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词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大意。
学习重点: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着书的精神。
学习流程:
一、自读课文,理解字词。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理解词义。
讲述:
记载:
搜集:
研读:
飞来横祸:
发愤:
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
1、默读课文,思考:
(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2)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3)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愤“写作的?
(4)结果怎样?
2、对照上述四个问题,分别阅读课文的相关自然段,参照书后练习4中提供的样子,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 ):
第二段( ):
第三段( ):
第四段( ):
3、指名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抓住体现中心的语句。
学习流程:
一、 精读课文:
1、 找出写“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的句子读一读。受了父亲的影响,司马迁是怎么做的?
2、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飞来了一场什么横祸?
(1)这场横祸是怎么引起的?
(2)什么是酷刑?从受酷刑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3、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用“——”画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用“~~~~~”画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表现了司马迁怎样的品质?
4、“发愤”是什么意思?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成《史记》的?
二、 自我评价;
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 故事,讲述了 代 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 嘱托,忍辱负重,耗费了 年时间编写辉煌巨着《史记》的事,赞扬了司马迁为了 ,矢志不渝的精神。
2、“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完成这部史书!”
如何理解这句话?
三、自我小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