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如何使用秤,培养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单位。
教具准备:天平秤、两个球、绿豆、铅笔、鸡蛋、苹果、盐、2分硬币
学具准备:盐(每组2袋)、2分硬币(每组1枚)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看”:
师:谁愿意和老师做个游戏吗?老师和,比一比,用一句话说一说。
学生回答。
再次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板书:看。
2、掂一掂:
出示两个球。一个大却轻,一个小却重。
师:这儿有红球,篮球。你认为这两个球,谁比谁重?
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师:当我们“看”不出物体的谁重谁轻时,还可以用“掂一掂”的办法。找身边的2样物品,用手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谁重?
3、称一称:
想知道数学书、课堂作业本到底有多重呢?你有什么办法?
板书:称。
提问:生活中,你见过那些秤?
出示各种秤。
拿出一个天平秤。介绍天枰的使用方法。4、揭题。
师:秤是我们生活中测量物体轻重的重要工具。在数学中,把物体的轻重叫做物体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二、认识质量单位“克”。
1、1克的认识。
师:老师这儿准备了1枚2分的硬币和一粒绿豆,你认为谁的质量更接近1克?学生猜测。
天枰称一称。
指明:1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板书)
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1克有什么感受?
2、1克绿豆有几粒?
师:是的,1克很轻。那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1克绿豆有几粒吗?仔细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
是:原来12粒绿豆约重1克!板书。
3、估计一支铅笔的质量。
估计一下,一支铅笔约重多少呢?
称一称。5克多一点。一支铅笔约重5克。
4、说一说哪些物体约重1克或几克?
5、称一称数学书和课堂作业本到底有多重。
我们一起称一称。板书:一本数学书约重200克。
一本课堂作业本约重100克。
6、拿出盐,估计一下一袋盐约重多少克?先别忙着估计,四人小组轮流掂一掂。
学生估计。
三、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1、一袋盐约重多少克呢?(500克)2袋呢?(1000克)
2、1000克,我们可以用较大的质量单位“千克”。板书:1千克
3、1千克等于多少克呢?板书:1千克=1000克。
千克和克的字母表示方法。
师:“千克”我们可以用字母“kg”表示,“克”可以用“g”来表示。我们还可以这样写1kg=1000g。
读一读。
师:听老师是怎样读的?跟老师读一读。
4、拿出1千克的苹果。
师:你们看,这儿有一袋苹果,它约重1kg。数一数,有几个?板书:5个苹果约重1千克。
5、说一说生活中那些物体约重1千克?
6、估计自己的书包的质量。
7、找出一个中等个子的小朋友,让他说一说自己的体重。再找出一个小个的小朋友和个大的小朋友,让学生估计一下他们的体重。
四、练习。
1、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一个鸡蛋约重50( )。
老师的体重约55( )。
一桶油约重5( )。
一本字典约重250( )。
2、练一练:
苹果 回形针 西瓜 老虎
2克 4千克 200千克 190克
3、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谁重些?
五、综合实践活动:
1、找一找身边有哪些物体约重是1克?哪些物体约重是1千克?
2、去超市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质量用的是”克“?哪些物体的质量用的是”千克“?(分别找出5样)
板书设计:
克、千克的认识
质 看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1枚2分的硬币约重 2袋盐约重
10粒绿豆约重 1克 500克×2=1000克 1千克
掂 1粒花生米约重 5个苹果约重
1本数学书约重 200克
量 1本课堂作业本约重100克
1袋盐约重500克
称
教学反思: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质量单位。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在之前学生只在一年级学习过谁重谁轻,没有做任何的铺垫。因此我在导入环节中,让学生回顾了知识,找对了切入点。之后,我通过“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的活动,形成了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让学生“找一找”、“猜一猜”、“说一说”去感受并列举生活中用克表示的物品,然后由学生自己运用 “千克”的学习过程进行。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我现做以下反思:
1、教材中,是先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千克”入手。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里见过质量单位。但是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认识“克”,通过克的认识,再来认识“千克”的。整节课,环节清晰,一环接一环。但是,在教学中,对于克的认识,学生感受很深,体会的还是比较到位的。但是学生对于“千克”的认识,不够多,感受的也不多。只对1千克的盐进行了掂一掂,对于几十千克、几百千克没有概念。
2、在天平秤的认识时,我烦难了。天平秤是自然课里学习的称量物体轻重的工具。在数学课中,讲它的使用过于详细就有失数学课的数学味。不讲嘛,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它。在上课时,我在介绍天平秤的使用时,不够科学。
3、准备的学具和材料不够充分。因此在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物体大约是1克重时,学生很难说出来。如果给学生准备好较多的材料,学生便会脱口而出。
4、在“找出一个中等个子的小朋友,让他说一说自己的体重。再找出一个小个的小朋友和个大的小朋友,让学生估计一下他们的体重。”这个环节中,因为在前面2节课的试教中,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重,没有出现用斤做单位的情况。因此在设计时,我们把这个环节放在了第二课时中。但是这节课里,却有学生将公斤和斤带进了课堂,意外的回答让我不知所措,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的不够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