鼓励私人资金流向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由于现阶段大型体育场馆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因此国家应对体育场馆实行特殊的税收政策,减轻场馆的税费负担,体育场馆也应通过多种社会活动与有关部门接洽,力争获得一些政策优惠,以改变收支结构,增收节支,使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活动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比如莫斯科政府就为了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免除市属体育设施的利润税和土地使用税;马来西亚体育政策规定:“体育设施应纳入住房建设总的规划,为鼓励开发体育设施提供场地,各级政府应考虑削减住房建设中的征地费用或给予其他的刺激。”

参考文献

[1] 胡庆山, 郭敏, 王健. 论我国综合性大型体育场馆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问题[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2):52-55.

[2] 李明. 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资产性质及其改革[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8(2):56-58.

[3] 郭敏刚, 王健, 陈元欣, 等. 大型体育赛事场馆无形资产开发特征、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1):36.

[4] 闵健. 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体制性障碍研究[C]. 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 2006,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