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校服务地方文化产业的功能优势与发挥

2021-12-15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5期 2013年9月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 Science Edition) NO.5 Sep.2013 doi:10.3969/j.issn.1007-5674.2013.05.032 高校服务地方文化产业的功能优势与发挥 毕景刚 (吉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吉林四平136000) [摘 要】 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地方文化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壮大。高校应在地方文化产业的 发展中不断总结和提升自身优势,在适应与超越之间履行文化人才培养、文化科学研究、文化社会服务等社会职责。 发挥其功能优势。为地方文化产业服务。 [关键词] 高校;地方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674(2013)05—0109—03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党中央基于对国际国内文 故高校教师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教学与科 研的双重优势。 化产业发展趋势做出的科学判断,是全面落实科学 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的战略选择。高 2.学科专业丰富。高校通过设置相应学科来进 行具体人才培养,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办学实际、开 设相应专业、规定具体的人才培养规格.配备特定的 师资队伍。通过四年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使学生在专 业领域进行理论学习、技能锻炼和社会实践,为学生 校是新思想新价值观的发源地,是传承文化、创新文 化、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渠道,是集合精英生产文 化、传播文化之所。故有必要对高校在文化产业发展 中具有的功能和优势加以分析和总结,以利于高校 的功能和优势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承担起国家和民 族赋予的历史使命。 一将来投身文化产业奠定专业基础。 3.课程体系完备。人才的培养规格主要通过专 业课程加以落实和体现。高校的专业课程经过不断 的修订和完善,已具有较完备的课程体系。在现有的 专业课程体系中,主要由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部 分组成。在专业教育课程中主要包含公共课程、专业 基础课程(必修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课程),同 时在课程实施环节严格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 程理念。 、高校服务地方文化产业的功能优势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高校理应具 有的三大功能,在履行其社会职责过程成中不断追 求创新,是社会对高校提出的应然要求。本文基于上 述高校三个功能为着眼点,对其在地方文化产业发 展中具有的优势进行发掘和总结。 (一)文化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 众所周知。高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摇篮。发达的 文化产业需要有丰富的优秀文艺作品,优秀的文艺 作品需要有不拘一格的优秀人才。当前,高校是人才 培养的主阵地,高校在文化人才培养上具有独特优 势,如在师资力量、学科配备、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层 4.人才学历较高。高校是高学历人才培养的摇 篮,相对于其他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而言,在学历人 才培养的层次上占有绝对优势。多数高校已设置本 科起点的学历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学校层次上升.逐 层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授予权,这既满足了精英文 次、文化底蕴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优势。 1.师资力量雄厚。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上,高校 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相比其他培训机构的师资.高 化产业人才培养需要,也为文化创新和发展奠定了 基础。 (二)文化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 发展地方文化产业,需要面向市场、研究市场、 开发市场、管理市场,更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 规律。针对文化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有助于文化理念 校教师普遍具有学历高、科研强等优点。高学历背景 造就了高校教师深厚而娴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科 学研究有助于教学改革的促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收稿日期]2013一O8—22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高校为地方文化产业培养后备力量的优势研究”(编号:GH11191) [作者简介]毕景刚(1981一),男,吉林梨树人,吉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一109— 的更新和发展,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和他者文化的有 机融合.以保证我国文化产业与时俱进、健康发展。 高校在3C4t ̄理念的更新和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具体表现在: 1.平台优势。高校普遍重视教学科研工作,具有 高水平的研究团队,通常以研究所(中心)或研究基 地为单位开展研究,定期开展校级、市(厅)级、省 (部)级、国家级的文化研究活动,并可获得相应的经 济和政策支持。所以说项目研究经费和高水平的研 究团队是高校文化研究平台的固有优势。 会文化企业的经营发展。 二、高校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功能优势的发挥 (一)培养创新型文化产业人才 地方文化产业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相 关,急需大批既懂文化专业创作又懂经营管理和市 场运作的创新型产业人才,这为高校体现人才培养 和服务社会职能创造了契机,也为彰显高校服务文 化产业优势提供了舞台。 1.夯实基础,重点培养。文化产业是一门交叉综 合学科.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整合众多学科教 2.资源优势。高校拥有数字化图书馆等网络化 数字资源,可以自由浏览和下载国内外研究文献,如 John Wiley、Ebsco fasp+bsp)等外文数据库和CNKI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中文数据库, 以及国内公开发行的数百余种科研期刊。 3.3c41=底蕴丰厚。高校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 学习他者文化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通过 不断自我积累和沉淀,形成了高校独有的文化氛围, 特别是基于地方历史人文的文化研究和积淀。推动 了地方文化研究的深入和普及。 (三)文化服务社会方面的优势 高校服务社会主要包括引领先进文化、提供专 业师资、传播新的知识与技能、科研发明和创造等方 面。高校以其“人才资源丰富,文化功能完备,校园文 化富有特色”等优势。成为文化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 阵地,其作用正在赶超专业文化团体。其具体优势主 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社会文化。高校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地, 有能力把文化创新成果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文化生产 力,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物质生产力、并能够进一 步将其转化为文化创新研究项目。主要包括文化战 略、文化产业、文化手段和网络文化等方面的创新。 2.交流与传播文化。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吸收借 鉴世界先进的文化成果为我所用。发展具有自身特 色的新文化;同时需要通过文化交流,向世界传播中 华文化,宣传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将我国的文化融 入到国际文化长河之中。高校通过发挥自身的人才、 #1-语等优势,积极开展对外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工作, 以此彰显我国蕴涵丰厚的“文化软实力”。 3.培训文化素质。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与 人才优势,为社会文化产业单位或团体培训急需的 文化产业领域的管理、营销、创意、经纪经营、创作与 演出等人才,提升现有文化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还 可组织学校师生YI=展送文化下乡、下企业、下基层、 到边区;还可以与当地社区进行联谊,创建大学社区 一体化的新型文化社区.为文化强国战略奠定群众 基础,创造文化氛围。 4.校园文化产业。高校拥有环境、人才和学科优 势,可以通过创立“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基 地”等形式构建和优化校办产业.以及组建集团的形 式来丰富校园文化产业,直接挺立于文化产业的发 展潮头。校园文化产业既提供了社会就业机会,又提 供了高校人才创业的发展环境,也示范和引领了社 一110一 学资源.以加强新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同时,高校 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打造“重点培养,辐射面广” 的模式。要基于自身的学科和师资优势,有针对性地 在某一领域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锻炼专业技能,形 成自身的就业优势和创业途径。 2.理论实践。不可偏废。即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 过程中.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文化产业人 才应具有雄厚的文化知识底蕴,注重中国传统文化 的积累和熏陶,同时应加强现代文化和潮流文化的 学习和补充。另外人才的培养应与市场需求对接,鼓 励学生参与社会文化产业实践和锻炼,设计联系紧 密的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增强专业培养与社会需 求的相关度,缩短上岗适应周期,满足社会对文化创 新人才的需求。 3.立足地方,把握特色。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 应结合所在地区(区域)的行业发展实际,牢牢把握 住区域文化历史及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人才培养 规格、构建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重点,使得 培养的人才能直接服务地方。保证在人才市场和学 科建设中占有竞争优势,形成自己的办学品牌,以特 色取胜于文化产业学科之林。 (二)深入开展地方文化产业研究 地方文化产业是与地方文化和时代精神密切关 联的产业形式.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与时俱 进的思想意识和创新思维,更离不开对地方特色文 化的深入研究。高校应深入研究地方文化产业的结 构、类型、背景、市场等因素,进而促进和保证地方文 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1.依托科研机构开展研究。当前国内多数高校 都设有专门文化研究机构。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等都设有“文化产业研究院”,内设若 干文化研究所,主要负责整合校内科研人才队伍,组 织开展相关文化产业研究,以此加强文化产业人才 培养改革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2.依托科研项目开展研究。高校凭借其人才优 势和平台优势,以学校为单位组织申请和开展相关 项目研究。通过整合校内相关学N-、专业的专家和科 研骨干,借助学校的信息化科研资源,以及学校和项 目招标组织的经费支持.深入开展文化产业领域的 理论与实践研究。引领和把握文化产业前沿。 3.依托校企联合开展研究。高校通过与当地文 化企业建立联系,成立文化产业实训基地,将高校的 人才优势和文化企业的平台优势有效结合,开展横 向课题研究。校企联合式的科研方式,既可以缓解企 业人才紧缺的问题,也可为相关专业学生运用理论 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印证理论提供平台。 (三)切实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 访问学者、文化作品交流等形式进行文化传播。通过 高校的校际关系和人际关系弘扬中华文化。彰显中 华文化魅力。 高校作为群英荟萃、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 文化之所。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着文化人才 培养、文化研究、文化服务的固有优势。随着时代的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精神的传承和更新,高校理应承 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社会对文化知 识的宣传和普及,需要不断扩大文化产业市场和更 新文化产品。高校应该发挥自身优势,承担起文化引 领、产品输出、文化知识普及、业务培训、文化传播和 担其社会职责,为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才智与 力量。 国际交流等社会责任,为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服务。 1.3ciV_.,引领与产品输出。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 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 了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高校应成 为社会主义创新文化的重要源泉,成为知识文化、科 技创新的主要场所。成为先进文化理论传播创造的 [参考文献】 [1]叶朗.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11年上卷)[M】.北京:金城出 版社.2011. [2]易奇志.开展跨界合作:发挥高校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 要作用[J].学术论坛,2012(2):215—229. [3]朱建成.高校参与建设文化强国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 学报,2012(2):1-3. [4]欧阳友权.文化产业人才建设:问题与思路[J].福建论坛, 2012(2):114-118. 主要基地。高校还应借鉴清华同方、北大青鸟等成功 案例向社会输出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产品。 2.文化业务培训与普及。高校应充分发挥其资 源与人才优势,为地方文化产业单位或团体进行业 务培训,培训文化领域的管理、营销、创意、经纪等方 面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提升现有文化产业界从业人 员的业务素质;同时,高校可以组织师生送文化进社 区、进企业、进乡村、进基层.送文化到老少边穷地 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普及文化知识。 3.文化传播与国际交流。高校可以通过与国内 兄弟院校进行文化交流与研讨,开展地方文化的传 播与研究工作;高校还可以走出国门,与国外高校进 行文化交流与学习,通过开办“孔子学院”、互派文化 [5]周亮.论文化产业发展下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7):101—103. [6]孙安民.文化产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o5. [7]黄春平.中国文化产业人才发展报告[EB/OL].(2012—0l一 28)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rticle.php?id=6015. [责任编辑:薛柏成] The Functions and Advantages of the Univers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Cultural Industry BI Jing—-gang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Center,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Jilin 136000,China) [Abstract]The local cultural industry has been a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and growth with the strat— egy of culture strengthening country.In the background the university should develop and enhance the advan- tages,and play the functions and advantages to serve the local cultural industry form the talents training,the sci- entific research,socil services,etc.a [Key words] universities;local cuhural industry;talents training;scientiifc research;socil aservices 一1l1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