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林黛玉哀音的代表《葬花吟》

来源:爱go旅游网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之作。书中有关中医药文化的记载是多方面的。笔者试从医学史、文献学、中药学、方剂学、临床学的角度进行考辩,为在清代科学文化的大背景下,解读这一文学著作,提供国粹中医药的索引。

一、《红楼梦》中的医学小考

《红楼梦》中的人物群像中,医家的形象栩栩如生的。笔者试从医学史、典章制度、医学流派的角度,对书中御医、儒医、庸医、铃医、寺医的人物形象,做一考证。

二、《红楼梦》中的方剂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出自历代经典文献的方剂,这可以从清代以前的中药著作中检阅出,如人参养荣丸等;二是书中医家自拟的方剂,如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是作者娴熟的中药配伍组方素养的再现;三是舶来的西洋医学的药品,如玫瑰清露等,说明当时西学东渐,中西医汇通的史况;四是单验方的应用,如合欢花浸酒等。这些方剂包括了中药丸、散、膏、丹、汤、酒、露、锭八大类,使《红楼梦》这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洋溢着国粹中医药文化的国色天香。笔者试从中医文献学,中医方剂学的角度,对书中所记载的方剂溯本求源,考证其引经据典的翔实。通过对曹雪芹笔下的方剂的

考析,为我们了解清代中医药学的流布史况提供了可鉴赏的资料。

三、《红楼梦》中的香药小考

清代著名医学家赵学敏(约1719年~1805年)在《本草纲目拾遗*火部*藏香》条中说:“王景略曾为织造寅公制藏香,其方云得自拉萨,予求其法,附载于此”。《红楼梦》

对清代中医药文化的描写是多侧面的。笔者从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所收载的曹府的“藏香方”,说到曹雪芹笔下的20多种香和芳草药及《红楼梦》中贾府焚香的卫生保健习俗的描写,对清代的中国香文化做一小考,从而洞观中国香文化的源远流长。

四、《红楼梦》中的脉案简析

《红楼梦》全方位地记载了清代科学文化的史实,多学科地描写了中医药的普及应用。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共写了两个医案,一则见于第十回,儒医张友士给宁府的秦可卿诊病立案时的口述。一篇明于第83回,御医王济仁为黛玉凭脉论证后的书写。纵观这两则脉案,囊括了中医学的理法方药,脉络清晰,辩证精当,方药准确。一是妇科疾患,秦氏的脉案以口述行文,儒医自拟“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一是内科痼疾,黛玉的脉案以笔述见诸,御医酌用成方“黑逍遥散”。这两则脉案编织于《红楼梦》的章回中,天衣无缝,叙案说症,显示了曹雪芹汇文学和医学于一炉的艺术技巧,堪称是这部清代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中精美、、的医学小品。

笔者从医学史和文献学的角度,通过对书中的两个中医脉案简析,探析曹雪芹笔下的医家的不同的学术流派的诊疗水平和诊疗风格。

五、解读晴雯的“小伤寒”

从曹雪芹笔下的关于晴雯的“小伤寒”的诊治的描写,从中医临床学的视角,通过对《红楼梦》中两位医家的不同辩治思维和用药法度的对比,以及书中的有关外感疾病的记载,笔者考证了清代伤寒学派的史况。

六、试析叔嫂逢“五鬼”

笔者根据《红楼梦》第25回的描写的症状,从中医癫狂病和西医精神病的角度,推论宝玉凤姐二人他们突发的奇症,实非被“魇魔法”所致,而是由于流行性感冒而引发的感染性精神病。

七、漫说巧姐的“痘”与“惊”

《红楼梦》中儿科疾病的描写有很多处。仅就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巧姐而言,曹雪芹就写了她患“天花”和“急惊风”,请医诊治,择方用药的细节。其中的章节涉及到医学史、传染病、民俗学等各方面的知识,颇为有趣。笔者试以考释解析。

五、《红楼梦》中的性科学微观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笔者试以性科学的视觉,从性医学的医案、性心理的描::写、性民俗的记载、性隐语拾零等几个方面,作一微观诠释,以求教与方家。

有一次,有人问我:“你是研究《红楼梦》的,你说说,那里写到的许多方子能不能吃?”我想了想,说:“曹雪芹写的前八十回中的方子多数不能吃,而后人续补的后四十回中的方子倒能吃。”他觉得很奇怪,我向他解释:曹雪芹是精通医理的,但他只以其博学来写小说,而非写医药手册;只考虑刻划人物、描写情节的需要,并不是给人作治病参考的,所以不能呆看,随便搬用。何况他谈笑风生,极富幽默感。这一点恰恰是后四十回续书所没有的。我说不能吃,因为有的方子根本治不了病。比如用“秋梨一个,二钱冰糖,一钱陈皮,水三碗,梨熟为度”的“疗妒汤”,疗效如何,郎中自已就已说了:“一剂不

效,吃十剂;今日不效,明日再吃;今年不效,吃到明年。横竖这三味药都是润肺开胃不伤人的,甜丝丝的,又止咳嗽又好吃,吃过一百岁,人横竖要死的,死了还妒什么?那时就见效了。”(第八十回)有的方子几乎办不到,如所谓能解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的“冷香丸”,要用白牡丹、白荷花、白芙蓉、白梅等四季花蕊,加雨水日的雨,白露日的露,霜降日的霜,小雪日的雪拌和……这样玄而又玄的海外方,谁又曾试制出来并临床实验过?有的方子的组成无可挑剔,效果却让人猜不透,如太医为秦可卿开的药方,众人都佩服得很,而患者却令人“疑心”地死了。胡庸医给外感风寒的晴雯开处方,书中未详列,只写宝玉看时,上面有紫苏、桔梗、防风、荆芥等药,后面又有枳实、麻黄,便说:“该死,该死!他拿着女孩儿们也像我们一样治,如何使得!凭她有什么内滞,这枳实、麻黄如何禁得起!”直至玉太医将麻黄、枳实换了当归、陈皮、白芍等药,又减了分量才罢。所言全是内行话,道出了传统医学施治因人而异的特点。还有贾瑞因妄动风月之情得病,书中说他“诸如肉桂、附子、鳖甲、麦冬、玉竹等药,吃了有几十斤下去,也不见个动静”,就像老中医讲笑话,说得何等风趣!诸如此类,都只诙谐谈笑,从不炫耀自己的医药知识,却又字字不背医理。这才是真正伟大的艺术家。续书的作者不懂得这一点,每写一张方子,必一本正经地去抄医书。所以只要你的病状与书中所写相同,倒是不妨去照着服用的。可话得说回来,我国历来名家医案又何止数百,尽可供医者患者参阅,又何必到小说中寻找方子来吃呢?

《红楼梦》写到的东西太多了,举不胜举。诸如建筑、园林、服饰、器用、饮食、医药、礼仪典制、岁时习俗、哲理宗教、文赋诗词、音乐美术、戏曲游艺……无不头头是道,都有极其精彩的描述。故小说曾被比作“百科全书”,这就其内容的丰富性来说,自然是恰当的。只不过百科全书是百科知识的简单集合和罗列,彼此并不相关。而《红楼梦》则是将这些五花八门的东西,有机地组合在一个完整的极精巧的艺术作品之中。这需要作者有多么广博的知识和高深的修养啊!在这方面,曹雪芹的多才多艺是无与伦比的;也只有他这样的伟大天才,才能写出《红楼梦》这样一部涉及领域如此之广,能综合体现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奇书。

《红楼梦》与医药文化

辽阳 李生占

《红楼梦》是一部享誉中外的文学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最好的长篇小说。它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也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从建筑、园林到服饰、器具;从岁时、礼俗到章典制度,从哲学、宗教到诗歌曲赋,从音乐、戏曲、绘画、饮食……,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丰富深厚的医药文化。

笔者生于中医世家,在临床医疗岗位上工作多年,从幼酷爱《红楼梦》,通过几十遍的阅读,从科学角度发现《红楼梦》中有发掘不尽得医药宝库,书中的医学理论、诊疗过程、方法和药物知识,对今天的医事活动还有着指导意义。

从医学科学角度上看,《红楼梦》中的医学描写是祖国医药学的一座伟大宝库。书中有关医药描写共291处,约有5万余字,约占全书内容的5%。使用医学术语161条,描写病例114例,有医案13个,方剂45个,中药127味,西药3种,参加的医务人员14人。一部小说包含如此丰富的医药知识,这在中外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按120回本计算,《红楼梦》有66回中有关于医事的描写,占全书总目的55%。《红楼梦》中有这么多的医事描写从另一个角度反应主题思想。在那“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特殊环境中,那些主子们个个“安富养荣,钟鸣鼎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享乐生活,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缺乏必要的活动与锻炼,这样的人不生病就奇怪了。从另外角度看,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中充满着嫡庶、主奴、兄弟、妯娌、父子、婆媳、妻妾的种种矛盾,按中医理论人得病有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的侵染又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的精神心理作用。在那互相仇恨,勾心斗角的环境中,得病致死是正常的。

《红楼梦》作者在书中还极力主张“防病重于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形神合一”等医学观。他还用一些不重视心理、生理的调节而纵欲、酗酒、乱服丹药等导致阴阳失调、伤身夭寿的事例间接批判了有病只信太医治,养身唯有服丹药的陈腐观念。将身心保健、疾病防治、辨证用药、运动引导、膳食营养方面的知识溶于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之中,珠联璧合,引人入胜,使人们读《红楼梦》的时候,不但得到艺术上的享受,还学到许多医药的知识。

《红楼梦》中的医学知识十分丰富,笔者仅选几个侧面进行论述,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医学界、红学界的专家学者及所有读到拙文的读者批评指正。

一、木石姻缘应不成,金玉良缘应早散

1991年,在西伯利亚的一个大坑里,科学家发现了7具尸体。经人类学家鉴定,辨认出其中一具女尸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妻子,其他6具尸骨又是谁呢?他(她)们与尼古拉二世之妻有什么关系呢?当时是一个迷。

经过二年的紧张工作,最后确定其中4具尸骨与尼古拉二世之妻有血缘关系。人们会说这是怎么鉴定出来的呢?实际是从骨细胞核的DNA上鉴定出来的。细胞核中的DNA表现父、母两系的遗传特点,但细胞中线粒体中的DNA只表现母亲系统的遗传特征,因而两位法医从沙皇与皇后的后代中获取样本,进行样本分析,最后以98。5%的把握确定这7具骨骸是尼古拉二世一家人。

通过上例的骨骼DNA鉴定,说明人类有种族遗传的规律,遗传学告诉我们,正常人体内每个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排列着成双成对的小点,这些就是遗传基因。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又是遗传的基础,它能把父、母两系的各种特征遗传于下一

代,这就是孩子向父母的原因。当然父母带有某种疾病的基因也传给后代,有人统计过,近亲结婚发生遗传疾病比非近亲结婚高150倍,从而看出近亲结婚会给后代带来终生的痛苦,并能影响几代人的健康,有时造成种族的灭亡。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女艾伦公主嫁给他的表兄,德国皇帝腓特烈三世的儿子,结果生了三个儿子有两个患上血友病,并使以后多代人均患有血友病,患病后不久死亡了。

巴西•林索伊斯岛因交通不便,岛上居民世代实行表兄妹通婚,结果造成全岛的人患上白化症,白天怕光不能出门,只能夜间出来活动。

厄瓜多尔亚马孙河地区的阿乌卡人,世世代代近亲结婚,生出的后代患有多指病、斜眼,呆傻的畸形人占86%,这个种族在走向灭亡。

我国某医疗组织对某地3355对近亲结婚家庭进行调查,他们共生5220个孩子,呆傻儿985人,占18。8%;发育不全、色盲、肢体缺陷的880人,占16。8%。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这一规定不但关切个人、家庭的利益,也有利于国家与民族的兴旺发达。

《红楼梦》中有一条主线,那就是贾宝玉的婚姻问题,贾宝玉自己选林黛玉为妻,宝玉的母亲选薛宝钗为儿媳并结婚,按今天的婚姻法来衡量,宝玉与黛玉、宝钗均不能结婚,因为姑表、舅表兄妹是不能成婚的,也就是宝玉与黛玉的“木石姻缘”及与宝钗的“金玉姻缘”都不能实现,如果强求结合,那不是“缘”而是“孽”了。

书中的司琪与潘又安也是姑表相爱,由于他(她)们的自杀,没有留下“孽”来。

许多读《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宝黛没能成婚而伤感,但没有人为宝玉与宝钗的成婚

而担心,书中虽然说到宝钗怀孕了,但胎儿能否正常降生,是否患上什么遗传性疾病就全然无知了。

二.《红楼梦》中医生知多少?

《红楼梦》中有多少位医生与问这本书中有多少人物一样,由于版本的不同人数不同,庚辰本中医生有张友士(10回----下同)、鲍太医(28)、王济仁(28)、王君效(42)、胡君荣(51)共5位;程乙本中医生有张友士(10)、鲍太医(28)、王济仁(28)、王君效(42)、胡君荣(51)、毕知庵(98)、刘大夫(109)共7位,多出的两位是后40回中的。

除了版本原因造成的医生人数不一样外,尚有一种悬案,那就是书中的张太医是不是张友士?如果不是他又会是谁呢?如果指张友士,冯紫英的老师,这次上京为儿子捐官,又与“王太医(王济仁)和张太医每常来”的说法不相符,如果说另有一位张太医,那《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中说的是张友士。上面说的医生中不包括王道士(80),他是天齐庙的道士,尚在卖药,也明白一些医理,是一名出家人。对于这些医生,我们近距离看一下他们的特点:

王济仁是六品御医,他常去贾府诊疗活动,第28回给黛玉配药,第31回给袭人治损伤,第42回给贾母看病,第57回给宝玉看病,第83回又给黛玉看病。通过这么多次的临诊,我们看出他的医术是高明的,对病因、病理说的准确,医风很好,对人真诚实在,无有江湖市俗气。他又是中医世家之子,叔祖王君效也是太医。

张太医是个神秘人物,首见于第10回《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冯紫英求他给秦氏看病,他神态从容、不卑不亢,举止安祥,看不出有门第观念。在进入贾府时面对病家的恭维,

他说自己是“粗鄙下士,知识浅陋”。切脉之后讲述了脉证的情况和医理推测,他的病情分析令在场的人点头称是,说明这位医生是有一定医疗水平的,并按证开了“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并用莲子(去心)大枣为引子。从用药上来看主要是启脾舒肝增加脾胃功能,起到抗病能力。在回答秦氏病的预后方面,他首先强调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的重要性,也说出了病情的严重性,“病到尚有三分治得”“依小弟看来,今天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痊愈了”。从他对秦氏病情发展看,他是明白秦氏的病难于治好。从整个诊疗过程中看这位医生是有临床实践的,他有许多话没法说出来,但他已明白秦氏的身心健康情况,例如他说秦氏“心情高强聪明过人;但聪明太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多;此病是忧虑伤脾……”。如此的分析说明他看明白秦氏的病是七情所致,如果心理上得不到治疗,病是难好的。所以他对秦氏病的结论不是乐观的。通过张太医对秦氏病的诊疗,反映了疾病的复杂性和医患关系的复杂性,秦氏没有讲出患病的真实原因,张太医也无法讲出有效地治疗方法,所谓的“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方法。对任何一位病人也说不出大错!

说到古时御医的难处,我听祖上人讲,御医宁可受惩受罚甚至挨打被赶也不可能说出病者的真实病情和正确的治疗方法。清代有孀居多年太后当政,她因私通怀孕发病,召来所有太医诊疗,久久不效。实际上每位太医均知病因,但谁敢说谁敢治(打胎),后来请河北一位老中医治好太后的病,老中医也只好自尽了事,为家庭挣来名声和银两。

秦氏的病能用太医治吗?太医怎么不在京城呢?这是又桩悬案。

胡君荣是太医,从他二次进贾府治病看,他是一名庸医。第一次是第51回《胡太医乱用虎狼药》,这次看出他医术不精医风不正,第二次是第69回给尤二姐看病,在病人家属告诉病人停经3个月的事后,开了下淤血通经药,将尤二姐所怀的男胎打掉,后来病人家找他算账,他卷包走人了。

胡君荣不一定是庸医,作为太医的怎么连女人怀孕几个月都诊不出来呢?既然诊不出来,也不会用下瘀通经行血的药。这里有玄机所在!是谁买通他为晴雯下虎狼药,是谁买通他给尤二姐下打胎药,读《红楼梦》的人是否知道。笔者认为王夫人、袭人是最厌恶晴雯的,凤姐是最怕尤二姐生下男孩的……。但有一点笔者不能不说,书中说尤二姐停经3个月,胎儿到4个月时能辨认出性别吗?尤二姐打掉的胎可是男孩呀!

业余医生王道士,王一贴是一个江湖医生,第80回中有他骗人的精彩表演,他这个人善于吹牛皮,说大话,但有时也说实话:“这膏药也是假的,我有真药,我还吃做神仙呢!有真的(药)跑到这里来混?”他是一个图财不害命的人,比胡君荣人品要好得多得多。

《红楼梦》中贾府人有病均有御医来诊治,这与当时情况相符,御医是宫廷中的医生,为皇族和王公大臣看病的医生,说明贾府是皇亲国戚的原故。但从书中描写来看,这些太医也无有什么突出的专业特长,只是懂医理但无启死回生的能力。一来许多病是治不好的,如今天的糖尿病是治不好的,如果有人称能彻底治好糖尿病那一定在说谎,再一点当时的社会制度约束医生没法进行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皇后、公主、妃子们有病是不能“望”,也不能“切”更不能闻诊的,对问诊也只能问侍从,不能问病人,所以难做出正确的诊断,没有正确诊断,也就无法进行八纲辨证,也就难用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治疗病人的病了。说明当时的社会制度限制医事过程正常开展。今天有人相信什么宫廷秘方,什么御医的治疗方法,这些都要辩证唯物的看,要相信科学,不要迷信什么权威的东西。笔者亲睹许多病人相信神医巫汉地胡说,不听信医生的医嘱,不但被骗子骗去很多钱,也有的人失去了治疗的机会,丢掉了生命。

三.《红楼梦》中的病人

读《红楼梦》的人都知道书中的人多患有疾病,例如:宝玉吐过血、秦钟患肺痨(肺结核),黛玉也患肺痨并死于肺痨,晴雯患过伤风,香菱患干血痨,尤氏有胃病,巧姐出过疹子,王夫人有心疼病,贾母伤过风,经常发生老年性脂肪泻,邢夫人患过爆发火眼,薛姨妈有慢性肝炎,李纨伤过风,凤姐有下红、崩漏病,贾赦慢性咳嗽,湘云患杏斑癣、同时患咬舌病,袭人因外伤吐血,刘姥姥发生过脂肪泻,元妃痰厥而死,贾瑞下溺滑精,多混虫酗酒而死,鸳鸯妹患血山崩症,薛蟠发生过水土不合,妙玉走火入魔,金彩痰迷心窍,黛玉有一次中暑,鸳鸯脸上有雀斑,射月睡觉磨牙,香菱眉间有胎痣。书中还有聋婆子,傻大姐。书中这样描写是符合实际的,人生活在世上那能一生没有病呀!书中对每个人患病的描写还有另外一个成份,那就是精神、心理的失调、失控不卫生也一定会生病的。黛玉母死父亡寄居外祖母家,心情不好一定影响肉体健康,患上肺痨是极为容易的,宝玉听紫鹃说黛玉要回南方家中时,一急患上了反应性精神病。

书中还写了许多病人,如果不细读也许一时发现不了。书中许多人有同性恋病,即所谓的“龙阳之兴”,宝玉、秦钟、薛蟠、香怜、玉爱、金荣、贾蓉、贾蔷、贾琏、隆儿、寿儿、喜儿、冯渊、藕官、菂官、蕊官、蒋玉菡、柳湘莲、邢大舅、水溶、忠顺王爷等21人之多。

同性恋是种性病,古代就有,除前面的“龙阳之兴”说法外,还有“安陵之好”“分桃之爱”“断袖之宠”。《红楼梦》中有这么多同性恋的描写,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明清时代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对同性恋者称“相爷”“优伶”“兔爷”“兔儿”,对同性恋现象叫“南风”“男风”。

《红楼梦》问世后,有的读者就指出书中同性恋的描写,但当时许多人忌讳,不敢说出,不正视这方面问题。许多人是谈性色变,尤其同性恋更不敢谈,如果说贾宝玉有同性恋,那不影响他的光辉形象了吗?所以很长时间人们不敢说《红楼梦》中有性的描写。

贾宝玉不但是同性恋者,还是一个恋物癖,表现他喜欢吃少女唇上的胭脂,这也是一种病态,是性变态的一种表现;另外他喜欢用少女洗过的水洗脸也是恋物癖表现。恋物癖的病因十分复杂,与生物学、性心理学有关,与社会、家庭教育有关,使正常的性心理发育受到挫折、阻隔,发生性心里畸形,也是正常的性得不到满足找一种性补偿。

贾宝玉发生性变态、性畸形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宁荣两府有240多人,而女性就有160余人,占总人数66%,宝玉的丫环就15人之多,搬入大观园他是唯一的园内男性公民。造成宝玉性变态的另一个原因是从社会上错误的模仿,他接触的社会范围中,贾琏、贾珍、贾赦、贾蓉、贾蔷、柳湘莲、薛蟠、水溶、蒋玉菡、冯紫英、香怜、玉爱、秦钟、金荣等人的性行为深刻的影响于他。

林黛玉患的是肺痨,她从小就患了病,天天吃药,说明从小就被“瘵虫”袭肺,到了少年期病情恶化,最终吐血,心肺功能衰竭而亡,虽然久经医治也无奏效,当时无有特效的药物,卡介苗尚无被发现,也就是无法注射预防感染了。有一位医者在一本书中说:林黛玉如果注射了卡介苗就不会患肺痨,也不能死,并一定与宝玉成婚。书著作的推论我是认同的,但作者弄错了一件事,法国的细菌学家卡尔美(1863-1933)和介林(1872-1961)生活的年代,黛玉已死有百年之多。这二位大师无研究出卡介苗,怎么让黛玉注射呀!

说到这里,我们想黛玉的父、母亲是否也患的肺痨而亡呢?紫鹃、雪雁是否被感染肺痨了呢?

凤姐是脂粉队里的英雄,是一位女强人,她敢说敢管百无忌讳,但她自己有病就羞于启齿了。她患的病书中多处提及,书中说是“下红”,这是一种子宫性流血,病因也十分复杂,有的是内分泌失调所致,有的是子宫糜烂、溃疡所致,子宫糜烂不管良性和恶性的都有阴道流血的症状,凤姐的“下红”看来开始不是肿瘤可能是功能性出血。这种妇女常见

的疾病与精神、心理也有关系;另外不洁净的性生活,过度的房事都能引起功能性和感染子宫、阴道流血。凤姐与贾蓉、贾蔷的关系已超出婶侄关系,贾琏的不洁净性生活人们都知道的。凤姐的“下红”程度有时很严重,书中写道:“只从上月行了经以后,这一个月竟沥沥淅淅没有停住”,这已是“崩漏”证了,应当进行益气固本止血、清热凉血止血、化瘀止血中按证选之治疗,现代医学可以用调月经周期药、止血药及一些激素药治之。

凤姐有一次早产,产下一个男胎,这说明怀6、7个月的了,造成这次早产的原因也很多,除与凤姐气脉亏损外与色欲不慎损其生气也有关。要说明的是凤姐怀6、7月的男胎早产对凤姐的打击十分严重,在那不孝无子最为先的社会里,凤姐地位受到了影响,如果秋桐、平儿、尤二姐中谁生了儿子,凤姐的腰板子就硬不起来。说也奇怪,平儿、秋桐就是不怀孕,尤二姐怀的儿子又被医生活活坠了胎,正因如此,凤姐悬着的心才能落地。

最后,凤姐的死亡原因仍是妇科疾病,有可能慢性子宫溃疡发生恶变成子宫癌,刘姥姥说她几个月没来,凤姐就“骨瘦如柴”,这是典型的恶病质状态。

四. 《红楼梦》中的死者

死亡的意义是单调的,但它的内容是丰富的。从中国表达死亡的词语中可以证明这一点。例如:崩、驾崩、崩殂、不禄、薨、卒、归丘、夭逝、夭逝黄泉、归地府、登太虚、看山、死、亡、故、仙逝、登仙、作古、夭折、夭亡、陪葬、殉葬、逝世、下世、去世、泥化、牺牲、捐躯、捐馆、殉国、献身、就义、猝死、遇难、丧生、被难、杀、被杀、罹难、诛、诛杀、毙、自刎、绞死、绞杀、溺死、殣(饿死)、巫化、物化、圆寂、涅磐、羽化、上天、升天、病逝、病亡、病故、停止呼吸、心脏停止跳动、见阎王、离开人世、永别人世、驾鹤西游、见马克思去了、撒手西去、撒手人寰、归位、爬烟筒去了、见祖宗去了、枪杀、枪毙、去极乐世界了、回去了、化灰了、成烟了等。这么多的死亡用词,表达

死亡这个生物规律的不可破性,人们对它是无奈的。

《红楼梦》是一部奇书,整本书描写的是病与死,没有一文半字去描写生的情节。通过这一特点反映了书的主旨,封建社会必定要死亡,没有生机可言。书中没有一个婴儿降生的描写,但有众多人死亡的描写,书中写到的死去的人就有:贾瑞、金训、晴雯、瑞珠、司棋、鸳鸯、尤二姐、尤三姐、李守中、缮国公夫人、张金哥、李守备子、石呆子、冯渊、张三、何三、林如海、贾敏、秦可卿、秦邦业、秦钟、鲍二家的、贾敬、多浑虫、鸳鸯妹妹、黛玉、潘又安、元春、迎春、吴贵妃、周贵妃、夏金桂、卫若兰、赵姨娘、王熙凤、香菱、贾雨村夫人、贾母、老太妃、赵国基、菂官、王子腾、妙玉师傅,妙玉、袭人娘、鸳鸯父母、尤老娘等。一部书描写50多人的死亡,没有一个人的出生,这不是一个死亡世界又能是什么呢!按理说,贾琏、薛蟠有妻有妾,应该有儿有女,尤其贾琏的二房尤二姐与正妻都有男胎坠落夭折,更让读者心碎,正因书中是那样写的,才表现此书伟大的现实性,在那个罪恶时代里,只有死亡没有生,只有悲无有喜的,所以才能变成““食尽鸟投林,剩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是一部描写死亡的书,而这些人的死亡又非正常的寿尽而终,例如:冯渊、石呆子、张三、何三、张金哥、李守备子、鲍二家的、妙玉等人被逼被害而亡,而金训、瑞珠、司棋、鸳鸯、尤二姐、潘又安、尤三姐、夏金桂等人自杀而死,迎春、晴雯是受虐待而死。

就病亡者,如贾瑞、秦钟、黛玉、元春、卫若兰、菂官等人也不是正常死亡,有的年龄太轻,有的是信仙求道服丹药中毒而亡;许多人的病亡,反映当时医疗水平。如黛玉的肺痨当时没有特效药的,有的人用砷剂、汞剂进行治疗,多因剂量掌握不准中毒身亡。笔者按《红楼梦》书中描写情况做一次粗略的死亡年龄统计,计算结果表明书中死亡人们的平均年龄岁数为32.3岁,如此低的寿命反映封建社会的罪恶,如果没有被杀、被逼死及自

杀事件发生,寿命不会这么短促的。

《红楼梦》中有两位老寿星,而她们长寿的原因又不相同,先看第一位老寿星贾母。她的生活质量高,活到83岁,耳不聋、眼不花,脑袋不糊涂,至死仍头脑清醒、思路敏捷。

综观贾母这个人,我们可以下这样的定义:她是贾府重要权威人物,枢纽人物,复杂人物,充满矛盾人物;也是一个神秘人物、悲剧人物,她还是一个负罪性人物。她能长寿有几个方面原因:首先她有无忧无虑的生活,从物质上、权威上给她创造了长寿的条件。另一方面她为了享乐,把管家大权下放与王夫人、凤姐,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精神生活。用心宽换来健康、

其次贾母有善良真诚的心灵和平易近人的生活作风。她豁达洒脱的性格有利于身心健康。再者她有一套有效地养生经验,例如多吃了就饿一顿饭不吃什么,发生腹泻时也饿一下进行治疗,用养生的方法代替吃药。平时能多活动,锻炼筋骨,按时节增减衣物,减少感冒的发生。贾母还注意个人卫生,进餐主张分餐制。

前面在众多死亡人平均寿命32.3岁时情况下,贾母活了83岁确实是老寿星!

另一位老寿星就是刘姥姥,刘姥姥比贾母大几岁,当贾母死时刘姥姥还健在并进荣国府成了“托孤重臣”。在刘姥姥生活的十八世纪时,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36岁,如此看来,刘姥姥不但是《红楼梦》中最高的寿者也是当时社会上的老寿星。

刘姥姥能长寿首先是劳动对身心的锻炼,她没有优厚的供养条件,是通过勤劳耕作维持基本生活的。再一点就是粗茶淡饭自然绿色作物给了她足够的营养,最后她有良好的心

理素质,对荣耻、贫富、愚智能正确认识和适当的对待,她心地善良,有恩不忘,有仇不究善于助人为乐,就救他人出水火,有愉快的心境也促进肌体的健康,我们可以说刘姥姥的长寿是从乐中得来的。

《红楼梦》中有《好了歌》和《好了歌•注》,笔者写一首《养生长寿好了歌》作为拙文的收尾:

自己生活安排好,全面协调不可少,工作生活巧谋划,岁月切勿流失了。

思想观念更新好,难得糊涂可参考,自我调节最重要,烦恼设法丢去了。

生活变幻接替好,体脑交替应用巧,保持智能养生道,饮酒适量烟禁了。

居住环境调节好,心旷神怡志气高,实用美简相结合,我与神仙差不了。

家庭邻里关系好,相处和睦乐陶陶,讲理循礼重理解,矛盾何须激化了。

突发事件应对好,不可急躁把险冒,回避降温须理智,身心皆安无事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