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春夜别友人导学案教师版

2024-03-12 来源:爱go旅游网
沭阳县华冲高级中学语文导学案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一、复习检查

背诵《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二、导入新课

导入:回顾描写离别的诗句: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描写离别的诗歌。 三、目标展示

1、了解作者生平和相关写作背景。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学会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四、预习提示

1、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年时代曾闭门读书,遍览经史百家,树立了远大的政治抱负。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有《陈子昂集》,存诗100余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和《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进步充实,语言刚健质朴,为盛唐诗歌开拓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广阔天地。 2、.背景简介

这首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春。这时26岁的陈子昂将要告别家乡,辞别亲人,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设宴欢

1

沭阳县华冲高级中学语文导学案

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他胸中的诗潮。面对金樽美酒,他旋即写成了这首离别之作。 五、解惑新授

1、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⑴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

⑵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诗。

提示 此诗虽写离情别绪,但无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于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朗读时,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2、再读诗歌,理解诗意。

合作学习,用自己的话描述每一联的场景。 首联:写别筵将尽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颔联:写离堂把臂伤琴瑟,别路遥迢情缠绵。

颈联:写户外所见,时光无情催人离。 沉静之中见真挚情愫。 尾联:写遥望将赴之古道,隐隐哀愁胸中涌。

3、研习诗歌。

⑴自由读诗,找出主旨句。

明确: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此去洛阳的道路十分遥远,这一分别,不知何年才能再见。真的是“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相别时难见更难!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内心的离愁。 ⑵朗读诗歌,初探诗意。

①诗中哪些词语写了“夜”?

明确:银烛、明月、晓天

2

沭阳县华冲高级中学语文导学案

②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别”?

明确:离堂、别路、金樽

③全诗在时间上有一个怎样的流转变化?

明确:夜晚→拂晓

④全诗在空间上有怎样的流转变化?

明确:室内→室外 4、再读诗歌,体会感情。

思考:全诗通过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由一场筵席来表达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5、默读诗歌,鉴赏手法

思考:这首诗歌主要有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情达意的?

首联:烘托与渲染。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只是凝视着银烛;面对华筵,频举金樽,勉强相慰。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颔联:化用典故。“琴瑟”源出《诗经》“我有嘉宾,鼓琴鼓瑟”,用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融洽。

虚实结合。 实写眼前的“离堂”“琴瑟”,虚写“别路”“山川”是想象离别后道路遥远,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

颈联:借景抒情。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抒发了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尾联:联想或虚实结合。想象自己在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的感慨,流露了诗人后会无期的哀愁。 六、达标检测

1、为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金樽(zūn) 绮筵(qǐ yán) 琴瑟(qín sè) ..2、字词释义

①绮筵:华丽的筵席②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③长河:银河。

3

沭阳县华冲高级中学语文导学案

3、用两分钟时间背诵本诗。

七、学习总结

1、这首诗中作者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写得不温不火。恰如其分的传递出依依不舍的友情,又不给人张扬之感。

2、鉴赏诗歌,首先研读题目,把握诗歌有效信息;然后研读作者,了解诗人风格及背景;再研读诗句,弄懂每句诗的意思(翻译时注意语序或增补,如“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应“明月于高树隐, 长河于晓天没”),需发挥想象,再现诗句的意境画面,在意境中体会情感。总之,鉴赏诗需吟诵,在反复吟诵中展开想象,感悟情感,再探究诗人如何抒情的(即艺术手法)。

八、作业巩固

1、赏析“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中“吐”“对”二字的妙处。 答案 一个“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一个“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技巧。 答案 衬托(融情于景),借树阴遮住西沉的明月,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情。(亦可从“炼字”的角度回答,抓住“隐”、“没”两字来体会)

4

沭阳县华冲高级中学语文导学案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