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单的统计表
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二、收集和整理数据
记录数据的方法主要有:(1)符号法;(2)写“正”字法,一个“正”字代表5。 例:下面是二 ( 3 )班同学最喜欢的小动物的情况。
2.回答问题
(1)最喜欢( )的人数最多 ,最喜欢( ) 的人数最少。 ( 2)最喜欢大熊猫的比最喜欢小狗的多( )人。
答案:1、 5人 14人 10人 4人(注意表格里没有给单位要写上单位)
2、(1)熊猫 小狗 (2)10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 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1)例:将12颗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颗?(总数÷份数=每份数)
(2)有15颗糖果,每5颗分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总数÷每份数=份数)。
二、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可以用除法计算。
2.除法算式的读法:按从前往后的顺序读,“÷”读作除以(不能读成”除”),“=”读作等于,其他数读法不变。例:18÷2=9读作: 。 3.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在上面的除法算式中,18是( ),2是( ),所得的结果是( )。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例1:算式36÷9=( ) 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 例2:根据“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可以写出的除法算式是: 和 。
易错题:(判断)每句口诀都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 答案:×。比如“三三得九”这句口诀只能写出9÷3=3。 四、解决问题
解决有关平均分的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
一、对称
1.轴对称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对称轴:轴对称图形中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这些字你能写出来吗?) 二、平移和旋转
1.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而本身的大小、形状和方向都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2.平移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大小、形状、方向完全相同。 3.旋转:物体绕着一个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例:在( ) 里填上“旋转”、 “平移”。
1.风车迎风转动。( ) 2.沿着旗杆升起的国旗。( )
3.升降的电梯。( ) 4.在水平地面上沿着直线移动的箱子。( ) 5.秋千的摆动。( ) 6.教室门的开合。( ) 解答:1.旋转2. 平移 3.平移 4.平移 5.旋转 6.旋转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商=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二、解决问题
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例如: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例:填一填
36÷4= ( ) 42÷6= ( ) 40÷5= ( ) 72÷8= ( ) 四( )三十六 六( )四十二 五( )四十 八( )七十二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一、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例如:25-5+18应该先算( )法;6×6÷9应该先算( )法。 2.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例如:37+3×5应该先算( )法。 二、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在计算带小括号的算式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三、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看第二道式子中的哪个数是由第一道算式算出来的,就把那个数换成第一道式子,再检查需不需要加上小括号。 例如: 35÷5=7 53+7=60
第二道算式中的7是由第一道算式算出来的,合并时将第二道算式中的7换成35÷5,其它照抄:53+35÷5=60,检查合并后是不是先算35÷5,是的话就不用加小括号。 35-26=9 72÷9=8
合并后的算式是: 。 72÷(35-26)=8
四、解决问题
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当平均分一些物品有剩余且不够再分时,剩余的数叫余数,带有余数的除法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要比除数小。
例:□÷5=3……□,当余数最大是( )时,被除数是( )。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在计算商是一位数的除法时 ,商要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 4.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利用和除数有关的乘法口诀求商, 想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且小于被除数,商就是几。 二、解决问题
1.租船问题: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租船等问题时,商加1才是最后的结果。 例1: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只能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周期问题:解决周期问题时,可以根据题中循环出现的规律列除法算式,求出余数,余数是几就是一组里的第几个,没有余数就是一组里的最后一个。 例2:将一串珠子按照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顺序排列后串起来,第16颗珠子是什么颜色?第27颗呢?
答案 1、22÷4=5(条)……2(人)5+1=6(条)答:他们至少要租6条船。 2、16÷3=5(组)……1(颗) 27÷3=9(组) 答:第16颗珠子是红色,第27颗珠子是蓝色。
万以内数的认识
1、数位顺序表从右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百位是第( )位,千位是第( )位,第五位是( )位。
2、10个( )是十,10个( )是一百,10个一百是( ), ( )个一千是一万。注意:填计数单位时要写大写的一、十、百、千、万。
答案:1、个 十 三 四 万 2、一 十 一千 10 3.计数单位“千\"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千是比百大的计数单位,10个一百是千。计数单位“万”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万是比千大的计数单位,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读数时,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例:3750 读作: 。 3.写数:写数时,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占位。例:七千零三 写作: 。
4.数的组成:一个数的百位、十位、个位上各是几,这个数就由相应的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组成。例:一个数,由3个千和5个十组成,这个数是( )。 5.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位数相同时,先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 最高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 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 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例:1000○101 6.近似数: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或整万的数及几千几百、几百几十的数,叫做近似数。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计算时注意看清楚是几千还是几百。例:200+3000= 四、估算
近似数解决“够不够”的问题时,可以把准确数估成整千、整百或整十的近似数,也可以把准确数估成几千几百或几百几十的近似数,再进行相应的计算,最后判断 “够不够”。用“不到”或者“超过”说明。 例1:一部电话机358元,一个吹风筒218元。 (1)买这两件商品,带500元够吗? (2)买这两件商品,带700元够吗?
答案:
(1)358超过350,218超过200 或者: 358超过300,218超过200 350+200=550(元) 300+200=500(元) 550>500 500=500
答:带500元不够。 答:带500元不够。 (2)358不到400,218不到300 400+300=700 700=700
答:带700元够。
例2:光明小学二年级有3个班,每班40多人,学校为二年级准备了150个气球作为六一礼品,每人一个,准备的这些气球够吗?
答案:40多人不到50人, 50 + 50 + 50 = 150(人)
150=150 【3个班的人数加起来不到150人】 答:准备的这些气球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