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课题是——
生:画鸡蛋。
师:(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学了生字,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告诉老师课文是讲谁画鸡蛋的事?
生:达·芬奇。
师:把话说完整。
生:这篇课文是讲达·达芬奇画鸡蛋的事。
师:要是把达·芬奇什么时候,谁让他画鸡蛋也说清楚,就更好了。谁来试一试。
生:这篇课文是讲达·芬奇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让他画鸡蛋的事。
师:他说得好不好?
生:(齐)他说得好。
师:大家照他说的样子练习说一遍。
生:(练习说)
师:打开书,看看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是从哪几方面概括介绍达·芬奇的。
生:(打开书,轻声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后)这一自然段有两句话。
师: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生: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四百多年以前,有个意大利人叫达·芬奇。他是个著名的画家。
师:噢,你只是把这两句话读了一遍。“四百多年以前”是告诉我们什么?
生:“四百多年以前”是告诉我们时间。
生:“四百多年以前”是告诉我们什么时候。
师:说得都对。(出示“什么时候”的卡片)
师:“意大利”是告诉我们什么?
生:“意大利”是告诉我们什么地方。
师:“意大利”是个国家的名字,应该说告诉我们哪个国家。(出示“国家”的卡片,挂出世界地图,指出意大利的位置。)“达·芬奇”是告诉我们什么?
生:“达·芬奇”是告诉我们人物。
师:(出示“人物”的卡片)“著名的画家”是告诉我们什么?
生:“著名的画家”是告诉我们他是什么人。
师:(出示“是什么人”的卡片)什么叫画家?
生:画家就是会画画的人。
师:图画课上老师教你们画画,你们也会画很多画,你们能叫画家吗?
生:(发出笑声)不能。
师:那你们说说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画家?
生:会画画的大人才能叫画家。
师:是这样吗?我们学校教图画课的老师都是大人,又会画画,他们都是画家吗?
生:(沉默不语)
师:看来这个问题难了一些,听老师说。画家一般是指有画画的特长,画画得很好,并以画画为主要职业的人。懂了吗?
生:懂了。
师:你们还听说过什么“家”?
生:歌唱家。
生:音乐家。
生:科学家。
……
师:什么是“著名的画家”
生:“著名的画家”就是出名的画家。
生:“著名的画家”就是有名的画家。
师:对了。像达·芬奇一样,他很有画画的特长,一生画了好多世界名画,不但意大利人知道他,世界上的很多人都知道他。他就是著名的画家。
师:第一自然段的两句话从“什么时候、哪个国家、什么人物,他是什么人”四个方面概括介绍达·芬奇,用话不多,讲得很清楚。一齐把这两句话读一遍。读的时候,要把“四百”“意大利”“达·芬奇”“著名”读得重一些,“有个意大利人”后边稍停顿一下。
生:(齐读)
师:第一自然段两句话概括介绍达·芬奇,是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生:先讲什么时候,再讲哪个国家,接着讲人物,最后讲他是什么人。
师:他说得好不好?
生:好。
师:为他鼓掌。
生:(热烈鼓掌)
师:大家照他这样说一遍。
生:(齐说)
师:我们能不能不按这个顺序,也从这四个方面来概括介绍达·芬奇?
师:(把黑板上的卡片顺序调整为:什么时候、国家、是什么人、人物)按这样的顺序该怎么说?自己练习一下。
生:(练习后说)四百多年以前,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
师:四个方面都说了,顺序也对了,就是有点不太连贯。应该说“意大利有个著名画家,叫达·芬奇。”谁能这样说一遍。
生:四百多年以前,意大利有个著名画家,叫达·芬奇。
师:这样说就好了。大家练习说一遍。
生:(齐说)
师:(把卡片顺序调整为:什么时候,是什么人、人物、国家)按这样的顺序该怎样说,自己练习一下再站起来对大家说。
生:(练习后说)四百多年以前,有个著名的画家叫达·芬奇,他是意大利人。
师:很好。从这里我们知道,同样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说法。我们学会了,说话的能力就提高了。
师: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讲达·芬奇开始学画画的时候,老师要他画鸡蛋的事。那么,老师为什么要他画鸡蛋,开始他是怎样画的怎样想的,后来又怎样画的怎样想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他画鸡蛋与成为著名的画家有什么关系。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后面的课文,弄懂这些问题,好吗?
生:好。
(接下去指导学生围绕以上问题,读书,思考,议论,一层深一层地理解课文。)
点评
《画鸡蛋》是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里选取的教学片断,是这篇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仅此片断,我们便不难看出老师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扎实的教学功底。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这是理解课文的前提,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有些句子看起来很容易懂,其实学生并不一定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因此,要抓住学生似懂非懂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它的意思,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和务求甚解的学习品质。如老师在讲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时,紧紧抓住“意大利”“画家”“著名画家”等词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意大利的地理位置,使学生建立“意大利”是个国家的概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环境,逐步理解“画家”“著名画家”等词语,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在句子训练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是一个明显特征。如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及时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达相同的内容,可以说是颇具匠心的。在句子训练中,他不仅要求学生把话说对,而且还要求学生把话说好,说活。用不同的方法,表达相同的内容,就是把话说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从以上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非常重视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概括课文内容、理解词句,还是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述句子,他都注意到使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
从老师的“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组织课堂教学”的经验中,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务实的教风。在课堂上他让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写写”的过程中,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并受到思想教育。
1、指导学生看插图,朗读达·芬奇的老师对他说的4句话。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4句话的理解。
2、达·芬奇的老师为什么说画鸡蛋不容易?(“在一千个鸡蛋中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每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形状也不一样。”)
3、教师用5个鸡蛋实物投影,让学生仔细观察,看出这些鸡蛋形状虽然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然后,教师拿出一个鸡蛋,请一位同学从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观察,由于角度不同,看起来形状也不一样。对此学生往往只能说“不一样”,教师要引导他们说出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鸡蛋形状有何不同。如:从左边看是圆的,从右边看也是圆的,但大小不一样;从前后看都像椭圆,但是大头和小头的位置不一样……最后,再看这只鸡蛋的投影,请左右及中间座位的学生分别说看到的鸡蛋是什么形状的。这样,引导学生弄明白,他们看到的鸡蛋形状不一样,是因为他们所处的角度不同。
4、达·芬奇的老师为什么让他画鸡蛋呢?(“我让你画鸡蛋,就是要训练你的眼力和绘画的技巧,使你能看得准确,画得熟练。”)
5、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上文“天天画鸡蛋,画了一个又一个”,认识到画鸡蛋是为了训练眼力和绘画技巧,眼力好就能看得准确,有了绘画技巧就能画得熟练。
6、让学生连起来读达·芬奇的老师说的4句话,引导学生理解第1句话讲“画鸡蛋不容易”,第2、第3句讲“为什么说画鸡蛋不容易”,最后1句讲“为什么总是让达·芬奇画鸡蛋”。
【分析】
这位教师运用的是形象直观演示法,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鸡蛋的实物投影,从而对课文有准确、深刻的理解。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统得过死、牵得过多,渐渐地,学生成了“圈养动物”,个性受到了压抑,失去了自己“觅食”的能力。然而,今天的孩子,有今天孩子思维的敏锐;今天的孩子,有今天孩子看问题的视角。请看学习课文《画鸡蛋》中的一个片断。
学生充分读完课文后,有几个孩子就举手说:“老师,我有问题。”我示意他们讲,课堂上马上热闹起来了——
生问:为什么达·芬奇的老师老是让他画鸡蛋?
生答:因为画好了鸡蛋才能画好别的东西。
生答:因为一千个鸡蛋中没有两个是一样的,(这是达·芬奇的老师说的,可见学生已学会引用别人的话来回答问题了。)只有一直画,才能画出各种各样的鸡蛋。
生又问:那为什么达·芬奇说画鸡蛋很简单?
生答:因为他画的鸡蛋都是一样的。
师欣喜地肯定:xx同学的回答是多么精确!大家掌声鼓励。
生再问:那达·芬奇的老师为什么说:“你以为画鸡蛋是件很容易的事吗?
师:问得好,那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呢?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画鸡蛋不是件容易的事。
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鸡蛋的样子是不一样的,有的是躺着,有的是站着,有的是半躺着,有的尖、有的较圆、有的椭圆……大小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所以不好画。
其他生(附合):对呀,是这样的。
这时,又有一名孩子大声说:“老师,达·芬奇的脸上怎么有泪水呢?”教室里再次热闹起来了——
生:可能是老师一直让他画鸡蛋,他画烦了,就生气得流眼泪了。
生反驳:不是吧,应该是老师把他留下来画画,他不能回家,想妈妈就哭了。
生又反驳:不是不是的,那不是眼泪,那是汗水,他画画辛苦了,就流汗了。
生:那是眼圈,画画久了,没睡觉,就会有黑眼圈的。
师:你们知道的真不少,虽然大家的想法不一样,但老师发现你们已经学会学习了,不但会用眼睛仔细观察,还会用脑子想问题,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一堂精彩的辩论课就在孩子们积极参与的浓浓气氛中落下了帷幕。在整堂课中,我没有详细繁锁地分析讲解课文,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却发现学生学得兴致勃勃、情绪高昂,完全进入了学习情境,大胆地质疑、反驳,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从而迸发出上述智慧的火花。孩子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在这真情有趣的辨论活动情境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为此,笔者认为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鼓励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重视发展孩子的思维,促进语言和思维的统一发展。努力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尝试,自己去创新,让他们学会学习,掌握学法,为后继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