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研究
摘要:国家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大举措,“十四五”将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起步期,国内整个能源电力行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为设计院高质量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与挑战。通过调研,总结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业务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新型电力系统;电力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 TM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双碳”背景下如何推进电力行业清洁低碳转型进程,如何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如何发挥电力系统大数据优势,如何推进传统火电系统升级改造,如何健全能源绿色转型安全保供体系,如何实现电力装备智能制造等各项重大难题的攻克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成为紧密连接新型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重要纽带,促进了新型电力系统在能源、信息和社会等层面的深度融合。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电力应用的场景呈现多元化、差异化趋势,对通信网络的时延、抖动、可靠性等指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型电力系统要求
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新能源占比大幅提升,逐步在电源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火电逐步转变为调节性、保障性、应急性电源,各类新型的储能设备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用以平抑新能源的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的出力特性。能源终端消费“新电气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显著提升用能清洁化和能效水平。电力体制持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发生角色转变,需要合理有效
的电力企业管理体制支撑,以实现各类资源要素的充分投入和优化配置,高效地协调满足各市场主体的利益诉求,这对管理体制机制设计与实现提出了更高要求。搭建新型电力系统,电网将成为消纳高比例新能源的关键,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交直流混合柔性电网、微电网等多种形式协同发展,通过电源侧、电网侧、需求侧、储能侧等方方面面来推动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提升,使电网具备更高的灵活性与主动性,实现多元化负荷的开放接入和双向互动,促进分布式新能源消纳。电力企业作为电力体制改革的先行者,需要适应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后的要求,促进管理体制改革,增强企业管理的灵活性,以实现友好、稳定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2、在新型电力系统下电力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2.1、加大科技研发
新型电力系统业务突破了以往各类能源条块分割的局面,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存在诸多政策、技术难题。从设计企业的角度看,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为技术密集型企业。为在新型电力系统业务上取得突破,建议从技术着手,形成由技术主导和驱动的业务和服务体系,同时在巩固传统技术优势的同时,大力支持能源技术研发和信息技术研发,整合内外部资源组建相关研发序列,积极探索以核心产品拓展新型电力系统业务的新模式(例如研发新型电力系统调控平台,应用于承接的工程项目中,积累数据和口碑,通过数据分析迭代优化设计方案、提升咨询能力,通过产品口碑带动工程业务拓展 )。
2.2、数字化技术应用
依据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技术支撑体系架构,构建包括采集、传输、存储、应用四大体系分支的新型电力系统数字技术标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础通用、安全防护、碳管理三大体系分支,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技术支撑体系的落地与应用,实现电网“可测、可观、可控”。结合新型电力系统业务需求,以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技术支撑框架为依据,构建包含基础层、技术支撑层、应用层的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技术标准体系架构。基础层包括基础综合、体系架构、测试评价、规划架构等基础通用标准,位于整个体系架构最底层,对新型电力系
统数字化技术标准起基础指导作用。技术支撑层包括采集、传输、存储、碳管理、安全防护五大领域分支,其中碳管理与安全防护两大分支与采集、传输、存储分支技术密切相连,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技术应用层的技术标准。
2.3、创新制度体系
各电力企业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制度,制度涵盖科技创新各个管理板块,主要有顶层设计的《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有针对科研项目立项、实施、合作、验收等建立的《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制度,有强化平台建设的《创新平台管理办法》,有注重成果保护和转化的《知识产权管理办法》《专利管理办法》《软件著作权管理办法》《科技论文发表管理办法》《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制度,各项科技创新制度与管理创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管理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方法论,科技创新为管理创新提供应用实践平台。从普遍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建设情况看,主要存在四方面不足:一是科技人才培养建设的力度不强,科研人员的发展通道缺乏,对科技人才的建设和培养的良好氛围尚未形成;二是科研项目后评价略显不足,仅有少数企业在项目结束后对其研发成果进行后评价,以评估结果改进管理和研发策划;三是科技考核力度不足,科技考核相比生产经营考核力度不足,致使各研发主体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四是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主要为内部自主实施,产品化、产业化、市场化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机制。
2.4、搭建集成化办公平台
结合科学管理模式和数字化技术,建立适合电力企业的集成化办公应用平台,拓展纵向管理深度和横向管理幅度。在现有的管理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升级决策审批、文档备份管理等常用系统,合理提升管理平台的应用空间,实现多系统通行,统一身份认证、多向数据传输等功能,形成一个方便快捷、信息互通、高效共享的一站式管理平台。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所搭建电力企业的集成化应用平台还需要具备共享互通的能力,有效实现跨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持续优化简化企业管控流程,协同开展企业管理工作。除此之外,平台需要具备集成数据的能力,促进各业务单位之间的信心对接,提升跨层级、跨职能的业务协调能力,
持续扩大管理工作覆盖范围,提升企业化管控水平,提升业务管理效率,进一步实现电力企业管理体制数字化改革。
2.5、优化人力组织管理
电力企业在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以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和战略部署为指导,增加对数据化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和对企业员工进行数据思维的培训,壮大数字化专业人才队伍,注重对于兼具数字化技术和业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根据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展开的分析,现代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分为劳动关系管理、薪酬福利管理、绩效管理、培训与开发管理、招聘与配置管理、人力资源规划等六个方面。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重视招聘和发展人,而往往忽视了员工对于个性与能力充分发展的需求。因此,在进行电力企业重构人才管理体制的道路上,需要优化与完善人才招聘、人才培养、人才配置、人才规划等各个环节,促进电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目标,实现企业与员工共享高质量发展。
结束语
电力设计企业应加强科技创新转型步伐,积极布局绿色低碳业务转型,服务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研究大规模新电力系统带来的挑战和关键技术支撑,加强数字化技术研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技术价值。
参考文献:
[1]梁劲. 输配电企业营运的激励与契约机制设计研究[D].武汉大学,2004. [2]林海峰. 电力市场风险规避问题与新的电价监管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
[3]刘夏清. 中国电力市场模式选择与电网企业战略重组研究[D].湖南大学,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