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选项标号涂在答题卡上或填入相应表格内。 1.剪纸是我国最古老的的民间艺术之一,下列剪纸所反映的内容是
A.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
2. 小农经济作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经济形式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主要是因为
A. 受到儒家“仁政”学说的影响 B.农民是封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C.封建统治者是农民利益的代表 D.小农经济满足了人民群众生活需求 3.古代耕作方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耒耜耕作 C.石器助耕 D.铁犁牛耕
4.“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惟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政局动荡不安 B.社会分配不公 C.土地最井严重 D.重农抑商政策
5.官营手工业在我国手工业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它被私营手工业取代主导地位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6.“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
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这里的“商业革命”具体表现在
A.政府设有专门的经济管理机构 B.“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C.“夜市”在城市生活中越发管荣 D.“草市”在商业活动中作用显著
7.明朝的一位商人从事纺织业生产和销售,由于生意兴隆,遂雇佣了5位技术工人。这一历
史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 B.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C.资本主文萌弹的出现 D.工商业得到政府支持
8. 某地在一座古墓中发掘出了众多陶瓷(下图),据此分析这座墓葬的形成时间应不早于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
9.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有人说它是”有心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
荫”。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是指
A.生产技术和新的思想文化 B.国家高强和新的经济因素 C.资本主义和新的工业企业 D.经济体制和新的政治制度
10.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
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尊重知识 B.工商皆本 C.实业救国 D.迂腐刻薄
1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近代化内容开始转向“体制创新”。导致这种变化的内在因素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 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12. 下表是1950年中国与美国、印度在钢、发电人均产量方面的比较
人均产量 中国 钢 发电 2.37Kg 美国 538.3Kg 印度 4Kg 2.76Kwh 2949Kwh 10.9Kwh 为改变这一局面,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鼓励私人企业投入再生产 B.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C.对国民经济方针进行调整 D.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13.“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秦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钢产量)赶上英国不发愁”。这
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社会主义的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大跃进”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14.20世纪70年代我国些农村实行吹哨上工, 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
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的生产关系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暴露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下所产生的严重弊端 C.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表现形式 D.农村富裕生活使人们普遍产生了非常懒情的心理
1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在全国普遍推行,根本原因是
A.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B.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C.符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D.推动了我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16.“在经济政策上,要允许部分地区、部分企业、 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
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的波浪式的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的富裕起来……”。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①建立人民公社 ②鼓励发展个体企业 ③发展乡镇企业 ④设立经济特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1世纪始于1978年”,因为这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
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文中的“一步”是指 A.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B.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C.提出“一国两制”政策 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8.1985年,邓小平指出: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本世纪内不能变,
下个世纪的前50年也不能变50年以后又怎么样?那时,中国同外国在经济上将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千丝万缕的联系怎么能断得了呢?他的这一观点主要基于 A.消除左倾惜误思想影响 B.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C.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强 D.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1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序幕。下列城市能体现我国对外开放第二个
十年的重点和标志的是
20. “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
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A.电影 B.报纸 C.电视 D.广播
21.“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自唐代起,中国就有了邸报。但邸报的作用仅限于传达朝
政信息,所载内容无非是皇帝诏令,诸臣奏议与宫廷动态而已,且只供官吏士大夫阅览。及至晚清,欧美传教士和商人来华办报,将西方报纸模式输入中土,开启中国近代报业之端绪。从上述资料中可以获取有关中国报纸起源的信息是 ①唐代“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 ②晚清时中国有了近代报纸
③“邸报”是官吏士大夫创办的私人性质的报纸 ④中国近代报业是欧美传教士和商人开创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大众媒介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渠道。中国近代最早出现的大众媒介是
A.电影 B.电视 C.电话 D.报刊
23. 在食住行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不体现着历史发展特征。在1925年的上海,
下列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A.人们用移动电话相互问候 B.汽车和人力车夫穿行在马路上 C.报童在城市的大街上叫卖 D.穿着西装的男子在餐厅吃西餐
24.中国的火车经历了由图一到图二、图三到图四的变化。出现这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 D.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25. 下图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中国皇帝进献的(坤與万国全图)》.下列可以作为绘制该
图的首要条件的是
A.相信地圆学说 B.新航路的开辟 C.早期殖民扩张 D.工业革命开展 26.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途径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 B.人员交流的频繁 C.东西文明的交汇 D. 科技发明的推广
27.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到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在这一过程中,英国先
后打败的主要竞争对手是
①西班牙 ②葡萄牙 ③法国 ④荷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③ 28. 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是因为蒸汽机
A.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B.使人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C.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D.为工业生产提供便捷的动力 29.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这里的“社会变革”指的是
A.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在客观上得到了传播 B.工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 C.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D.人们的生活水平比以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30.相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生产关系方面最大的特点是
A.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B.出现了新兴工业部门 C.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D.垄断组织出现井发展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31.(20分)要保证社会经济健康平稳有序发展,就必须要协调好农业。工商业内者之间的关
系,优化各行业之间的结构,努力促进各行业共同发展,这是我国古代长期实行的经济政策对我们的启示。阅读材料,回各问题。
材料一 “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拏”。
——《史记·商君列传》
(1)村料一阐述了商鞅怎样的经济政策?该政策对秦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8分)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富工国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材料二体现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 (4分)
材料三 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损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矣。
(3)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雍正帝的上述思想?这些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不利影响? (8分)
32.(20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对中国近代化企业的
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一创举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另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还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铺设着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分析1912-1919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是什么?(10分)
材料二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生义在发展道路上既存在许多控折,又有不少机遇。有人用下图来表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F1可能是哪些因素? (6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1 C 16 D 2 B 17 B 3 D 18 C 4 C 19 C 5 A 20 A 6 B 21 B 7 C 22 D 8 D 23 A 9 B 24 D 10 C 25 B 11 A 26 A 12 B 27 D 13 C 28 C 14 A 29 B 15 C 30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31.(20分)
(1)政策:重农抑商。(4分)
影响: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4分) (2)思想:工商皆本,反对抑商。(4分) (3)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4分)
不利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答出两点即得4分) 32.(20分)
(1)特点:曲折发展(4分)
原因: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政府实行了一些列有利于发展经
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一战期间,列强减少了对华商品输出;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答出三点即得6分)
(2)因素:本国封建势力;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等。(6分)
(3)认识:只有实现民族的独立才能实现民族的富强。(言之有即得4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